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表面镀金属层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8096发布日期:2019-08-07 02:20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玻璃纤维表面镀金属层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纤维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玻璃纤维表面镀金属层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具有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等特点,已广泛用于传统工业、农业、建筑业以及电子、通信等高科技产业,成为21世纪人类不可缺少的可持续发展高新技术材料。但是玻璃纤维的导电性差,为此在其表面镀金属层,即将镀金属技术与玻璃纤维表面处理相结合而得到导电玻璃纤维,采用化学镀技术赋予非金属材料玻璃纤维优良导电性的方法具有价格低廉、产品导电性好、抗静电能力强等优点。

但现有的镀金属层多采用人工操作,将经过预处理的玻璃纤维进入到活化液进行搅拌,整个过程劳动强度大,导致效率较低,而且人工操作,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纤维表面镀金属层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玻璃纤维镀金属层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玻璃纤维表面镀金属层的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固接有处理槽和缸体,缸体与处理槽的底部之间连通有第一导管,第一导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缸体上设有第二单向阀,缸体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与缸体之间连接有弹簧,活塞上固接有活塞杆;处理槽内转动连接有用于放置玻璃纤维的承接板,承接板上开有若干第一通孔,承接板同轴连接有与活塞杆相抵的凸轮,处理槽的内壁上开有环绕处理槽的空腔,空腔内设有加热件,第一导管上设有三通阀和第三单向阀,第三单向阀位于三通阀与缸体之间,三通阀与空腔之间连通有第二导管,处理槽的内壁上部开有连通处理槽的第二通孔;机架上还设有清洗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有益效果:

1、设置承接板,将经过预处理的玻璃纤维放置在承接板上,使处理槽内的活化液浸没玻璃纤维,通过承接板转动带动玻璃纤维在活化液中转动,使玻璃纤维与活化液充分地接触,提高镀金属层的效率。

2、设置凸轮和缸体,利用承接板与凸轮同轴连接,承接板转动时带动凸轮转动,凸轮使活塞杆带动活塞在凸轮与弹簧的作用下进行往复移动,活塞将间歇性地将空气从底部压入处理槽内,由于第一导管上安装有第一单向阀,且设置第一单向阀为向处理槽单向导通,因此处理槽内的活化液不会流入到第一导管中,而空气从底部进入处理槽后,将在活化液中向上运动,同时由于承接板处于转动,使空气在处理槽内形成紊流,加强搅拌的作用,进一步使玻璃纤维与活化液充分接触,提高镀金属层的效果;此外,由于承接板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因此,从底部进入的空气将通过第一通孔后与承接板上的玻璃纤维接触,使玻璃纤维与承接板接触的一面也能够与活化液接触,达到均匀镀金属层的效果。

3、设置空腔,在完成镀金属层后通过清洗机构对玻璃纤维进行清洗,然后通过加热件加热,对玻璃纤维进行干燥,即:通过调节三通阀连通空腔和缸体,干燥时通过承接板带动玻璃纤维转动,产生离心力将玻璃纤维上大部分水甩出,达到初步除水干燥的效果,同时通过凸轮带动活塞杆,活塞杆带动活塞间歇性地向空腔中打气,空气进入空腔后,立即充满空腔,将加热件的热量能够充满整个空腔,对处理槽内的玻璃纤维进行加热干燥,同时经加热件加热后的空气将通过第二通孔吹向承接板上的玻璃纤维,进一步对玻璃纤维进行直接接触的干燥,提高干燥的效率。

进一步,所述第二通孔沿处理槽内壁向下朝向承接板设置。第二通孔从上往下朝向承接板设置,在干燥时能够将热空气直接对准承接板上的玻璃纤维进行导向,提高干燥的效率。

进一步,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水箱及设置在处理槽上方的喷头,喷头与水箱连通。完成镀金属层后,通过水箱向喷头供水,经喷头将水喷向玻璃纤维对其进行清洗,清洗时可同样借助承接板的转动使玻璃纤维动起来,同时通过底部进入的空气使与承接板接触的玻璃纤维也能够与水充分接触,达到全面清洗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缸体的数量为四个,且缸体周向均匀地分布在凸轮的周围。设置四个缸体,使处理槽底部有更多的空气进入,提高镀金属层与清洗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加热件为加热丝。设置加热丝,提高加热的效率,缩短干燥的时间,从而提高干燥的效率。

进一步,所述处理槽上开有出液口,出液口处设有调节阀。设置出液口,在完成镀金属层后,通过控制调节阀打开出液口,将活化液放出,操作简便,而且在清洗时使出液口保持开启,让清洗后的水从出液口流出,形成流动清洗,避免水在处理槽内囤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处理槽1、缸体2、第一导管3、第一单向阀4、活塞5、弹簧6、活塞杆7、承接板8、电机9、第一通孔10、凸轮11、空腔12、加热丝13、三通阀14、第三单向阀15、第二导管16、第二通孔17、出液口18、第三导管19、调节阀20、水箱21、喷头22。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

玻璃纤维表面镀金属层的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固接有处理槽1和四个缸体2(图中仅表示出了两个缸体2),每个缸体2与处理槽1的底部之间连通有第一导管3,第一导管3上安装有向处理槽1单向导通的第一单向阀4,缸体2上安装有连通缸体2与外界并向缸体2单向导通的第二单向阀(图中未示出),缸体2内滑动连接有活塞5,活塞5与缸体2之间焊接有弹簧6,活塞5上固接有活塞杆7;处理槽1内转动连接有用于放置玻璃纤维的承接板8,机架上固接有用于驱动承接板8转动的电机9,承接板8上开有若干第一通孔10,承接板8同轴连接有与活塞杆7相抵的凸轮11,四个缸体2周向均匀地分布在凸轮11的周围,处理槽1的内壁上开有环绕处理槽1的空腔12,空腔12内固接有加热件,本实施例中加热件优选为加热丝13,第一导管3上安装有三通阀14以及从缸体2向空腔12或者处理槽1单向导通的第三单向阀15,第三单向阀15位于三通阀14与缸体2之间,三通阀14与空腔12之间连通有第二导管16,处理槽1的内壁上部开有连通处理槽1的第二通孔17,第二通孔17沿处理槽1内壁向下朝向承接板8设置,处理槽1上开有出液口18,出液口18处连通有第三导管19,第三导管19上安装有调节阀20;机架上还设有清洗机构,清洗机构包括水箱21及设置在处理槽1上方的喷头22,喷头22与水箱21连通。

具体实施时,控制调节阀20关闭,三通阀14连通处理槽1与缸体2;将经过预处理的玻璃纤维放在承接板8上,然后向处理槽1内加入活化液,使活化液将玻璃纤维浸没(玻璃纤维不能放入太多,以免活化液加入后漫过第二通孔17进入到空腔12内);由于第一导管3上安装有向处理槽1单向导通的第一单向阀4,因此处理槽1内的活化液不会流入到第一导管3中。然后启动电机9,电机9将带动承接板8转动,承接板8将带动玻璃纤维在活化液中转动,使玻璃纤维与活化液充分地接触;承接板8转动时将带动凸轮11转动,由于活塞杆7与凸轮11相抵,活塞杆7又与活塞5固接,且活塞5与缸体2之间焊接有弹簧6,因此凸轮11转动时活塞5将在凸轮11与弹簧6的作用下进行往复移动,活塞5将间歇性地将缸体2内的空气从处理槽1的底部压入到处理槽1内,而在缸体2内压强减小时,外界空气将经第二单向阀进入到缸体2内进行补气。

空气从底部进入处理槽1后,将在活化液中向上运动,并穿行在玻璃纤维之间,增大玻璃纤维之间的运动,使玻璃纤维(尤其是位于中间位置的玻璃纤维)能够更好地与活化液接触,同时由于承接板8处于转动,使空气在处理槽1内形成紊流,可进一步加强搅拌的作用,提高镀金属层的效果;此外,空气还将通过承接板8上的第一通孔10,并将活化液带入玻璃纤维与承接板8之间,使玻璃纤维与承接板8接触的一面也能够与活化液接触,达到均匀镀金属层的效果。

完成镀金属层后,控制调节阀20开启,将活化液从出液口18放出,然后启动水箱21,水箱21将向喷头22供水,并由喷头22将水喷向玻璃纤维对其进行清洗。清洗时同样借助承接板8的转动使玻璃纤维动起来,同时通过处理槽1底部进入的空气使与承接板8接触的玻璃纤维也能够与水充分接触,达到全面清洗的效果。清洗过程中的水将携带杂质直接从出液口18排出,形成流动清洗,避免水在处理槽1内囤积而杂质对玻璃纤维造成二次污染。

完成清洗后,关闭水箱21,启动加热丝13进行加热,调节三通阀14连通缸体2与空腔12;通过承接板8带动玻璃纤维转动,产生离心力将玻璃纤维上大部分水甩出,达到初步除水干燥的效果,同时活塞5将间歇性地向空腔12中打气,空气进入空腔12后,将加热丝13的热量充满整个空腔12,对处理槽1内的玻璃纤维进行加热干燥,同时经加热丝13加热后的空气将通过第二通孔17吹向承接板8上的玻璃纤维,进一步对玻璃纤维进行直接接触的干燥,提高干燥的效率。完成干燥后,将玻璃纤维取出即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