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不同厚度玻璃的风压均匀的钢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55374发布日期:2021-05-14 13:53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产不同厚度玻璃的风压均匀的钢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玻璃钢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生产不同厚度玻璃的风压均匀的钢化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广泛应用玻璃的各个领域对玻璃制品的高强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玻璃钢化技术随之而产生并迅速发展。物理钢化法是目前广为采用的一种生产钢化玻璃的方法,是把玻璃放在加热炉中加热到接近玻璃的软化温度,然后出炉,向玻璃两面吹风进行快速冷却,使玻璃表面急剧收缩,产生压应力,而玻璃中层冷却较慢,还来不及收缩,故形成张应力,使玻璃获得较高的强度。
3.在生产不同厚度的玻璃时,现有的冷却室一般采用平风栅对玻璃吹冷风使其迅速冷却,但这种结构吹出的冷风并不能均匀落在玻璃的表面,在玻璃正对风嘴的位置吹风强度比其他地方的吹风强度高,从而导致玻璃冷却不均匀。另外,由于输送玻璃的辊轴能阻挡冷风向外界扩散,使其能长时间逗留在下风栅与玻璃之间,从而使玻璃上下表面的风压不均匀,影响到玻璃的输送从而使玻璃的钢化质量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生产不同厚度玻璃的风压均匀的钢化装置,能适用于多种不同厚度的钢化玻璃的生产,且冷风的作用力均匀落在玻璃表面,还能使玻璃上下表面的风压趋于均匀,从而提高玻璃的钢化质量。
5.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生产不同厚度玻璃的风压均匀的钢化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机架内的吹风模块、升降模块和压风模块;
6.所述吹风模块包括上风栅组件和下风栅组件,所述上风栅组件的上吹风单元和下风栅组件的下吹风单元一一镜面对称布置,所述上吹风单元和所述下吹风单元的输出端均设有第一风嘴;
7.所述第一风嘴设有竖直的第一出风口,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后两侧的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朝向前方倾斜设置,所述第三出风口朝向后方倾斜设置;
8.所述升降模块包括上风栅升降单元和下风栅升降单元,所述上风栅升降单元包括上提升架和上风栅传动机构,所述上提升架与所述上风栅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风栅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部并与所述上提升架刚性连接;
9.所述下风栅升降单元包括下提升架和下风栅传动机构,所述下提升架与所述下风栅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风栅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部并与所述下提升架刚性连接;
10.所述压风模块包括压风板,所述压风板设置于所述上风栅组件的顶部,所述压风板开设有多组沿玻璃的输送方向间隔分布的调节风开孔组,所述调节风开孔组包括多个调
节风孔单元,每组所述调节风开孔组的调节风孔单元沿垂直于玻璃的输送方向的方向间隔分布。
11.例如,所有所述上吹风单元划分成多个上吹风组,每组所述上吹风组包括至少两个上吹风单元,对应地所有所述下吹风单元划分成多个下吹风组,每组所述下吹风组包括至少两个下吹风单元,每两个相邻的上吹风组之间设有一块挡风板。
12.值得说明的是,所述上风栅组件还包括上挡风单元,所述下风栅组件还包括下挡风单元,所述上挡风单元和所述下挡风单元的输出端均设有第二风嘴;
13.所述第二风嘴开设有朝向前方倾斜的第四出风口。
14.可选地,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的夹角为20
°
~25
°

15.所述第三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的夹角为20
°
~25
°

16.具体地,所述上风栅传动机构包括多个竖直的上丝杠和与所述上丝杠一一对应的上风栅丝杠提升装置;
17.所述上丝杠的底端设置于所述上提升架的顶面,所述上丝杠的顶端与所述上风栅丝杠提升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18.所述上风栅丝杠提升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端。
19.优选的,所述下风栅传动机构包括多个竖直的下丝杠和与所述下丝杠一一对应的下风栅丝杠提升装置;
20.所述下丝杠的底端设置于位于所述下提升架两端的凸出连接部,所述下丝杠的顶端与所述下风栅丝杠提升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21.所述下风栅丝杠提升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端。
22.例如,所述调节风开孔组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上吹风单元形成的间隙的上方;
23.所述调节风开孔组中相邻两个所述调节风孔单元的间距为10~20mm;
24.所述调节风孔单元的直径为7~9mm。
25.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压风模块还包括多条沿垂直于玻璃的输送方向的方向设置于所述压风板的顶面的安装横梁,所述安装横梁分布于两组所述调节风开孔组之间;
26.所述安装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风栅组件固定连接。
27.可选地,还包括倒l型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设置于所述上风栅组件的左侧壁,并且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一端与所述上风栅组件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上提升架的一端和所述安装横梁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另一端连接;
28.所述第二安装座设置于所述上风栅组件的右侧壁,并且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一端与所述上风栅组件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上提升架的另一端和所述安装横梁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另一端连接。
29.具体地,所述安装横梁开设有多个调节安装孔和与所述调节安装孔配对的安装螺杆,所述调节安装孔的沿所述安装横梁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安装螺杆的直径;
30.所述压风板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螺杆配对的固定孔,所述压风板和所述安装横梁之间通过所述调节安装孔、所述安装螺杆和所述固定孔连接。
3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所述用于生产不同厚度玻璃的风压均匀的钢化装置的吹风模块中,通过在所述第一风嘴开设所述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竖直设置,吹风时朝向垂直于所述玻璃的方向吹风,从所述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
吹出的风分别往前后两侧倾斜吹出,使得所述第一风嘴的出风覆盖范围更广,提高了对玻璃表面的吹风均匀性。所述第一风嘴的第三出风口往后倾斜吹出的风形成后倾斜风,位于该第一风嘴后方相邻的另一个第一风嘴的第二出风口往前倾斜吹出形成前倾斜风,所述后倾斜风和所述前倾斜风从两个方向同时作用于玻璃的同一个位置,所述后倾斜风和所述前倾斜风混合后的风力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垂直吹向玻璃的风力相同,使所述玻璃受力均匀。
32.在所述升降模块中,通过所述上提升架和上风栅传动机构使所述上风栅组件独立升降,通过所述下提升架和下风栅传动机构使所述下风栅组件独立升降;所述上风栅组件和所述下风栅组件独立升降的功能,能自由调整所述上风栅组件和所述下风栅组件的间距,从而能适应不同厚度的玻璃的生产;与链条传动相比,所述上风栅传动机构与所述上提升架刚性连接以及所述下风栅传动机构与所述下提升架刚性连接,在所述吹风模块吹风时,所述上风栅组件和所述下风栅组件不会摆动,从而提高了玻璃生产的稳定性,提高了钢化玻璃的质量。
33.在所述压风模块中,所述调节风开孔组的调节风孔单元能使所述上风栅组件和玻璃之间的风压与所述下风栅组件和玻璃之间的风压趋于相等,提高了玻璃的输送稳定性,从而提高玻璃的钢化质量。
附图说明
34.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钢化装置的左视图;
35.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压风模块的左视图;
36.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钢化装置的主视图;
37.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虚线圈b圈出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38.图5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虚线圈c圈出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39.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钢化装置的俯视图;
40.图7是图6所示实施例中虚线圈d圈出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41.其中:1机架;a1吹风模块;a11上风栅组件;a111上吹风单元;a112上挡风单元;a113进风口;a12下风栅组件;a121下吹风单元;a122下挡风单元;a13第一风嘴;a131第一出风口;a132第二出风口;a133第三出风口;a14第二风嘴;a141第四出风口;a15挡风板;a16上吹风组;a17下吹风组;2升降模块;21上风栅升降单元;211上提升架;212上风栅传动机构;2121上风栅丝杠提升装置;2122上丝杠;22下风栅升降单元;221下提升架;2211凸出连接部;222下风栅传动机构;2221下风栅丝杠提升装置;2222下丝杠;a2压风模块;a21压风板;a211调节风开孔组;a212调节风孔单元;a22安装横梁;a23调节安装孔;a24安装螺杆;a3第一安装座;a4第二安装座;3辊轴;4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4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5.下面结合图1至图7,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生产不同厚度玻璃的风压均匀的钢化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于机架1内的吹风模块a1、升降模块2和压风模块a2;
46.所述吹风模块a1包括上风栅组件a11和下风栅组件a12,所述上风栅组件a11的上吹风单元a111和下风栅组件a12的下吹风单元a121一一镜面对称布置,所述上吹风单元a111和所述下吹风单元a121的输出端均设有第一风嘴a13;
47.所述第一风嘴a13设有竖直的第一出风口a131,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a131的前后两侧的第二出风口a132和第三出风口a133,所述第二出风口a132朝向前方倾斜设置,所述第三出风口a133朝向后方倾斜设置;
48.所述升降模块2包括上风栅升降单元21和下风栅升降单元22,所述上风栅升降单元21包括上提升架211和上风栅传动机构212,所述上提升架211与所述上风栅组件a1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风栅传动机构212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顶部并与所述上提升架211刚性连接;
49.所述下风栅升降单元22包括下提升架221和下风栅传动机构222,所述下提升架221与所述下风栅组件a1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风栅传动机构222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顶部并与所述下提升架221刚性连接;
50.所述压风模块a2包括压风板a21,所述压风板a21设置于所述上风栅组件a11的顶部,所述压风板a21开设有多组沿玻璃4的输送方向间隔分布的调节风开孔组a211,所述调节风开孔组a211包括多个调节风孔单元a212,每组所述调节风开孔组a211的调节风孔单元a212沿垂直于玻璃4的输送方向的方向间隔分布。
51.如图3所示,从后往前为玻璃4的输送方向。在所述用于生产不同厚度玻璃的风压均匀的钢化装置的吹风模块a1中,通过在所述第一风嘴a13开设所述第一出风口a131、第二出风口a132和第三出风口a133,所述第一出风口a131竖直设置,吹风时朝向垂直于所述玻璃4的方向吹风,从所述第二出风口a132和第三出风口a133吹出的风分别往前后两侧倾斜吹出,使得所述第一风嘴a13的出风覆盖范围更广,提高了对玻璃4表面的吹风均匀性。所述第一风嘴a13的第三出风口a133往后倾斜吹出的风形成后倾斜风,位于该第一风嘴a13后方相邻的另一个第一风嘴a13的第二出风口a132往前倾斜吹出形成前倾斜风,所述后倾斜风和所述前倾斜风从两个方向同时作用于玻璃4的同一个位置,所述后倾斜风和所述前倾斜风混合后的风力与所述第一出风口a131垂直吹向玻璃4的风力相同,使所述玻璃4受力均匀。
52.在所述升降模块2中,通过所述上提升架211和上风栅传动机构212使所述上风栅
组件a11独立升降,通过所述下提升架221和下风栅传动机构222使所述下风栅组件a12独立升降;所述上风栅组件a11和所述下风栅组件a12独立升降的功能,能自由调整所述上风栅组件a11和所述下风栅组件a12的间距,从而能适应不同厚度的玻璃4的生产;与链条传动相比,所述上风栅传动机构212与所述上提升架211刚性连接以及所述下风栅传动机构222与所述下提升架221刚性连接,在所述吹风模块a1吹风时,所述上风栅组件a11和所述下风栅组件a12不会摆动,从而提高了玻璃4生产的稳定性,提高了钢化玻璃4的质量。
53.在所述压风模块a2中,所述调节风开孔组a211的调节风孔单元a212能使所述上风栅组件a11和玻璃4之间的风压与所述下风栅组件a12和玻璃4之间的风压趋于相等,提高了玻璃4的输送稳定性,从而提高玻璃4的钢化质量。
54.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

5所示,所有所述上吹风单元a111划分成多个上吹风组a16,每组所述上吹风组a16包括至少两个上吹风单元a111,对应地所有所述下吹风单元a121划分成多个下吹风组a17,每组所述下吹风组a17包括至少两个下吹风单元a121,每两个相邻的上吹风组a16之间设有一块挡风板a15。
55.所有所述上吹风单元a111划分成多个上吹风组a16,以及所有下吹风单元a121划分成多个下吹风组a17,使得每组所述上吹风组a16和下吹风组a17在吹风均匀的同时能够明显提升吹风强度,对玻璃4的吹风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玻璃4的钢化质量;所述挡风板a15能进一步阻挡所述上风栅组件a11吹出的冷风扩散,从而使所述上风栅组件a11和玻璃4之间的风压与所述下风栅组件a12和玻璃4之间的风压更容易趋于相等。
56.例如,所述上风栅组件a11还包括上挡风单元a112,所述下风栅组件a12还包括下挡风单元a122,所述上挡风单元a112和所述下挡风单元a122的输出端均设有第二风嘴a14;
57.所述第二风嘴a14开设有朝向前方倾斜的第四出风口a141。
58.在所述上挡风单元a112和所述下挡风单元a122中,通过在所述第二风嘴a14开设所述第四出风口a141,吹风时从所述第二风嘴a14的第四出风口a141朝向前方倾斜吹风,能够阻挡所述上吹风单元a111和所述下吹风单元a121的第一风嘴a13吹出的风,防止冷风流失,保证了冷风能够较长时间保持对玻璃4进行冷却,提高了吹风效果。
59.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出风口a132与所述第一出风口a131之间的夹角为20
°
~25
°

60.所述第三出风口a133与所述第一出风口a131之间的夹角为20
°
~25
°

61.当所述第二出风口a132与所述第一出风口a131之间的夹角为20
°
~25
°
,以及所述第三出风口a133与所述第一出风口a131之间的夹角为20
°
~25
°
时,能保证相邻两个第一风嘴a13分别吹出的所述后倾斜风和所述前倾斜风作用于玻璃4上的位置相重合,使所述后倾斜风和所述前倾斜风混合后的风力与所述第一出风口a131垂直吹向玻璃4的风力保持相同,使所述玻璃4受力均匀。如果所述第二出风口a132与所述第一出风口a131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三出风口a133与所述第一出风口a131之间的夹角太小,则吹风范围太窄,且吹出的所述后倾斜风和所述前倾斜风不会发生重合;如果所述第二出风口a132与所述第一出风口a131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三出风口a133与所述第一出风口a131之间的夹角太大,则冷风容易从所述第一风嘴a13的前后两侧流失,吹风效果差。
62.可选地,如图1和2所述,上风栅传动机构212包括多个竖直的上丝杠2122和与所述上丝杠2122一一对应的上风栅丝杠提升装置2121;
63.所述上丝杠2122的底端设置于所述上提升架211的顶面,所述上丝杠2122的顶端与所述上风栅丝杠提升装置2121的输出端连接;
64.所述上风栅丝杠提升装置2121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顶端。
65.所述上丝杠2122为刚性材料,其抗压强度高。所述上风栅丝杠提升装置2121通过所述上丝杠2122与所述上提升架211刚性连接。提升时,所述上风栅丝杠提升装置2121带动所述上丝杠2122向上运动,所述上丝杠2122带动所述上提升架211向上运动,所述上提升架211带动所述上风栅组件a11向上运动;下降时,所述上风栅丝杠提升装置2121带动所述上丝杠2122向下运动,所述上丝杠2122带动所述上提升架211向下运动,所述上提升架211带动所述上风栅组件a11向下运动。与链条传动相比,通过所述上丝杠2122传动,在所述吹风模块a1吹风时,所述上风栅组件a11不会摆动,从而提高了玻璃4生产的稳定性,提高了玻璃4的钢化质量。通过多条所述上丝杠2122同时带动所述上风栅组件a11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能保证所述上风栅组件a11保持稳定。
66.具体地,所述下风栅传动机构222包括多个竖直的下丝杠2222和与所述下丝杠2222一一对应的下风栅丝杠提升装置2221;
67.所述下丝杠2222的底端设置于位于所述下提升架221两端的凸出连接部2211,所述下丝杠2222的顶端与所述下风栅丝杠提升装置2221的输出端连接;
68.所述下风栅丝杠提升装置2221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顶端。
69.所述凸出连接部2211优选向所述下提升架221的左右两端凸出,使所述凸出连接部2211位于所述下风栅组件a12左右两端外,从而能方便安装所述下丝杠2222。提升时,所述下风栅丝杠提升装置2221带动所述下丝杠2222向上运动,所述下丝杠2222带动所述下提升架221向上运动,所述下提升架221带动所述下风栅组件a12向上运动;下降时,所述下风栅丝杠提升装置2221带动所述下丝杠2222向下运动,所述下丝杠2222带动所述下提升架221向下运动,所述下提升架221带动所述下风栅组件a12向下运动。与链条传动相比,通过所述下丝杠2222传动,在所述吹风模块a1吹风时,所述下风栅组件a12不会摆动,从而提高了玻璃4生产的稳定性,提高了玻璃4的钢化质量。通过多条所述下丝杠2222同时带动所述下风栅组件a12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能保证所述下风栅组件a12保持稳定。
70.优选的,如图6和7所示,所述调节风开孔组a211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上吹风单元a111形成的间隙的上方;
71.所述调节风开孔组a211中相邻两个所述调节风孔单元a212的间距为10~20mm;
72.所述调节风孔单元a212的直径为7~9mm。
73.所述调节风开孔组a211的上述分布方式,能避免被所述上吹风单元a111遮挡而达不到散风的效果。
74.当相邻两个所述调节风孔单元a212的间距为10~20mm时,散风合适,不会使过多的冷风扩散到外界,能使所述上风栅组件a11和玻璃4之间的风压与下风栅组件a12和玻璃4之间的风压更加接近;如果相邻两个所述调节风孔单元a212的间距太小,则上风栅组件a11和玻璃4之间的风压太高,会将玻璃4压于辊轴3上,不利于输送;如果相邻两个所述调节风孔单元a212的间距太大,则上风栅组件a11和玻璃4之间的风压太低,玻璃4容易向上飘而脱离辊轴3,也不利于输送。
75.当所述调节风孔单元a212的直径为7~9mm时,每个所述调节风孔单元a212的散风
量合适,不会使过多的冷风扩散到外界,进一步使所述上风栅组件a11和玻璃4之间的风压与下风栅组件a12和玻璃4之间的风压趋于相等。
7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风模块a2还包括多条沿垂直于玻璃4的输送方向的方向设置于所述压风板a21的顶面的安装横梁a22,所述安装横梁a22分布于两组所述调节风开孔组a211之间;
77.所述安装横梁a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风栅组件a11固定连接。
78.所述安装横梁a22用于将所述压风板a21固定于所述上风栅组件a11的顶面。当安装横梁a22分布于两组所述调节风开孔组a211之间时,所述安装横梁a22能避开所述调节风孔单元a212,不会阻挡所述调节风孔单元a212散风,保证了所述上风栅组件a11和玻璃4之间的风压的稳定性。
79.例如,还包括倒l型的第一安装座a3和第二安装座a4,所述第一安装座a3设置于所述上风栅组件a11的左侧壁,并且所述第一安装座a3的一端与所述上风栅组件a11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上提升架211的一端和所述安装横梁a22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安装座a3的另一端连接;
80.所述第二安装座a4设置于所述上风栅组件a11的右侧壁,并且所述第二安装座a4的一端与所述上风栅组件a11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上提升架211的另一端和所述安装横梁a2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安装座a4的另一端连接。
81.倒l型结构的所述第一安装座a3和所述第二安装座a4能使所述上提升架211和所述安装横梁a22的安装位置位于水平位置,从而方便安装固定,在使用时不容易脱落。
82.所述上提升架211和所述安装横梁a22同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座a3和第二安装座a4固定安装于所述上风栅组件a11,能节省材料和节省安装位置。
83.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安装横梁a22开设有多个调节安装孔a23和与所述调节安装孔a23配对的安装螺杆a24,所述调节安装孔a23的沿所述安装横梁a2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安装螺杆a24的直径;
84.所述压风板a21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螺杆a24配对的固定孔,所述压风板a21和所述安装横梁a22之间通过所述调节安装孔a23、所述安装螺杆a24和所述固定孔连接。
85.通过调节所述安装螺杆a24于所述调节安装孔a23的位置,能调节所述压风板a21与所述上风栅组件a11的顶面的相对位置,使所述压风板a21的所有调节风孔单元a212均能位于所述上风栅组件a11的顶部。
8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生产不同厚度玻璃的风压均匀的钢化装置的其他构成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8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8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