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弥散制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3006发布日期:2019-02-15 19:57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弥散制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弥散制氧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海拔地区或其它特殊地点,房间内的氧气浓度较低,容易使人体不适,往往需要使用制氧设备制取氧气并充入房间内。

目前,公开号为CN200920114298.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弥散制氧装置,它包括设有制氧系统的外机,对应的内机中设有气体弥散器和主控电路系统,该主控电路系统还连接有氧气探头,内机和外机通过输气管及电源信号线相应连接构成分体式弥散制氧机。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类似分体式空调机的结构,制氧时会产生噪音、震动等的外机设于室外,氧气通过管路送入内机,并利用气体弥散器安静均匀弥散,主控电路系统还可自动监控室内氧气浓度并自动控制装置的运行,操作简单,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

这种弥散制氧装置安装复杂,并且固定无法方便移动,制氧效果不佳,并且大部分制氧装置采用化学方法产生氧气,容易影响环境,无法自动控制制氧和停止,不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弥散制氧装置,本实用新型移动方便,制氧效果好,环保节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弥散制氧装置,包括柜体、柜门、出氧口,所述柜体前端设置有所述柜门,所述柜门表面设置有所述出氧口,所述出氧口与所述柜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柜门之间设置有氧浓度检测器,所述氧浓度检测器型号为XJE-KY2F,所述氧浓度检测器与所述柜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柜体上端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柜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控制面板表面设置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为LED液晶屏,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控制面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显示器一侧设置有功能按钮,所述功能按钮与所述控制面板嵌套相连,所述柜体后方设置有空气吸收器,所述空气吸收器与所述柜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柜体内部设置有消音板,所述消音板与所述柜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消音板上方设置有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型号为Corei7-970,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所述控制面板通过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所述氧浓度检测器通过电连接,所述空气吸收器与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电连接,所述消音板两侧设置有制氧机,所述制氧机与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电连接,所述制氧机内部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型号为MIK-P300,所述气压传感器与所述制氧机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气压传感器与所述制氧机通过电连接,所述气压传感器一侧设置有沸石分子筛,所述沸石分子筛与所述制氧机嵌套连接,所述制氧机上方设置有空压机,所述空压机型号为SAV15A,所述空压机与所述制氧机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空压机与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电连接,所述制氧机前方设置有气体传输管,所述气体传输管与所述制氧机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气体传输管一端设置有气体弥散器,所述气体弥散器与所述气体传输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气体弥散器一端设置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气体弥散器成型为一体,所述气体弥散器内部设置有海绵,所述海绵之间设置有过滤器,所述海绵与所述过滤器嵌套连接,所述柜体下端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与所述柜体通过螺纹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弥散制氧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柜体与所述柜门通过铰链连接,所述柜门共有两个,所述出氧口共有四个。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弥散制氧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空气吸收器共有两个,所述制氧机与所述柜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制氧机共有两个。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弥散制氧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气压传感器共有两个,所述沸石分子筛共有两个。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弥散制氧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空压机共有两个,所述气体传输管共有四个。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弥散制氧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气体弥散器共有四个,所述过滤器共有十二个。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弥散制氧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支脚共有四个,所述支脚由Q235A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物理方法制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能够自动控制间歇式制氧,降低了能耗,节能环保;

3、移动方便,制氧效率高,消音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弥散制氧装置的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弥散制氧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弥散制氧装置的内部结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弥散制氧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弥散制氧装置的气体弥散器内部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弥散制氧装置的电路结构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柜体;2、柜门;3、出氧口;4、氧浓度检测器;5、支脚;6、控制面板;7、中央处理器;8、空压机;9、制氧机;10、气体弥散器;11、消音板;12、气体传输管;13、空气吸收器;14、气压传感器;15、沸石分子筛;16、显示器;17、功能按钮;18、连接端;19、海绵;20、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6所示,一种弥散制氧装置,包括柜体1、柜门2、出氧口3,柜体1前端设置有柜门2,柜门2表面设置有出氧口3,出氧口3与柜门2通过螺钉连接,柜门2之间设置有氧浓度检测器4,氧浓度检测器4用于检测室内氧气浓度,氧浓度检测器4与柜体1通过螺钉连接,柜体1上端设置有控制面板6,控制面板6与柜体1通过螺钉连接,控制面板6表面设置有显示器16,显示器16与控制面板6通过螺钉连接,显示器16一侧设置有功能按钮17,功能按钮17与控制面板6嵌套相连,柜体1后方设置有空气吸收器13,空气吸收器13用于吸收空气,空气吸收器13与柜体1通过螺钉连接,柜体1内部设置有消音板11,消音板11用于消除吸收噪音,消音板11与柜体1通过螺钉连接,消音板11上方设置有中央处理器7,中央处理器7与控制面板6通过电连接,中央处理器7与氧浓度检测器4通过电连接,空气吸收器13与中央处理器7通过电连接,消音板11两侧设置有制氧机9,制氧机9与中央处理器7通过电连接,这样连接方便控制装置运行,制氧机9内部设置有气压传感器14,气压传感器14用于检测制氧机9内的压强,气压传感器14与制氧机9通过螺钉连接,气压传感器14与制氧机9通过电连接,气压传感器14一侧设置有沸石分子筛15,沸石分子筛15通过高压使氧和氮分离,沸石分子筛15与制氧机9嵌套连接,制氧机9上方设置有空压机8,空压机8与制氧机9通过管道连接,这样连接方便改变制氧机9内的压强,空压机8与中央处理器7通过电连接,制氧机9前方设置有气体传输管12,气体传输管12与制氧机9通过螺纹连接,气体传输管12一端设置有气体弥散器10,气体弥散器10用于弥散氧气,气体弥散器10与气体传输管12通过螺纹连接,气体弥散器10一端设置有连接端18,连接端18与气体弥散器10成型为一体,气体弥散器10内部设置有海绵19,海绵19之间设置有过滤器20,海绵19与过滤器20嵌套连接,柜体1下端设置有支脚5,支脚5与柜体1通过螺纹连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空气吸收器13共有两个,制氧机9与柜体1通过螺钉连接,制氧机9共有两个,气压传感器14共有两个,沸石分子筛15共有两个,空压机8共有两个,气体传输管12共有四个。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通过控制面板6上的功能按钮17输入控制命令,装置开始运行,氧浓度检测器4检测到房间内的氧气浓度过低时,将信号传递给中央处理器7,中央处理器7控制制氧机9和空压机8运行,空气吸收器13吸收空气进入到装置内,空压机8让制氧机9内产生额定压强,压强传感器检测制氧机9内的压强,制氧机9采用变压吸附的技术,利用沸石分子筛15在加压状态下对氮的吸附容量增加,减压时对氮的吸附容量减少的特性,形成加压吸附、减压脱附的循环过程,实现空气中氧、氮的分离,连续制取弥散用的氧气,空气弥散器内的海绵19吸收气流声音,多重过滤器20进行除尘、除味和除菌,氧气经过空气弥散器从出氧口3排出;当单个装置制氧效率过低时,中央处理器7会控制两个制氧机9一起运行,增加制氧效率,当氧浓度检测器4检测到氧气浓度高时,装置自动停止运行,等氧浓度降低时,再次进行制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