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渣全组分梯级利用方法

文档序号:8311409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渣全组分梯级利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钢渣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渣全组分梯级利用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钢渣是冶炼行业的主要固体副产物之一,堆弃的钢渣粒径大小不一,经炼钢厂磁 法选铁方法后,破碎成不大于80mm的钢渣块。自然堆积的钢渣不仅占用土地,而且会向土 壤、流水富集重金属离子,长期富集的结果是造成环境中对人畜有害的重金属离子可能超 过国家安全标准。因此钢渣的再利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
[0003]目前钢渣有很多利用途径,如作为炼钢助熔渣、洞穴地基回填等。但这些再利用技 术通常具有某些局限性。例如助熔渣对钢渣有选择性应用的问题,回填则是仅将钢渣作为 物理介质填充,钢渣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等。
[0004] 钢渣具有一定的水硬活性,其中的硅酸二钙、铁铝酸四钙等物质能够代替部分水 泥熟料,达到调节硅酸盐水泥标号、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而且部分钢渣中的铁元素含量较 高,含有大量的活化因子,将钢渣代替自来质及铁质原料作为生料的组分,可以在熟料生成 阶段作为"晶种",进而提高水泥单位产品质量,降低单位产品的资源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 化碳的排出。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渣全组分梯级利用方法,能更好的指导钢渣高价值 全组分再利用。
[0006]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为: 一种钢渣全组分梯级利用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钢渣进行清洗,若钢渣含泥量大于1%则严禁进行钢渣的梯级利用,若钢渣含泥量小 于等于1%,则进入下一个步骤; 对钢渣进行筛分,若钢渣粒径大于4. 75mm则应用于混凝土,若钢渣粒径小于等于 4. 75mm则应用于水泥生产原料; 对上述应用于水泥生产原料的钢渣中的铁元素含量进行检测,若钢渣中铁元素的含量 大于35%,则将钢渣用作水泥生料的铁质校正原料;若钢渣中铁元素的含量小于等于35%, 则用作水泥熟料中的混合材。
[0007]上述方案中,将钢渣用作水泥生料的铁质校正原料时,其用量在4-8%。
[0008]上述方案中,将钢渣用作水泥熟料中的混合材时,其用量在4-10%。
[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将钢渣按照不同粒度、不同组成梯级利用,具有操作简单、 指导性强的优点,实现了钢渣全组分回收,将钢渣利用价值最大化。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钢渣全组分梯级利用的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明,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 面的实施例,实施例不应视作对本发明的限定。
[0012]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钢渣全组分梯级利用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对钢渣进行清洗,若钢渣含泥量大于1%则严禁进行钢渣的梯级利用,若钢渣 含泥量小于等于1%,则进入下一个步骤。
[0013] 此步骤中,本实施例选用的是从某钢厂获得的转炉钢渣I,清洗后钢渣含泥量小 于等于1%,故进入下一步步骤。
[0014] 第二步:利用破碎机与振动筛对钢渣进行筛分,得到31. 5-4. 75mm的钢渣筛上部 分和筛下部分。筛上部分运送至浙青拌和站以生产浙青混凝土,筛下部分粉磨成钢渣粉后 应用于水泥生产原料。
[0015] 第三步:对筛下部分的钢渣中的铁元素含量进行检测,经荧光显微镜分析后其化 学成分如下: 表1某转炉钢渣I化学成分
【主权项】
1. 一种钢渣全组分梯级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钢渣进行清洗,若钢渣含泥量大于1%则严禁进行钢渣的梯级利用,若钢渣含泥量小 于等于1%,则进入下一个步骤; 对钢渣进行筛分,若钢渣粒径大于4. 75mm则应用于混凝土,若钢渣粒径小于等于 4. 75mm则应用于水泥生产原料; 对上述应用于水泥生产原料的钢渣中的铁元素含量进行检测,若钢渣中铁元素的含量 大于35%,则将钢渣用作水泥生料的铁质校正原料;若钢渣中铁元素的含量小于等于35%, 则用作水泥熟料中的混合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渣全组分梯级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钢渣用作水泥生料 的铁质校正原料时,其用量在4-8%。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渣全组分梯级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钢渣用作水泥熟 料中的混合材时,其用量在4-10%。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钢渣全组分梯级利用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钢渣进行清洗,若钢渣含泥量大于1%则严禁进行钢渣的梯级利用,若钢渣含泥量小于等于1%,则进入下一个步骤;对钢渣进行筛分,若钢渣粒径大于4.75mm则应用于混凝土,若钢渣粒径小于等于4.75mm则应用于水泥生产原料;对上述应用于水泥生产原料的钢渣中的铁元素含量进行检测,若钢渣中铁元素的含量大于35%,则将钢渣用作水泥生料的铁质校正原料;若钢渣中铁元素的含量小于等于35%,则用作水泥熟料中的混合材。本发明将钢渣按照不同粒度、不同组成梯级利用,具有操作简单、指导性强的优点,实现了钢渣全组分回收,将钢渣利用价值最大化。
【IPC分类】C04B7-147
【公开号】CN104628272
【申请号】CN201510067827
【发明人】吴少鹏, 谢君, 肖月, 庞凌, 陈美祝, 陈宗武
【申请人】武汉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