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虾壳制备甲壳胺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55097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虾壳的利用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利用虾壳制备甲壳胺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甲壳胺在食品、纺织、医疗、保健、印染、化妆品、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甲壳胺是甲壳素N-脱乙酰基的产物,一般而言,N-乙酰基脱去55%以上的就可称之为壳聚糖。现有技术中壳聚糖的制备大多采用化学的方法即浓碱热解法,一般在40%~60%的浓碱液中于高温下非均相进行,得到可溶于稀酸的脱乙酰率一般在80%左右的壳聚糖。但是化学法的生产过程中碱液浓度和反应温度高,反应过程无法有效控制,非均相条件下的脱乙酰作用导致产品质量因生产工艺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产品质量不稳定,分子量分布范围过宽,产品易降解,使得化学方法生产的壳聚糖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另外,化学法所用碱液浓度和温度高,反应时间长,也造成了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虾壳制备甲壳胺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虾壳制备甲壳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收集虾壳,将虾壳粉碎得到虾壳粉;

b、用自来水将虾壳粉的水分含量调节至50%-60%;

c、将调节好水分的虾壳粉料二次粉碎后再加入自来水溶解得到虾壳粉浆料,调节浆料的pH值到7.0-8.5;

d、用生物酶发酵液对虾壳粉浆料进行酶解脱乙酰;

e、在已脱乙酰的虾壳粉浆料中加入蛋白酶在50-80℃的酶解温度下酶解2-4h;

f、在已脱蛋白的虾壳粉浆料中加入有机酸搅拌2-3h;

g、在已脱钙的虾壳粉浆料中加入双氧水溶液浸泡30-60min后,再用NaOH冲洗

直至产品变为白色;

h、干燥:在真空度小于133pa,温度50-60℃下真空干燥4-6h至水分含量小于5%;

其中步骤d中,生物酶发酵液的添加量为50-60u/g,脱乙酰酶解温度为40-60℃,酶解时间6-8h;

其中,蛋白酶为内切酶和外切酶的复合物,有机酸为质量浓度为50%的柠檬酸溶液,所述的柠檬酸溶液添加量为料液体积比30:1-25:1。

优选地,在步骤f中还添加有无机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物理和生物技术将虾壳加工制备的甲壳胺,具有较高脱乙酰度、脱乙酰程度均匀、分子量分布范围窄,口味独特,营养丰富,并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活性多肽。本发明解决了其他同类技术对环境和反应条件苛刻的缺陷,工艺简单成熟,设备简单,制备时间短,操作方便、连续性好,生产高效,产品形态理想,无污染,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原料来源广泛易得,节约了能源,便于普及和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虾壳制备甲壳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收集虾壳,将虾壳粉碎得到虾壳粉;

b、用自来水将虾壳粉的水分含量调节至50%-60%;

c、将调节好水分的虾壳粉料二次粉碎后再加入自来水溶解得到虾壳粉浆料,调节浆料的pH值到7.0-8.5;

d、用生物酶发酵液对虾壳粉浆料进行酶解脱乙酰;

e、在已脱乙酰的虾壳粉浆料中加入蛋白酶在50-80℃的酶解温度下酶解2-4h;

f、在已脱蛋白的虾壳粉浆料中加入有机酸搅拌2-3h;

g、在已脱钙的虾壳粉浆料中加入双氧水溶液浸泡30-60min后,再用NaOH冲洗

直至产品变为白色;

h、干燥:在真空度小于133pa,温度50-60℃下真空干燥4-6h至水分含量小于5%;

其中步骤d中,生物酶发酵液的添加量为50-60u/g,脱乙酰酶解温度为40-60℃,酶解时间6-8h;

其中,蛋白酶为内切酶和外切酶的复合物,有机酸为质量浓度为50%的柠檬酸溶液,所述的柠檬酸溶液添加量为料液体积比30:1-25:1。

优选地,在步骤f中还添加有无机酸。

在此说明书中,本发明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做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