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32698发布日期:2018-06-19 19:4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无机混合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改扩建和拆除各类老旧房屋和房屋装饰装修所产生的弃土、弃料以及其它废弃物-建筑垃圾也逐年增多。据测算,建筑垃圾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以上,全国每年城市建筑垃圾的产出总量达8亿多吨。为了消化这些建筑垃圾,实现建筑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促进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迫在眉睫。

而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重视铁道公路的建设。在公路建设中,位于路面下的路基材料需要消耗大量的无机混合料,并且在道路底层铺设的无机混合料中的骨料主要来源于山碎石,这些材料的过度开采和提取,不仅对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使有限的自然资源面临枯竭。因此,利用建筑垃圾代替山碎石作为原材料的无机混合料,不但可以大量消化城市的建筑垃圾,使建筑垃圾“变废为宝”不再对环境经行二次污染,而且还能减少山碎石的消耗,降低公里的建设成本,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找到一种通过建筑垃圾来代替山碎石的原料成为该领域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本发明制备的无机混合料采用低成本的建筑垃圾来部分代替现有技术中成本比较高的山碎石,在降低无机混合料的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充分保护了环境。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80~120份,石灰8~12份;

其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0~15):(26~30):(17~19):40之间。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80~120份,水泥10~15份;

其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3~17):(27~31):(14~18):40之间。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水泥包括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无机混合料的组分还包括山碎石,所述山碎石的重量份数为5~50份。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山碎石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0~16):(23~27):(14~20):40之间。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石灰/水泥、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所述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无机混合料的原料配方,通过采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来部分替换现有技术中的成本较高的山碎石,降低了生产成本;

(2)本发明可以大量消耗建筑垃圾,解决了建筑垃圾的处置难题,防止了二次污染,进而保护了环境;

(3)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能完整保留原料的有效成份的优点,而且具有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操作条件温和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80~120份,石灰8~12份;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这些组分混合配制后形成无机混合料中的一种,即为无机料,由于本发明中在无机混合料中,石灰所占的份数比例较大,因此,该无机混合料的机械强度更强。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80~120份,水泥10~15份;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这些组分混合配制后形成无机混合料中的一种,即为水泥稳定碎石,简称水稳;由于本发明中在无机混合料中,水泥所占的份数比例较大,因此,该无机混合料的机械强度更强。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0~15):(26~30):(17~19):40之间。不同粒径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混合配制,可以在保证无机料的透水性的同时,也保证了无机料的机械性能。当然两者之间的质量比是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验加以确定的,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在充分降低成本的同时使得性能达到最佳。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3~17):(27~31):(14~18):40之间。不同粒径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混合配制,可以在保证水泥稳定碎石的透水性的同时,也保证了水泥稳定碎石的机械性能。当然两者之间的质量比是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验加以确定的,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在充分降低成本的同时使得性能达到最佳。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水泥>

本发明中的水泥包括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几种。

<山碎石>

本发明中的山碎石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0~16):(23~27):(14~20):40之间。不同粒径的山碎石的混合配制,可以在保证水泥稳定碎石的透水性的同时,也保证了无机混合料的机械性能。当然两者之间的质量比是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验加以确定的,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在充分降低成本的同时使得性能达到最佳。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无机混合料的组分还包括山碎石,山碎石的重量份数为5~50份。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石灰/水泥、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所述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本发明制备的无机混合物采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作为骨料来代替现有技术中成本比较高的山碎石,在降低无机混合料的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将旧路垃圾变废为宝,充分保护了环境。

通过以下实施例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起到说明的用途,而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作任何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80份,石灰10份;其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5:26:18: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石灰、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混合料,经检测物理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干密度为2198kg/m3,最佳含水量为6.9%,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2MPa,所以经实施例1制备的无机混合料,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120份,石灰8份;其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0:27:17: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石灰、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混合料,经检测物理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干密度为2238kg/m3,最佳含水量为8.5%,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5MPa,所以经实施例2制备的无机混合料,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120份,石灰12份;其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3:30:19: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石灰、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混合料,经检测物理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干密度为2318kg/m3,最佳含水量为6.6%,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7MPa,所以经实施例3制备的无机混合料,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80份,石灰8份;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3:27:17: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无机混合料的组分还包括山碎石,山碎石的重量份数为5份。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山碎石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3:25:14: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石灰、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山碎石进行混合搅拌,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混合料,经检测物理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干密度为2312kg/m3,最佳含水量为8.1%,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5MPa,所以经实施例4制备的无机混合料,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100份,石灰12份;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0:26:19: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无机混合料的组分还包括山碎石,山碎石的重量份数为30份。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山碎石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0:27:17: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石灰、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山碎石进行混合搅拌,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混合料,经检测物理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干密度为2198kg/m3,最佳含水量为7.9%,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6MPa,所以经实施例5制备的无机混合料,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120份,石灰10份;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5:30:18: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无机混合料的组分还包括山碎石,山碎石的重量份数为50份。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山碎石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6:23:20: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石灰、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山碎石进行混合搅拌,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混合料,经检测物理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干密度为2230kg/m3,最佳含水量为8.2%,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3MPa,所以经实施例6制备的无机混合料,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80份,水泥10份;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水泥包括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3:27:18: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水泥、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混合料,经检测物理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干密度为2198kg/m3,最佳含水量为8.1%,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6MPa,所以经实施例7制备的无机混合料,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100份,水泥13份;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水泥包括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7:30:14: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水泥、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混合料,经检测物理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干密度为2138kg/m3,最佳含水量为8.3%,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7MPa,所以经实施例8制备的无机混合料,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120份,水泥15份;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水泥包括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5:31:16: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水泥、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混合料,经检测物理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干密度为2338kg/m3,最佳含水量为7.9%,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7MPa,所以经实施例9制备的无机混合料,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100份,水泥10份;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水泥包括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5:27:14: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无机混合料的组分还包括山碎石,山碎石的重量份数为30份。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山碎石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0:25:16: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水泥、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山碎石继续混合搅拌,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混合料,经检测物理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干密度为2248kg/m3,最佳含水量为8.2%,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7MPa,所以经实施例10制备的无机混合料,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80份,水泥13份;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水泥包括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3:30:18: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无机混合料的组分还包括山碎石,山碎石的重量份数为5份。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山碎石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5:23:14: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水泥、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山碎石继续混合搅拌,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混合料,经检测物理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干密度为2188kg/m3,最佳含水量为8.1%,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7MPa,所以经实施例11制备的无机混合料,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120份,水泥15份;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水泥包括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7:31:16: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无机混合料的组分还包括山碎石,山碎石的重量份数为50份。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山碎石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6:27:20: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水泥、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山碎石继续混合搅拌,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混合料,经检测物理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干密度为2178kg/m3,最佳含水量为6.9%,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7MPa,所以经实施例12制备的无机混合料,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