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化双酚A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72919发布日期:2019-01-18 23:42阅读:9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有机物加氢领域,涉及一种氢化双酚a的制备方法,进一步涉及一种双酚a加氢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氢化双酚a(简称hbpa)是制造环氧树脂、不饱和树脂、聚碳酸酯、聚丙烯酸树脂等合成材料的重要生产原料,具有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及耐候性等优点,应用领域广泛。尤其在环氧树脂方面,是环氧树脂改性的重要手段。

氢化双酚a的制备是以双酚a为原料,溶液状态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加氢反应生成。氢化双酚a的制备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加氢,属于苯环加氢的范畴,双酚a加氢主要有以下三类催化剂,金属骨架型催化剂、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以及均相催化剂,一般反应条件为50~250℃、氢气压力1~30mpa,可以采用间歇或连续加氢工艺流程。

如美国专利us2118954中,采用负载型镍基催化剂用于双酚a液相釜式加氢制备氢化双酚a,反应温度为200℃,压力为10~20mpa,但其反应时间长,产品收率低。美国专利us4271323采用镍系催化剂及釜式加氢的方法,在反应温度180℃,压力3mpa条件下反应4小时,反应的转化率达到99%。美国专利us4001343和us4192960采用镍系催化剂及釜式加氢方法,反应温度120~220℃,压力3mpa,反应4小时可以实现转化率达97%,选择性99%。采用镍基催化剂基本上采用釜式反应工艺,存在连续化难度大,催化剂分离困难等缺点,不适用于工业化批量生产。

美国专利us4885409公开了一种采用钯负载在活性碳载体上将本体或在溶剂中的双酚a与氢反应实现双酚a氢化的方法,采用釜式加氢工艺,在反应温度140℃,压力10mpa条件下,反应12小时,氢化双酚a的选择性高于99%,产物中反/反异构体的含量高于55%。中国专利cn1095690c和cn1100608c开发了一种负载型钌催化剂可以用于双酚a的加氢过程,其采用釜式加氢工艺,在反应温度150℃,压力20mpa条件下反应5小时,反应转化率达到99%以上。中国专利cn1375484公开了在负载在二氧化硅上的钌催化剂存在下制备氢化双酚a的方法,采用固定床加氢工艺,加氢反应在50~250℃、0.5~15mpa压力下进行,氢气与双酚a的摩尔比为6∶1~30∶1,反应40小时之内转化率为100%,平均选择性为96%。

现有的关于氢化双酚a制备技术的研究大多关注于加氢催化剂的开发,而采用固定床加氢所使用的催化剂主要是pd、ru、rh等贵金属,而有关双酚a加氢的镍基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间歇法的反应釜加氢,固定床反应采用镍催化剂的报道不多。因此适用双酚a固定床加氢反应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同时易于工业的催化剂,对于降低氢化双酚a的生产成本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直接从对载体进行处理入手,制得的催化剂具有活性高、孔道不易堵塞、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镍基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载体在温度120~180℃的密闭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处理,烘干后得到载体a。

(2)用硝酸镍和氨水配置镍氨溶液b,溶液b中镍含量10~20g/l,溶液b的ph值为8.5~10。

(3)将载体a加入到溶液b中,在温度60~80℃,压力-0.08~-0.04mpa的条件下,浸渍3~6小时,滤出固体,烘干,再在350~500℃焙烧3~5小时得到半成品催化剂c。

(4)将助剂溶液采用等量浸渍法浸渍到催化剂c上,在350~500℃条件下焙烧3~5小时。

(5)对催化剂进行活化:将焙烧后的催化剂在400~500℃条件下用氢气还原2~4小时,得到镍基加氢催化剂。

本发明所采用的镍催化剂为组成为,镍的质量含量15~45%,助剂的质量含量0.2~2%,其余为载体。其中助剂成分为mn、co、mg中的一种,载体为球形或者条形的氧化铝、球形或者条形的二氧化硅,其中氧化铝载体比表面积为70~140m2/g、孔容0.15~0.45ml/g;二氧化硅载体比表面积100~300m2/g、孔容0.45~1.0ml/g。

本发明限定了载体的比表面积、孔容大小,因为这是决定催化剂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比表面积太小,催化剂对物料的吸附能力小,会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如果比表面积过大,催化剂内部的微孔就会较多,从而会降低产物的选择性。

最终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加氢镍基催化剂为:ni/sio2或ni/al2o3催化剂。

本发明先对载体采用水热法进行预处理,可以降低载体中微孔的比例,增大孔容,有利于提高氢化双酚a的选择性。采用镍氨络合溶液真空浸渍法,利用负压,将氨气吸收可循环利用,同时改变了以往采用硝酸镍浸渍需要多次浸渍、焙烧的繁琐的工序,催化剂生产成本高的缺点,本发明实现一次浸渍就可以得到所需要催化剂,过程更加简单、快捷。

本发明合成氢化双酚a在如下条件下进行:

本发明公开了双酚a在镍催化剂和溶剂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加氢生成氢化双酚a,其加氢工艺条件为:温度120~200℃(优选反应温度为120~180℃)、压力3~5mpa、进料浓度10~50%、液体空速1~2h-1、氢气:bpa(mol)=3~10,其加氢镍基催化剂为ni/sio2或ni/al2o3催化剂。

本发明所采用的溶剂为乙醇、异丙醇、正丙醇、丁醇中的一种。并且双酚a与溶剂的混合液中双酚a的质量浓度(进料浓度)在20~50wt%。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加氢反应采用下进上出的塔式固定床反应器,物料可以有效吸收加氢反应产生的反应热,有效控制反应温度,不会导致局部温度过高,而引起副反应的加剧,提高了反应的氢化双酚a的选择性;同时物料在催化剂床层停留时间较长,加氢效果更好,提高了双酚a的转化率,优化了反应工艺条件,使加氢工艺反应双酚a的转化率能达到100%,产品选择性高于98.5%,同时能够实现连续化制备,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等特点;

(2)本发明采用特定工艺制得镍基催化剂,催化剂活性组分分散度好,活性中心多,活性成分不易流失,同时通过与其他元素的协同作用,进一步降低了反应活化能,提高双酚a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以下实施例中所用二氧化硅载体为直径2.5mm~3.5mm的球形,比表面为223.3m2/g,孔容为0.81ml/g,平均孔径为6.2nm;所用γ-氧化铝载体为直径3mm,长度2~4mm的条状,比表面为118.5m2/g,孔容为0.32ml/g,平均孔径为5.2nm。

实施例1

将500ml水和100g微球二氧化硅载体先后加入1l的高压反应釜中,密封后升温至160℃保持3小时,待温度降至50℃以下将物料进行过滤、收集滤饼,烘干即得所需载体。催化剂制备是在密闭反应釜中,按以下步骤进行实施。①配制镍氨液:将氨水溶液缓慢滴加到500ml2m的硝酸镍溶液中,使得ph值为8.5,配制成澄清的镍氨络合物溶液,溶液中镍含量16%。②浸渍:取上述载体80g加入到①的镍氨络合物溶液中,将温度控制在65℃,在有搅动压力为-0.06mpa条件下保持浸渍4小时,浸渍完成。③分离、干燥,350℃焙烧5小时得到半成品催化剂。④将0.1m的100ml硝酸锰溶液,均匀喷洒在上述催化剂半成品上,烘干,500℃焙烧3小时。⑤焙烧后再在10vol%氢气/氮气气氛中,在480℃保持3小时,得到催化剂成品a。催化剂a中镍质量含量为15.5%,助剂mn的含量为0.58%,催化剂的比表面232.5m2/g,孔容0.72ml/g,平均孔径5.5nm。

实施例2

将500ml水和100g微球二氧化硅载体先后加入1l的高压反应釜中,密封后升温至120℃保持4小时,待温度降至50℃以下将物料进行过滤、收集滤饼,烘干即得所需载体。催化剂制备是在密闭反应釜中,按以下几步进行实施。①配制镍氨液:将氨水溶液缓慢滴加到500ml4m的硝酸镍溶液中,使得ph值为9.0,配制成澄清的镍氨络合物溶液,溶液镍含量18%。②浸渍:将上述载体80g加入到①的镍氨络合物溶液中,将温度控制在80℃,在有搅动压力为-0.08mpa下保持6小时,浸渍完成。③分离、干燥,500℃焙烧3小时得到半成品催化剂。④将0.04m的100ml硝酸锰溶液,均匀喷洒在上述催化剂半成品上,烘干,400℃焙烧4.5小时。⑤焙烧后再在10vol%氢气/氮气气氛中,在420℃保持4小时,得到催化剂成品b。催化剂b的镍含量为42.8%,助剂mn的含量为0.21%,催化剂的比表面282.1m2/g,孔容0.62ml/g,平均孔径5.0nm。

实施例3

将500ml水和100g微球二氧化硅载体先后加入1l的高压反应釜中,密封后升温至180℃保持2小时,待温度降至50℃以下将物料进行过滤、烘干即得所需载体。催化剂制备是在密闭反应釜中,按以下几步进行实施。①配制镍氨液:将氨水溶液缓慢滴加到500ml3m的硝酸镍溶液中,使得ph值为10.0,配制成澄清的镍氨络合物溶液,溶液镍含量19.8%。②浸渍:将上述载体80g加入到①的镍氨络合物溶液中,将温度控制在60℃,在有搅动压力为-0.05mpa下保持3小时,浸渍完成。③分离、干燥,500℃焙烧3小时。④将0.4m的100ml硝酸钴溶液,均匀喷洒在上述催化剂半成品上,烘干,380℃焙烧5小时。⑤在10vol%氢气/氮气气氛中,在500℃保持2小时,得到催化剂成品c。催化剂c的镍含量为30.5%,助剂co的含量为1.96%,催化剂的比表面267.1m2/g,孔容0.68ml/g,平均孔径5.3nm。

实施例4

将500ml水和100g条状氧化铝载体先后加入1l的高压反应釜中,密封后升温至170℃保持3小时,待温度降至50℃以下将物料进行过滤、烘干即得所需载体。催化剂制备是在密闭反应釜中,按以下几步进行实施。①配制镍氨液:将氨水溶液缓慢滴加到500ml1.5m的硝酸镍溶液中,使得ph值为9.0,配制成澄清的镍氨络合物溶液,溶液镍含量12.8%。②浸渍:将上述载体80g加入到①的镍氨络合物溶液中,将温度控制在70℃,在有搅动压力为-0.07mpa下保持3小时,浸渍完成。③分离、干燥,480℃焙烧4小时。④将0.5m的100ml硝酸镁溶液,均匀喷洒在上述催化剂半成品上,烘干,380℃焙烧5小时。⑤在10vol%氢气/氮气气氛中,在500℃保持2小时,得到催化剂成品d。催化剂d的镍含量为21.3%,助剂mg的含量为1.23%,催化剂的比表面105.5m2/g,孔容0.32ml/g,平均孔径5.1nm。

实施例5

将500ml水和100g条状氧化铝载体先后加入1l的高压反应釜中,密封后升温至160℃保持4小时,待温度降至50℃以下将物料进行过滤、烘干即得所需载体。催化剂制备是在密闭反应釜中,按以下几步进行实施。①配制镍氨液:将氨水溶液缓慢滴加到500ml2m的硝酸镍溶液中,使得ph值为9.5,配制成澄清的镍氨络合物溶液,溶液镍含量18.7%。②浸渍:将上述载体80g加入到①的镍氨络合物溶液中,将温度控制在80℃,在有搅动压力为-0.05mpa下保持5小时,浸渍完成。③分离、干燥,410℃焙烧4小时。④将0.6m的100ml硝酸镁溶液,均匀喷洒在上述催化剂半成品上,烘干,380℃焙烧5小时。⑤在10vol%氢气/氮气气氛中,在430℃保持3小时,得到催化剂成品e。催化剂e中镍含量为32.6%,助剂mg的含量为1.52%,催化剂e的比表面94.4m2/g,孔容0.30ml/g,平均孔径5.4nm。

实施例6

将500ml水和100g条状氧化铝载体先后加入1l的高压反应釜中,密封后升温至140℃保持4小时,待温度降至50℃以下将物料进行过滤、烘干即得所需载体。催化剂制备是在密闭反应釜中,按以下几步进行实施。①配制镍氨液:将氨水溶液缓慢滴加到500ml2m的硝酸镍溶液中,使得ph值为9.2,配制成澄清的镍氨络合物溶液,溶液镍含量12.7%。②浸渍:将上述载体80g加入到①的镍氨络合物溶液中,将温度控制在65℃,在有搅动压力为-0.05mpa下保持4小时,浸渍完成。③分离、干燥,480℃焙烧4小时。④将0.05m的100ml硝酸锰溶液,均匀喷洒在上述催化剂半成品上,烘干,480℃焙烧3.5小时。⑤在10vol%氢气/氮气气氛中,在450℃保持3小时,得到催化剂成品f。催化剂f的镍含量为18.9%,助剂mn的含量为0.31%,催化剂的比表面123.6m2/g,孔容0.34ml/g,平均孔径5.3nm。

实施例7

将500ml水和100g微球二氧化硅载体先后加入1l的高压反应釜中,密封后升温至180℃保持2小时,待温度降至50℃以下将物料进行过滤、烘干即得所需载体。催化剂制备是在密闭反应釜中,按以下几步进行实施。①配制镍氨液:将氨水溶液缓慢滴加到500ml3m的硝酸镍溶液中,使得ph值为10.0,配制成澄清的镍氨络合物溶液,溶液镍含量19.8%。②浸渍:将上述载体80g加入到①的镍氨络合物溶液中,将温度控制在60℃,在有搅动压力为-0.05mpa下保持3小时,浸渍完成。③分离、干燥,500℃焙烧3小时。④在10vol%氢气/氮气气氛中,在500℃保持2小时,得到催化剂成品g。催化剂g的镍含量为30.5%,比表面265.3m2/g,孔容0.68ml/g,平均孔径5.2nm。

对比实施例

将500ml水和100g条状氧化铝载体先后加入1l的高压反应釜中,密封后升温至140℃保持4小时,待温度降至50℃以下将物料进行过滤、烘干即得所需载体。催化剂制备是在密闭反应釜中,按以下几步进行实施。①配制镍氨液:将氨水溶液缓慢滴加到500ml2m的硝酸镍溶液中,使得ph值为9.2,配制成澄清的镍氨络合物溶液,溶液镍含量12.7%。②浸渍:将上述载体80g加入到①的镍氨络合物溶液中,将温度控制在65℃,在有搅动常压下保持4小时,浸渍完成。③分离、干燥,480℃焙烧4小时得催化剂半成品。④将0.05m的100ml硝酸锰溶液,均匀喷洒在上述催化剂半成品上,烘干,480℃焙烧3.5小时。⑤在10vol%氢气/氮气气氛中,在450℃保持3小时,得到催化剂成品h。催化剂h的镍含量为8.2%,比表面203.4m2/g,孔容0.28ml/g,平均孔径3.5nm,助剂mn的含量为0.36%。

将实施例1~7及对比例得到催化剂产品,在规格¢28×3mm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催化加氢反应,催化剂装量为20ml,氢气通过质量流量计,双酚a通过计量泵与氢气混合预热后,由反应器底部进入加氢反应器进行催化加氢,产物经冷凝分离后,氢气放空,液体产品收集进行分析,加氢前后产品采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计算出双酚a转化率和氢化双酚a的选择性。具体催化剂及工艺条件及测试结果如下:

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制备的一系列催化剂,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双酚a转化率,同时具有较高的氢化双酚a的选择性,工业应用前景很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