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玻璃倾斜引下成型法

文档序号:8440590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平板玻璃倾斜引下成型法
【技术领域】
[0001]平板玻璃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浮法玻璃工艺问世以来,已成为平板玻璃生产的主流工艺。浮法玻璃生产的成型过程是在通入保护气体(N2及H2)的锡槽中完成的。熔融玻璃从池窑中连续流入并漂浮在相对密度大的锡液表面上,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玻璃液在锡液面上铺开、摊平、形成上下表面平整、硬化、冷却后被引上过渡辊台。辊台的辊子转动,把玻璃带拉出锡槽进入退火窑,经退火、切裁,就得到平板玻璃产品。浮法与其它成型方法比较,其优点是:适合于高效率制造优质平板玻璃,如没有波筋、厚度均匀、上下表面平整、互相平行;生产线的规模不受成形方法的限制,单位产品的能耗低;成品利用率高;易于科学化管理和实现全线机械化、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连续作业周期可长达几年,有利于稳定地生产;可为在线生产一些新品种提供适合条件,如电浮法反射玻璃、退火时喷涂膜玻璃、冷端表面处理等。
[0003]但浮法玻璃也有其难以克服的缺点,例如成型控制工艺复杂、锡液容易氧化消耗、玻璃板易受锡液污染、把玻璃带拉出锡槽时易造成玻璃表面的损伤等。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板玻璃倾斜引下成型法,其特征是:用一种摩擦系数低、导热系数高、膨胀系数小、化学稳定性好、渗透率低、耐高温且具有抛光功能的固体材料表面,来取代浮法玻璃锡槽中的锡液液面,让玻璃液在其表面上倾斜向下滑动成型,拉引出所需厚度和宽度的玻璃带。
[0005]用上述固体材料来砌筑玻璃成型滑槽(相当于浮法玻璃生产线的锡槽)的槽底或槽底与槽壁。
[0006]在玻璃带两侧设有挡边,用其控制玻璃带的宽度。所述挡边可以是槽壁自身。
[0007]用玻璃板的牵引速度控制玻璃板的厚度。
[0008]在上述玻璃成型滑槽的槽底、槽壁以及玻璃带上方沿程设有加热或冷却装置(图中未画出),用以控制玻璃带的粘度和玻璃板的硬化速度。
[0009]将上述玻璃成型滑槽密封,并充入二氧化碳、惰性气体或还原一体,以防上述固体材料的尚温氧化。
[0010]上述固体材料为石墨,最好是润滑性极好的鳞片石墨。将来制造工艺成熟时,也可采用石墨稀材料。
[0011]这种平板玻璃倾斜引下成型法的有益之处在于:1、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2、对于玻璃板的厚度及宽度的控制更容易;3、材料消耗低;4、可拉出极薄的玻璃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断面原理图。
图中1.成型室,2.玻璃成型带,3.成型辊,4.控制闸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用一种摩擦系数低、导热系数高、膨胀系数小、化学稳定性好、渗透率低、耐高温且具有抛光功能的固体材料表面,来取代浮法玻璃锡槽中的锡液液面,让玻璃液在其表面上倾斜向下滑动成型,拉引出所需厚度和宽度的玻璃带。
[0013]用上述固体材料来砌筑玻璃成型滑槽(相当于浮法玻璃生产线的锡槽)的槽底或槽底与槽壁。
[0014]在玻璃带两侧设有挡边,用其控制玻璃带的宽度。所述挡边可以是槽壁自身。
[0015]用玻璃板的牵引速度控制玻璃板的厚度。
[0016]在上述玻璃成型滑槽的槽底、槽壁以及玻璃带上方沿程设有加热或冷却装置(图中未画出),用以控制玻璃带的粘度和玻璃板的硬化速度。
[0017]将上述玻璃成型滑槽密封,并充入二氧化碳、惰性气体或还原一体,以防上述固体材料的尚温氧化。
[0018]上述固体材料为石墨,最好是润滑性极好的鳞片石墨。将来制造工艺成熟时,也可采用石墨稀材料。
【主权项】
1.一种平板玻璃倾斜引下成型法,其特征是:用一种固体材料的表面来取代浮法玻璃锡槽中的锡液液面,让玻璃液在其表面上倾斜向下滑动成型,拉引出所需厚度和宽度的玻璃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玻璃倾斜引下成型法,其特征是:用上述固体材料来砌筑玻璃成型滑槽的槽底或槽底与槽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玻璃倾斜引下成型法,其特征是:在玻璃带两侧设有挡边,用其控制玻璃带的宽度。
4.所述挡边是槽壁自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玻璃倾斜引下成型法,其特征是:用玻璃板的牵引速度控制玻璃板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玻璃倾斜引下成型法,其特征是:在上述玻璃成型滑槽的槽底、槽壁以及玻璃带上方沿程设有加热或冷却装置,用以控制玻璃带的粘度和玻璃板的硬化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玻璃倾斜引下成型法,其特征是:将上述玻璃成型滑槽密封,并充入二氧化碳、惰性气体或还原一体,以防上述固体材料的高温氧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玻璃倾斜引下成型法,其特征是:上述固体材料为石墨。
【专利摘要】一种平板玻璃倾斜引下成型法,其特征是:用一种固体材料的表面来取代浮法玻璃锡槽中的锡液液面,让玻璃液在其表面上倾斜向下滑动成型,拉引出所需厚度和宽度的玻璃带。
【IPC分类】C03B17-06
【公开号】CN104761128
【申请号】CN201510157208
【发明人】徐林波
【申请人】徐林波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4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