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续生产高粘聚合物的反应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612425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连续生产高粘聚合物的反应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连续生产高粘聚合物的反应器,包括轴线水平的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的外周设有夹套,反应器本体的中心安装有转轴,转轴的两端伸出反应器本体外且支撑在支架上,反应器本体的内腔沿转轴安装有多个圆盘搅拌器,反应器本体的顶部设有气相口,反应器本体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进料口,反应器本体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下部设有出料口,反应器本体为锥形筒体,进料口位于反应器本体的小端,出料口位于反应器本体的大端。出料口的下方安装有螺带出料器,其出口管上安装有三通阀,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循环管连接,循环管的出口与反应器本体的循环口连接,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出料管连接。该反应器出料顺畅,头尾料的粘度偏差小,品质稳定。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连续生产高粘聚合物的反应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连续生产高粘聚合物的反应器,属于聚酯切片制造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传统PET的工业丝、瓶片、PBT、PBS等聚合物的粘度要求高,目前比较成熟的工艺有固相聚合(SSP),但是固相聚合运行成本非常高,通常采用卧式反应器生产高粘聚合物。
[0003]传统卧式反应器包括轴线水平的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为圆筒状结构,反应器本体的外周设有夹套,反应器本体的中心安装有转轴,转轴的两端伸出反应器本体外且支撑在支架上,反应器本体的内腔沿转轴安装有多个圆盘搅拌器,反应器本体的顶部设有气相口,反应器本体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进料口,反应器本体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下部设有出料口。
[0004]反应时,通过气相口抽气,保持反应器内腔处于真空状态,从进料口引入普通粘度的物料,物料通过平推流的形式向出料口流动,途中依次经过各圆盘搅拌器的搅拌,物料在盘片上呈很薄的膜状,利于脱挥,小分子不断脱除,从而连续地进行缩聚反应。反应完毕后,向反应器本体内通入氮气,利用氮气的压力使物料从出料口排出。
[0005]现有反应器存在如下不足之处:⑴由于反应器本体为圆筒状结构,底部呈水平状态,物料从进料端向出料端的流动不太顺畅。⑵通入氮气后反应器本体内的真空被破掉,很容易引起物料降解,使最早排出的头料和最迟排出的尾料之间存在较大的粘度偏差。⑶破真空后,出料管线中残存的物料容易碳化结焦,从而影响下一批物料的品质,造成下一批排料时,需要排掉一部分废料。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连续生产高粘聚合物的反应器,物料在反应器内的流动更加顺畅。
[0007]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连续生产高粘聚合物的反应器,包括轴线水平的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外周设有夹套,所述反应器本体的中心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伸出所述反应器本体外且支撑在支架上,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内腔沿所述转轴安装有多个圆盘搅拌器,所述反应器本体的顶部设有气相口,所述反应器本体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进料口,所述反应器本体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下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反应器本体为锥形筒体,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小端,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大端。
[000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反应器本体的轴线水平,进料口位于锥形反应器本体的小端,出料口位于锥形反应器本体的大端,出料口的高度低于进料口,且锥形反应器本体的底部呈现一定的坡度,有利于物料从进料口向出料口流动。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大端设有一段圆柱状筒体,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圆柱状筒体的下部,所述气相口位于所述圆柱状筒体的顶部。在锥形反应器本体的出料端设置一段圆柱状筒体,便于气相口和出料口开孔加工,降低制造难度。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料口的下方安装有螺带出料器,所述螺带出料器的出口安装有出料器输出管,所述出料器输出管与出料管连接。螺带出料器可以将进入出料口的物料及时排出,使出料更加顺畅。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料器输出管的出口与三通阀的中部入口相连接,所述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循环管连接,所述循环管的出口与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循环口连接,所述循环口位于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小端;所述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出料管连接。反应时,通过气相口抽气,保持反应器内处于真空状态,同时开启螺带出料器,并且使三通阀关闭去出料管的出口,开启去循环管的出口,物料通过循环管重新进入反应器中继续反应,经过各圆盘搅拌器的搅拌和脱挥,小分子不断从气相口被抽出系统外。当物料粘度达到要求值时,使三通阀关闭去循环管的出口,开启去出料管的出口。在反应及出料过程中,反应器内始终保持在真空状态,不会造成物料降解,头尾料的粘度偏差小,产品品质稳定。下一批次排料时,不需要排掉碳化结焦的废料,做到零排废,节约成本。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循环口与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同一个圆周上,且均位于反应器本体的下部。循环料和新物料从反应器本体的同一个圆周进入,可以使反应器内的反应更加均匀。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连续生产高粘聚合物的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反应器本体;la.进料口 ;lb.出料口 ;lc.气相口 ;ld.循环口 ;2.转轴;3.圆盘搅拌器;4.螺带出料器;5.出料器输出管;6.三通阀;7.循环管;8.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连续生产高粘聚合物的反应器包括轴线水平的反应器本体1,反应器本体I的外周设有夹套,反应器本体I的中心安装有转轴2,转轴2的两端伸出反应器本体I外且支撑在支架上,反应器本体I的内腔沿转轴2安装有多个圆盘搅拌器3,反应器本体I的顶部设有气相口 lc,反应器本体I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进料口 la,反应器本体I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下部设有出料口 lb,反应器本体I为锥形筒体,进料口 Ia位于反应器本体I的小端,出料口 Ib位于反应器本体I的大端。反应器本体I的大端可以设有一段圆柱状筒体,出料口 Ib位于圆柱状筒体的下部,气相口 Ic位于圆柱状筒体的顶部,便于气相口 Ic和出料口 Ib开孔加工,降低制造难度。
[0017]出料口 Ib的下方安装有螺带出料器4,螺带出料器4的出口安装有出料器输出管5,出料器输出管5与出料管8连接。
[0018]出料器输出管5的出口可以安装三通阀6且与三通阀6的中部入口相连接,三通阀6的第一出口与循环管7连接,循环管7的出口与反应器本体I的循环口 Id连接,循环口 Id位于反应器本体I的小端,优选与进料口 Ia位于反应器本体I的同一个圆周上,且均位于反应器本体I的下部;三通阀6的第二出口与出料管8连接。
[0019]反应时,通过气相口 Ic抽气,保持反应器内处于真空状态,同时开启螺带出料器4,并且使三通阀6关闭去出料管8的出口,开启去循环管7的出口,循环料和新物料从反应器本体I的同一个圆周进入,依次经过各圆盘搅拌器3的搅拌和脱挥,小分子不断脱除,从而连续地进行缩聚反应。由于出料口 Ib的高度低于进料口 la,且锥形反应器本体I的底部呈现一定的坡度,有利于物料从进料口 Ia向出料口 Ib流动;螺带出料器4可以将进入出料口 Ib的物料及时排出,使出料更加顺畅。从出料口 Ib排出的物料通过循环管7重新进入反应器中继续反应,小分子不断从气相口 Ic被抽出系统外。当物料粘度达到要求值时,使三通阀6关闭去循环管7的出口,开启去出料管8的出口。在反应及出料过程中,反应器内始终保持在真空状态,不会造成物料降解,头尾料的粘度偏差小,产品品质稳定。下一批次排料时,不需要排掉碳化结焦的废料,做到零排废,节约成本。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连续生产高粘聚合物的反应器,包括轴线水平的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外周设有夹套,所述反应器本体的中心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伸出所述反应器本体外且支撑在支架上,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内腔沿所述转轴安装有多个圆盘搅拌器,所述反应器本体的顶部设有气相口,所述反应器本体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进料口,所述反应器本体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下部设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本体为锥形筒体,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小端,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大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续生产高粘聚合物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大端设有一段圆柱状筒体,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圆柱状筒体的下部,所述气相口位于所述圆柱状筒体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连续生产高粘聚合物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的下方安装有螺带出料器,所述螺带出料器的出口安装有出料器输出管,所述出料器输出管与出料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连续生产高粘聚合物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器输出管的出口与三通阀的中部入口相连接,所述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循环管连接,所述循环管的出口与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循环口连接,所述循环口位于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小端;所述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出料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连续生产高粘聚合物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口与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同一个圆周上,且均位于反应器本体的下部。
【文档编号】C08G63/00GK204074029SQ201420498407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日
【发明者】蔡青高, 史定林, 魏霞 申请人:扬州惠通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