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保墒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89271阅读:8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于保墒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于保墒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属于层状产品技术领域,其包括膜体,特征在于:所述膜体由依次顺序相连的第一降解层、阻隔层和第二降解层构成。此种地膜由于膜体中增加了阻隔层,能够增加膜体的气密度,降低其透气性,阻止隔断水分的蒸发,从而提高土壤中水分的保持率,增强保墒性能。
【专利说明】
一种利于保墒的全生物降解地膜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层状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于保墒的全生物降解地膜。
【背景技术】
[0002]地膜覆盖种植能使农作物产量提高30%左右,在我国北方广大的干旱地区,地膜种植的优势尤为突出,使得地膜覆盖种植得到了大面积推广。据统计,2011年我国地膜用量125.5万吨,覆盖面积达3亿亩;2013年全国地膜用量136.2万吨,覆盖栽培面积3.7亿多亩;2014年地膜覆盖栽培面积3.8亿多亩,地膜年销量142.8万吨,每年的用量都在快速增加。
[0003]目前使用的地膜绝大部分为PE地膜,由于其不可降解性,地膜种植在为我国农业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随其使用时间的推移,白色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不仅威胁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地膜残留还造成了农作物的减产。必须尽快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已引起相关专家的高度重视。
[0004]近期研制得以非石油基生物降解材料为原料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其一般在土壤里堆肥处理3至6个月后,就可完全被土壤中的细菌消化,甚至有些成分能被分解成对植物有益的乳酸、二氧化碳和水等养分,完成了原料来自于自然,最后又回归于自然这一循环过程,彻底改变了传统PE塑料难以降解、对土壤形成白色污染的状况。
[0005]随着全生物降解地膜这一新兴产品的应用,发现其虽然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但使用后的水分蒸发与流失过快,保墒性能不好,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反过来影响了此种地膜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于保墒的全生物降解地膜,能够降低水分的渗透与流失,提高保墒性能。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发明一种利于保墒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包括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体由依次顺序相连的第一降解层、阻隔层和第二降解层构成。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降解层或/和第二降解层由相间排布设置的透明带和黑色带构成。
[0009]优选的,所述透明带的宽度为25?40mm。
[0010]优选的,所述透明带的宽度为30?35mm。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降解层、阻隔层和第二降解层的厚度比为4:2:4。
[0012]优选的,所述阻隔层为EVOH层。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1、由于膜体中增加了阻隔层,能够增加膜体的气密度,降低其透气性,阻止隔断水分的蒸发,从而提高土壤中水分的保持率,增强保墒性能。
[0015]2、由于第一降解层或/和第二降解层由相间排布设置的透明带和黑色带构成,使得地膜形成斑马纹状,透明带位于垄上,黑色带位于垄间,减少光合作用,抑制垄间杂草的生长,减少杂草争夺作物的养分,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
[0016]3、透明带的宽度一般为25?40mm,优选为30?35mm,在能够抑制杂草的前提下,还尽可能地保证农作物享受充足的阳光照射,利于其茁壮成长。
[0017]4、第一降解层、阻隔层和第二降解层的厚度比为4:2:4时,不仅能延长地膜的降解时间,使得地膜在使用后的6、7个月开始降解,还能保证地膜优良的保墒性能。
[0018]5、由于阻隔层选用具有良好阻隔效果的EVOH层,能极大降低水分的渗透和流失,同时作为中间层能防止其遇水水解。
[0019]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大大提高全生物降解地膜的保墒性能,便于在行业内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为:1、膜体;2、第一降解层;3、EV0H层;4、第二降解层;5、黑色带;6、透明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本实用新型将缠绕形成地膜棍使,沿其轴向的方向定义为地膜的宽度方向,相应地将拉出的方向定义为长度方向。
[0025]实施例一
[002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膜体I由依次顺序粘结的第一降解层2、EV0H层3和第二降解层4构成,三者的厚度比为4:2:4。如此设置的膜体I增加了具有良好阻隔效果的EVOH层3作为中间层,不仅增加了膜体I的气密度,降低其透气性,极大降低水分的渗透和流失从而提高土壤中水分的保持率,增强保墒性能;还能防止其遇水水解,更好地持续其保墒性會K。
[0027]为了抑制杂草的生长,在第一降解层2中设置了黑色带5,使得第一降解层2由交错排列的透明带6和黑色带5构成,透明带6的宽度为25?40mm,优选30?35mm,具体可以为25mm、30mm、32 mm、35mm和40mm。透明带6和黑色带5沿膜体I的长度方向设置,形成黑白相间的斑马地膜。使用时,透明带6位于垄上,黑色带5位于垄间,保证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减少垄间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其生长,减少杂草争夺作物的养分,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
[0028]实施例二
[002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第一降解层2和第二降解层4中均设置了黑色带5,并且黑色带5在第一降解层2中的位置与在第二降解层4中的位置相对应。此种地膜能更好地降低垄间光合作用,灭草效果更佳。
[0030]上述实施例中的地膜经过使用,均能在农作物生长初期,为其维持更适宜的生长温度与水分,在使用后6、7个月,农作物到了生长后期,甚至已经成熟,开始生物降解,分解成乳酸、二氧化碳和水,而中间层也开始遇水水解,实现了地膜的全生物绿色降解。
[00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组合、变更或改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利于保墒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包括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体由依次顺序相连的第一降解层、阻隔层和第二降解层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保墒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解层或/和第二降解层由相间排布设置的透明带和黑色带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于保墒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带的宽度为25?40mmo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于保墒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带的宽度为30?35mm。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利于保墒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解层、阻隔层和第二降解层的厚度比为4:2: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于保墒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为EVOH层。
【文档编号】B32B27/06GK205682045SQ201620538019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6日 公开号201620538019.6, CN 201620538019, CN 205682045 U, CN 205682045U, CN-U-205682045, CN201620538019, CN201620538019.6, CN205682045 U, CN205682045U
【发明人】宣兆志, 阎宝林
【申请人】山东天野生物降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