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和包含其的无色和透明的聚酰胺酰亚胺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8548发布日期:2019-03-15 23:34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2月20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6-0174936号和于2017年11月28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7-0160632号的权益,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本公开内容涉及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和包含其的无色和透明的聚酰胺酰亚胺膜。
背景技术
:芳族聚酰亚胺树脂是主要具有无定形结构的聚合物,并且由于其刚性链结构而表现出优异的耐热性、耐化学性、电特性和尺寸稳定性。聚酰亚胺树脂被广泛用作电气/电子材料。然而,聚酰亚胺树脂在使用方面具有许多限制,因为聚酰亚胺树脂由于存在于酰亚胺链中的π电子的ctc(charge-transfercomplex,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形成而呈深棕色。为了解决所述限制并获得无色透明的聚酰亚胺树脂,已经提出了以下方法:通过引入强吸电子基团例如三氟甲基(-cf3)来限制π电子移动的方法;通过向主链中引入砜基(-so2-)、醚基(-o-)等以制成弯曲结构来减少ctc形成的方法;或者通过引入脂族环状化合物来抑制π电子的共振结构形成的方法。然而,根据建议的聚酰亚胺树脂由于弯曲结构或脂族环状化合物而难以表现出足够的耐热性,并且使用所述聚酰亚胺树脂制备的膜仍具有限制,例如差的机械特性。另一方面,近年来,已经开发了具有聚酰胺单元结构以改善聚酰亚胺的耐刮擦性的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然而,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由于其高结晶度而在通过涂覆其来形成膜时倾向于容易产生雾度。随着膜的厚度越厚,聚酰胺酰亚胺膜的这种雾度特性严重地显现出来并且影响黄度指数(yi),因此需要改善雾度特性和黄度指数的方法。技术实现要素:技术问题本公开内容提供了在为无色和透明的同时表现出优异的耐刮擦性的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此外,本公开内容提供了包含所述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的无色和透明的聚酰胺酰亚胺膜。技术方案本公开内容提供了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其是由使芳族二胺单体、芳族二酐单体和芳族二羰基单体共聚而产生的聚酰胺酸的酰亚胺,其中基于芳族二酐单体和芳族二羰基单体的总摩尔数,芳族二羰基单体以至少60mol%的量包含在内,以及芳族二羰基单体由10mol%至40mol%的间苯二甲酰氯和60mol%至90mol%的对苯二甲酰氯组成。此外,本公开内容提供了包含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的聚酰胺酰亚胺膜。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和聚酰胺酰亚胺膜。在本说明书中,除非明确表述,否则术语仅用于指具体实施方案,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内容。除非在上下文中不同地表述,否则本公开内容的单数表述可以包括复数表述。本公开内容的术语“包括”、“包含”等用于指定某些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要素和/或组件,并且这些术语不排除存在或添加其他某些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要素和/或组件。i.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其是由使芳族二胺单体、芳族二酐单体和芳族二羰基单体共聚而产生的聚酰胺酸的酰亚胺,其中基于芳族二酐单体和芳族二羰基单体的总摩尔数,芳族二羰基单体以至少60mol%的量包含在内,以及芳族二羰基单体由10mol%至40mol%的间苯二甲酰氯和60mol%至90mol%的对苯二甲酰氯组成。作为本发明人进一步研究的结果,可以确定,当使用具有特定组成的芳族二羰基单体以使用芳族二胺单体、芳族二酐单体和芳族二羰基单体形成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时,可以形成在为无色和透明的同时具有优异的耐刮擦性的共聚物。即,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案的规定组成的芳族二羰基单体可以在与芳族二胺单体和芳族二酐单体的共聚期间使结晶最小化,使得能够形成表现出优异的耐刮擦性以及低雾度的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案,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是由使芳族二胺单体、芳族二酐单体和芳族二羰基单体共聚而产生的聚酰胺酸的酰亚胺。聚酰胺酸可以为嵌段共聚物或无规共聚物。例如,聚酰胺酸嵌段共聚物可以具有衍生自芳族二胺单体和芳族二酐单体的共聚的第一单元结构以及衍生自芳族二胺单体和芳族二羰基单体的共聚的第二单元结构。在聚酰胺酸无规共聚物中,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可以具有其中芳族二胺单体、芳族二酐单体和芳族二羰基单体各自形成酰胺键并且无规共聚的单元结构。该聚酰胺酸通过酰亚胺化形成同时具有酰亚胺键和酰胺键的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基于芳族二酐单体和芳族二羰基单体的总摩尔数,芳族二羰基单体优选以至少60mol%的量包含在内,以便形成在为无色和透明的同时表现出优异的耐刮擦性的共聚物。优选地,基于芳族二酐单体和芳族二羰基单体的总摩尔数,芳族二羰基单体可以以60mol%或更大、65mol%或更大、或者67mol%或更大的量包含在内。然而,当以过多的量使用芳族二羰基单体时,可能出现问题,例如吸湿性降低或不透明。因此,优选地,基于芳族二酐单体和芳族二羰基单体的总摩尔数,芳族二羰基单体以90mol%或更小、85mol%或更小、或者80mol%或更小的量包含在内。特别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优选地,芳族二羰基单体同时包含间苯二甲酰氯和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和对苯二甲酰氯是其中在相对于中心亚苯基的间位或对位键合有两个羰基的化合物。因此,通过将间苯二甲酰氯与对苯二甲酰氯一起用作芳族二羰基单体以形成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可以表现出由于共聚物中的间位键而改善可加工性和由于对位键而改善机械特性的有利效果。此外,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芳族二羰基单体优选由10mol%至40mol%的间苯二甲酰氯和60mol%至90mol%的对苯二甲酰氯组成。即,以上述摩尔比包含在芳族二羰基单体中的间苯二甲酰氯和对苯二甲酰氯可以改善共聚物的可加工性和机械特性,并且同时表现出高的硬度和低的雾度。优选地,基于芳族二羰基单体的总摩尔数,间苯二甲酰氯以10mol%或更大、或者12mol%或更大,并且40mol%或更小、35mol%或更小、或者30mol%或更小的量包含在内。优选地,基于芳族二羰基单体的总摩尔数,对苯二甲酰氯以90mol%或更小、或者88mol%或更小,并且60mol%或更大、65mol%或更大、或者70mol%或更大的量包含在内。如上所述,仅当芳族二羰基单体的组成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二者时,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案的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才可以表现出优异的耐刮擦性(高等级的铅笔硬度)和无色透明特性(低的雾度和黄度指数)。(i)基于芳族二酐单体和芳族二羰基单体的总摩尔数,芳族二羰基单体应以至少60mol%的量包含在内。(ii)芳族二羰基单体应由10mol%至40mol%的间苯二甲酰氯和60mol%至90mol%的对苯二甲酰氯组成。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作为用于形成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的芳族二胺单体和芳族二酐单体,可以应用本发明所属
技术领域
中常用的化合物而没有特别限制。具体地,芳族二胺单体可以优选为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化合物:2,2'-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4,4'-二氨基二苯砜、4,4'-(9-亚芴基)二苯胺、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砜、2,2',5,5'-四氯联苯胺、2,7-二氨基芴、4,4-二氨基八氟联苯、间苯二胺、对苯二胺、4,4'-氧二苯胺、2,2'-二甲基-4,4'-二氨基联苯、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1,3-双(4-氨基苯氧基)苯和4,4'-二氨基苯甲酰苯胺。更优选地,芳族二胺单体可以为2,2'-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芳族二酐单体可以优选为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化合物: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4,4'-(六氟亚异丙基)二邻苯二甲酸酐、2,2'-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均苯四甲酸二酐、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氧二邻苯二甲酸酐、环丁烷-1,2,3,4-四羧酸二酐、环戊烷四羧酸二酐和双(3,4-二羧基苯基)砜二酐。更优选地,芳族二酐单体可以为环丁烷-1,2,3,4-四羧酸二酐、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或其混合物。特别地,芳族二胺单体2,2’-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和芳族二酐单体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通过与以上由间苯二甲酰氯和对苯二甲酰氯组成的芳族二羰基单体共聚,可以有利地用于形成满足上述特性的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优选地,基于芳族二胺单体和芳族二羰基单体的总摩尔数,芳族二羰基单体以30mol%或更大、35mol%或更大、或者40mol%或更大,并且55mol%或更小、50mol%或更小、或者45mol%或更小的量包含在内。此外,用于形成由使芳族二胺单体、芳族二酐单体和芳族二羰基单体共聚而产生的聚酰胺酸的聚合条件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地,用于形成聚酰胺酸的聚合可以通过在惰性气氛下在0℃至100℃下的溶液聚合来进行。在形成聚酰胺酸时,可以使用诸如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丙酮、n-甲基-2-吡咯烷酮、四氢呋喃、氯仿、γ-丁内酯等的溶剂。在形成聚酰胺酸之后的酰亚胺化可以以热方式或化学方式进行。例如,可以使用诸如乙酸酐、吡啶等的化合物用于化学酰亚胺化。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案,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可以为10,000g/mol至1,000,000g/mol、50,000g/mol至1,000,000g/mol、50,000g/mol至500,000g/mol、或50,000g/mol至300,000g/mol。ii.聚酰胺酰亚胺膜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包含所述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的无色和透明的聚酰胺酰亚胺膜。如上所述,作为本发明人进一步研究的结果,可以确定,当使用具有特定组成的芳族二羰基单体以使用芳族二胺单体、芳族二酐单体和芳族二羰基单体形成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时,可以形成在为无色和透明的同时具有优异的耐刮擦性的共聚物。因此,包含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的膜可以适合用作需要无色透明性和优异的耐刮擦性的各种模制制品的基础材料。例如,这样的聚酰胺酰亚胺膜可以应用于显示器用基板、显示器用保护膜、触摸面板等。聚酰胺酰亚胺膜可以通过常规方法例如干法或湿法使用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来制备。例如,聚酰胺酰亚胺膜可以通过将包含共聚物的溶液涂覆在任意支撑物上以形成膜,并通过使溶剂从膜中蒸发将膜干燥来获得。根据需要,可以对聚酰胺酰亚胺膜进行拉伸和热处理。聚酰胺酰亚胺膜可以在为无色和透明的同时表现出优异的耐刮擦性,因为其是使用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制备的。具体地,对于厚度为30±2μm的样品,如根据astmd3363测量的,聚酰胺酰亚胺膜可以表现出至少2h等级或至少3h等级的铅笔硬度。此外,对于厚度为30±2μm的样品,如根据astmd1925测量的,聚酰胺酰亚胺膜的黄度指数(yi)可以为3.0或更小、2.8或更小、2.75或更小、2.5至2.75、2.6至2.75、或者2.65至2.75。此外,关于厚度为30±2μm的样品,如根据astmd1003测量的,聚酰胺酰亚胺膜的雾度可以为0.5%或更小、0.4%或更小、0.1%至0.5%、0.2%至0.5%、或者0.2%至0.4%。此外,厚度为30±2μm的聚酰胺酰亚胺膜对于550nm波长的可见光的透射率可以为88.5%或更大、89%或更大、或者88.5%至89%。此外,厚度为30±2μm的聚酰胺酰亚胺膜对于388nm波长的紫外光可以表现出25%或更小、15%或更小、13%或更小、10%至25%、或者11%至25%的透射率。有益效果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使得可以提供在为无色和透明的同时表现出优异的耐刮擦性的聚酰胺酰亚胺膜。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提供了优选实施例。然而,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目的,并且本发明不旨在受这些实施例限制。实施例1在配备有搅拌器、氮气注入器、滴液漏斗和温度控制器的1000ml反应器中,在使氮气在其中缓慢流动的同时放入42.5g二甲基乙酰胺,将反应器的温度调节至25℃,并向其中添加4.4354g(0.0138507mol)2,2'-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使其完全溶解。在将溶液的温度保持在25℃的同时,向其中添加0.815g(0.0027701mol)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使其溶解。在将溶液的温度冷却至-10℃之后,向其中添加0.2812g(0.0013851mol)间苯二甲酰氯和1.9684g(0.0096955mol)对苯二甲酰氯并搅拌以获得具有15重量%的固体内容物的聚酰胺酸溶液。向聚酰胺酸溶液中添加二甲基乙酰胺以将固体内容物稀释至5重量%或更小,然后使用10l甲醇使固体内容物沉淀。将沉淀的固体内容物过滤,然后在100℃下在真空下干燥6小时或更长时间以获得固体形式的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重均分子量:约188,517g/mol)。实施例2在配备有搅拌器、氮气注入器、滴液漏斗和温度控制器的1000ml反应器中,在使氮气在其中缓慢流动的同时放入42.5g二甲基乙酰胺,将反应器的温度调节至25℃,并向其中添加4.3448g(0.0135539mol)2,2'-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使其完全溶解。在将溶液的温度保持在25℃的同时,向其中添加1.316g(0.0044728mol)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使其溶解。在将溶液的温度冷却至-10℃之后,向其中添加0.3302g(0.0016265mol)间苯二甲酰氯和1.5134g(0.0074546mol)对苯二甲酰氯并搅拌以获得具有15重量%的固体内容物的聚酰胺酸溶液。向聚酰胺酸溶液中添加二甲基乙酰胺以将固体内容物稀释至5重量%或更小,然后使用10l甲醇使固体内容物沉淀。将沉淀的固体内容物过滤,然后在100℃下在真空下干燥6小时或更长时间以获得固体形式的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重均分子量:约88,320g/mol)。实施例3在配备有搅拌器、氮气注入器、滴液漏斗和温度控制器的1000ml反应器中,在使氮气在其中缓慢流动的同时放入42.5g二甲基乙酰胺,将反应器的温度调节至25℃,并向其中添加4.2714g(0.0133386mol)2,2'-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使其完全溶解。在将溶液的温度保持在25℃的同时,向其中添加1.2951g(0.0044017mol)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使其溶解。在将溶液的温度冷却至-10℃之后,向其中添加0.5524g(0.0027211mol)间苯二甲酰氯和1.3811g(0.0068027mol)对苯二甲酰氯并搅拌以获得具有15重量%的固体内容物的聚酰胺酸溶液。向聚酰胺酸溶液中添加二甲基乙酰胺以将固体内容物稀释至5重量%或更小,然后使用10l甲醇使固体内容物沉淀。将沉淀的固体内容物过滤,然后在100℃下在真空下干燥6小时或更长时间以获得固体形式的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重均分子量:约78,880g/mol)。比较例1在配备有搅拌器、氮气注入器、滴液漏斗和温度控制器的1000ml反应器中,在使氮气在其中缓慢流动的同时放入42.5g二甲基乙酰胺,将反应器的温度调节至25℃,并向其中添加4.3619g(0.0136213mol)2,2'-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使其完全溶解。在将溶液的温度保持在25℃的同时,向其中添加1.2023g(0.0040864mol)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使其溶解。在将溶液的温度冷却至-10℃之后,向其中添加1.9358g(0.0095349mol)对苯二甲酰氯并搅拌以获得具有15重量%的固体内容物的聚酰胺酸溶液。向聚酰胺酸溶液中添加二甲基乙酰胺以将固体内容物稀释至5重量%或更小,然后使用10l甲醇使固体内容物沉淀。将沉淀的固体内容物过滤,然后在100℃下在真空下干燥6小时或更长时间以获得固体形式的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重均分子量:约151,440g/mol)。比较例2在配备有搅拌器、氮气注入器、滴液漏斗和温度控制器的1000ml反应器中,在使氮气在其中缓慢流动的同时放入42.5g二甲基乙酰胺,将反应器的温度调节至25℃,并向其中添加4.59g(0.0143335mol)2,2'-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使其完全溶解。在将溶液的温度冷却至-10℃之后,向其中添加1.455g(0.0071667mol)间苯二甲酰氯和1.455g(0.0071667mol)对苯二甲酰氯并搅拌以获得具有15重量%的固体内容物的聚合物溶液。向聚合物溶液中添加二甲基乙酰胺以将固体内容物稀释至5重量%或更小,然后使用10l甲醇使固体内容物沉淀。将沉淀的固体内容物过滤,然后在100℃下在真空下干燥6小时或更长时间以获得固体形式的共聚物(重均分子量:约70,174g/mol)。比较例3在配备有搅拌器、氮气注入器、滴液漏斗和温度控制器的1000ml反应器中,在使氮气在其中缓慢流动的同时放入42.5g二甲基乙酰胺,将反应器的温度调节至25℃,并向其中添加4.1789g(0.0130496mol)2,2'-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使其完全溶解。在将溶液的温度保持在25℃的同时,向其中添加1.1518g(0.0039149mol)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和0.5797g(0.001304956mol)4,4'-(六氟亚异丙基)二邻苯二甲酸酐,使其溶解。在将溶液的温度冷却至-10℃之后,向其中添加1.5896g(0.0078297mol)对苯二甲酰氯并搅拌以获得具有15重量%的固体内容物的聚酰胺酸溶液。向聚酰胺酸溶液中添加二甲基乙酰胺以将固体内容物稀释至5重量%或更小,然后使用10l甲醇使固体内容物沉淀。将沉淀的固体内容物过滤,然后在100℃下在真空下干燥6小时或更长时间以获得固体形式的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重均分子量:约84,224g/mol)。比较例4在配备有搅拌器、氮气注入器、滴液漏斗和温度控制器的1000ml反应器中,在使氮气在其中缓慢流动的同时放入42.5g二甲基乙酰胺,将反应器的温度调节至25℃,并向其中添加4.0105g(0.0125239mol)2,2'-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使其完全溶解。在将溶液的温度保持在25℃的同时,向其中添加1.1054g(0.0037572mol)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和1.1127g(0.0025048mol)4,4'-(六氟亚异丙基)二邻苯二甲酸酐,使其溶解。在将溶液的温度冷却至-10℃之后,向其中添加1.2713g(0.006262mol)对苯二甲酰氯并搅拌以获得具有15重量%的固体内容物的聚酰胺酸溶液。向聚酰胺酸溶液中添加二甲基乙酰胺以将固体内容物稀释至5重量%或更小,然后使用10l甲醇使固体内容物沉淀。将沉淀的固体内容物过滤,然后在100℃下在真空下干燥6小时或更长时间以获得固体形式的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重均分子量:约79,427g/mol)。比较例5在配备有搅拌器、氮气注入器、滴液漏斗和温度控制器的1000ml反应器中,在使氮气在其中缓慢流动的同时放入42.5g二甲基乙酰胺,将反应器的温度调节至25℃,并向其中添加4.2221g(0.0131845mol)2,2'-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使其完全溶解。在将溶液的温度保持在25℃的同时,向其中添加1.9396g(0.0065922mol)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使其溶解。在将溶液的温度冷却至-10℃之后,向其中添加0.2677g(0.0013184mol)间苯二甲酰氯和1.0707g(0.0052738mol)对苯二甲酰氯并搅拌以获得具有15重量%的固体内容物的聚酰胺酸溶液。向聚酰胺酸溶液中添加二甲基乙酰胺以将固体内容物稀释至5重量%或更小,然后使用10l甲醇使固体内容物沉淀。将沉淀的固体内容物过滤,然后在100℃下在真空下干燥6小时或更长时间以获得固体形式的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重均分子量:约98,411g/mol)。比较例6在配备有搅拌器、氮气注入器、滴液漏斗和温度控制器的1000ml反应器中,在使氮气在其中缓慢流动的同时放入42.5g二甲基乙酰胺,将反应器的温度调节至25℃,并向其中添加4.2221g(0.0131845mol)2,2'-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使其完全溶解。在将溶液的温度保持在25℃的同时,向其中添加1.9396g(0.0065922mol)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使其溶解。在将溶液的温度冷却至-10℃之后,向其中添加0.5353g(0.0026369mol)间苯二甲酰氯和0.803g(0.0039553mol)对苯二甲酰氯并搅拌以获得具有15重量%的固体内容物的聚酰胺酸溶液。向聚酰胺酸溶液中添加二甲基乙酰胺以将固体内容物稀释至5重量%或更小,然后使用10l甲醇使固体内容物沉淀。将沉淀的固体内容物过滤,然后在100℃下在真空下干燥6小时或更长时间以获得固体形式的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重均分子量:约87,887g/mol)。比较例7在配备有搅拌器、氮气注入器、滴液漏斗和温度控制器的1000ml反应器中,在使氮气在其中缓慢流动的同时放入42.5g二甲基乙酰胺,将反应器的温度调节至25℃,并向其中添加4.3619g(0.01362mol)2,2'-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使其完全溶解。在将溶液的温度保持在25℃的同时,向其中添加1.2023g(0.004086mol)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使其溶解。在将溶液的温度冷却至-10℃之后,向其中添加0.9679g(0.004767mol)间苯二甲酰氯和0.9679g(0.004767mol)对苯二甲酰氯并搅拌以获得具有15重量%的固体内容物的聚酰胺酸溶液。向聚酰胺酸溶液中添加二甲基乙酰胺以将固体内容物稀释至5重量%或更小,然后使用10l甲醇使固体内容物沉淀。将沉淀的固体内容物过滤,然后在100℃下在真空下干燥6小时或更长时间以获得固体形式的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重均分子量:约87,156g/mol)。比较例8在配备有搅拌器、氮气注入器、滴液漏斗和温度控制器的1000ml反应器中,在使氮气在其中缓慢流动的同时放入42.5g二甲基乙酰胺,将反应器的温度调节至25℃,并向其中添加3.9676g(0.01239mol)2,2′-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使其完全溶解。在将溶液的温度保持在25℃的同时,向其中添加3.2808g(0.01115mol)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使其溶解。在将溶液的温度冷却至-10℃之后,向其中添加0.1258g(0.00062mol)间苯二甲酰氯和0.1258g(0.00062mol)对苯二甲酰氯并搅拌以获得具有15重量%的固体内容物的聚酰胺酸溶液。向聚酰胺酸溶液中添加二甲基乙酰胺以将固体内容物稀释至5重量%或更小,然后使用10l甲醇使固体内容物沉淀。将沉淀的固体内容物过滤,然后在100℃下在真空下干燥6小时或更长时间以获得固体形式的聚酰胺酰亚胺共聚物(重均分子量:约94,117g/mol)。[表1]mol%tfdbbpda6fdaipctpc实施例150.0010.00-5.0035.00实施例250.0016.50-6.0027.50实施例348.9216.14-9.98′24.95[表2]mol%tfdbbpda6fdaipctpc比较例150.0015.00--35.00比较例250.00--25.0025.00比较例350.0015.005.00-30.00比较例450.0015.0010.00-25.00比较例550.0025.00-5.0020.00比较例650.0025.00-10.0015.00比较例750.0015.00-17.5017.50比较例850.0045.00-2.502.50*tfdb:2,2′-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bpda: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6fda:4,4′-(六氟亚异丙基)二邻苯二甲酸酐*ipc:间苯二甲酰氯*tpc:对苯二甲酰氯实施例4将实施例1中获得的共聚物溶解在二甲基乙酰胺中以制备约25%(w/v)的聚合物溶液。将聚合物溶液倾倒在塑料基底(upilex-75s,ube)上并使用膜涂覆器均匀控制聚合物溶液的厚度,在mathis烘箱中在80℃下干燥10分钟,然后在使氮气在其中流动的同时在250℃下固化30分钟,以获得从基底剥离的厚度为30μm的聚酰胺酰亚胺膜。实施例5以与实施例4中相同的方式获得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实施例2中获得的共聚物代替实施例1中获得的共聚物。实施例6以与实施例4中相同的方式获得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实施例3中获得的共聚物代替实施例1中获得的共聚物。比较例9以与实施例4中相同的方式获得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比较例1中获得的共聚物代替实施例1中获得的共聚物。比较例10以与实施例4中相同的方式获得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比较例2中获得的共聚物代替实施例1中获得的共聚物。比较例11以与实施例4中相同的方式获得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比较例3中获得的共聚物代替实施例1中获得的共聚物。比较例12以与实施例4中相同的方式获得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比较例4中获得的共聚物代替实施例1中获得的共聚物。比较例13以与实施例4中相同的方式获得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比较例5中获得的共聚物代替实施例1中获得的共聚物。比较例14以与实施例4中相同的方式获得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比较例6中获得的共聚物代替实施例1中获得的共聚物。比较例15以与实施例4中相同的方式获得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比较例7中获得的共聚物代替实施例1中获得的共聚物。比较例16以与实施例4中相同的方式获得膜,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比较例8中获得的共聚物代替实施例1中获得的共聚物。实验例测量实施例4至6和比较例9至16的膜的以下特性,结果示于下表3和4中。(1)铅笔硬度根据astmd3363使用铅笔硬度测试仪测量膜的铅笔硬度。具体地,将不同硬度值的铅笔固定至测试仪并在膜上刮擦,用肉眼或用显微镜观察膜上划痕的发生程度。当未观察到划痕总数的超过70%时,将对应于该铅笔的硬度的值评估为膜的铅笔硬度。(2)黄度指数(yi)根据astmd1925的方法使用coh-400分光光度计(nippondenshokuindustries)测量膜的黄度指数(yi)。(3)透射率(t)使用uv-vis-nir分光光度计(solidspec-3700,shimadzu)测量膜的总透光率,并且对于550nm波长的可见光的透射率和对于388nm波长的紫外光的透射率示于表3中。(4)雾度根据astmd1003的方法使用coh-400分光光度计(nippondenshokuindustries)测量膜的雾度。[表3][表4]参照表3和4,确定实施例4至6的所有膜表现出3h等级的高的铅笔硬度和3.0或更小的低的黄度指数(yi)。尽管比较例9和11的膜包含其中基于芳族二酐单体和芳族二羰基单体的总摩尔数芳族二羰基单体以60mol%或更大的量包含在内的共聚物,但发现,它们与实施例的膜相比表现出更高的黄度指数、更高的雾度或更低的铅笔硬度,因为该共聚物仅包含对苯二甲酰氯作为芳族二羰基单体。此外,尽管比较例13和16的膜包含应用间苯二甲酰氯和对苯二甲酰氯作为芳族二羰基单体的共聚物,但发现,它们与实施例的膜相比表现出更高的黄度指数、更高的雾度或更低的铅笔硬度,因为芳族二羰基单体的组成不满足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案的组成。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