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光合培养螺旋藻光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7487发布日期:2019-03-08 23:02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光合培养螺旋藻光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微藻培育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光合培养螺旋藻光反应器。



背景技术:

螺旋藻营养成分的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纤维素含量低,并且还含有种类繁多的维生素,它是维生素b12和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食品.此外,它还是所有食物中可吸收性铁质含量最高的,同时还发现它含有具有防癌、治癌作用的藻类蛋白,以及其他大量矿质元素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生物活性物质;在营养和温度正常的情况下,光照就成为影响螺旋藻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室外培养,光源主要是太阳;在实验中,一般使用冷白光源,生长培养所需光强度约为3700-40001x,维持培养时为11001x左右。

现有技术中的螺旋藻培养用光反应器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进而易造成反应器内的螺旋藻营养物质分布不均匀,且易造成反应器中深浅层藻体受光不匀带来的光伤害和光饥饿现象,进而降低了螺旋藻的培养质量;另外现有技术中的螺旋藻用光反应器多为固定式结构,固定式结构不便于检修且不便于清洗,易造成细菌杂质的滋生,进而降低了螺旋藻培养实验的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光合培养螺旋藻光反应器,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的螺旋藻培养用光反应器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进而易造成反应器内的螺旋藻营养物质分布不均匀,且易造成反应器中深浅层藻体受光不匀带来的光伤害和光饥饿现象,进而降低了螺旋藻的培养质量以及现有技术中的螺栓藻用光反应器多为固定式结构,固定式结构不便于清洗和检修进而易造成细菌杂质的滋生,降低了螺旋藻培养实验的精度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效光合培养螺旋藻光反应器,包括支脚、筒体和筒盖,所述筒体设置为开口朝上的筒状结构,所述筒体的下端四周均通过安装垫块设置有支脚,所述筒体的开口端的外周设置有连接翼板,所述连接翼板与筒体的开口端一体成型,所述筒体的开口端通过连接法兰设置有筒盖,所述筒盖设置为外凸式,外凸式所述的筒盖内设置有溢流堰,所述筒盖的一侧设置有溢流口,所述筒体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将筒体从下到上依次设置为储水区和培养区,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内均设置有丝网栅格,所述储水区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曝气装置和布水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和布水装置均通过支架与储水区的内壁相连接,所述曝气装置由进气管和进气分支管构成,所述布水装置由进水管和进水分支管构成,所述进气管和进水管均横向设置在储水内,且进气管和进水管的一端均贯穿储水区且设置在储水区的外侧,所述培养区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置在培养区的前后两侧,且设置在培养区前后两侧的安装架相互交错设置,所述培养区的一侧设置有入料口,所述观察区的一侧设置有视镜,所述筒体的下端设置有排污口。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下端设置为圆锥形,且圆锥形所述的筒体下端的内径以筒体的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递减。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堰的上端与筒盖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溢流堰的下端相对于筒体的开口处设置,所述溢流堰由若干个导流板构成,且相邻的导流板之间呈90°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口的设置在溢流堰的下端,且溢流口外接与连接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板相对于筒体的开口处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均与筒体同圆心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宽度设置为1.5-3cm,且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外侧均与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且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相对平行设置在筒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丝网栅格的设置为内嵌式,且丝网栅格的外侧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内,所述丝网栅格设置为不锈钢丝材质,所述不锈钢丝材质设置为304型不锈钢丝材质,且丝网栅格由不锈钢丝材质沿经向和纬向相互交织缠绕而成,且相互交织缠绕的不锈钢丝材质构成了若干个致密的微孔,所述微孔设置为棱形、多边形或者圆形其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以储水区的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为两行,且每行所述的支架的至少设置为三个,且两行所述的支架相互交叉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外接与进气装置,所述进水管外接与供水系统,所述进气分支管均匀设置在进气管的两侧,且进气分支管与进气管相连通设置,所述进气管和进气分支管的末端均设置有管架,所述管架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通过连接螺栓将管架与设置在储水区内壁上的支架相连接,所述连接螺栓设置为“u”型螺栓,“u”型螺栓的两端贯穿管架上的连接孔且贯穿设置在储水区内壁上的支架与紧固螺母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分支管设置在进水管的两侧,所述进水分支管的的末端均设置有管架,所述管架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通过连接螺栓将管架与设置在储水区内壁上的支架相连接,所述连接螺栓设置为“u”型螺栓,“u”型螺栓的两端贯穿管架上的连接孔且贯穿设置在储水区内壁上的支架与紧固螺母相连接。

进一步的,每侧所述的安装架至少设置为三行,且每行所述的安装架设置为两个,每行所述的安装架的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每行所述的相邻的安装架之间设置有补光装置,所述补光装置设置为冷光灯、led灯管或者紫外线杀菌灯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的特点,本发明一种高效光合培养螺旋藻光反应器在保证螺旋藻培养质量的前提下且便于对光反应器进行检修和清洗,进而有效的避免了藻体内的营养物质分布不均匀,易造成反应器中深浅层藻体受光不匀带来的光伤害和光饥饿现象的发生。

(1)本发明通过设置支脚、筒体和筒盖,筒体设置为开口朝上的筒状结构,筒体的下端设置为圆锥形,且圆锥形的筒体下端的内径以筒体的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递减,筒体的下端四周均通过安装垫块设置有支脚,安装垫块与筒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支脚与安装垫块与支脚固定连接,且安装垫块的外径小于支脚的外径,进而便于通过安装垫块有效的增加了支脚与筒体之间连接的紧密性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支脚与支撑面之间的稳固性,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精度,另外,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支脚与支撑面之间的连接的稳固性,支脚的下端优选设置有支撑垫块,支撑垫块设置为方形或者圆形其中的一种,支撑垫块与支脚的下端面垂直设置,且与支脚垂直设置的支撑垫块与支脚固定连接支撑垫块的下端设置有防滑垫,防滑垫设置为橡胶材质,进而便于通过防滑垫有效的增加了本发明的支脚与支撑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有效的增加了支脚与支撑面之间连接的紧固性,支撑垫块上设置有贯穿性的预留孔,预留孔至少设置为三个,预留孔通过紧固螺栓与移动装置相连接,移动装置设置为滚轮,滚轮设置为万向轮,万向轮上设置有止停机构,进而便于通过移动装置移动本发明,进而便于实验者根据需要将本发明移动至向阳处,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灵活性,另外由于支撑垫块的下端面设置有防滑垫,且防滑垫设置为橡胶材质,且便于通过防滑垫有效的缓冲了移动装置在移动过程中的振动作用对筒体内的培养藻体的影响。

(2)本发明通过在筒体的开口端的外周设置有连接翼板,连接翼板与筒体的开口端一体成型,筒体的开口端通过连接法兰设置有筒盖,筒盖设置为外凸式,外凸式的筒盖内设置有溢流堰,溢流堰的上端与筒盖的上端固定连接,溢流堰的下端相对于筒体的开口处设置,溢流堰由若干个导流板构成,且相邻的导流板之间呈90°垂直设置,筒盖的一侧设置有溢流口,溢流口的设置在溢流堰的下端,且溢流口外接与连接管道,进而便于通过溢流口将多余的水分进行引流,且溢流堰的设置是为了减少液体在溢流口冲出而影响筒体内的培养液的流动,进而易造成培养藻体的浮动,进而易影响筒体内培养藻体的培养质量,另外由于筒体与筒盖之间通过连接法兰相连接,进而便于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使用筒盖或者将筒体进行开放式的培养,且连接法兰连接的筒体和筒盖具有拆卸安装方便的特点,进而使得本发明在保证筒体内的藻体培养质量的前提下且有效的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灵活性。

(3)本发明通过在筒体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相对于筒体的开口处设置,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均与筒体同圆心设置,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宽度设置为1.5-3cm,且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外侧均与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且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相对平行设置在筒体内,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将筒体从下到上依次设置为储水区和培养区,储水区设置为亚克力板材质,培养区设置为透明的钢化玻璃材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内均设置有丝网栅格,丝网栅格的设置为内嵌式,且丝网栅格的外侧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内,丝网栅格设置为不锈钢丝材质,不锈钢丝材质具有耐腐蚀、耐形变且不易生锈的特点,进而有效的保证了本发明的培养藻体的培养精度,不锈钢丝材质设置为304型不锈钢丝材质,且丝网栅格由不锈钢丝材质沿经向和纬向相互交织缠绕而成,且相互交织缠绕的不锈钢丝材质构成了若干个致密的微孔,微孔设置为棱形、多边形或者圆形其中的一种,进而便于通过微孔将营养液进行分流,进而便于营养液均匀的与培养藻体相接触,且便于通过丝网栅格有效的避免了培养藻体由于其自身重力沉淀在筒体底端,无法与营养液充分接触,另外便于通过丝网栅格放置培养基,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灵活性。

(4)本发明通过在储水区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曝气装置和布水装置,曝气装置和布水装置均通过支架与储水区的内壁相连接,支架以储水区的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为两行,且每行的支架的至少设置为三个,且两行的支架相互交叉设置,进而使得与与支架相连接的曝气装置和布水装置相互交互设置,进而便于曝气装置将布水装置的进行均匀的布水,进而有效的避免了培养藻体沉淀在筒体底部不易与营养液成分接触的,易影响培养藻体的培养质量的问题。

(5)本发明的曝气装置由进气管和进气分支管构成,布水装置由进水管和进水分支管构成,进气管和进水管均横向设置在储水内,且进气管和进水管的一端均贯穿储水区且设置在储水区的外侧,进气管外接与进气装置(例如喷气泵,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进气分支管,而后通过进气分支管喷出,与料液混合),进水管外接与供水系统(例如水泵,进而使得水可以通过进水管进入进水分支管,然后水通过进水分支管进入储水区);进气分支管均匀设置在进气管的两侧,且进气分支管与进气管相连通设置,进气管和进气分支管的末端均设置有管架,管架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通过连接螺栓将管架与设置在储水区内壁上的支架相连接,连接螺栓设置为“u”型螺栓,“u”型螺栓的两端贯穿管架上的连接孔且贯穿设置在储水区内壁上的支架与紧固螺母相连接,进而便于通过支架将进气分支管进行固定在储水区内,进水分支管设置在进水管的两侧,进水分支管的的末端均设置有管架,管架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通过连接螺栓将管架与设置在储水区内壁上的支架相连接,连接螺栓设置为“u”型螺栓,“u”型螺栓的两端贯穿管架上的连接孔且贯穿设置在储水区内壁上的支架与紧固螺母相连接,进而便于通过进水分支管上的管架将布水装置安装在储水区内,优选的,为了在进水的同时,将水与营养物料进行充分的融合形成营养液,进而将的进水分支管和进气分支管相互交织设置,进而便于在布水装置工作的同时,同时通过曝气装置将水与营养物料进行充分的混合,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精度。

(6)本发明通过在培养区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设置在培养区的前后两侧,且设置在培养区前后两侧的安装架相互交错设置,且每侧的安装架至少设置为三行,且每行的安装架设置为两个,每行的安装架的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每行的相邻的安装架之间设置有补光装置,补光装置设置为冷光灯、led灯管或者紫外线杀菌灯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另外由于设置在培养区前后两侧的安装架相互交错设置,进而便于使得补光装置对培养区进行全方位的照射,进而有效的避免了培养区内的培养藻体由于受光不匀带来的光伤害和光饥饿现象,进而降低了螺旋藻的培养质量问题的产生,另外为了便于更换补光装置的型号,进而优选的将安装架设置在培养区前后两侧的外侧,进而便于根据需要更换补光装置的型号,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灵活性;补光装置可通过安装架设置在培养区的内的前后两侧,且设置在培养区内的补光装置均对应相应的独立开关,且独立开关设置在培养区的外侧,进而便于通过独立开关对设置在培养区内的补光装置进行独立的控制,进而在保证本发明的使用精度的前提下且有效的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灵活性。

(7)本发明通过在培养区的一侧设置有入料口,入料口外侧铰接设置有密封盖,密封盖上设置有把手,进而便于通过把手将密封盖进行打开,且便于通过密封盖将入料口进行密封;观察区的一侧设置有视镜,视镜设置为带颈视镜,带颈视镜的镜片设置为放大镜片,进而便于通过视镜观察培养区内的螺旋藻的培养情况,另外由于视镜的镜片为放大镜片,进而便于实验者更加清晰的观察螺旋藻的培养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d-d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i处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a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的i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布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的i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脚、2-安装垫块、3-曝气装置、31-进气管、311-进气分支管、4-布水装置、41-进水管、411-进水分支管、5-第一安装板、6-入料口、7-筒体、71-储水区、72-培养区、73-筒盖、8-丝网栅格、9-第二安装板、10-溢流堰、11-溢流口、12-排污口、13-视镜、14-安装架、15-补光装置、16-支架、17-管架、18-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筒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光合培养螺旋藻光反应器,包括支脚1、筒体7和筒盖73,筒体7设置为开口朝上的筒状结构,筒体7的下端设置为圆锥形,且圆锥形的筒体7下端的内径以筒体7的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递减,筒体7的下端四周均通过安装垫块2设置有支脚1,安装垫块2与筒体7的下端固定连接,支脚1与安装垫块2与支脚1固定连接,且安装垫块2的外径小于支脚1的外径,进而便于通过安装垫块2有效的增加了支脚1与筒体7之间连接的紧密性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支脚1与支撑面之间的稳固性,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精度,另外,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支脚1与支撑面之间的连接的稳固性,支脚1的下端优选设置有支撑垫块,支撑垫块设置为方形或者圆形其中的一种,支撑垫块与支脚1的下端面垂直设置,且与支脚1垂直设置的支撑垫块与支脚1固定连接支撑垫块的下端设置有防滑垫,防滑垫设置为橡胶材质,进而便于通过防滑垫有效的增加了本发明的支脚1与支撑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有效的增加了支脚1与支撑面之间连接的紧固性,支撑垫块上设置有贯穿性的预留孔,预留孔至少设置为三个,预留孔通过紧固螺栓与移动装置相连接,移动装置设置为滚轮,滚轮设置为万向轮,万向轮上设置有止停机构,进而便于通过移动装置移动本发明,进而便于实验者根据需要将本发明移动至向阳处,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灵活性,另外由于支撑垫块的下端面设置有防滑垫,且防滑垫设置为橡胶材质,且便于通过防滑垫有效的缓冲了移动装置在移动过程中的振动作用对筒体7内的培养藻体的影响;

筒体7的开口端的外周设置有连接翼板,连接翼板与筒体7的开口端一体成型,筒体7的开口端通过连接法兰设置有筒盖73,筒盖73设置为外凸式,外凸式的筒盖73内设置有溢流堰10,溢流堰10的上端与筒盖73的上端固定连接,溢流堰10的下端相对于筒体7的开口处设置,溢流堰10由若干个导流板构成,且相邻的导流板之间呈90°垂直设置,筒盖73的一侧设置有溢流口11,溢流口11的设置在溢流堰10的下端,且溢流口11外接与连接管道,进而便于通过溢流口11将多余的水分进行引流,且溢流堰10的设置是为了减少液体在溢流口11冲出而影响筒体7内的培养液的流动,进而易造成培养藻体的浮动,进而易影响筒体7内培养藻体的培养质量,另外由于筒体7与筒盖73之间通过连接法兰相连接,进而便于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使用筒盖73或者将筒体7进行开放式的培养,且连接法兰连接的筒体7和筒盖73具有拆卸安装方便的特点,进而使得本发明在保证筒体7内的藻体培养质量的前提下且有效的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灵活性;

筒体7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安装板5和第二安装板9,第二安装板9相对于筒体7的开口处设置,第一安装板5和第二安装板9均与筒体7同圆心设置,第一安装板5和第二安装板9的宽度设置为1.5-3cm,且第一安装板5和第二安装板9的外侧均与筒体7的内壁固定连接,且第一安装板5和第二安装板9相对平行设置在筒体7内,第一安装板5和第二安装板9将筒体7从下到上依次设置为储水区71和培养区72,储水区71设置为亚克力板材质,培养区72设置为透明的钢化玻璃材质,第一安装板5和第二安装板9内均设置有丝网栅格8,丝网栅格8的设置为内嵌式,且丝网栅格8的外侧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板5和第二安装板9内,丝网栅格8设置为不锈钢丝材质,不锈钢丝材质具有耐腐蚀、耐形变且不易生锈的特点,进而有效的保证了本发明的培养藻体的培养精度,不锈钢丝材质设置为304型不锈钢丝材质,且丝网栅格8由不锈钢丝材质沿经向和纬向相互交织缠绕而成,且相互交织缠绕的不锈钢丝材质构成了若干个致密的微孔,微孔设置为棱形、多边形或者圆形其中的一种,进而便于通过微孔将营养液进行分流,进而便于营养液均匀的与培养藻体相接触,且便于通过丝网栅格8有效的避免了培养藻体由于其自身重力沉淀在筒体7底端,无法与营养液充分接触,另外便于通过丝网栅格8放置培养基,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灵活性;

具体请参阅图1、图6和图9,储水区71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曝气装置3和布水装置4,曝气装置3和布水装置4均通过支架16与储水区71的内壁相连接,支架16以储水区71的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为两行,且每行的支架16的至少设置为三个,且两行的支架16相互交叉设置,进而使得与与支架16相连接的曝气装置3和布水装置4相互交互设置,进而便于曝气装置3将布水装置4的进行均匀的布水,进而有效的避免了培养藻体沉淀在筒体7底部不易与营养液成分接触的,易影响培养藻体的培养质量的问题;

具体请图6和图9,曝气装置3由进气管31和进气分支管311构成,布水装置4由进水管41和进水分支管411构成,进气管31和进水管41均横向设置在储水内,且进气管31和进水管41的一端均贯穿储水区71且设置在储水区71的外侧,进气管31外接与进气装置(例如喷气泵,气体通过进气管31进入进气分支管311,而后通过进气分支管311喷出,与料液混合),进水管41外接与供水系统(例如水泵,进而使得水可以通过进水管41进入进水分支管411,然后水通过进水分支管411进入储水区71);进气分支管311均匀设置在进气管31的两侧,且进气分支管311与进气管31相连通设置,进气管31和进气分支管311的末端均设置有管架17,管架17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通过连接螺栓18将管架17与设置在储水区71内壁上的支架16相连接,连接螺栓18设置为“u”型螺栓,“u”型螺栓的两端贯穿管架17上的连接孔且贯穿设置在储水区71内壁上的支架16与紧固螺母相连接,进而便于通过支架16将进气分支管311进行固定在储水区71内,进水分支管411设置在进水管41的两侧,进水分支管411的的末端均设置有管架17,管架17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通过连接螺栓18将管架17与设置在储水区71内壁上的支架16相连接,连接螺栓18设置为“u”型螺栓,“u”型螺栓的两端贯穿管架17上的连接孔且贯穿设置在储水区71内壁上的支架16与紧固螺母相连接,进而便于通过进水分支管411上的管架17将布水装置4安装在储水区71内,优选的,为了在进水的同时,将水与营养物料进行充分的融合形成营养液,进而将的进水分支管411和进气分支管311相互交织设置,进而便于在布水装置4工作的同时,同时通过曝气装置3将水与营养物料进行充分的混合,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精度;

具体请参阅图1,培养区72设置有安装架14,安装架14设置在培养区72的前后两侧,且设置在培养区72前后两侧的安装架14相互交错设置,且每侧的安装架14至少设置为三行,且每行的安装架14设置为两个,每行的安装架14的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每行的相邻的安装架14之间设置有补光装置15,补光装置15设置为冷光灯、led灯管或者紫外线杀菌灯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另外由于设置在培养区72前后两侧的安装架14相互交错设置,进而便于使得补光装置15对培养区72进行全方位的照射,进而有效的避免了培养区72内的培养藻体由于受光不匀带来的光伤害和光饥饿现象,进而降低了螺旋藻的培养质量问题的产生,另外为了便于更换补光装置15的型号,进而优选的将安装架14设置在培养区72前后两侧的外侧,进而便于根据需要更换补光装置15的型号,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灵活性;补光装置15可通过安装架14设置在培养区72的内的前后两侧,且设置在培养区72内的补光装置15均对应相应的独立开关,且独立开关设置在培养区72的外侧,进而便于通过独立开关对设置在培养区72内的补光装置15进行独立的控制,进而在保证本发明的使用精度的前提下且有效的提高了本发明的使用灵活性;

培养区72的一侧设置有入料口6,入料口6外侧铰接设置有密封盖,密封盖上设置有把手,进而便于通过把手将密封盖进行打开,且便于通过密封盖将入料口6进行密封;观察区的一侧设置有视镜13,视镜13设置为带颈视镜13,带颈视镜13的镜片设置为放大镜片,进而便于通过视镜13观察培养区72内的螺旋藻的培养情况,另外由于视镜13的镜片为放大镜片,进而便于实验者更加清晰的观察螺旋藻的培养情况。

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装置已基本能满足改善现有技术中的螺旋藻培养用光反应器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进而易造成反应器内的螺旋藻营养物质分布不均匀,且易造成反应器中深浅层藻体受光不匀带来的光伤害和光饥饿现象,进而降低了螺旋藻的培养质量以及现有技术中的螺栓藻用光反应器多为固定式结构,固定式结构不便于清洗和检修进而易造成细菌杂质的滋生,降低了螺旋藻培养实验的精度的问题的使用,但本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的宗旨,设计者对该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