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阻拦床拦停单元顶盖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02794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飞机场阻拦系统装置的非金属防护顶盖的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片状模塑料(SMC)的制备方法及成型工艺,也可应用于电气设备、机械结构、车辆部件、交通设施、矿山、建筑、以及办公生活休闲等领域。



背景技术:

飞机阻拦系统是机场重要保障设施,对经常降落或意外冲出跑道的飞机实施安全阻拦,以保障人机安全。阻拦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到飞机过载、安全拦停距离、带拉力、刹车压力的变化,最终影响阻拦效果。目前,国外阻拦设备发展很快,相应这方面的研究也较成熟,由于国外技术保密,可查寻的资料非常少。国内阻拦设备,这方面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飞机在飞行过程中,进场着陆是飞机安全飞行的关键阶段,也是事故发生最多的阶段。据有关资料报道,美海军陆上军事训练,一年就有千余架次飞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被飞机阻拦实施安全拦住。据不完全统计,我军截止到2007年底不算海军,仅空军就有350余架次飞机冲出跑道。据国内外资料统计,在民用和军用飞机飞行安全事故中,飞机在起飞或者降落时冲出跑道位列首位。为此,通过在机场跑道端头铺设特性材料阻拦装置(Engineered Material Arresting System,以下简称EMAS)成为有效的安全保障。EMAS由具有特定力学性能的泡沫混凝土组成,以数十厘米的厚度铺设在跑道延长线上,形成一个拦阻床。飞机在万一冲出跑道的情况下进入拦阻床时,泡沫混凝土破损吸能,最终使飞机停止在阻拦床中。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机场的软道面飞机阻拦系统,通过在跑道上附加一层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使飞机通过时阻力矩加大,从而缩短拦停距离。按照美国联邦航空局出台的咨询通告AC150/5520-22A第9条规定,用于铺设EMAS的材料应满足力学性能、使用安全性和环境耐候性等方面的要求,即能提供拦阻飞机所需的吸能特性,使飞机按照预定的方式平稳减速,同时具有防水、阻燃、无毒、耐腐蚀、耐高低温、耐老化、抗风蚀等性能,同时,考虑到实际应用情况,该材料还便于搬运、铺装和维护等特点。防护顶盖是EMAS的重要组成单元,除需要满足上述的基本性能要求之外,还要求满足更高的耐候性、阻燃性、耐水性和耐油性,在户外自然条件下保证1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强度,既能保证承受在安装和维护时人员可以正常在上面行走而不造成损坏,又可以保证当飞机冲入时该材料能够被机轮整齐地压裂。美国专利US7597502、US8021075公开了一种带塑料保护顶盖和底部托盘的泡沫材料单元块,提高材料的防水性和抗飞机发动机尾流吹袭的能力。但这些材料的环境耐候性等性能均存在缺陷,也未对材料的阻燃性等使用安全性提出要求,无法保证系统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目前公开的带塑料保护顶盖材料采用的是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模塑件,这种模塑件是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玻璃纤维增强模塑料(简称SMC)经过热压而成的。SMC是英文片状模塑料"sheet moulding compound"的缩写,是一种夹芯的模压用原材料,芯材是短切无捻粗纱,浸渍聚酯树脂糊(内含树脂,低收缩添加剂,内脱模剂,增稠剂,色浆等)上下两面用聚乙烯薄膜覆盖的片状材料。材料厚度3mm-6mm,宽度600mm-1300mm,材料为卷筒。使用时经裁剪、称重、揭去薄膜,叠层加入到已升温的模具中,加高压并按制品结构特性工艺保压一定时间后,即可脱模获得最终产品。不饱和聚酯树脂玻璃纤维增强模塑件是复合材料,也俗称玻璃钢材料,不饱和聚酯树脂玻璃纤维增强模塑料的配方一般由不饱和聚酯树脂、聚苯乙烯的苯乙烯溶液(聚苯乙烯含量40%)、粒径1~23μm的氢氧化铝或/和碳酸钙、长度25~50mm的无碱无捻玻璃纤维粗纱、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硬脂酸锌、颜料糊、活性氧化镁等组成。配方组成中所用的无碱玻璃纤维长度一般为25mm,含量一般在20~30%,引发剂通常采用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这类SMC不饱和聚酯树脂玻璃纤维模塑件的机械强度分散性大,耐候性差,耐水性和耐油性能也较差,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树脂容易降解而引起材料强度的快速降低,不能满足其在户外自然条件下保证1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的要求。在现有技术中未见有采用双环戊二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作基体树脂,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作低收缩剂,添加紫外光吸收剂而制备的具有耐候性和耐风蚀性能的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模塑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不饱和聚酯树脂玻璃纤维模塑件机械强度分散性大,耐候性,耐水性和耐油性能差,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树脂容易降解而引起材料强度的快速降低,不能满足其在户外自然条件下保证1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要求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机械强度稳定、分散性小,耐候性好,耐水解性好、耐油性能好、阻燃性能高、收缩率低的飞机阻拦床拦停单元顶盖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飞机阻拦床拦停单元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飞机阻拦床拦停单元顶盖是采用双环戊二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作基体树脂,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作低收缩剂,频哪醇硅烷基醚与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分别或合用的引发剂,添加了紫外光吸收剂而制备的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模塑件。

一种制备所述飞机阻拦床拦停单元顶盖的方法,具有如下技术特征:按重量份,将15~25重量份的双环戊二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5~8重量份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的苯乙烯溶液,5~8重量份聚醋酸乙烯酯的苯乙烯溶液,55~65重量份氢氧化铝,3~5重量份紫外光吸收剂,0.4~0.6重量份活性氧化镁,0.4~0.6重量份引发剂,0.6~1重量份硬脂酸锌投入混合罐中常温下高速搅拌至少10分钟配制成不饱和聚酯树脂玻璃纤维增强模塑料SMC树脂糊,然后用上述SMC树脂糊通过涂敷机均匀地涂敷在两承载膜带上形成树脂糊膜层,将上层树脂糊膜层、中间层短切无碱玻璃纤维和下层树脂糊膜层浸压在一起后收卷,放于恒温45℃~60℃的熟化间熟化10~16h,制成8~12重量份短切玻璃纤维含量的SMC材料;再按产品所需厚度叠层铺设于140~150℃的顶盖模具中压制成型,热压结束后取出,并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制得拦停单元非金属防护顶盖。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以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将15~25重量份的双环戊二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5~8重量份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的苯乙烯溶液,5~8重量份聚醋酸乙烯酯的苯乙烯溶液,55~65重量份氢氧化铝,3~5重量份紫外光吸收剂,0.4~0.6重量份活性氧化镁,0.4~0.6重量份引发剂,0.6~1重量份硬脂酸锌投入混合罐中常温下高速搅拌至少10分钟,配制成树脂糊,然后制成8~12重量份的短切玻璃纤维含量的SMC模塑料,使制得的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布模塑防护顶盖无气隙、机械强度稳定,耐候性好,耐水性和耐油性好,阻燃性能高、收缩率低,使用寿命长。解决了现有技术SMC不饱和聚酯树脂玻璃纤维模塑件的机械强度分散性大,耐候性差,耐水性和耐油性能也较差,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树脂容易降解而引起材料强度的快速降低,不能满足其在户外自然条件下保证1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的要求的缺陷。本发明采用专业工艺和专门设备加工而成飞机阻拦床拦停单元顶盖既具有塑料的绝缘、耐电弧、耐腐蚀、易成型、能着色、重量轻的特点,又具有金属的强度高、表面硬、耐高温、成型后可机加工的特点,还能具有阻燃、防爆的功能。具有良好的强度、耐腐蚀、耐冲击、耐电弧以及光洁平整等优点,且具有金属无法比拟的优点。如:比重轻、耐腐蚀、绝缘、色彩鲜艳等;另外,该材料还具有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可机械化连续生产、产品质量稳定、操作环境卫生条件好、可设计性强等许多优点。

(2)本发明采用双环戊二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作基体树脂,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作低收缩剂,添加了紫外光吸收剂而制备的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模塑件质量稳定,工艺简单,易于工业扩大生产,实用性强;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稳定的机械强度,良好低热性、无卤阻燃性,耐腐蚀性、收缩率低特点。其弯曲强度稳定在55~75MPa,氧指数达到60%以上(普通阻燃型SMC材料的氧指数,在30~40%,收缩率可控制在0.010%~0.035%之间,使制得的防护顶盖平整度好,不易变形。尤其具有流动性好、模塑压力低、成型时间短、模塑温度低等优良成型特性。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双环戊二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作基体树脂耐腐蚀能力(耐水、酸、碱)、耐热能力、固化制品的气干性和表面光泽度等均明显优于通用型191#不饱和聚酯树脂。比传统的工艺成本明显下降,树脂原材料的成本也明显降低,同时改进了玻璃钢制品的各项性能,浇铸体的热变形温度、玻璃钢制品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韧性、耐腐蚀性和电性能等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3)本发明采用苯频哪醇硅烷基醚与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分别或合用的独特引发剂体系,在引发剂和促进剂作用下,固化放热至一定温度时,固化后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水煮性能,表面不发粘。克服了现有技术通常单独采用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引发剂固化成型时放热温度高,制品气隙率大、不致密、易分层等缺点,提高了产品的机械性能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4)本发明采用大量工业副产物双环戊二烯合成的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作基体树脂,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优良的机械性能,耐热、阻燃和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价格较低,有利于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模塑料适用于制备飞机场用阻拦装置EMAS的高性能非金属防护顶盖。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本发明下面的实施例仅作为本发明内容的进一步说明,不能作为本发明的限定内容或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所采用的SMC的配制原料说明:可增稠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苯乙烯溶液为自制,聚丁二烯-苯乙烯的苯乙烯溶液为购置市场的聚丁二烯-苯乙烯自行配制,其它(聚醋酸乙烯酯的苯乙烯溶液、氢氧化铝、紫外光吸收剂、活性氧化镁、引发剂、硬脂酸锌)均购自市场通用产品。

在以下描述的实施例中,一种飞机阻拦床拦停单元顶盖可以采用双环戊二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作基体树脂,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作低收缩剂,频哪醇硅烷基醚与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分别或合用的引发剂,并添加了紫外光吸收剂而制备的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模塑件。

所述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是粘度为800~1200mPa·S的40%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的自制苯乙烯溶液。

所述引发剂是苯频哪醇硅烷基醚、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苯并三唑类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其中,苯频哪醇硅烷基醚可用美国公司生产的Initiator KL牌号;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可用兰州助剂厂等生产的LQ-TBPB牌号。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可用兰州助剂厂等生产的LQ-TBPEH牌号。所述苯并三唑类紫外光吸收剂为粉体材料,可用德国BASF公司生产的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TINUVIN 360牌号。

SMC的配制是将15~25重量份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苯乙烯溶液67%~70%可增稠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苯乙烯溶液,5~8重量份40%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的苯乙烯溶液,5~8重量份40%聚醋酸乙烯酯的苯乙烯溶液,55~65重量份氢氧化铝,3~5重量份紫外光吸收剂,0.4~0.6重量份活性氧化镁,0.4~0.6重量份引发剂,1~2重量份颜料糊,0.6~1重量份硬脂酸锌投入混合罐中常温下高速搅拌10分钟配制成树脂糊。将上述的树脂糊通过车速(线速)6~7m/min的涂敷机均匀地涂敷在两承载膜带上形成树脂糊膜层,再经涂敷机轧辊轻轻将上树脂糊膜层、中间25mm短切无碱玻璃纤维和下树脂糊膜层浸压在一起后收卷,放于恒温45℃的熟化间熟化10~16h,即制得8~12重量份短切玻璃纤维含量、厚度为约3mm的成卷SMC材料。

所述颜料糊是取钛白粉、炭黑、氧化铁红、酞青蓝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再加入可增稠间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经研磨而成的混合物,其中颜料量与不饱和聚酯树脂量的重量比为10~50:50,还可根据特殊需要进行选择。

所述硬脂酸锌为市场通用普通脱模用硬脂酸锌,可用石家庄瑞丰化工厂等生产的S-181牌号。

所述聚醋酸乙烯酯为含量40%聚醋酸乙烯酯的苯乙烯溶液,可用南京金陵帝斯曼有限公司等生产的H814-901牌号。

所述氢氧化铝采用粒径为8μm的氢氧化铝粉体材料,可用中国铝业集团中州公司等生产的H-WF-08A牌号。

所述活性氧化镁采用粒径为6μm活性氧化镁粉体材料,可用以色列生产的RA150牌号。

所述玻璃纤维布为无碱玻璃纤维,可用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等生产的ECT-2400牌号。

所述SMC的尺寸可为长2000mm~2500mm、宽1000mm~1270mm。

非金属防护顶盖的制备是将上述的SMC材料按工艺要求裁成所需尺寸并除去其两侧的承载膜,按产品所需厚度叠层铺设于140~150℃的顶盖模具中压制成型,热压工艺条件:模具温度140~150℃,压力10~11MPa,保温时间100~110sec。热压结束后取出,并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制得非金属防护顶盖。

所述非金属防护顶盖重量组成为:15~25重量份双环戊二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5~8重量份40%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的苯乙烯溶液,5~8重量份40%聚醋酸乙烯酯的苯乙烯溶液,55~65重量份氢氧化铝,3~5重量份紫外光吸收剂,0.4~0.6重量份活性氧化镁,0.4~0.6重量份引发剂,1~2重量份颜料糊,0.6~1重量份硬脂酸锌,9~13重量份短切玻璃纤维。

实施例1

将20kg的68%可增稠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苯乙烯溶液,7kg的40%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苯乙烯溶液,6kg的40%聚醋酸乙烯酯苯乙烯溶液,60kg的氢氧化铝,4kg重量份紫外光吸收剂,0.5kg的活性氧化镁,0.5kg的苯频哪醇硅烷基醚,1.2kg的钛白粉颜料糊,0.8kg的硬脂酸锌投入混合罐中常温下高速搅拌10分钟配制成100kg树脂糊。然后在SMC机组上制得短切玻璃纤维含量10%的SMC材料。

实施例2

将15kg的68%可增稠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苯乙烯溶液,8kg的40%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苯乙烯溶液,8kg的40%聚醋酸乙烯酯苯乙烯溶液,62kg的氢氧化铝,4kg重量份紫外光吸收剂,0.5kg的活性氧化镁,0.5kg的苯频哪醇硅烷基醚,1.2kg的钛白粉颜料糊,0.8kg的硬脂酸锌投入混合罐中常温下高速搅拌10分钟配制成100kg树脂糊。然后在SMC机组上制得短切玻璃纤维含量10%的SMC材料。

实施例3

将25kg的68%可增稠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苯乙烯溶液,5kg的40%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苯乙烯溶液,5kg的40%聚醋酸乙烯酯苯乙烯溶液,58kg的氢氧化铝,4kg重量份紫外光吸收剂,0.5kg的活性氧化镁,0.5kg的苯频哪醇硅烷基醚,1.2kg的钛白粉颜料糊,0.8kg的硬脂酸锌投入混合罐中常温下高速搅拌10分钟配制成100kg树脂糊。然后在SMC机组上制得短切玻璃纤维含量11%的SMC材料。

实施例4

将20kg的68%可增稠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苯乙烯溶液,7kg的40%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苯乙烯溶液,6kg的40%聚醋酸乙烯酯苯乙烯溶液,61kg的氢氧化铝,3kg重量份紫外光吸收剂,0.5kg的活性氧化镁,0.5kg的苯频哪醇硅烷基醚,1.2kg的钛白粉颜料糊,0.8kg的硬脂酸锌投入混合罐中常温下高速搅拌10分钟配制成100kg树脂糊。然后在SMC机组上制得短切玻璃纤维含量9%的SMC材料。

实施例5

将20kg的68%可增稠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苯乙烯溶液,7kg的40%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苯乙烯溶液,6kg的40%聚醋酸乙烯酯苯乙烯溶液,59kg的氢氧化铝,5kg重量份紫外光吸收剂,0.5kg的活性氧化镁,0.5kg的苯频哪醇硅烷基醚,1.2kg的钛白粉颜料糊,0.8kg的硬脂酸锌投入混合罐中常温下高速搅拌10分钟配制成100kg树脂糊。然后在SMC机组上制得短切玻璃纤维含量9%的SMC材料。

实施例6

将23kg的68%可增稠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苯乙烯溶液,8kg的40%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苯乙烯溶液,7kg的40%聚醋酸乙烯酯苯乙烯溶液,55kg的氢氧化铝,4kg重量份紫外光吸收剂,0.5kg的活性氧化镁,0.5kg的苯频哪醇硅烷基醚,1.2kg的钛白粉颜料糊,0.8kg的硬脂酸锌投入混合罐中常温下高速搅拌10分钟配制成100kg树脂糊。然后在SMC机组上制得短切玻璃纤维含量12%的SMC材料。

实施例7

将17kg的68%可增稠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苯乙烯溶液,6kg的40%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苯乙烯溶液,5kg的40%聚醋酸乙烯酯苯乙烯溶液,65kg的氢氧化铝,4kg重量份紫外光吸收剂,0.5kg的活性氧化镁,0.5kg的苯频哪醇硅烷基醚,1.2kg的钛白粉颜料糊,0.8kg的硬脂酸锌投入混合罐中常温下高速搅拌10分钟配制成100kg树脂糊。然后在SMC机组上制得短切玻璃纤维含量8%的SMC材料。

实施例8

将20kg的68%可增稠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苯乙烯溶液,7kg的40%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苯乙烯溶液,6kg的40%聚醋酸乙烯酯苯乙烯溶液,60kg的氢氧化铝,4kg重量份紫外光吸收剂,0.5kg的活性氧化镁,0.5kg的引发剂(苯频哪醇硅烷基醚: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3∶2∶1),1.2kg的钛白粉颜料糊,0.8kg的硬脂酸锌投入混合罐中常温下高速搅拌10分钟配制成100kg树脂糊。然后在SMC机组上制得短切玻璃纤维含量10%的SMC材料。

实施例9

将20kg的68%可增稠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苯乙烯溶液,7kg的40%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苯乙烯溶液,6kg的40%聚醋酸乙烯酯苯乙烯溶液,60kg的氢氧化铝,4kg重量份紫外光吸收剂,0.5kg的活性氧化镁,0.5kg的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2∶1),1.2kg的钛白粉颜料糊,0.8kg的硬脂酸锌投入混合罐中常温下高速搅拌10分钟配制成100kg树脂糊。然后在SMC机组上制得短切玻璃纤维含量10%的SMC材料。

实施例10

将20kg的68%可增稠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苯乙烯溶液,7kg的40%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苯乙烯溶液,6kg的40%聚醋酸乙烯酯苯乙烯溶液,60kg的氢氧化铝,4kg重量份紫外光吸收剂,0.5kg的活性氧化镁,0.5kg的引发剂(苯频哪醇硅烷基醚: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3∶1),1.2kg的钛白粉颜料糊,0.8kg的硬脂酸锌投入混合罐中常温下高速搅拌10分钟配制成100kg树脂糊。然后在SMC机组上制得短切玻璃纤维含量10%的SMC材料。

实施例11

将20kg的68%可增稠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苯乙烯溶液,7kg的40%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苯乙烯溶液,6kg的40%聚醋酸乙烯酯苯乙烯溶液,60kg的氢氧化铝,4kg重量份紫外光吸收剂,0.5kg的活性氧化镁,0.5kg的引发剂(苯频哪醇硅烷基醚: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1:1:2),1.2kg的钛白粉颜料糊,0.8kg的硬脂酸锌投入混合罐中常温下高速搅拌10分钟配制成100kg树脂糊。然后在SMC机组上制得短切玻璃纤维含量10%的SMC材料。

实施例12

将20kg的68%可增稠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苯乙烯溶液,7kg的40%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苯乙烯溶液,6kg的40%聚醋酸乙烯酯苯乙烯溶液,60kg的氢氧化铝,4kg重量份紫外光吸收剂,0.5kg的活性氧化镁,0.5kg的引发剂(苯频哪醇硅烷基醚: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1:2:1),1.2kg的钛白粉颜料糊,0.8kg的硬脂酸锌投入混合罐中常温下高速搅拌10分钟配制成100kg树脂糊。然后在SMC机组上制得短切玻璃纤维含量10%的SMC材料。

实施例13

将20kg的68%可增稠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苯乙烯溶液,7kg的40%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苯乙烯溶液,6kg的40%聚醋酸乙烯酯苯乙烯溶液,60kg的氢氧化铝,4kg重量份紫外光吸收剂,0.4kg的活性氧化镁,0.5kg的引发剂(苯频哪醇硅烷基醚: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1:1:1),1.3kg的黄色颜料糊,0.8kg的硬脂酸锌投入混合罐中常温下高速搅拌10分钟配制成100kg树脂糊。然后在SMC机组上制得短切玻璃纤维含量10%的SMC材料。

实施例14

将20kg的68%可增稠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苯乙烯溶液,7kg的40%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苯乙烯溶液,6kg的40%聚醋酸乙烯酯苯乙烯溶液,60kg的氢氧化铝,4kg重量份紫外光吸收剂,0.6kg的活性氧化镁,0.5kg的引发剂(苯频哪醇硅烷基醚: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1:2:1),1.1kg的酞青蓝颜料糊,0.8kg的硬脂酸锌投入混合罐中常温下高速搅拌10分钟配制成100kg树脂糊。然后在SMC机组上制得短切玻璃纤维含量10%的SMC材料。

实施例15

将20kg的68%可增稠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苯乙烯溶液,7kg的40%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苯乙烯溶液,6kg的40%聚醋酸乙烯酯苯乙烯溶液,59kg的氢氧化铝,4kg重量份紫外光吸收剂,0.4kg的活性氧化镁,0.6kg的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1:1),2kg的氧化铁红颜料糊,1kg的硬脂酸锌投入混合罐中常温下高速搅拌10分钟配制成100kg树脂糊。然后在SMC机组上制得短切玻璃纤维含量11%的SMC材料。

实施例16

将20kg的68%可增稠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苯乙烯溶液,7kg的40%聚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苯乙烯溶液,6kg的40%聚醋酸乙烯酯苯乙烯溶液,60kg的氢氧化铝,4kg重量份紫外光吸收剂,0.6kg的活性氧化镁,0.5kg的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1.1kg的黑色颜料糊,0.8kg的硬脂酸锌投入混合罐中常温下高速搅拌10分钟配制成100kg树脂糊。然后在SMC机组上制得短切玻璃纤维含量10%的SMC材料。

第二部分非金属防护顶盖的制备

实施例2-1~2-16

将上述的SMC材料按工艺要求裁成所需尺寸并除去其两侧的承载膜,按产品所需厚度叠层铺设于140~150℃的模具中压制成型,热压工艺条件:模具温度140~150℃,压力10~11MPa,保温时间100~110sec/mm。热压结束后取出,并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制得非金属防护顶盖。

非金属防护顶盖的力学、阻燃性能和收缩率情况详见下表1。

表1采用实施例1~16SMC材料所制防护顶盖性能表。

表1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内容所述均可实施并具有所述良好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