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油精炼脱臭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2096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油精炼脱臭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臭装置,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茶油精炼脱臭锅,属于食用油脂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脱臭是茶籽油精炼中不可少的一个工序,因为茶籽油精炼工艺吨位较小,所以多采用间歇式脱臭锅脱臭。目前大多数间歇式脱臭锅内置有蛇形导热油加热管1,具体参见图1,蛇形导热油加热管1的作用是利用导热油作为加热介质,通过间壁换热将脱臭锅内的油温升高到225℃以上;蛇形导热油加热管1制作完成后用压力为0.8~1.25MPa水压做渗漏试验,不漏水为合格。

同时蛇形导热油加热管1呈螺旋圈状,因此其在加工制作时不可避免有焊缝2存在。水压渗漏试验操作温度为常温,而蛇形导热油加热管1工作温度为225℃以上,因此水压渗漏试验条件与蛇形导热油加热管1工作条件相差很远。焊缝2常期在热交变应力状态下工作易造成交变热应力疲劳损伤,一旦出现损伤焊缝2会产生渗漏点,从而导致导热油泄露。导热油也称热煤油,其是一种热载体油,属于石化产品,一旦渗漏混入到脱臭锅的食用茶籽油中,而导热油色泽与食用油色泽相接近,难以发现,食用后会造成人体肝脏受损致死亡,出现食品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脱臭锅内蛇形导热油加热管的焊缝易产生渗漏点导致导热油泄露、出现食品安全事故等问题,提供一种茶油精炼脱臭锅。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茶油精炼脱臭锅,包括锅体,其所述的锅体内设置有多组U形加热管,所述相邻的U形加热管之间在锅体外部相焊接。

所述的多组U形加热管在锅体内沿锅体内壁环向排布。

所述相邻的U形加热管之间通过U形180°弯头相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锅体内设置有多组U形加热管,相邻的U形加热管之间在锅体外部相焊接;使得在锅体内无焊缝,不会出现导热油泄露,从而保证了食品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内设蛇形导热油加热管的脱臭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U形加热管展开示意图。

图中,蛇形导热油加热管1,焊缝2,U形加热管3,U形180°弯头4,锅体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2-图4,一种茶油精炼脱臭锅,涉及茶籽油精炼脱臭锅内的导热油加热管装置,包括锅体5,所述的锅体5内设置有多组U形加热管3,所述相邻的U形加热管3之间在锅体5外部相焊接。

参见图3,所述的多组U形加热管3在锅体5内沿锅体5内壁环向排布。

参见图2、图4,所述相邻的U形加热管3之间通过U形180°弯头4相焊接。

参见图2-图4,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的蛇形导热油加热管1改为U形加热管3,每组U形加热管3采用无损冷弯成形,在锅体5内无焊缝,在锅体5外用U形180°弯头4焊接,从而将不可避免的焊接缝设置在锅体5外,使得本实用新型成为在锅体5内无焊缝无渗漏点;即使有渗漏点产生,渗漏点也容易被发现,导热油也不会进入锅体5内的食用茶籽油中,从而保证了食品的安全。例如,一台直径为¢1800㎜脱臭锅,其中的U形加热管3高度为2000㎜、直径为¢57㎜,选择管厚度为3.5㎜的无缝不锈钢304管,锅体5内无焊接缝,避免了现有的脱臭锅中的蛇形导热油加热管1在长期使用后受损,出现渗漏点,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等问题。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上述结构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