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74563发布日期:2018-08-14 18:17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硬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键盘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输入设备,通过键盘可以将英文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输入到计算机中,从而向计算机发出命令、输入数据等。

由于电脑的频繁使用,一些用户经常会因为长时间的打字而让键盘磨掉那些字母,而且键盘还会发黄,笔记本电脑键盘的上述问题则更加严重。目前的键盘保护膜虽然可以阻挡灰尘,但是还会影响键盘的散热,并且稳定性较差,耐水性及收缩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所述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散热性能好,并且具有抗菌效果,同时其稳定性好,耐水性及收缩性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合物多元醇10~20份、聚碳酸酯15~25份、聚丙烯酸酯13~24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8~19份、聚酰亚胺树脂1~4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9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2~6份、环氧丙烯酸酯2~5份、硬脂酸钙1~3份、氧化石墨烯3~6份、纳米二氧化钛2~7份、改性纳米级碳酸钙5~11份、抗菌剂1~2份、紫外线吸收剂2~3份、防老剂1~4份。

优选的,所述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合物多元醇13~18份、聚碳酸酯18~22份、聚丙烯酸酯15~20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0~17份、聚酰亚胺树脂2~3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7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3~5份、环氧丙烯酸酯3~4份、硬脂酸钙1.5~2.5份、氧化石墨烯4~5份、纳米二氧化钛3~6份、改性纳米级碳酸钙7~10份、抗菌剂1.2~1.8份、紫外线吸收剂2.3~2.8份、防老剂2~3份。

优选的,所述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合物多元醇15份、聚碳酸酯20份、聚丙烯酸酯17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4份、聚酰亚胺树脂2.6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6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4份、环氧丙烯酸酯3.5份、硬脂酸钙2份、氧化石墨烯4.8份、纳米二氧化钛5份、改性纳米级碳酸钙9份、抗菌剂1.4份、紫外线吸收剂2.6份、防老剂2.4份。

优选的,所述改性纳米级碳酸钙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计,称取纳米级碳酸钙90份、偶联剂7份、润滑剂5份和分散剂3份,备用;

(2)先将纳米级碳酸钙置于100℃的热烘箱中烘干3小时,冷却至常温,取出后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10~20分钟;

(3)然后加入偶联剂再搅拌30分钟,再依次加入分散剂和润滑剂,加热搅拌至70℃,然后转入冷混机中搅拌冷却至≤40℃出料,得到改性纳米级碳酸钙。

优选的,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2-(2ˊ-羟基-5ˊ-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

优选的,所述抗菌剂为纳米银离子抗菌剂。

一种制备所述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上述配方称取聚合物多元醇、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聚酰亚胺树脂、环氧丙烯酸酯、硬脂酸钙、氧化石墨烯、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级碳酸钙、抗菌剂、紫外线吸收剂、防老剂,备用;

(2)将聚合物多元醇、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树脂、环氧丙烯酸酯、硬脂酸钙、氧化石墨烯、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级碳酸钙一起置于反应釜中,加热至60~70℃,低速搅拌1~2小时,得混合物;

(3)向步骤(2)所得的混合物中依次加入抗菌剂、紫外线吸收剂、防老剂,搅拌混合均匀,然后置于成膜机中成膜,并加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烘干,即得所述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低速搅拌的搅拌速度为200~300r/min。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散热性能好,并且具有抗菌效果,同时其稳定性好,耐水性及收缩性优,具体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原料中添加了改性石墨烯,改性石墨烯具有片层共轭结构,层层叠加形成致密的防腐层,能够有效抑制水对保护膜的浸润与渗透,从而达到防水的特性,同时又不影响键盘的散热;

(2)本发明所述的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采用聚合物多元醇、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聚酰亚胺树脂、环氧丙烯酸酯作为原料,并添加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级碳酸钙、抗菌剂、紫外线吸收剂、防老剂等作为添加剂,原料之间相互协同作用,制备出的产品收缩率增大,从而提高了其抗拉强度,并且提高了其耐候性和抗菌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合物多元醇10份、聚碳酸酯15份、聚丙烯酸酯13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8份、聚酰亚胺树脂1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2份、环氧丙烯酸酯2份、硬脂酸钙1份、氧化石墨烯3份、纳米二氧化钛2份、改性纳米级碳酸钙5份、抗菌剂1份、紫外线吸收剂2份、防老剂1份。

其中,所述改性纳米级碳酸钙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计,称取纳米级碳酸钙90份、偶联剂7份、润滑剂5份和分散剂3份,备用;

(2)先将纳米级碳酸钙置于100℃的热烘箱中烘干3小时,冷却至常温,取出后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10分钟;

(3)然后加入偶联剂再搅拌30分钟,再依次加入分散剂和润滑剂,加热搅拌至70℃,然后转入冷混机中搅拌冷却至≤40℃出料,得到改性纳米级碳酸钙。

其中,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2-(2ˊ-羟基-5ˊ-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

其中,所述抗菌剂为纳米银离子抗菌剂。

一种制备所述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上述配方称取聚合物多元醇、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聚酰亚胺树脂、环氧丙烯酸酯、硬脂酸钙、氧化石墨烯、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级碳酸钙、抗菌剂、紫外线吸收剂、防老剂,备用;

(2)将聚合物多元醇、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树脂、环氧丙烯酸酯、硬脂酸钙、氧化石墨烯、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级碳酸钙一起置于反应釜中,加热至60℃,低速搅拌1小时,得混合物;

(3)向步骤(2)所得的混合物中依次加入抗菌剂、紫外线吸收剂、防老剂,搅拌混合均匀,然后置于成膜机中成膜,并加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烘干,即得所述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

其中,所述步骤(2)中低速搅拌的搅拌速度为200r/min。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合物多元醇20份、聚碳酸酯25份、聚丙烯酸酯24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9份、聚酰亚胺树脂4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9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6份、环氧丙烯酸酯5份、硬脂酸钙3份、氧化石墨烯6份、纳米二氧化钛7份、改性纳米级碳酸钙11份、抗菌剂2份、紫外线吸收剂3份、防老剂4份。

其中,所述改性纳米级碳酸钙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计,称取纳米级碳酸钙90份、偶联剂7份、润滑剂5份和分散剂3份,备用;

(2)先将纳米级碳酸钙置于100℃的热烘箱中烘干3小时,冷却至常温,取出后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20分钟;

(3)然后加入偶联剂再搅拌30分钟,再依次加入分散剂和润滑剂,加热搅拌至70℃,然后转入冷混机中搅拌冷却至≤40℃出料,得到改性纳米级碳酸钙。

其中,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2-(2ˊ-羟基-5ˊ-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

其中,所述抗菌剂为纳米银离子抗菌剂。

一种制备所述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上述配方称取聚合物多元醇、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聚酰亚胺树脂、环氧丙烯酸酯、硬脂酸钙、氧化石墨烯、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级碳酸钙、抗菌剂、紫外线吸收剂、防老剂,备用;

(2)将聚合物多元醇、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树脂、环氧丙烯酸酯、硬脂酸钙、氧化石墨烯、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级碳酸钙一起置于反应釜中,加热至70℃,低速搅拌2小时,得混合物;

(3)向步骤(2)所得的混合物中依次加入抗菌剂、紫外线吸收剂、防老剂,搅拌混合均匀,然后置于成膜机中成膜,并加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烘干,即得所述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

其中,所述步骤(2)中低速搅拌的搅拌速度为300r/min。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合物多元醇13份、聚碳酸酯18份、聚丙烯酸酯15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0份、聚酰亚胺树脂2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3份、环氧丙烯酸酯3份、硬脂酸钙1.5份、氧化石墨烯4份、纳米二氧化钛3份、改性纳米级碳酸钙7份、抗菌剂1.2份、紫外线吸收剂2.3份、防老剂2份。

其中,所述改性纳米级碳酸钙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计,称取纳米级碳酸钙90份、偶联剂7份、润滑剂5份和分散剂3份,备用;

(2)先将纳米级碳酸钙置于100℃的热烘箱中烘干3小时,冷却至常温,取出后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12分钟;

(3)然后加入偶联剂再搅拌30分钟,再依次加入分散剂和润滑剂,加热搅拌至70℃,然后转入冷混机中搅拌冷却至≤40℃出料,得到改性纳米级碳酸钙。

其中,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2-(2ˊ-羟基-5ˊ-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

其中,所述抗菌剂为纳米银离子抗菌剂。

一种制备所述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上述配方称取聚合物多元醇、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聚酰亚胺树脂、环氧丙烯酸酯、硬脂酸钙、氧化石墨烯、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级碳酸钙、抗菌剂、紫外线吸收剂、防老剂,备用;

(2)将聚合物多元醇、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树脂、环氧丙烯酸酯、硬脂酸钙、氧化石墨烯、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级碳酸钙一起置于反应釜中,加热至63℃,低速搅拌1.2小时,得混合物;

(3)向步骤(2)所得的混合物中依次加入抗菌剂、紫外线吸收剂、防老剂,搅拌混合均匀,然后置于成膜机中成膜,并加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烘干,即得所述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

其中,所述步骤(2)中低速搅拌的搅拌速度为230r/min。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合物多元醇18份、聚碳酸酯22份、聚丙烯酸酯20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7份、聚酰亚胺树脂3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7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5份、环氧丙烯酸酯4份、硬脂酸钙2.5份、氧化石墨烯5份、纳米二氧化钛6份、改性纳米级碳酸钙10份、抗菌剂11.8份、紫外线吸收剂2.8份、防老剂3份。

其中,所述改性纳米级碳酸钙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计,称取纳米级碳酸钙90份、偶联剂7份、润滑剂5份和分散剂3份,备用;

(2)先将纳米级碳酸钙置于100℃的热烘箱中烘干3小时,冷却至常温,取出后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15分钟;

(3)然后加入偶联剂再搅拌30分钟,再依次加入分散剂和润滑剂,加热搅拌至70℃,然后转入冷混机中搅拌冷却至≤40℃出料,得到改性纳米级碳酸钙。

其中,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2-(2ˊ-羟基-5ˊ-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

其中,所述抗菌剂为纳米银离子抗菌剂。

一种制备所述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上述配方称取聚合物多元醇、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聚酰亚胺树脂、环氧丙烯酸酯、硬脂酸钙、氧化石墨烯、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级碳酸钙、抗菌剂、紫外线吸收剂、防老剂,备用;

(2)将聚合物多元醇、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树脂、环氧丙烯酸酯、硬脂酸钙、氧化石墨烯、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级碳酸钙一起置于反应釜中,加热至65℃,低速搅拌1.5小时,得混合物;

(3)向步骤(2)所得的混合物中依次加入抗菌剂、紫外线吸收剂、防老剂,搅拌混合均匀,然后置于成膜机中成膜,并加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烘干,即得所述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

其中,所述步骤(2)中低速搅拌的搅拌速度为250r/min。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合物多元醇15份、聚碳酸酯20份、聚丙烯酸酯17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4份、聚酰亚胺树脂2.6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6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4份、环氧丙烯酸酯3.5份、硬脂酸钙2份、氧化石墨烯4.8份、纳米二氧化钛5份、改性纳米级碳酸钙9份、抗菌剂1.4份、紫外线吸收剂2.6份、防老剂2.4份。

其中,所述改性纳米级碳酸钙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计,称取纳米级碳酸钙90份、偶联剂7份、润滑剂5份和分散剂3份,备用;

(2)先将纳米级碳酸钙置于100℃的热烘箱中烘干3小时,冷却至常温,取出后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18分钟;

(3)然后加入偶联剂再搅拌30分钟,再依次加入分散剂和润滑剂,加热搅拌至70℃,然后转入冷混机中搅拌冷却至≤40℃出料,得到改性纳米级碳酸钙。

其中,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2-(2ˊ-羟基-5ˊ-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

其中,所述抗菌剂为纳米银离子抗菌剂。

一种制备所述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上述配方称取聚合物多元醇、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聚酰亚胺树脂、环氧丙烯酸酯、硬脂酸钙、氧化石墨烯、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级碳酸钙、抗菌剂、紫外线吸收剂、防老剂,备用;

(2)将聚合物多元醇、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树脂、环氧丙烯酸酯、硬脂酸钙、氧化石墨烯、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级碳酸钙一起置于反应釜中,加热至67℃,低速搅拌1.8小时,得混合物;

(3)向步骤(2)所得的混合物中依次加入抗菌剂、紫外线吸收剂、防老剂,搅拌混合均匀,然后置于成膜机中成膜,并加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烘干,即得所述笔记本专用抗菌键盘膜。

其中,所述步骤(2)中低速搅拌的搅拌速度为270r/min。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