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947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或建筑物等的夹层玻璃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可以提高夹层玻璃的隔热性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以及使用了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
背景技术
夹层玻璃即使受到外部撞击而破损,且玻璃碎片的飞散量也很少,安全性优异。因此,上述夹层玻璃可广泛用于汽车、铁路车辆、飞机、船舶及建筑物等。上述夹层玻璃通过在一对玻璃板之间夹持夹层玻璃用中间膜来制造。这样的车辆及建筑物的开口部中所使用的夹层玻璃要求较高的隔热性。波长比可见光长的波长780nm以上的红外线与紫外线相比能量小。但是,红外线的热作用大,红外线被物体吸收时,以热的形式放出。因此,红外线通常被称之为热线。因此,为了提高夹层玻璃的隔热性,需要充分地遮断红外线。为了有效地遮断上述红外线(热线),在下述的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一种含有锡掺杂氧化铟粒子(ΙΤ0粒子)或锑掺杂氧化锡粒子(ΑΤ0粒子)等隔热粒子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另外,在下述的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含有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在波长250 400nm处具有最大吸收波长的紫外线吸收剂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中间膜。在此,作为上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可以举出: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铵盐化合物及蒽醌化合物。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TO01/25162A1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7-1788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近年来,要求进一步提高含有ITO粒子或ATO粒子的现有的中间膜的隔热性。但是,ITO粒子或ATO粒子无法充分地吸收近红外线。因此,仅通过如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那样在中间膜中添加ITO粒子或ATO粒子,难以大幅提高夹层玻璃的隔热性。另外,在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那样,在中间膜中添加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情况下,有时也难以充分地提高夹层玻璃的隔热性。另外,夹层玻璃除了作为隔热性的指标的日照透过率低以外,也要求可见光透过率(Visible transmittance)高。S卩,对夹层玻璃而言,需要在维持上述可见光透过率高的状态下提闻隔热性。但是,对专利文献1,2中记载那样的现有的中间膜而言,极难得到日照透过率充分地低且可见光透过率充分地高的夹层玻璃。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得到黄色度低且隔热性优异的夹层玻璃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以及使用了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本发明的宽泛的方面,可以提供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含有热塑性树脂、隔热粒子和第一成分,所述第一成分为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且含有钥;原子。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某种特定方面中,所述第一成分为酞菁及酞菁的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且,含有钒原子。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其它特定方面中,所述第一成分具有在钒原子上键合了氧原子而成的结构单元。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另外特定方面中,其还含有第二成分,所述第二成分为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且含有铜原子。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又一特定方面中,所述第二成分为萘酞菁及萘酞菁的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且含有铜原子。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其它特定方面中,所述隔热粒子为金属氧化物粒子。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又一特定方面中,所述隔热粒子为锡掺杂氧化铟粒子。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又一特定的方面中,所述热塑性树脂为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其它特定方面中,还含有增塑剂。本发明的夹层玻璃具备第一,第二夹层玻璃构成部件和该第一,第二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之间所夹持的单层或多层的中间膜,该单层或多层的中间膜含有按照本发明构成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发明效果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由于含有热塑性树脂、隔热粒子和第一成分,所述第一成分为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且含有钒原子,因此,可以得到黄色度低且隔热性优异的夹层玻璃。


图1为表示使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得到的夹层玻璃的一个例子的部分剖切剖面2为表示使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得到的夹层玻璃的变形例的部分剖切剖面图。符号说明

I…夹层玻璃2…中间膜2a…第一表面
2b…第二表面11…夹层玻璃…多层中间膜13 15…中间膜13a…外侧表面15a…外侧表面21…第一夹层玻璃构成部件22…第二夹层玻璃构成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包含热塑性树脂、隔热粒子和第一成分,所述第一成分为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且含有钒原子。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由于具有上述组成,因此,在用于构成夹层玻璃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得到的夹层玻璃的黄色度且提高隔热性。从更进一步提高隔热性的观点考虑考虑,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优选还含有第二成分,所述第二成分为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且含有铜原子。目前存在如下问题:在使用了含有ITO粒子等隔热粒子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情况下,有时夹层玻璃的隔热性差,而且难以得到兼备较低的日照透过率和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Visible tra nsmittance)的夹层玻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特征为含有热塑性树脂、隔热粒子和特定的上述第一成分。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组合使用隔热粒子和特定的上述第一成分,可以提高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的隔热性,进而可以降低黄色度。进而,本发明人等也发现通过组合使用隔热粒子、特定的上述第一成分和特定的上述第二成分,可以更进一步提高中间膜及夹层玻璃的隔热性。另外,通过组合使用隔热粒子和特定的第一成分或组合使用隔热粒子、特定的第一成分和特定的第二成分,可以得到作为隔热性指标的日照透过率低且可见光透过率高的夹层玻璃。例如可以使夹层玻璃在波长300 2500nm下的日照透过率(Ts2500)为50%以下,且使可见光透过率为65%以上。进而,可以使日照透过率(Ts2500)为45%以下,使日照透过率(Ts2500)为40%以下,进而使可见光透过率为70%以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提高透明性,例如可以使雾度值为1%以下,可以使其为0.5%以下。以下,对构成上述中间膜的材料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热塑性树脂)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所含的热塑性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作为热塑性树月旨,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热塑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可以仅使用I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可以举出: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聚氨酯树脂及聚乙烯醇树脂等。也可以使用这些以外的热塑性树脂。
上述热塑性树脂优选为聚乙烯醇缩醛树脂。通过组合使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增塑剂,可以更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对夹层玻璃构成部件或其它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粘接力。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例如可以利用醛对聚乙烯醇进行缩醛化来制造。上述聚乙烯醇例如可以通过对聚醋酸乙烯酯进行皂化来制造。上述聚乙烯醇的皂化度通常在80 99.8摩尔%的范围内。上述聚乙烯醇的平均聚合度优选为200以上,更优选为500以上,优选为3000以下,更优选为2500以下。上述平均聚合度为上述下限以上时,夹层玻璃的抗击穿性更进一步变高。上述平均聚合度为上述上限以下时,中间膜的成形变得容易。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中所含的缩醛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制造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时使用的醛没有特别限定。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中的缩醛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3或4。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中的缩醛基的碳原子数为3以上时,中间膜的玻璃化温度充分地变低。上述醛没有特别限定。作为上述醛,通常可优选使用碳原子数I 10的醛。作为上述碳原子数I 10的醛,例如可以举出:丙醛、正丁醛、异丁醛、正戊醛、2-乙基丁醛、正己醛、正辛醛、正壬醛、正癸醛、 甲醛、乙醛及苯甲醛等。其中,优选丙醛、正丁醛、异丁醛、正己醛或正戊醛,更优选丙醛、正丁醛或异丁醛,进一步优选正丁醛。上述醛可以仅使用I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羟基量)优选为15摩尔%以上,更优选为18摩尔%以上,优选为40摩尔%以下,更优选为35摩尔%以下。上述羟基的含有率为上述下限以上时,中间膜的粘接力更进一步变高。另外,上述羟基的含有率为上述上限以下时,中间膜的柔软性变高,且中间膜的操作容易。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为用百分率表示的将键合有羟基的亚乙基量除以主链的总亚乙基量而求出的摩尔分数的值。上述键合有羟基的亚乙基量例如可以通过依据Jis K6726 “聚乙烯醇试验方法”进行测定来求出。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化度(乙酰基量)优选为0.1摩尔%以上,更优选为0.3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摩尔%以上,优选为30摩尔%以下,更优选为25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摩尔%以下。上述乙酰化度为上述下限以上时,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增塑剂的相容性变高。上述乙酰化度为上述上限以下时,中间膜及夹层玻璃的耐湿
性变高。上述乙酰化度如下求出:从主链的总亚乙基量中减去键合有缩醛基的亚乙基量和键合有羟基的亚乙基量,得到的值除以主链的总亚乙基量,求出摩尔分数,其值用百分率表示。上述键合有缩醛基的亚乙基量例如可以依据JISK6728 “聚乙烯醇丁缩醛试验方法”进行测定。上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缩醛化度(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的情况为丁缩醛化度)优选为6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63摩尔%以上,优选为85摩尔%以下,更优选为75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摩尔%以下。上述缩醛化度为上述下限以上时,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增塑剂的相容性变高。上述缩醛化度为上述上限以下时,为了制造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时所需要的反应时间变短。
上述缩醛化度为用百分率表示的将键合有缩醛基的亚乙基量除以主链的总亚乙基量而求出的摩尔分数的值。上述缩醛化度可以如下计算:通过依据JIS K6728 “聚乙烯醇丁缩醛试验方法”的方法测定乙酰化度和羟基的含有率,由得到的测定结果算出摩尔分数,接着,通过从100摩尔%减去乙酰化度和羟基的含有率来算出。需要说明的是,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的情况下,上述缩醛化度(丁缩醛化度)及乙酰化度可以由通过依据Jis K6728“聚乙烯醇丁缩醛试验方法”的方法测得的结果来算出。(增塑剂)从更进一步提高中间膜的粘接力的观点考虑,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优选含有增塑剂。在中间膜中所含的热塑性树脂为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情况下,中间膜特别优选含有增塑剂。上述增塑剂没有特别限定。作为上述增塑剂,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增塑剂。上述增塑剂可以仅使用I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作为上述增塑剂,例如可以举出:一元有机酸酯及多元有机酸酯等有机酯增塑剂、以及有机磷酸增塑剂及有机亚磷酸增塑剂等磷酸增塑剂等。其中,优选有机酯增塑剂。上述增塑剂优选为液态增塑剂。作为上述一元有机酸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通过二醇和一元有机酸的反应而得到的二醇酯以及三乙二醇或三丙二醇与一元有机酸形成的酯等。作为上述二醇,可以举出:三乙二醇、四乙二醇及三丙二醇等。作为上述一元有机酸,可以举出:丁酸、异丁酸、己酸、2-乙基丁酸、庚酸、正辛酸、2-乙基己酸、正壬酸及癸酸等。作为上述多元有机酸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多元有机酸和具有碳原子数4 8的直链或支链结构的醇的酯化物。作为上述多元有机酸,可以举出:己二酸、癸二酸及壬二酸等。作为上述有机酯增塑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三乙二醇二 -2-乙基己酸酯、三乙二醇二辛酸酯、三乙二醇二正辛酸酯、三乙二醇二正庚酸酯、四乙二醇二正庚酸酯、癸二酸二丁酯、壬二酸二辛酯、二丁基卡必醇己二酸酯、乙二醇二 -2-乙基丁酸酯、1,3-丙二醇二 -2-乙基丁酸酯、1,4- 丁二醇二 -2-乙基丁酸酯、二乙二醇二 -2-乙基丁酸酯、二乙二醇二 -2-乙基己酸酯、二丙二醇二 -2-乙基丁酸酯、三乙二醇二 -2-乙基戊酸酯、四乙二醇二 -2-乙基丁酸酯、二乙二醇二辛酸酯、己二酸二己酯、己二酸二辛酯、己二酸己基环己酯、己二酸庚酯和己二酸壬酯的混合物、己二酸二异壬酯己二酸二异癸酯、己二酸庚基壬酯、癸二酸二丁酯、油改性癸二酸醇酸及磷酸酯和己二酸酯的混合物等。也可以使用这些以外的有机酯增塑剂。作为上述有机磷酸增塑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磷酸三丁氧基乙酯、磷酸异癸基苯酯及磷酸三异丙酯等。上述增塑剂优选含有三乙二醇二 -2-乙基己酸酯(3G0)及三乙二醇二 -2-乙基丁酸酯(3GH)中的至少一种,更优 选含有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上述增塑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上述热塑性树脂100重量份,上述增塑剂的含量优选为25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30重量份以上,优选为6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0重量份以下。上述增塑剂的含量为上述下限以上时,可以更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的抗击穿性。上述增塑剂的含量为上述上限以下时,可以更进一步提高中间膜的透明性。(隔热粒子)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所含的隔热粒子没有特别限定。上述隔热粒子可以仅使用I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波长比可见光长的波长780nm以上的红外线与紫外线相比能量小。但是,红外线的热作用大,红外线一旦被物体吸收时,以热的形式放出。因此,红外线通常被称为热线。通过使用上述隔热粒子,可以有效地阻断红外线(热线)。另外,隔热粒子是指可吸收红外线的粒子。作为上述隔热粒子的具体例,可以举出:铝掺杂氧化锡粒子、铟掺杂氧化锡粒子、锑掺杂氧化锡粒子(ΑΤ0粒子)、镓掺杂氧化锌粒子(GZ0粒子)、铟掺杂氧化锌粒子(ΙΖ0粒子)、铝掺杂氧化锌粒子(ΑΖ0粒子)、铌掺杂氧化钛粒子、钠掺杂氧化钨粒子、铯掺杂氧化钨粒子、铊掺杂氧化钨粒子、铷掺杂氧化钨粒子、锡掺杂氧化铟粒子(ΙΤ0粒子)、锡掺杂氧化锌粒子及硅掺杂氧化锌粒子等金属氧化物粒子以及六硼化镧(LaB6)粒子等。也可以使用这些以外的隔热粒子。其中,优选金属氧化物粒子,因其热线的遮蔽功能较高,优选ATO粒子、GZO粒子、IZO粒子、ITO粒子或钨粒子,更优选ITO粒子。上述钨粒子优选为铯氧化钨粒子。特别地,由于锡掺杂氧化铟粒子(ΙΤ0粒子)的热线的遮蔽功能高且容易获得,故优选。上述隔热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01 μ m以上,更优选为0.02 μ m以上,优选为
0.1 μ m以下,更优选为0.05 μ m以下。平均粒径为上述下限以上时,可以充分地提高热线的遮蔽性。平均粒径为上述上 限以下时,可以提高隔热粒子的分散性。上述“平均粒径”表示体积平均粒径。平均粒径可以使用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日机装公司制“UPA-EX150”)等进行测定。上述隔热粒子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中间膜100重量%中,隔热粒子的含量优选为0.01重量%以上,更优选为0.1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重量%以上,优选为3重量%以下,更优选为I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重量%以下。隔热粒子的含量为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时,可以更进一步降低黄色度、可以充分地提高隔热性,可以充分地降低日照透过率(Ts2500),且可以充分地提高上述可见光透过率。例如可以使可见光透过率为70%以上。(第一成分)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所含的第一成分为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且含有钒原子。换言之,第一成分为含有钒原子的酞菁化合物、含有钒原子的萘酞菁化合物及含有钒原子的蒽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成分为隔热成分。第一成分可以仅使用I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通过组合使用隔热粒子和特定的第一成分,可以充分地遮断红外线(热线)。另夕卜,可以降低夹层玻璃的黄色度。作为上述第一成分,可以举出:酞菁、酞菁的衍生物、萘酞菁、萘酞菁的衍生物、蒽酞菁及蒽酞菁的衍生物等。上述酞菁化合物及上述酞菁的衍生物分别优选具有酞菁骨架。上述萘酞菁化合物及上述萘酞菁的衍生物分别优选具有萘酞菁骨架。上述蒽酞菁化合物及上述蒽酞菁的衍生物分别优选具有蒽酞菁骨架。从更进一步提高中间膜及夹层玻璃的隔热性的观点考虑,上述第一成分优选为选自酞菁、酞菁的衍生物、萘酞菁及萘酞菁的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酞菁及酞菁的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第一成分更优选为含有钒原子的酞菁及含有钒原子的酞菁的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第一成分含有钒原子。上述第一成分优选含有钒原子作为中心金属。上述第一成分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中间膜100重量%中,第一成分的含量优选为0.001重量%以上,更优选为0.005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1重量%以上,优选为
0.1重量%以下,更优选为0.05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3重量%以下。第一成分的含量为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时,可以更进一步降低黄色度,可以充分地提高隔热性,可以充分地降低日照透过率(Ts2500),且可以充分地提高上述可见光透过率。例如可以使可见光透过率为70%以上。(第二成分)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优选含有第二成分,所述第二成分为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且含有铜原子。换言之,第二成分为含有铜原子的酞菁化合物、含有铜原子的萘酞菁化合物及含有铜原子的蒽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成分为隔热成分。第二成分可以仅使用I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通过组合使用隔热粒子、特定的第一成分和特定的第二成分,可以更进一步有效地遮断红外线(热线)。作为上述第二成分,可以举出:酞菁、酞菁的衍生物、萘酞菁、萘酞菁的衍生物、蒽酞菁及蒽酞菁的衍生物等。上述酞菁化合物及上述酞菁的衍生物分别优选具有酞菁骨架。上述萘酞菁化合物及 上述萘酞菁的衍生物分别优选具有萘酞菁骨架。上述蒽酞菁化合物及上述蒽酞菁的衍生物分别优选具有蒽酞菁骨架。从更进一步提高中间膜及夹层玻璃的隔热性的观点考虑,上述第二成分优选为选自酞菁、酞菁的衍生物、萘酞菁及萘酞菁的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萘酞菁及萘酞菁的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第二成分更优选为含有铜原子的萘酞菁及含有铜原子的萘酞菁的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第二成分含有铜原子。上述第二成分优选含有铜原子作为中心金属。上述第二成分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中间膜100重量%中,第二成分的含量优选为0.0005重量%以上,更优选为0.001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05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0.01重量%以上,优选为0.1重量%以下,更优选为0.05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3重量%以下。第二成分的含量为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时,可以充分地提高隔热性,可以充分地降低日照透过率(Ts2500),且可以充分地提高上述可见光透过率。例如可以使可见光透过率为70%以上。中间膜中的第一,第二成分的总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中间膜100重量%中,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的总含量优选为0.001重量%以上,更优选为0.005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1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0.02重量%以上,优选为0.1重量%以下,更优选为0.05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4重量%以下。第一,第二成分的总含量为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时,可以适度地降低黄色度,可以充分地提高隔热性,可以充分地降低日照透过率(Ts2500),且可以充分地提高上述可见光透过率。例如可以使可见光透过率为70%以上。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优选以0.1:9.9 9.9:0.1的重量比(第一成分:第二成分)含有上述第一成分和上述第二成分,更优选的含量比例是1:9 9:1,特别优选2:8 8:2,最优选3:7 7:3。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的含量比为上述范围内时,可以更进一步提高中间膜及夹层玻璃的隔热性。第一成分的含量相对地多且第二成分的含量相对地少时,可以更进一步降低中间膜及夹层玻璃的黄色度。第一成分的含量相对地少且第二成分的含量相对地多时,可以更进一步提高中间膜及夹层玻璃的隔热性。(其它成分)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也可以根据需要含有隔热粒子的分散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阻燃剂、防静电剂、颜料、染料、粘接力调节剂、防潮剂、荧光增白剂及红外线吸收剂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可以仅使用I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中间膜优选含有隔热粒子的分散剂。该分散剂使隔热粒子的分散性提闻。上述隔热粒子的分散剂优选为磷酸酯化合物。中间膜优选含有紫外线吸收剂。上述紫外线吸收剂优选为苯并三唑化合物。中间膜100重量%中,上述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优选为0.01重量%以上,更优选为0.1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重量%以上,优选为I重量%以下,更优选为0.9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8重量%以下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上述中间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从实用面的观点以及充分地提高隔热性的观点考虑,中间膜的厚度优选为0.1mm以上,更优选为0.25mm以上,优选为3mm以下,更优选为1.5mm以下。中间膜的厚度为上述下限以上时,夹层玻璃的抗贯穿性变高。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该中间膜的制造方法,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以下制造方法:将热塑性树脂、隔热粒子、第一成分和根据需要配合的其它成分进行混炼并成形中间膜等。为了适合连续生产,优选挤出成形的制造方法。另外,在得到上述中间膜时,优选准备使隔热粒子分散于增塑剂而形成的分散液,将该分散液与其它成分(优选热塑性树脂)进行混炼并成形中间膜。另外,在得到上述中间膜时,优选准备使隔热粒子分散于分散剂的分散液,将该分散液与其它的成分(优选热塑性树脂)进行混炼并成形成中间膜。通过使用这样的分散液,中间膜中的隔热粒子的分散性变得良好,在中间膜中更进一步均匀地表现出添加隔热粒子的效果。从使上述第一成分在中间膜中的分散性更加良好、使上述第一成分的添加效果在中间膜中更加均匀地表现出来的观点考虑,优选在上述分散液中混合上述第一成分。从使上述第二成分在中间膜中的分散性更加良好、使上述第二成分的添加效果在中间膜中更加均匀地表现出来的观点考虑,优选在上述分散液中配合上述第二成分。上述混炼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该方法,例如可以举出:使用挤出机、塑性仪、捏合机、班伯里混炼机或压延辊等的方法。其中,为了适于连续生产,优选使用挤出机的方法,更优选使用双螺杆挤出机的方法。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可以以单层形式使用。另外,也可以层叠多层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从而制成多层中间膜使用。另外,也可以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至少一面上层叠其它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从而制成多层中间膜使用。此时,可以使用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一面上层叠有其它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多层中间膜及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两面上层叠有其它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多层中间膜中的任一种。上述其它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例如可以在夹层玻璃中用作保护层。上述其它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优选含有热塑性树脂,更优选含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优选含有增塑剂,特别优选含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增塑剂。上述其它的中间膜的厚度优选为0.1mm以上,更优选为0.2mm以上,优选为Imm以下,更优选为0.5mm以下。上述其它的中间膜的厚度为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时,多层中间膜的厚度不会变得过厚,且多层中间膜及夹层玻璃的隔热性更进一步变高。(夹层玻璃)图1以剖面图表示使用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的一个例子。图1所示的夹层玻璃I具备中间膜2和第一,第二夹层玻璃构成部件21,22。中间膜2为单层的中间膜。中间膜2含有热塑性树脂、隔热粒子和上述第一,第二成分。中间膜2是为了得到夹层玻璃而使用的。中间膜2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间膜2可以未必含有上述第二成分。但是,优选使用上述第二成分。中间膜2被夹在第一,第二夹层玻璃构成部件21,22之间。中间膜2的第一表面2a (—个表面)上层叠有第一夹层玻璃构成部件21。在中间膜2的与第一表面2a相反的第二表面2b (另一表面)上层叠有第二夹层玻璃构成部件22。图2以剖面图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的其它例子。图2所不的夹层玻璃11具备多层中间膜12和第一,第二夹层玻璃构成部件21,22。多层中间膜12具有一次层叠中间膜13、中间膜14及中间膜15这3个中间膜而形成的结构。中间膜14为隔热层 ,含有热塑性树脂、隔热粒子和上述第一,第二成分。中间膜13,15为保护层,为上述其它中间膜。作为中间膜13,15,可以使用含有热塑性树脂、上述第一,第二成分和紫外线吸收剂的中间膜。中间膜13 15分别为了得到夹层玻璃而使用。中间膜13 15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间膜14可以未必含有上述第二成分。但是,优选使用上述第二成分。多层中间膜12被夹在第一,第二夹层玻璃构成部件21,22之间。在中间膜13的外侧表面13a上层叠有第一夹层玻璃构成部件21。在中间膜15的外侧表面15a上层叠有第二夹层玻璃构成部件22。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夹层玻璃具备第一夹层玻璃构成部件、第二夹层玻璃构成部件和夹在上述第一,第二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之间的单层或多层的中间膜,该单层或多层的中间膜包含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本发明的夹层玻璃不仅包括将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以单层形式夹入第一,第二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之间而形成的夹层玻璃,还包括将叠层2层以上的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而得到的多层中间膜夹入第一,第二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之间所形成的夹层玻璃。另外,本发明的夹层玻璃也包括将具有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叠层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至少一面上的其它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而得到的多层中间膜夹入第一,第二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之间的夹层玻璃。此时,可以使用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一面上层叠有其它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而形成的多层中间膜及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两面上层叠有其它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而形成的多层中间膜中的任一种。作为上述第一,第二夹层玻璃构成部件,可以举出玻璃板及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夹层玻璃不仅包括在2张玻璃板之间所夹入了中间膜的夹层玻璃,而且也包括在玻璃板和PET膜等之间夹入了中间膜的夹层玻璃。夹层玻璃为具有玻璃板的层叠体,优选使用至少I张玻璃板。作为上述玻璃板,可以举出无机玻璃及有机玻璃。作为上述无机玻璃,可以举出:浮法平板玻璃、热线吸收平板玻璃、热线反射平板玻璃、抛光平板玻璃、压花平板玻璃、夹丝平板玻璃、夹线平板玻璃及绿色玻璃等。上述有机玻璃为代替无机玻璃的合成树脂玻璃。作为上述有机玻璃,可以举出聚碳酸酯板及聚(甲基)丙烯酸树脂板等。作为上述聚(甲基)丙烯酸树脂板,可以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等。上述夹层玻璃构成部件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Imm以上,优选为5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下。另外,在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为玻璃板的情况下,该玻璃板的厚度优选为Imm以上,优选为5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下。在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为PET膜的情况下,该PET膜的厚度优选为0.03mm以上,优选为0.5mm以下。上述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第一,第二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之间夹入中间膜或多层中间膜,通过挤压辊或放入橡胶袋进行减压抽吸,将残留在第一,第二夹层玻璃构成部件和中间膜或多层的中间膜之间的空气进行脱气。然后,在约70 110°C下进行预粘接,得到层叠体。接着,将层叠体放入高压釜、或进行加压、或在约120 150°C及I 1.5MPa的压力下进行压接。如上所述,可以得到夹层玻璃。上述中间膜及上述夹层玻璃可用于汽车、铁路车辆、飞机、船舶及建筑物等。上述中间膜优选为建筑用或车辆用的中间膜,更优选为车辆用的中间膜。上述夹层玻璃优选为建筑用或车辆用的夹层玻璃,更优选为车辆用夹层玻璃。上述中间膜及上述夹层玻璃也可以用于这些用途以外的用途。上述中间膜及上述夹层玻璃可用于汽车的前挡玻璃、侧面玻璃、后面玻璃或车顶玻璃等。由于日照透过率低且可见光透过率高,因此,上述中间膜及夹层玻璃可优选用于汽车。夹层玻璃的黄色度(黄色指数)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以下。夹层玻璃的黄色度可以依据JIS K7105进行测定。夹层玻璃的上述可见光透过率优选为65%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夹层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可以依据JIS R3211(1998)进行测定。夹层玻璃的日照透过率(Ts2500)优选为65%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5%以下,特别优选为40%以下。夹层玻璃的日照透过率可以依据JIS R3106(1998)进行测定。夹层玻璃的雾度值优选为1%以下,更优选为0.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以下。夹层玻璃的雾度值可以依据JIS K6714进行测定。上述黄色度、上述可见光透过率、日照透过率及雾度值优选依据JISR3202,对在厚度2mm的2张浮法玻璃之间夹入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而得到的夹层玻璃进行测定。SP,在将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制成厚度760 μ m的情况下,优选依据JIS R3202,对在厚度2mm的2张浮法玻璃之间夹入厚度760 μ m的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而得到的夹层玻璃的黄色度、可见光透过率、日照透过率及雾度值满足上述的值。以下,举出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以下的材料。
热塑性树脂:积水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PVB” (利用正丁醛进行缩醛化得到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平均聚合度1700、羟基含有率30.5摩尔%、乙酰化度I摩尔%、丁缩醛化度68.5摩尔%)增塑剂:3G0(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隔热粒子:ΙΤ0(ΙΤ0粒子、三菱Materials公司制造)第一成分:日本催化剂公司制造的“EXCOlOr906” (含有钒原子作为中心金属的氧钒酞菁)日本催化剂公司制造的“EXC0l0r915”(含有钒原子作为中心金属的氧钒酞菁)第二成分:富士胶片公司制造的“IRS0RB203”(含有铜作为中心金属的萘酞菁)紫外线遮蔽剂:Tinuvin326(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_5_氯苯并三唑、BASF公司制“Tinuvin326”)

(实施例1)(I)中间膜的制作混合三乙二醇二 -2-乙基己酸酯(3G0)40重量份,以得到的中间膜100重量%中为0.2重量%的量混合ITO粒子,以得到的中间膜100重量%中为0.0155重量%的量混合ExCOlOr906,进而,添加作为分散剂的磷酸酯化合物后,在水平型的微型珠磨机中混合,得到分散液。另外,调整磷酸酯化合物的含量使其达到隔热粒子的含量的1/10。相对于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PVB) 100重量份,添加得到的全部分散液,用混合辊充分地混炼,得到组合物。将空隙板(与得到的中间膜同一厚度)介于2张氟树脂板之间并夹入得到的组合物,在150°C下进行30分钟压制成形,得到厚度760 μ m的中间膜。(2)夹层玻璃的制作将得到的中间膜切断成纵30cmX横30cm的大小。接着,依据JIS R3202,准备2张透明的浮法玻璃板(纵30cm X横30cm X厚2mm)。在该2张透明的浮法玻璃板之间夹入得到的中间膜,用真空层压机在90°C下保持30分钟,进行真空压制,得到层叠体。在层叠体中,切下从玻璃板中露出的中间膜部分,得到夹层玻璃。(实施例2 8及比较例I 5)除将隔热粒子、第一成分及第二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如下述表I所示那样进行变更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中间膜。使用得到的中间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具有中间膜的夹层玻璃。另外,即使在实施例2 8及比较例2 4中,也对磷酸酯化合物的含量进行调整,使其达到隔热粒子的含量的1/10。在比较例1,5中不使用磷酸酯化合物。(实施例1 8及比较例I 5的评价)(I)可见光透过率(A光Y值、初期A-Y (380 780nm))的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日立Hightech公司制“U-4100”),依据JIS R3211 (1998),对得到的夹层玻璃在波长380 780nm下的上述可见光透过率进行测定。(2)日照透过率(初期Ts2500(300 2500nm))的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日立Hightech公司制“U-4100”),依据JIS R3106 (1998),求出得到的夹层玻璃在波长300 2500nm下的日照透过率Ts (Ts2500)。(3)黄色度(C光 :黄色指数)的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日立Hightech公司制“U-4100”),依据JIS Κ7105,通过透射法对得到的夹层玻璃的黄色度(黄色指数)进行测定。(4)雾度值的测定使用雾度计(东京电色公司制“TC-HIIIDPK”),依据JIS Κ6714,对得到的夹层玻璃的雾度值进行测定。将结果示于下述 的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含有热塑性树脂、隔热粒子和第一成分, 所述第一成分为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且含有钒原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所述第一成分为酞菁及酞菁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且含有钒原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所述第一成分具有在钒原子上键合了氧原子而成的结构单元。
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还含有第二成分,所述第二成分为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且含有铜原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所述第二成分为萘酞菁及萘酞菁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且含有铜原子。
6.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所述隔热粒子为金属氧化物粒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所述隔热粒子为锡掺杂氧化铟粒子。
8.如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为聚乙烯醇缩醛树脂。
9.如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还含有增塑剂。
10.一种夹层玻璃,其具备第一、第二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以及夹在所述第一、第二夹层玻璃构成部件之间的单层或多层的中 间膜, 所述单层或多层的中间膜包含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得到黄色度低且隔热性优异的夹层玻璃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以及使用了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2)含有热塑性树脂、隔热粒子和第一成分。该第一成分为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且含有钒原子。本发明的夹层玻璃(1)具备第一,第二夹层玻璃构成部件(21,22)和该第一,第二夹层玻璃构成部件(21,22)之间所夹持的单层或多层的中间膜。该单层或多层的中间膜含有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2)。
文档编号C08L101/00GK103080036SQ20118004094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4日
发明者北野紘史, 深谷重一, 伊井大三, 冈林赏纯, 角田竜太 申请人: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