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细胞培养用旋转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2613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维细胞培养用旋转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培养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三维细胞培养用旋转仪。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贴壁细胞培养是二维的培养模型,是一种单独培养细胞的模式,缺乏体内的一种微环境的支持,所得出的实验结果与实际相差很大。若要能够真实的反映体内细胞的生存环境,需要利用旋转培养仪实现三维细胞培养,现有的旋转培养仪,例如RCCS生物反应器,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维细胞培养用旋转仪,可以同时提供两种不同转速的培养条件,并且还可以改变旋转装置的角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培养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三维细胞培养用旋转仪,包括电机座、电机、电机轴、转轴Ⅰ、旋转装置、转轴Ⅱ、齿轮Ⅰ、齿轮Ⅱ和连接杆,可以同时提供两种不同转速的培养条件,并且还可以改变旋转装置的角度。

旋转装置包括下圆板、杆、上圆板、连接件、通孔Ⅰ、空心管和槽,上圆板与下圆板中心均设有圆孔,空心管的一端通过焊接连有下圆板,空心管的另一端通过焊接连有上圆板,上圆板上均布有多个通孔Ⅰ,下圆板上设有与通孔Ⅰ数量相对应的槽,空心管为中空结构,杆焊接在空心管内壁上,连接件焊接在杆上。

连接件包括通孔Ⅱ、通孔Ⅲ、四棱锥Ⅰ和四棱锥Ⅱ,四棱锥Ⅰ和四棱锥Ⅱ均是正四棱锥,四棱锥Ⅰ的底面与四棱锥Ⅱ的底面相连,四棱锥Ⅰ和四棱锥Ⅱ是一个整体,通孔Ⅲ在四棱锥Ⅰ的中心轴上,并且贯穿四棱锥Ⅰ和四棱锥Ⅱ的连接体,通孔Ⅱ位于四棱锥Ⅰ的一个侧面上,并且通孔Ⅱ贯穿四棱锥Ⅰ和四棱锥Ⅱ的连接体,通孔Ⅱ与通孔Ⅲ相互连通。

电机通过螺钉固定在电机座上,转轴Ⅰ与转轴Ⅱ均设有两个,一个转轴Ⅰ通过联轴器连接在电机轴上,齿轮Ⅰ通过键连接在转轴Ⅰ上,转轴Ⅱ焊接在转轴Ⅰ上端,转轴Ⅱ通过键连接在通孔Ⅱ或通孔Ⅲ内,转轴Ⅰ、转轴Ⅱ与空心管内壁之间均留有空隙,连接杆焊接在电机座侧面,连接杆上设有孔,另一个转轴Ⅰ通过轴承固定在连接杆上的孔中,并且其上通过键连接连有齿轮Ⅱ,齿轮Ⅰ与齿轮Ⅱ啮合,齿轮Ⅰ的直径小于齿轮Ⅱ的直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三维细胞培养用旋转仪所述的通孔Ⅱ的轴线与通孔Ⅲ的轴线之间夹角为30°。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三维细胞培养用旋转仪所述的转轴Ⅱ与通孔Ⅲ配合时,空心管与转轴Ⅰ之间留有间隙。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三维细胞培养用旋转仪所述的转轴Ⅱ与通孔Ⅲ或通孔Ⅱ配合时四棱锥Ⅱ的一个侧面与转轴Ⅰ接触。

本实用新型一种三维细胞培养用旋转仪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一种三维细胞培养用旋转仪,可以同时提供两种不同转速的培养条件,并且还可以改变旋转装置的角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三维细胞培养用旋转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三维细胞培养用旋转仪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三维细胞培养用旋转仪的旋转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三维细胞培养用旋转仪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三维细胞培养用旋转仪的连接件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三维细胞培养用旋转仪的连接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三维细胞培养用旋转仪的电机工作电路图。

图中:电机座1;电机2;电机轴3;转轴Ⅰ4;旋转装置5;下圆板5-1;杆5-2;上圆板5-3;连接件5-4;通孔Ⅱ5-4-1;通孔Ⅲ5-4-2;四棱锥Ⅰ5-4-3;四棱锥Ⅱ5-4-4;通孔Ⅰ5-5;空心管5-6;槽5-7;转轴Ⅱ6;齿轮Ⅰ7;齿轮Ⅱ8;连接杆9。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2、3、4、5、6、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培养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三维细胞培养用旋转仪,包括电机座1、电机2、电机轴3、转轴Ⅰ4、旋转装置5、转轴Ⅱ6、齿轮Ⅰ7、齿轮Ⅱ8和连接杆9,可以同时提供两种不同转速的培养条件,并且还可以改变旋转装置的角度。

旋转装置5包括下圆板5-1、杆5-2、上圆板5-3、连接件5-4、通孔Ⅰ5-5、空心管5-6和槽5-7,上圆板5-3与下圆板5-1中心均设有圆孔,空心管5-6的一端通过焊接连有下圆板5-1,空心管5-6的另一端通过焊接连有上圆板5-3,上圆板5-3上均布有多个通孔Ⅰ5-5,下圆板5-1上设有与通孔Ⅰ5-5数量相对应的槽5-7,空心管5-6为中空结构,杆5-2焊接在空心管5-6内壁上,连接件5-4焊接在杆5-2上。

连接件5-4包括通孔Ⅱ5-4-1、通孔Ⅲ5-4-2、四棱锥Ⅰ5-4-3和四棱锥Ⅱ5-4-4,四棱锥Ⅰ5-4-3和四棱锥Ⅱ5-4-4均是正四棱锥,四棱锥Ⅰ5-4-3的底面与四棱锥Ⅱ5-4-4的底面相连,四棱锥Ⅰ5-4-3和四棱锥Ⅱ5-4-4是一个整体,通孔Ⅲ5-4-2在四棱锥Ⅰ5-4-3的中心轴上,并且贯穿四棱锥Ⅰ5-4-3和四棱锥Ⅱ5-4-4的连接体,通孔Ⅱ5-4-1位于四棱锥Ⅰ5-4-3的一个侧面上,并且通孔Ⅱ5-4-1贯穿四棱锥Ⅰ5-4-3和四棱锥Ⅱ5-4-4的连接体,通孔Ⅱ5-4-1与通孔Ⅲ5-4-2相互连通。

电机2通过螺钉固定在电机座1上,转轴Ⅰ4与转轴Ⅱ6均设有两个,一个转轴Ⅰ4通过联轴器连接在电机轴3上,齿轮Ⅰ7通过键连接在转轴Ⅰ4上,转轴Ⅱ6焊接在转轴Ⅰ4上端,转轴Ⅱ6通过键连接在通孔Ⅱ5-4-1或通孔Ⅲ5-4-1内,转轴Ⅰ4、转轴Ⅱ6与空心管5-6内壁之间均留有空隙,连接杆9焊接在电机座1侧面,连接杆9上设有孔,另一个转轴Ⅰ4通过轴承固定在连接杆9上的孔中,并且其上通过键连接连有齿轮Ⅱ8,齿轮Ⅰ7与齿轮Ⅱ8啮合,齿轮Ⅰ7的直径小于齿轮Ⅱ8的直径。使用时,将培养用的试管放置在通孔Ⅰ5-5内,试管下端放在槽5-7内,然后打开电机2,电机2带动电机转轴3,电机转轴3带动转轴Ⅰ4进而带动转轴Ⅱ6转动,连接件5-4通过键连接在转轴Ⅱ6上,所以连接件5-4也绕着转轴Ⅱ6转动,带动上圆板5-3与下圆板5-1转动,实现培养容器旋转培养的目的;齿轮Ⅰ7的直径小于齿轮Ⅱ8的直径,转轴Ⅰ4转动带动齿轮Ⅰ7转动进而带动齿轮Ⅱ8转动,齿轮Ⅰ7与齿轮Ⅱ8的角速度不同,齿轮Ⅱ8带动另一个转轴Ⅰ4与转轴Ⅱ6转动,实现同时不同转速培养的条件;通孔Ⅱ5-4-1与转轴Ⅱ6配合时(如图1左侧所示状态)、通孔Ⅲ5-4-2与转轴Ⅱ6配合时(如图1右侧所示状态),实现旋转装置5以不同的角度进行培养。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图1、2、3、4、5、6、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通孔Ⅱ5-4-1的轴线与通孔Ⅲ5-4-2的轴线之间夹角为30°。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下面结合图1、2、3、4、5、6、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转轴Ⅱ6与通孔Ⅲ5-4-2配合时,空心管5-6与转轴Ⅰ4之间留有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四:

下面结合图1、2、3、4、5、6、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转轴Ⅱ6与通孔Ⅲ5-4-2或通孔Ⅱ5-4-1配合时四棱锥Ⅱ5-4-4的一个侧面与转轴Ⅰ4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培养用的试管放置在通孔Ⅰ5-5内,试管下端放在槽5-7内,然后打开电机2,电机2带动电机转轴3,电机转轴3带动转轴Ⅰ4进而带动转轴Ⅱ6转动,连接件5-4通过键连接在转轴Ⅱ6上,所以连接件5-4也绕着转轴Ⅱ6转动,带动上圆板5-3与下圆板5-1转动,实现培养容器旋转培养的目的;齿轮Ⅰ7的直径小于齿轮Ⅱ8的直径,转轴Ⅰ4转动带动齿轮Ⅰ7转动进而带动齿轮Ⅱ8转动,齿轮Ⅰ7与齿轮Ⅱ8的角速度不同,齿轮Ⅱ8带动另一个转轴Ⅰ4与转轴Ⅱ6转动,实现同时不同转速培养的条件;通孔Ⅱ5-4-1与转轴Ⅱ6配合时(如图1左侧所示状态)、通孔Ⅲ5-4-2与转轴Ⅱ6配合时(如图1右侧所示状态),实现旋转装置5以不同的角度进行培养。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