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鹿血酒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19425阅读:12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鹿血酒及其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梅花鹿血酒及其制作方法,属于食品饮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鹿血,鹿科动物梅花鹿(cerrusnippentemminck)或马鹿(celaohusl)的膛血或茸血,最早见于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食治》,至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对鹿血的医疗作用做了详细记载。《中药大辞典》记载鹿血具有抗缺氧、抗疲劳、降血压等功效。目前我国人工养殖梅花鹿技术较为成熟,为鹿血的加工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鹿血酒是以蒸馏酒、发酵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鹿血进行调配、混合或再加工制成的饮料酒。酒基本身会使鹿血中的有效成分-水溶性蛋白类物质的三级结构发生变化而变性,因此为了增加大分子蛋白类物质的溶解度,就必须将其酶解为小分子肽或氨基酸。

目前国内鹿血酒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生产方法,即将酒基和鹿血简单混合,只有少数厂家使用酶解的方法。传统方法生产出的鹿血酒中含有大量不溶物质,产品外观让消费者难以接受,同时这种简单的组合方式使鹿血中的有效成分损失严重,降低了人体的吸收和利用程度。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310108442.x、专利名称一种鹿血酒的生产工艺和授权公告号cn93115791.9、专利名称一种鹿血酒的生化配制方法,这两种鹿血酒的生产工艺均涉及到酶解、混合、过滤,但均未在酶解前对鹿血进行破壁处理。鹿血酒作为我国传统滋补养身酒,契合市场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鹿血酒及其制作方法,通过优化鹿血的酶解条件,提高了原料利用率及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产品清凉、无异味,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鹿血酒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酶解:取活体静脉采梅花鹿血,加入重量比为3‰~6‰的活性为1500u/g的动物水解蛋白酶,搅拌均匀采用超声波破壁处理后,加热温度至40℃~60℃进行酶解,均匀搅拌至4h~6h后,加热温度至95℃进行10min灭酶后,将温度冷却到20℃,加入三倍体积60°蒸馏白酒;

s2、过滤:对步骤s1处理后的液体进行过滤,得鹿血酶解原液;

s3、渗滤:将枸杞与52°蒸馏白酒以料液比为10:100进行浸提,枸杞浸泡时间为48h,渗滤,过滤得枸杞原液;

s4、调配:将鹿血酶解原液、枸杞原液、52°蒸馏白酒进行勾调,成52°梅花鹿血酒,其中,梅花鹿血重量比占2%、枸杞重量比占2%;

s5、储存、灌装:对调配好的梅花鹿血酒再次过滤、储存时间至少一个月,灌装。

进一步的,还包括,

s6、对灌装后的梅花鹿血酒进行感官和理化检验,感官检验包括色泽、外观、气味、滋味及杂质;理化检验包括酒精度、总糖、氨基酸态氮、甲醇及铅。

进一步的,步骤s1超声波的超声参数400w、处理时间10min、间隔时间3s。

进一步的,步骤s1中动物水解蛋白酶与梅花鹿血的重量比为4‰。

进一步的,步骤s1中梅花鹿血的酶解温度为50℃。

进一步的,步骤s1中梅花鹿血的酶解时间为6h。

进一步的,步骤s1中采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

进一步的,步骤s3中,渗滤时枸杞浸提液应匀速缓慢落下。

一种鹿血酒,其包括前述一种鹿血酒的制作方法所制得的鹿血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优化鹿血的酶解条件,同时在酶解前进行超声波破壁处理,大大提高了原料利用率及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产品清凉、无异味,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一种鹿血酒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酶解:取活体静脉采梅花鹿血,加入重量比为3‰~6‰的活性为1500u/g的动物水解蛋白酶,本例采用重庆渝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动物水解蛋白酶,搅拌均匀采用超声波破壁处理后,其中超声参数400w、处理时间10min、间隔时间3s,加热温度至40℃~60℃进行酶解,通过磁力搅拌器均匀搅拌至4h~6h后,加热温度至95℃进行10min灭酶后,将温度冷却到20℃,加入三倍体积60°蒸馏白酒;

s2、过滤:对步骤s1处理后的液体进行过滤,得鹿血酶解原液;

s3、渗滤:将枸杞与52°蒸馏白酒以料液比为10:100进行浸提,枸杞浸泡时间为48h,渗滤时浸提液匀速缓慢落下,过滤得枸杞原液;

s4、调配:将鹿血酶解原液、枸杞原液、52°蒸馏白酒进行勾调,成52°梅花鹿血酒,其中,梅花鹿血重量比占2%、枸杞重量比占2%;

s5、储存、灌装:对调配好的梅花鹿血酒再次过滤、储存时间至少一个月,灌装,比如500ml/瓶。

s6、对灌装后的梅花鹿血酒进行感官和理化检验,感官检验包括色泽、外观、气味、滋味及杂质;理化检验包括酒精度、总糖、氨基酸态氮、甲醇及铅。

具体通过试验优化酶解条件:

优化1:当梅花鹿血添加量为500g时,分别加入活性为1500u/g的动物水解蛋白酶1.5g、2.0g、2.5g、3.0g,酶解条件为50℃、酶解时间4h后,加入三倍体积60°的蒸馏白酒后采用甲醛滴定法测定酶解液的水解度,并以氨基酸态氮含量表示,其中当酶添加量达到2.0g也即是4‰含量后,氨基酸态氮含量上升缓慢,因此优选4‰占比的动物水解蛋白酶为最适酶量。

优化2:当动物水解蛋白酶添加量为4‰时,分别在50℃下酶解鹿血3h、4h、5h、6h、7h、8h,结果表明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氨基酸态氮含量逐渐升高,6h后上升缓慢,因此选择6h为最适酶解时间。

优化3:当动物水解蛋白酶添加量为4‰,酶解时间为6h时,分别在40℃、45℃、50℃、55℃、60℃温度下酶解梅花鹿血,结果表明50℃时氨基酸态氮含量最高,因此选择50℃为最适酶解温度。

优化4:在酶解前对梅花鹿血分设2组对比处理:

a组:称取500g梅花鹿血,加入2.0g动物水解蛋白酶,均匀搅拌后进行超声波处理,超声参数为400w、10min、间隔时间3.0s;

b组:称取500g梅花鹿血,加入2g动物水解蛋白酶,均匀搅拌。

将处理后的鹿血按照优化1的优化条件进行酶解,分别计算酶解液中的氨基酸态氮含量,以不加动物水解蛋白酶为对照。结果表明经酶解后处理b组中的氨基酸态氮含量为1.2g/kg,极显著地大于对照组(p≤0.01);而处理a组中的含量达到3.8g/kg,极显著地大于处理b组(p≤0.01)。由此可知超声波技术处理可大大提高梅花鹿血蛋白类物质的生物利用率。

本发明同时公开了前述制作方法制得的鹿血酒,其清亮、无异味、利于人体消化吸收,且提高了鹿血中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率。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