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22246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设备专用清洗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



背景技术:

传统上,对于节流阀的清洗常采用化油器清洗剂,化油器清洗剂包括二氯甲烷、甲醇和甲苯,该化油器清洗剂中的二氯甲烷会对节流阀的润滑层造成损坏。因此需要一种清洗力可媲美传统的化油器清洗剂的清洗力且不损害节流阀润滑层的清洗剂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破坏节流阀润滑层、清洗力强的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抛射剂为液化石油气或液化石油气与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化石油气和所述二氧化碳的重量比为15~30:1.0~5.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化石油气和所述二氧化碳的重量比为18~22:1.0~5.0。

一种上述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上述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剂的组分用量量取各组分;

将甲苯和甲醇在搅拌条件下混合,再加入异己烷和溶剂油,搅拌混合,获得料液;

将所述料液填充到罐体中,加阀门,封口,充填所述抛射剂,测重,恒温水浴测漏,射码,加盖,即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通过筛选苯类溶剂、醇类溶剂、烷烃类溶剂和抛射剂的具体种类和配比,使该节流阀清洗剂整体上能够有效清除节流阀中的积碳,清洗力强,挥发性降低,无残留,且不损坏节流阀中的润滑层,并对润滑层具有一定的养护作用。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通过筛选甲苯、甲醇、异己烷、溶剂油、液化石油气和二氧化碳的优选配比,使整体配方的清洗效果更好,且使节流阀清洗剂在使用是即使溅出也不腐蚀节流阀附近的塑料部件,并降低甲苯的含量,降低毒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节流阀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本实施例的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上述节流阀清洗剂剂的组分用量量取各组分;

将甲苯和甲醇在搅拌条件下混合,再加入异己烷和溶剂油,搅拌混合,获得料液;

将料液填充到罐体中,加阀门,封口,充填抛射剂,测重,过恒温水浴测漏,射码,加大盖,装箱,堆码,入库,即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本实施例的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本实施例的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本实施例的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本对比例的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本对比例的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节流阀清洗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本对比例的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效果测试

将实施例1至4及对比例1至3的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用于节流阀清洗时,均不损坏节流阀的润滑层。

将实施例1至4及对比例1至3的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用于节流阀清洗的清洗力效果和对橡胶腐蚀情况的统计,结果见下表1。

表1节流阀清洗剂对橡胶的腐蚀性和清洗力测试结果统计表

由表1可知,与对比例1至3相比,实施例1至4的不含二氯甲烷的节流阀清洗剂的污清洗率均不小于97%,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尤其实施例1至3的配方体系能够有效清除节流阀中的积碳,清洗力强,挥发性降低,无残留,清洗效果好,且不腐蚀橡胶。当甲苯的含量低,甲醇的含量高时,整体的配方体系的清洗力差。当抛射剂选用液化石油气和二氧化碳时,可提高喷出时的压力,能够提高整体的配方体系的清洗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