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硬度电容器新型塑壳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747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高硬度电容器新型塑壳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高硬度电容器新型塑壳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构成:聚丙烯35份、线性聚乙烯15份、高阻隔薄膜10份、聚丙烯无规共聚物5份、二叔丁基过氧化物5份、木薯粉2份、改性木塑粉5份、柠檬酸三丁酯2份、硅橡胶2份、甘油2份、碳纤维5份、稀土光转换剂2份、二苯基硅二醇2份、增塑剂2份、碳化硅微粉2份、润滑剂2份、石蜡2份、蛭石粉2份、海泡石绒2份、玻璃纤维2份、稀土2份、滑石粉2份;本发明组分简单,成本低,制备的成品韧性好,承受力强,密实度高,易降解,在高温环境下也无毒害,同时由于改变了传统的制备工艺,增加了冷冻工序,提高了制品的安全性,在较高的温度下仍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
【专利说明】高硬度电容器新型塑壳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硬度电容器新型塑壳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CBB60型电容器主要用于冰箱、空调、交流电动机、水泵、发电机、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等。该产品具有稳定性好、耐冲击电流、过载能力强、损耗小、绝缘电阻高、额定工作寿命长、自愈性能优异、内置阻燃环氧树脂灌装安全可靠、电容器无毒无泄漏和液体材料,利于环境保护等特点。因产品芯子可采用芯棒卷绕方式,也可以无芯棒用芯轴进行卷绕,所以制作方式灵活。该产品主要用于冰箱、空调、交流电动机、水泵、发电机、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等,目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0003]目前国内生产CBB60型电容器由金属化聚丙烯有机薄膜经卷绕后,在芯子两个端面喷金作为电容器两个电极,后在喷金面焊接导线作为电容器引出端,将焊接好的芯子装入塑壳采用环氧灌注形成电容器成品。但传统的CBB60型电容器塑壳使用寿命较短,容易断裂。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性能稳定的高硬度电容器新型塑壳组合物。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高硬度电容器新型塑壳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构成:聚丙烯35份、线性聚乙烯15份、高阻隔薄膜10份、聚丙烯无规共聚物5份、二叔丁基过氧化物5份、木薯粉2份、改性木塑粉5份、柠檬酸三丁酯2份、硅橡胶2份、甘油2份、碳纤维5份、稀土光转换剂2份、二苯基硅二醇2份、增塑剂2份、碳化硅微粉2份、润滑剂2份、石蜡2份、蛭石粉2份、海泡石绒2份、玻璃纤维2份、稀土 2份、滑石粉2份;制备方法如下:
[0007]I)按上述重量比称取各组分;
[0008]2)将聚丙烯、线性聚乙烯、高阻隔薄膜、聚丙烯无规共聚物、二叔丁基过氧化物、木薯粉、朽1檬酸三丁酯、娃橡胶、碳纤维、稀土光转换剂、二苯基娃二醇、碳化娃微粉、润滑剂、石蜡、蛭石粉、海泡石绒、玻璃纤维、稀土、滑石粉;置于搅拌机中,在130-200°C的温度下搅拌30分钟,让其混合均匀;
[0009]3)将混合均匀的混合料置于冷冻设备中,在-10°C的温度下冷冻6小时;
[0010]4)取出冷冻后的混合料,依次加入计量后的改性木塑粉、甘油及增塑剂,在90-130°C环境下搅拌混合成混合料;
[0011]5)将混合料在150-250°c的高温、15_30Mpa压力的作用下,放入热流道共挤模具内进行热熔挤压成型。
[0012]上述改性木塑粉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构成:竹纤维20份、聚烯烃树脂10份、玉米淀粉10份、秸杆粉10份、十八醇2份、叔丁酚醛硫化树脂2份、溴化丁基橡胶2份、聚异戊二烯2份、水4份、阳离子淀粉3份、硅藻土 2份、聚乙烯1.5份、硬脂酸钡1.5份;制备方法如下:
[0013]I)按上述重量比称取各组分,在搅拌状态下将各组分加入搅拌设备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料;
[0014]2)将步骤I)中的混合料倒入粉料盘中,在85_95°C下烘干,再送入研磨机中,在转速为150转/分的条件下,连续球磨4小时;
[0015]3)取出步骤2)中研磨后的粉料,在零下3°C的环境下冷冻30分钟,进行改性处理,冷冻完成后再送入烘干设备中进行烘干,烘干温度在85-95°C,至粉料水分含量在15 %以内;
[0016]4)取出步骤3)中烘干的物料,冷却至常温,过90目筛即可。
[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组分简单,成本低,制备的成品韧性好,承受力强,密实度高,易降解,在高温环境下也无毒害,同时由于改变了传统的制备工艺,增加了冷冻工序,提高了制品的安全性,在较高的温度下仍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19]一种高硬度电容器新型塑壳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组分构成:聚丙烯35公斤、线性聚乙烯15公斤、高阻隔薄膜10公斤、聚丙烯无规共聚物5公斤、二叔丁基过氧化物5公斤、木薯粉2公斤、改性木塑粉5公斤、柠檬酸三丁酯2公斤、硅橡胶2公斤、甘油2公斤、碳纤维5公斤、稀土光转换剂2公斤、二苯基硅二醇2公斤、增塑剂2公斤、碳化硅微粉2公斤、润滑剂2公斤、石蜡2公斤、蛭石粉2公斤、海泡石绒2公斤、玻璃纤维2公斤、稀土 2公斤、滑石粉2公斤;上述塑壳的制备方法如下:
[0020]I)按上述重量比称取各组分;
[0021]2)将聚丙烯、线性聚乙烯、高阻隔薄膜、聚丙烯无规共聚物、二叔丁基过氧化物、木薯粉、朽1檬酸三丁酯、娃橡胶、碳纤维、稀土光转换剂、二苯基娃二醇、碳化娃微粉、润滑剂、石蜡、蛭石粉、海泡石绒、玻璃纤维、稀土、滑石粉;置于搅拌机中,在130-200°C的温度下搅拌30分钟,让其混合均匀;
[0022]3)将混合均匀的混合料置于冷冻设备中,在-10°C的温度下冷冻6小时;
[0023]4)取出冷冻后的混合料,依次加入计量后的改性木塑粉、甘油及增塑剂,在90-130°C环境下搅拌混合成混合料;
[0024]5)将混合料在150_250°C的高温、15_30Mpa压力的作用下,放入热流道共挤模具内进行热熔挤压成型。
[0025]上述改性木塑粉是由以下重量的组分构成:竹纤维20公斤、聚烯烃树脂10公斤、玉米淀粉10公斤、秸杆粉10公斤、十八醇2公斤、叔丁酚醛硫化树脂2公斤、溴化丁基橡胶2公斤、聚异戊二烯2公斤、水4公斤、阳离子淀粉3公斤、硅藻土 2公斤、聚乙烯1.5公斤、硬脂酸钡1.5公斤;上述改性木塑粉制备方法如下:
[0026]I)按上述重量比称取各组分,在搅拌状态下将各组分加入搅拌设备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料;
[0027]2)将步骤I)中的混合料倒入粉料盘中,在85_95°C下烘干,再送入研磨机中,在转速为150转/分的条件下,连续球磨4小时;
[0028]3)取出步骤2)中研磨后的粉料,在零下3°C的环境下冷冻30分钟,进行改性处理,冷冻完成后再送入烘干设备中进行烘干,烘干温度在85-95°C,至粉料水分含量在15 %以内;
[0029]4)取出步骤3)中烘干的物料,冷却至常温,过90目筛即可。
[00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高硬度电容器新型塑壳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构成--聚丙烯35份、线性聚乙烯15份、高阻隔薄膜10份、聚丙烯无规共聚物5份、二叔丁基过氧化物5份、木薯粉2份、改性木塑粉5份、朽1檬酸三丁酯2份、娃橡胶2份、甘油2份、碳纤维5份、稀土光转换剂2份、二苯基硅二醇2份、增塑剂2份、碳化硅微粉2份、润滑剂2份、石蜡2份、蛭石粉2份、海泡石绒2份、玻璃纤维2份、稀土 2份、滑石粉2份; 制备方法如下: 1)按上述重量比称取各组分; 2)将聚丙烯、线性聚乙烯、高阻隔薄膜、聚丙烯无规共聚物、二叔丁基过氧化物、木薯粉、柠檬酸三丁酯、硅橡胶、碳纤维、稀土光转换剂、二苯基硅二醇、碳化硅微粉、润滑剂、石蜡、蛭石粉、海泡石绒、玻璃纤维、稀土、滑石粉;置于搅拌机中,在130-200°C的温度下搅拌30分钟,让其混合均匀; 3)将混合均匀的混合料置于冷冻设备中,在-10°C的温度下冷冻6小时; 4)取出冷冻后的混合料,依次加入计量后的改性木塑粉、甘油及增塑剂,在90-130°C环境下搅拌混合成混合料; 5)将混合料在150-250°C的高温、15-30Mpa压力的作用下,放入热流道共挤模具内进行热熔挤压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硬度电容器新型塑壳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改性木塑粉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构成:竹纤维20份、聚烯烃树脂10份、玉米淀粉10份、秸杆粉10份、十八醇2份、叔丁酚醛硫化树脂2份、溴化丁基橡胶2份、聚异戊二烯2份、水4份、阳离子淀粉3份、硅藻土 2份、聚乙烯1.5份、硬脂酸钡1.5份;制备方法如下: 1)按上述重量比称取各组分,在搅拌状态下将各组分加入搅拌设备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料; 2)将步骤I)中的混合料倒入粉料盘中,在85-95°C下烘干,再送入研磨机中,在转速为150转/分的条件下,连续球磨4小时; 3)取出步骤2)中研磨后的粉料,在零下:TC的环境下冷冻30分钟,进行改性处理,冷冻完成后再送入烘干设备中进行烘干,烘干温度在85-95°C,至粉料水分含量在15%以内; 4)取出步骤3)中烘干的物料,冷却至常温,过90目筛即可。
【文档编号】C08K5/11GK104292620SQ201410495416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4日
【发明者】孔祥新 申请人:铜陵市新泰电容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