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土夯筑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43716发布日期:2018-11-07 08:45阅读:10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土夯筑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土建筑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佐证与瑰宝,也是祖先留给我们丰富遗产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具有造价低廉,冬暖夏凉,节省能源;融于自然等优点。但生土建筑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是耐久性差,另一方面其外观很难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因此,若可有效地改善生土夯筑件体的耐久性和美观程度,可有效地提高生土夯筑件的应用范围,使其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首先是提供一种耐久性好的生土夯筑件,由如下体积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土40~60份,砂25~35份,碎石15~25份,胶液8~12份。

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土本身容易裂缝且强度不佳,本申请加入砂石相当于加入骨料,使土墙不易裂缝,添加的胶液均使用植物胶浆,不造成污染的前提下,提高土料的粘性,使各组分更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增加了土墙坚固性,还可有效改善墙体表面易掉渣的问题,提高生土夯筑件的耐久性。

本发明所述的生土夯筑件可以为墙体,也可根据需求做成各种其他形状的起装饰或实际建筑作用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胶液为植物源胶液,

进一步的的,胶液为淀粉的水溶液、田菁种子胚乳粉的水溶液或糯米粉的水溶液。胶液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淀粉、田菁种子胚乳粉添加加到水中,熬制成半透明的稠状液体。

优选的,所述胶液中干胶的质量浓度为14~15g/l。

优选的,所述土的粒径小于5mm。

优选的,所述砂的粒径小于3mm。

优选的,所述碎石的粒径为4~30mm。

进一步优选的,若生土夯筑件的体积在6l以内,选择粒径为4~10mm的碎石,若生土夯筑件的体积为6~768l,选择粒径为8~20mm的碎石,若生土夯筑件的体积大于768l,选择粒径15~30mm的碎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本申请所述生土夯筑件的制备方法,其主要改进之处为,在对所述生土夯筑件进行夯筑成型前,按如下步骤进行拌料:

1)将碎石与70~80%的胶液混合,充分搅拌至碎石的表面均匀地粘附有胶液;

2)将10~20%体积份的砂添加到步骤1)搅拌完成后的混合物料中,并搅拌均匀;

3)将7~15%体积份的土添加到步骤2)搅拌完成后的混合物料中,再次搅拌均匀;

4)将剩余的土和砂平均分成多份,按照土砂交替的方式,多次添加到步骤3)的混合物料中,边添加边对物料进行搅拌,且在搅拌的过程中将剩余的胶液添加到物料中。

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拌料,既可将胶液与碎石和其他物料充分的混匀,保证夯筑后所得结构的牢固和耐久性,而且在拌料的过程中可形成土球,最终得到的生土夯筑件的表面具有球状土肌理,可提升生土墙的表面肌理效果及整体美感。虽然常规拌土方法也能得到土球,但是土球强度不佳,夯筑时机理消失。使用本方法拌土,在保证夯击力度足够的情况下,颗粒机理仍然存在,且夯筑完成后表面不易掉渣,可进一步提高墙体的整体强度和完整性。

优选的,物料搅拌完毕后,对物料进行密封处理,常温下静置发酵1~2天。通过发酵可以增加生土夯筑件的整体强度。

优选的,物料发酵完毕后,将其置于模具中,对其进行夯筑后得生土夯筑件。

本发明中所涉及的体积份是l、m3等通用的体积单位。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首先对生土夯筑件的原料进行了选择,在土、砂和碎石的混合料中进一步添加了胶液,可提高生土夯筑件的坚固性和耐久性。

2)本发明进一步对生土夯筑件的制备方法进行了优化,尤其是优化了拌料的方式,可得到表面具有较为美观的肌理的生土夯筑件,在起到建筑作用的同时还可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生土柱;

图2为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生土柱的肌理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生土柱的肌理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2使用不同颜色的原土制备得到的生土柱;

图5为实施例3制备得到同色的具有一定的纹理的小型生土柱;

图6为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生土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中涉及的搅拌操作在搅拌机中进行,或者步骤1)~3)在铁桶中进行,步骤4)在搅拌机中进行。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生土夯筑件,由如下体积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土50l,砂30l,碎石20l,淀粉胶液10l;

所述土的粒径小于5mm,所述砂的粒径为小于3mm,,所述碎石的粒径为10mm。所述淀粉胶液中淀粉的质量浓度为14.3g/l,所述胶液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淀粉加到水中,熬制成半透明的稠状液体。

本实施例还涉及这种生土夯筑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碎石与70~80%体积的胶液混合,充分搅拌至碎石的表面均匀地粘附有胶液;

2)将4.5l的砂添加到步骤1)搅拌完成后的混合物料中,并搅拌均匀;

3)将4.5l的土添加到步骤2)搅拌完成后的混合物料中,再次搅拌均匀;

4)将剩余的土和砂平均分成5份,按照土砂交替的方式,多次添加到步骤3)的混合物料中,边添加边对物料进行搅拌,且在搅拌的过程中将剩余的胶液添加到物料中。

5)将所述搅拌完成的物料用塑料膜或塑料箱封闭静置1~2天,发酵完成;

6)物料发酵完毕后,将其置于模具中,对其进行夯筑后得生土夯筑件。

本实施例中涉及的搅拌操作在搅拌机中进行,或者步骤1)~3)在铁桶中进行,步骤4)在搅拌机中进行。

本实施例制得的生土夯筑件的力学性能好,抗压性能优良,表面不易掉渣,且其表面具有球状的肌理以及土球层与土层交替形成的花纹(见图1~3)。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生土夯筑件,由如下体积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土40l,砂30l,碎石10l,淀粉胶液12l;

所述土的粒径小于5mm,所述砂的粒径为3mm,,所述碎石的粒径为8~15mm。所述淀粉胶液中淀粉的质量浓度为14.3g/l,其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淀粉加到水中,熬制成半透明的稠状液体。

本实施例还涉及这种生土夯筑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碎石与70~80%的胶液混合,充分搅拌至碎石的表面均匀地粘附有胶液;

2)将3l的砂添加到步骤1)搅拌完成后的混合物料中,并搅拌均匀;

3)将3l的土添加到步骤2)搅拌完成后的混合物料中,再次搅拌均匀;

4)将剩余的土和砂平均分成4份,按照土砂交替的方式,多次添加到步骤3)的混合物料中,边添加边对物料进行搅拌,且在搅拌的过程中将剩余的胶液添加到物料中。

5)将所述搅拌完成的物料用塑料膜或塑料箱封闭静置1~2天,发酵完成;

6)物料发酵完毕后,将其置于模具中,对其进行夯筑后得生土夯筑件。

本实施例中涉及的搅拌操作在搅拌机中进行,或者步骤1)~3)在铁桶中进行,步骤4)在搅拌机中进行。

本实施例选用不同颜色的原土,所以表面除了肌理的变化还有颜色的变化。使用本发明的拌料方法拌料,制得的柱子表面光滑不掉渣,附图4。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生土夯筑件,由如下体积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土2.5l,砂1.5l,碎石1l,粉胶液0.5l;

所述土的粒径小于5mm,所述砂的粒径为1~3mm,,所述碎石的粒径为3~5mm。所述淀粉胶液中淀粉的质量浓度为14.3kg/l,其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淀粉加到水中,熬制成半透明的稠状液体。

本实施例还涉及这种生土夯筑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碎石与70~80%的胶液混合,充分搅拌至碎石的表面均匀地粘附有胶液;

2)将0.25l的砂添加到步骤1)搅拌完成后的混合物料中,并搅拌均匀;

3)将0.25l的土添加到步骤2)搅拌完成后的混合物料中,再次搅拌均匀;

4)将剩余的土和砂平均分成4份,按照土砂交替的方式,多次添加到步骤3)的混合物料中,边添加边对物料进行搅拌,且在搅拌的过程中将剩余的胶液添加到物料中。

5)将所述搅拌完成的物料用塑料膜或塑料箱封闭静置1~2天,发酵完成;

6)物料发酵完毕后,将其置于模具中,对其进行夯筑后得生土夯筑件。

本实施例中成品体积较小,使用小型的搅拌机搅拌

本实施例制得的生土夯筑件的力学性能较好,其表面强度较高,具体的表面图见图5

对比例1

本对比例原料与实施例1所述的原料相比,不添加胶液,通过现有的方法进行拌料,其拌料的具体操作为将土砂石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将潮湿的土料倒入模具逐层夯筑。

本对比例制得的生土夯筑件的力学性能与对比例1想比较差,其表面易掉渣易损坏,而且表面难形成机理,是均一的表面结构,具体见图6。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