一种猴头菇用培养料的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0781发布日期:2018-11-30 19:47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猴头菇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猴头菇用培养料的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猴头菇又叫猴头菌,因外形酷似猴头而得名。猴蘑,猴头,猴菇,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肉嫩、味香、鲜美可口。猴头菇作为食材,是美味菜肴。同时,猴头菇也是药材,用猴头菇这一药材制成的药品叫猴菇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第15册207页有记载:“本品为猴头菇经加工制成的片剂,具有养胃和中的功效,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炎的治疗。”另外,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的很多研究对猴头菇多糖的药用功效概括为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血脂等多种生理功能。

传统栽培猴头菇的培养料的配方如下:第一种是棉籽壳50%,木屑30%,麦皮16%,石膏或碳酸钙2%,糖1%,过磷酸钙1%;第二种是草粉50%,木屑26%,麦皮20%,石膏或碳酸钙2%,糖1%,过磷酸钙1%;第三种是木屑69.5%,麦皮25%,黄豆粉2%,石膏或碳酸钙2%,糖1%,尿素0.5%。上述三种配方结构,存在如下问题:针对亳州地区来而言,上述三种配方中的主成份其成本较高,因此导致猴头菇的生产成本较高,不利于成品后的市场竞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猴头菇用培养料的制备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猴头菇用培养料的制备装置,它包括基座,该基座表面中部安装轴承座,轴承座上安装有轴承,轴承上套设在环形齿轮,轴承上安装有托板,托板上安装有主搅拌罐;所述主搅拌罐的顶面为顶部罐口为进料口A;所述基座的底面右侧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机轴端穿插过基座右侧面上的通孔至基座上方,其机轴端上安装有动力齿轮,该动力齿轮通过传动链带与环形齿轮相连;所述基座表面两侧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为下框型,支撑架的中部设置有两端为开口状的竖筒管,竖筒管穿插过进料口A中心处至主搅拌罐内上部,竖筒管的底端设置有横管,横管的左右两端管口为封闭状;所述横管的底面左右两侧对应设置若干喷淋口;所述横管的底面中部安装有固定式搅拌桨;所述竖筒管内安装有进水管,进水管的外端管口上安装有法兰,通过法兰与喷淋管相连通,进水管另一端管口穿插过竖筒管与横管相连通;所述喷淋管与辅助搅拌罐中左侧面上的水泵泵嘴相连通;所述辅助搅拌罐上安装有搅拌组件B;

所述辅助搅拌罐的右侧面上部设置有进料口B;所述主搅拌罐的底面安装有出料口,出料口穿插过托板、轴承、轴承座及基座至外;出料口通过导料管与消毒罐相连通,消毒罐的左侧面上部安装有高温蒸汽导管,高温蒸汽导管的内端管口穿插在消毒罐中底部,高温蒸汽导管的外端管口与高压蒸气源相连;消毒罐顶面右侧安装有温度表。消毒罐右侧面底部设置有消毒罐出料筒,消毒罐内底部安装有水平螺旋输出器,水平螺旋输出器的导出口与消毒罐出料筒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组件B是由搅拌桨B、手摇把B和凸盘组成,凸盘安装在辅助搅拌罐顶部罐口上,搅拌桨B安装在辅助搅拌罐内,辅助搅拌罐的顶端与凸盘的底面中心相连,手摇把B安装在凸盘表面中心处;转动手摇把B可以手动摇动搅拌桨B。

进一步地,所述消毒罐的蒸汽导管管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散气孔。

其猴头菇用培养料的配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其按质量百分比配方如下:亳菊秸秆30%-50%、玉米芯30%-50%、麦麸10%-30%、石膏0.5%-2.5%、蔗糖0.5-2.5%;

其猴头菇用培养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按比例取主料亳菊秸秆30%-50%、玉米芯30%-50%、麦麸10%-30%、置至主搅拌罐中,通过搅拌桨搅拌均匀得初混主料;

步骤二:按比例取石膏0.5%-2.5%、蔗糖0.5-2.5%置于辅助搅拌罐中,再加入水,水与主料的比例为1.5:1,搅拌混合后得辅料混合液;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辅料混合液,利用辅助搅拌罐中的水泵,将辅料混合液通过泵管至主搅拌罐中的喷淋头,将辅料混合液均匀喷洒在主搅拌罐中的初混主料中,同时主搅拌罐中的搅拌桨实时不间断搅拌均匀,最终形成含水培养原料;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含水培养原料,在搅拌缸中稍闷40-50分钟,使用PH测试棒测试培养原料的PH值,PH值在4-5为合格,得半成品培养料;将半成品培养料通过主搅拌罐底面的排口导至消毒罐中;

步骤五:将消毒罐中的半成品培养料进行高温消毒;其中:高温温度为100℃,消毒时间为10-18小时,得成品培养料;最后使用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进行装袋,要求将塑料袋中的成品培养料压实,袋口无污渍。

较优的,培养料配方按质量百分比配方如下:亳菊秸秆:39%,玉米芯39%,麦麸20%,石膏:1%,蔗糖:1%。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猴头菇用培养料的制备装置,它采用以亳州当地的亳菊秸秆和玉米芯为主原料,具有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等优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进料口A的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图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制备装置;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猴头菇用培养料的制备装置,它包括基座26,基座26表面中部安装轴承座21,轴承座21上安装有轴承22,轴承22上套设在环形齿轮,轴承22上安装有托板20,托板20上安装有主搅拌罐1;主搅拌罐1的顶部罐口为进料口A2;基座26的底面右侧设置有旋转电机24;旋转电机24的机轴端穿插过基座26右侧面上的通孔至基座上方,其机轴端上安装有动力齿轮3,该动力齿轮3通过传动链带23与环形齿轮相连;基座26表面两侧设置有支撑架18,支撑架18为下框型,支撑架18的中部设置有两端为开口状的竖筒管19,竖筒管19穿插过进料口A2中心处至主搅拌罐1内上部,竖筒管19的底端设置有横管4,横管4的左右两端管口为封闭状;横管4的底面左右两侧对应设置若干喷淋口5;横管4的底面中部安装有固定式搅拌桨15;竖筒管19内安装有进水管27,进水管27的外端管口上安装有法兰6,通过法兰6与喷淋管7相连通,进水管27另一端管口穿插过竖筒管19与横管4相连通;喷淋管7与辅助搅拌罐11中左侧面上的水泵9的泵嘴相连通;辅助搅拌罐11上安装有搅拌组件8;

搅拌组件B8是由搅拌桨B83、手摇把B81和凸盘82组成,凸盘安装在辅助搅拌罐11顶部罐口上,搅拌桨B安装在辅助搅拌罐11内,辅助搅拌罐11的顶端与凸盘的底面中心相连,手摇把B安装在凸盘表面中心处;转动手摇把B可以手动摇动搅拌桨B,从而方便搅拌。

辅助搅拌罐的右侧面上部设置有进料口B10;主搅拌罐1的底面安装有出料口25,出料口25穿插过托板20、轴承、轴承座及基座26至外;出料口25通过导料管与消毒罐12相连通,消毒罐12的左侧面上部安装有高温蒸汽导管17,高温蒸汽导管17的内端管口穿插在消毒罐12中底部,高温蒸汽导管17的外端管口与高压蒸气源13相连;消毒罐12顶面右侧安装有温度表。消毒罐12右侧面底部设置有消毒罐出料筒28,消毒罐内底部安装有水平螺旋输出器16,水平螺旋输出器16的导出口与消毒罐出料筒28相连;本设计中,消毒罐12中的高温蒸汽导管17的管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散气孔14。

猴头菇用培养料,其按质量百分比配方如下:亳菊秸秆30%-50%、玉米芯30%-50%、麦麸10%-30%、石膏0.5%-2.5%、蔗糖0.5-2.5%。

猴头菇用培养料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按比例取主料亳菊秸秆30%-50%、玉米芯30%-50%、麦麸10%-30%置至主搅拌罐中,通过搅拌桨搅拌均匀得初混主料;步骤二:按比例取石膏0.5%-2.5%、蔗糖0.5-2.5%置于辅助搅拌罐中,再加入水,水与主料的比例为1.5:1,搅拌混合后得辅料混合液;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辅料混合液,利用辅助搅拌罐中的水泵,将辅料混合液通过泵管至主搅拌罐中的喷淋头,将辅料混合液均匀喷洒在主搅拌罐中的初混主料中,同时主搅拌罐中的搅拌桨实时不间断搅拌均匀,最终形成含水培养原料;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含水培养原料,在搅拌缸中稍闷40-50分钟,使用PH测试棒测试培养原料的PH值,PH值在4-5为合格,得半成品培养料;将半成品培养料通过主搅拌罐底面的排口导至消毒罐中;步骤五:将消毒罐中的半成品培养料进行高温消毒;其中:高温温度为100℃,消毒时间为10-18小时,得成品培养料;最后使用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进行装袋,要求将塑料袋中的成品培养料压实,袋口无污渍。本设计中,培养料按质量百分比配方如下:亳菊秸秆:39%,玉米芯39%,麦麸20%,石膏:1%,蔗糖: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主料按比例将亳菊秸秆30%-50%、玉米芯30%-50%、麦麸10%-30%从进料口A2,进入主搅拌罐1中;然后将辅料(石膏0.5%-2.5%、蔗糖0.5-2.5%)按比例从进料口B10导入辅助搅拌罐11中,再从进料口B10中加入水(水与主料的比例为1.5:1),使用搅拌组件8进行手动搅拌均匀。

此时,启动旋转电机24,动力齿轮3通过传动链带23带动环形齿轮旋转,从而带动安装在轴承上的托板20上旋转,托板20带动主搅拌罐1的内桶旋转;固定式搅拌桨15安装在主搅拌罐1内,固定式搅拌桨15通过竖筒管19安装在支撑架18上;主搅拌罐1的内桶旋转从而使得固定式搅拌桨15起搅拌作用。

然后再打开水泵9将搅拌均匀的辅助液通过喷淋管7至进水管27,再送至横管4中,再通过横管4底面的喷淋口5将辅料液均匀洒在主搅拌罐中的主料上;

同时旋转电机不停驱动主搅拌罐1的内桶旋转,从而利用主搅拌罐1内的固定式搅拌桨15,将罐内物料搅拌至均匀,然后将稍闷40-50分钟后得半成品培养料,将半成品培养料通过出料口至消毒罐12中,利用高温蒸汽源13通过高温蒸汽导管17导到消毒罐中,使得消毒罐的内部温度快速达到100度,消毒罐上安装的温度表可以实时显示罐内温度,对消毒罐内的半成品培养料进行高温消毒,得成品培养料。消毒罐内的蒸汽导管管壁上均匀设置有散气孔14。最后采用水平螺旋输出器16将成品培养料通过消毒罐右侧面的消毒罐出料筒28导出,最后进行装袋。

本实用新型中,亳州的道地药材——亳菊较多,采花后其秸秆就成了废弃物,因此成本极柢,故使用以亳菊秸秆为栽培料会降低培养料的成本。但是亳菊秸秆在打碎后,经过压实其透气性较差。因此引入玉米芯原料,玉米芯在亳州当地在原料充足,成本也较低,并且玉米芯颗粒大,大颗粒的玉米芯正好增加其透气性。因此亳菊秸秆、玉米芯两种主原料起互补作用,从而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利于生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猴头菇用培养料的制备装置,它采用以亳州当地的亳菊秸秆和玉米芯为主原料,具有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