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白羽王鸽乳鸽腹脂率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1292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降低白羽王鸽乳鸽腹脂率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育种基础群建立

选择成年白羽王鸽种鸽作为育种基础群,即0世代;种鸽采取笼养、编号;

步骤2、基础群繁殖获得G1代

基础群种鸽连续繁殖,获得G1代;由种鸽孵化、哺育;

步骤3、G1代后备种鸽饲养

乳鸽25日龄时,淘汰明显体重偏小的个体,留种的个体佩戴带有唯一编号的脚环作为个体识别;佩戴脚环的同时,翼根静脉取血0.2ml,抗凝冷冻保存备用;乳鸽佩戴脚环后,转入青年鸽舍作为后备种鸽饲养;

步骤4、G1代后备鸽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1)配对前,选留羽色、胫色等符合本品种外貌特征、体重中等偏上、体型匀称的个体,留种比例约80%;

(2)对选留的个体进行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L-FABP外显子1基因型鉴定

①后备鸽基因组DNA提取:采用酚-氯仿法提取乳鸽血液中的基因组DNA;

②L-FABP基因片段PCR扩增:合成PCR引物:上游引物序列为CATCCCCACTGTCATCTCCA、下游引物序列为ACCCCAAACCAACAATTGCA;PCR扩增体系为20μL,其中基因组DNA 1μL、上下游引物各1μL、2×Premix Taq 10μL、ddH2O 7μL;PCR程序为94℃5min,后接35个循环,94℃30s,57℃45s,72℃30s,,后接72℃10min;

③L-FABP基因型鉴定:PCR产物进行DNA测序,所得测序图与L-FABP基因外显子1中T100C位点基因型测序图比较进行基因型鉴定;所有样本个体被分为TT型或TC型或CC型;

(3)在选留的个体中,再进行基因型的选择;优先选留TT型个体,其次选留TC型个体;如果TT型和TC型个体不足,则由CC型个体增补;由此步骤,逐代提高鸽群等位基因T的频率;

步骤5、G1代选留的后备鸽进入繁殖期选种

(1)选留的种鸽自由配对,配对成功转入笼养,查看每对种鸽脚环编号,如果有亲缘关系,则人工调整配对,保证配对种鸽无亲缘关系,并登记系谱;

(2)性能记录:自种鸽配对后,记录每对亲鸽的产蛋数、出雏数、乳鸽成活率、乳鸽25日龄体重;统计一年的记录资料,选留繁殖性能较好、乳鸽生长较快的种鸽组建繁育核心群;

步骤6、核心群种鸽纯繁继代,获得G2代;

G2代按照步骤3-6执行获得G3代繁,如此循环,获得Gn代。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