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水泥助磨剂生产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2108发布日期:2018-11-28 00:1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特种水泥助磨剂生产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添加剂制备领域,具体涉及是特种水泥助磨剂生产用反应釜。



背景技术:

水泥通常为灰色的粉末,加适量水后,成塑性浆状,能把沙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水泥助磨剂是一种改善水泥粉磨效果和性能的化学添加剂,用于水泥物料的粉磨过程中,添加少量的助磨剂能够显著提高粉磨效率或降低能耗,并且显著提高水泥台时产量和各项技术指标,而又不损害水泥自身的性能。作为一种化学激发剂,助磨剂能改善水泥颗粒分布并激发水化动力,从而提高水泥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

中国专利“水泥助磨剂反应釜”公开号CN202912858U公开了一种水泥助磨剂的反应釜,其原料均是通过位于反应釜体上的镂空反应釜盖进行添加,常规水泥助磨剂如此添加物料尚可,但是用于制备特种水泥的助磨剂如此添加存在问题,在特种水泥助磨剂中多使用三乙醇胺、二乙醇单异丙醇胺和多元醇等物质,需要通过相应管道加入至反应釜内,无法通过镂空结构直接浇灌。

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通过设置注料管将用于制备特种水泥助磨剂的原料导入其中,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的特种水泥助磨剂生产用反应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水泥助磨剂反应釜,受物料添加方式的影响,较难制备用于特种水泥的助磨剂的问题,提供一种特种水泥助磨剂生产用反应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特种水泥助磨剂生产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内设置有出料管,反应釜本体顶部设置有顶盖,顶盖上设置有投料口和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设于反应釜本体内的第一旋转轴连接,第一旋转轴上设置有旋叶。反应釜本体内设有注料管,注料管包括弯折段和环形段,弯折段一端从反应釜本体侧壁穿出,另一端弯折向下与环形段连接,环形段下表面设置有出液口,环形段的中心位于第一旋转轴的正下方。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注料管将三乙醇胺、二乙醇单异丙醇胺和多元醇等液体状原物料可以导入至反应釜本体内,液体状原物料顺着弯折段进入反应釜本体底部,其中一部分从环形段上的出液口中排出,另一部分从反应釜本体流出。由于环形段的出液口位于反应釜本体底部,液体状原物料能够在第一旋转轴的带动下与其他物料进行混合均匀,从而可以实现制备不同需求的特种水泥助磨剂,解决了现有水泥助磨剂反应釜,受物料添加方式的影响,较难制备用于特种水泥的助磨剂的问题。

可选的,反应釜本体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设于反应釜本体内的第二旋转轴的一端连接。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反应釜本体下表面设置第二电机及第二旋转轴,使得反应釜内存在两组搅拌结构,一个是位于反应釜本体内上部的由第一电机和第一旋转轴组成,另一个是位于反应釜本体内下部的由第二电机和第二旋转轴组成,两者相互配合可以大幅提高反应釜内各物料混合效率。

进一步的,第二旋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横杆,横杆位于环形段的下方,横杆两端连接有竖直向上的直杆,直杆位于弯折段与反应釜本体内壁之间,直杆上设置有扇页。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由第一电机及第一旋转轴组成的搅拌结构位于反应釜本体中心处,由第二电机及第二旋转轴组成的搅拌结构位于反应釜边缘处,有利于各物料在反应釜内快速移动,大幅提高反应釜内各物料混合效率。

可选的,扇页在直杆上均匀分布,同一平面上相邻的扇页间距相等。

可选的,横杆中心位于第一旋转轴的正下方。

可选的,第一旋转轴底部设置有引流块,引流块呈圆台状,引流块小头端与第一旋转轴连接。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的引流块将位于反应釜底部的原物料带动至上部,再经过旋叶完成整个物料循环。

可选的,出液口朝向环形段凹陷,且出液口底部设置有滤网。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当液体状物料进入注料管时,由于其管压可以将一部分液体通过出液口排入反应釜内,当注料管关闭后,滤网可以有效阻止反应釜中其他物料进入注料管中,大幅降低堵塞几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通过注料管将三乙醇胺、二乙醇单异丙醇胺和多元醇等液体状原物料可以导入至反应釜本体内,液体状原物料顺着弯折段进入反应釜本体底部,其中一部分从环形段上的出液口中排出,另一部分从反应釜本体流出。由于环形段的出液口位于反应釜本体底部,液体状原物料能够在第一旋转轴的带动下与其他物料进行混合均匀,从而可以实现制备不同需求的特种水泥助磨剂,解决了现有水泥助磨剂反应釜,受物料添加方式的影响,较难制备用于特种水泥的助磨剂的问题。

2、通过在反应釜本体下表面设置第二电机及第二旋转轴,使得反应釜内存在两组搅拌结构,一个是位于反应釜本体内上部的由第一电机和第一旋转轴组成,另一个是位于反应釜本体内下部的由第二电机和第二旋转轴组成,两者相互配合可以大幅提高反应釜内各物料混合效率。

3、通过设置的引流块将位于反应釜底部的原物料带动至上部,再经过旋叶完成整个物料循环。

4、当液体状物料进入注料管时,由于其管压可以将一部分液体通过出液口排入反应釜内,当注料管关闭后,滤网可以有效阻止反应釜中其他物料进入注料管中,大幅降低堵塞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特种水泥助磨剂生产用反应釜结构示意图;

图2为特种水泥助磨剂生产用反应釜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环形段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为反应釜本体、2为顶盖、3为第一电机、4为第二电机、5为投料口、6为观察口、7为注料管、701为弯折段、702为环形段、703为滤网、704为出液口、8为第一旋转轴、9为第二旋转轴、10为旋叶、11为引流块、12为横杆、13为出料管、14为直杆、15为扇页、16为颗粒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特种水泥助磨剂生产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反应釜本体1内设置有出料管13,反应釜本体1顶部设置有顶盖2,顶盖2上设置有投料口5和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与设于反应釜本体1内的第一旋转轴8连接,第一旋转轴8上设置有旋叶10,反应釜本体1内设有注料管7,注料管7包括弯折段701和环形段702,弯折段701一端从反应釜本体1侧壁穿出,另一端弯折向下与环形段702连接,环形段702下表面设置有出液口704,环形段702的中心位于第一旋转轴8的正下方。

使用中,注料管将三乙醇胺、二乙醇单异丙醇胺和多元醇等液体状原物料可以导入至反应釜本体内,液体状原物料顺着弯折段进入反应釜本体底部,其中一部分从环形段上的出液口中排出,另一部分从反应釜本体流出。由于环形段的出液口位于反应釜本体底部,液体状原物料能够在第一旋转轴的带动下与其他物料进行混合均匀,从而可以实现制备不同需求的特种水泥助磨剂,解决了现有水泥助磨剂反应釜,受物料添加方式的影响,较难制备用于特种水泥的助磨剂的问题。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反应釜本体1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机4,第二电机4与设于反应釜本体1内的第二旋转轴9的一端连接。

使用中,在反应釜本体下表面设置第二电机及第二旋转轴,使得反应釜内存在两组搅拌结构,一个是位于反应釜本体内上部的由第一电机和第一旋转轴组成,另一个是位于反应釜本体内下部的由第二电机和第二旋转轴组成,两者相互配合可以大幅提高反应釜内各物料混合效率。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2,第二旋转轴9的另一端连接有横杆12,横杆12位于环形段702的下方,横杆12两端连接有竖直向上的直杆14,直杆14位于弯折段701与反应釜本体1内壁之间,直杆14上设置有扇页15。

使用中,由第一电机及第一旋转轴组成的搅拌结构位于反应釜本体中心处,由第二电机及第二旋转轴组成的搅拌结构位于反应釜边缘处,有利于各物料在反应釜内快速移动,大幅提高反应釜内各物料混合效率。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3,扇页15在直杆14上均匀分布,同一平面上相邻的扇页15间距相等。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3,横杆12中心位于第一旋转轴8的正下方。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1,第一旋转轴8底部设置有引流块11,引流块11呈圆台状,引流块11小头端与第一旋转轴8连接。

使用中,设置的引流块将位于反应釜底部的原物料带动至上部,再经过旋叶完成整个物料循环。

实施例7

基于实施例1,如图3所示,出液口704朝向环形段702凹陷,且出液口704底部设置有滤网703。

使用中,液体状物料进入注料管时,由于其管压可以将一部分液体通过出液口排入反应釜内,当注料管关闭后,滤网可以有效阻止反应釜中其他物料进入注料管中,大幅降低堵塞几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