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用保湿地膜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1633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业用保湿地膜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近年来,随着高效节水农业、设施农业、旱作农业等发展迅猛,对环保型节水农业用保湿地膜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由于残膜问题日益突出、污染土壤,极大地制约了塑料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另外,传统环保型节水农业用保湿地膜对农作物保墒、保温、保水、保肥的效果较差,使用寿命较短。

专利号CN105482385A公开了一种生物降解农业用地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生物降解农业用地膜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的原料制成:超高分子量聚碳酸亚丙酯20~80份;高分子量聚酯15~75份;扩链剂0.2~1.5份;片层结构纳米填料2~25份;所述超高分子量聚碳酸亚丙酯的数均分子量≥300kDa;所述高分子量聚酯包括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或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醚)型聚氨酯;所述高分子量聚酯的数均分子量为80kDa~200kDa。本发明以超高分子量聚碳酸亚丙酯、高分子量聚酯、扩链剂和片层结构纳米填料作为原料,通过各原料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地膜的力学强度和保湿性能,但是上述方案生产完成的地膜不具备防虫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农业用保湿地膜及其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农业用保湿地膜,按重量份计,所述农业用保湿地膜含有:酪蛋白酸钠15-20份、乙草胺8-14份、聚丙撑碳酸酯5-7份、聚乙烯醇1-3份、聚甲基乙撑碳酸酯5-8份、聚乙二醇3-5份、纳米二氧化钛5-8份、甘油3-5份、除虫剂1-3份、环氧大豆油8-10份、明胶20-25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5-9份、紫外线吸收剂8-10份、保护剂3-5份。

优选的,按重量份计,所述农业用保湿地膜含有:酪蛋白酸钠18份、乙草胺10份、聚丙撑碳酸酯6份、聚乙烯醇2份、聚甲基乙撑碳酸酯6份、聚乙二醇4份、纳米二氧化钛6份、甘油4份、除虫剂2份、环氧大豆油9份、明胶23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7份、紫外线吸收剂9份、保护剂4份。

一种农业用保湿地膜的生产工艺,所述生产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原料准备,准备酪蛋白酸钠15-20份、乙草胺8-14份、聚丙撑碳酸酯5-7份、聚乙烯醇1-3份、聚甲基乙撑碳酸酯5-8份、聚乙二醇3-5份、纳米二氧化钛5-8份、甘油3-5份、除虫剂1-3份、环氧大豆油8-10份、明胶20-25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5-9份、紫外线吸收剂8-10份、保护剂3-5份;

b.按上述重量份数将酪蛋白酸钠、乙草胺、聚丙撑碳酸酯、聚乙烯醇、聚甲基乙撑碳酸酯、聚乙二醇、纳米二氧化钛、甘油、除虫剂、环氧大豆油、明胶、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紫外线吸收剂、保护剂依次加入不锈钢反应罐,开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的同时使用蒸汽锅炉加热混合物,边加热边搅拌,升温至70℃时原料糊化,保温30分钟;

c.利用塑料造粒机对步骤b的混合物进行造粒,挤出过程温度为150-200℃;

d.对颗粒状半成品进行拉丝,拉丝完成后进行冷却;

e.对步骤d冷却完成的半成品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将其置于烘箱内进行烘干,烘干时间为15-30min;

f.对地膜进行双面电晕处理;

g.对烘干完成的产品进行称重、检验后即可打包入库。。

优选的,所述除虫剂采用Bt杀虫剂。

优选的,所述紫外吸收剂的型号采用UV-0、UVP、UV-571、UV-765、UV-531和UV-234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保护剂采用羟乙基纤维素酰胺、芥酸酰胺、羧甲基纤维素和羟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酪蛋白酸钠、乙草胺、聚丙撑碳酸酯、聚乙烯醇、聚甲基乙撑碳酸酯、聚乙二醇、纳米二氧化钛、甘油、除虫剂、环氧大豆油、明胶、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紫外线吸收剂、保护剂作为原料,通过各原料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地膜的力学强度和保湿性能,同时,除虫剂的添加保证了地膜的防虫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作物形成保护,且生产出的地膜使用寿命长,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地膜含有明胶,能降解的均匀而彻底,无需回收,综合成本低;无机填料的加入解决了亲水性平衡的问题,使地膜能贴在地表,保温保湿效果明显,利于增产;乙草胺的加入使地膜除草效果好,避免了除草剂的挥发及污染环境,而且生产成本低,环保效益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农业用保湿地膜,按重量份计,所述农业用保湿地膜含有:酪蛋白酸钠15份、乙草胺8份、聚丙撑碳酸酯5份、聚乙烯醇1份、聚甲基乙撑碳酸酯5份、聚乙二醇3份、纳米二氧化钛5份、甘油3份、除虫剂1份、环氧大豆油8份、明胶20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5份、紫外线吸收剂8份、保护剂3份。

一种农业用保湿地膜的生产工艺,所述生产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原料准备,准备酪蛋白酸钠15份、乙草胺8份、聚丙撑碳酸酯5份、聚乙烯醇1份、聚甲基乙撑碳酸酯5份、聚乙二醇3份、纳米二氧化钛5份、甘油3份、除虫剂1份、环氧大豆油8份、明胶20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5份、紫外线吸收剂8份、保护剂3份;

b.按上述重量份数将酪蛋白酸钠、乙草胺、聚丙撑碳酸酯、聚乙烯醇、聚甲基乙撑碳酸酯、聚乙二醇、纳米二氧化钛、甘油、除虫剂、环氧大豆油、明胶、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紫外线吸收剂、保护剂依次加入不锈钢反应罐,开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的同时使用蒸汽锅炉加热混合物,边加热边搅拌,升温至70℃时原料糊化,保温30分钟;

c.利用塑料造粒机对步骤b的混合物进行造粒,挤出过程温度为150℃;

d.对颗粒状半成品进行拉丝,拉丝完成后进行冷却;

e.对步骤d冷却完成的半成品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将其置于烘箱内进行烘干,烘干时间为15min;

f.对地膜进行双面电晕处理;

g.对烘干完成的产品进行称重、检验后即可打包入库。。

其中,所述除虫剂采用Bt杀虫剂。

其中,所述紫外吸收剂的型号采用UV-0。

其中,所述保护剂采用羟乙基纤维素酰胺。

实施例2:

一种农业用保湿地膜,按重量份计,所述农业用保湿地膜含有:酪蛋白酸钠20份、乙草胺14份、聚丙撑碳酸酯7份、聚乙烯醇3份、聚甲基乙撑碳酸酯8份、聚乙二醇5份、纳米二氧化钛8份、甘油5份、除虫剂3份、环氧大豆油10份、明胶25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9份、紫外线吸收剂10份、保护剂5份。

一种农业用保湿地膜的生产工艺,所述生产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原料准备,准备酪蛋白酸钠20份、乙草胺14份、聚丙撑碳酸酯7份、聚乙烯醇3份、聚甲基乙撑碳酸酯8份、聚乙二醇5份、纳米二氧化钛8份、甘油5份、除虫剂3份、环氧大豆油10份、明胶25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9份、紫外线吸收剂10份、保护剂5份;

b.按上述重量份数将酪蛋白酸钠、乙草胺、聚丙撑碳酸酯、聚乙烯醇、聚甲基乙撑碳酸酯、聚乙二醇、纳米二氧化钛、甘油、除虫剂、环氧大豆油、明胶、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紫外线吸收剂、保护剂依次加入不锈钢反应罐,开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的同时使用蒸汽锅炉加热混合物,边加热边搅拌,升温至70℃时原料糊化,保温30分钟;

c.利用塑料造粒机对步骤b的混合物进行造粒,挤出过程温度为200℃;

d.对颗粒状半成品进行拉丝,拉丝完成后进行冷却;

e.对步骤d冷却完成的半成品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将其置于烘箱内进行烘干,烘干时间为30min;

f.对地膜进行双面电晕处理;

g.对烘干完成的产品进行称重、检验后即可打包入库。。

其中,所述除虫剂采用Bt杀虫剂。

其中,所述紫外吸收剂的型号采用UVP。

其中,所述保护剂采用芥酸酰胺。

实施例3:一种农业用保湿地膜,按重量份计,所述农业用保湿地膜含有:酪蛋白酸钠18份、乙草胺10份、聚丙撑碳酸酯6份、聚乙烯醇2份、聚甲基乙撑碳酸酯6份、聚乙二醇4份、纳米二氧化钛6份、甘油4份、除虫剂2份、环氧大豆油9份、明胶23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7份、紫外线吸收剂9份、保护剂4份。

一种农业用保湿地膜的生产工艺,所述生产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原料准备,准备酪蛋白酸钠18份、乙草胺10份、聚丙撑碳酸酯6份、聚乙烯醇2份、聚甲基乙撑碳酸酯6份、聚乙二醇4份、纳米二氧化钛6份、甘油4份、除虫剂2份、环氧大豆油9份、明胶23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7份、紫外线吸收剂9份、保护剂4份;

b.按上述重量份数将酪蛋白酸钠、乙草胺、聚丙撑碳酸酯、聚乙烯醇、聚甲基乙撑碳酸酯、聚乙二醇、纳米二氧化钛、甘油、除虫剂、环氧大豆油、明胶、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紫外线吸收剂、保护剂依次加入不锈钢反应罐,开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的同时使用蒸汽锅炉加热混合物,边加热边搅拌,升温至70℃时原料糊化,保温30分钟;

c.利用塑料造粒机对步骤b的混合物进行造粒,挤出过程温度为180℃;

d.对颗粒状半成品进行拉丝,拉丝完成后进行冷却;

e.对步骤d冷却完成的半成品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将其置于烘箱内进行烘干,烘干时间为23min;

f.对地膜进行双面电晕处理;

g.对烘干完成的产品进行称重、检验后即可打包入库。

其中,所述除虫剂采用Bt杀虫剂。

其中,所述紫外吸收剂的型号采用UV-765。

其中,所述保护剂采用羧甲基纤维素。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酪蛋白酸钠、乙草胺、聚丙撑碳酸酯、聚乙烯醇、聚甲基乙撑碳酸酯、聚乙二醇、纳米二氧化钛、甘油、除虫剂、环氧大豆油、明胶、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紫外线吸收剂、保护剂作为原料,通过各原料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地膜的力学强度和保湿性能,同时,除虫剂的添加保证了地膜的防虫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作物形成保护,且生产出的地膜使用寿命长,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