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0878发布日期:2019-09-13 21:55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发展农村沼气是一项利国富民的战略工程。当前农村沼气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农民对建设沼气池作用的理解多数仅局限于“做饭、点灯”这样的日常用途上,并未深刻认识到沼气建设对生态保护和改善、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自然资源合理配置方面都有较大欠缺;冬季,当室外温度低于零度时,地下沼气池处于半生产或停止生产状态,严重限制了沼气池的产气效率。

秸秆大多采用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但这些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地下水和大气都造成现实或潜在的危害。秸秆、动物粪便经过机械液化可以获得液态垃圾有机质浆液,采用厌氧发酵的方法进行深度处理,不仅可以获得沼气,还可以得到纯生态的有机肥,从而达到资源化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将废弃物处理、沼气利用、温室大棚以及生态农产品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以及土地资源的重复利用,降低生态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温室大棚,所述温室大棚内设有地下厌氧发酵罐、水解罐和加热装置,水解罐分别通过循环管道、回流管道与地下厌氧发酵罐相连通,加热装置设置在循环管道上,地下厌氧发酵罐上设有输气管,输气管与设置在温室大棚内的沼气灯相连接,水解罐上设有进料口和排料口,排料口处连接有螺旋出料机,进料口处连接有送料机构。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温室大棚外部的太阳能电池板,温室大棚内设有加热罐体,加热罐体内设有加热板,加热板通过导线与太阳能电池板相连接,循环管道穿过加热罐体,加热罐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温室大棚内的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加热罐体包括外保温壳体和内加热箱体,加热板设置在内加热箱体的内壁上,循环管道的一部分螺旋盘绕在内加热箱体中。

所述水解罐上部设有回流口,回流口与回流管道相连接,水解罐下部设有循环口,循环口与循环管道相连接,水解罐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喷淋机构和过滤机构。

所述喷淋机构包括设置在水解罐内壁上的喷淋管,喷淋管与外部加液管相连接,喷淋管上设有若干个喷头。

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体,第一过滤板倾斜设置,第一过滤板的最下端与排料口相对应,第二过滤体位于第一过滤板下方。

所述第二过滤体为锥形栅格过滤板,水解罐的底部设有出渣口,锥形栅格过滤板位于出渣口和循环口的上方,出渣口上设有电子阀门。

所述水解罐上通过管道连接有鼓风机,回流管道和循环管道上均设有泵。

所述输气管上设有流量传感器和电磁阀,流量传感器和电磁阀均与控制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将秸秆等废弃物处理、沼气利用、温室大棚以及生态农产品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以及土地资源的重复利用,降低生态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太阳能通过加热板对循环管道中的液体加热,提供厌氧发酵过程所需热能,降低能耗,降低运行费用,节能环保。本实用新型中沼气燃烧的光热气肥促进温室大棚内农作物的生长,同时沼液沼渣为农作物提供有机肥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对土地利用率高,各地均可推广复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解罐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实施例1,一种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温室大棚17,所述温室大棚17内的地面18下设有地下厌氧发酵罐11,温室大棚17内设有水解罐5和加热装置,水解罐5分别通过循环管道20、回流管道13与地下厌氧发酵罐11相连通,加热装置设置在循环管道20上,加热装置用于对循环管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地下厌氧发酵罐11上设有输气管10,用于输送沼气,输气管10与设置在温室大棚17内的沼气灯9相连接,水解罐5上设有进料口22和排料口21,排料口21处连接有螺旋出料机15,进料口22处连接有送料机构1。送料机构1用于将秸秆等废物运至水解罐中,在水解罐中进行水解分化,分化后的液体经循环管道运至地下厌氧发酵罐进行发酵、产生沼气,无法水解分化的渣物经排料口和螺旋出料机排出水解罐。

沼气灯,它由玻璃灯罩、弹片、纱罩、灯头、灯体、锁紧螺母、引射管、喷嘴接头和吊钩构成。沼气由输气管送至喷嘴,在一定的压力下,沼气由喷嘴喷入引射器,借助喷入时的能量,吸入所需的一次空气从进气孔进入,沼气和空气充分混合后,从泥头喷火孔喷出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得到二次空气补充,由于纱罩在高温下收缩成白色珠状--二氧化钍在高温下发出白光,供照明之用。

进一步,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温室大棚17外部的太阳能电池板12,太阳能电池板12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备,温室大棚17内设有加热罐体8,加热罐体8内设有加热板23,加热板23通过导线与太阳能电池板12相连接,太阳能电池板12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对循环管道20加热,循环管道20穿过加热罐体8,循环管道20位于加热罐体的部分采用回形管,增大加热面积。加热罐体8内设有温度传感器24,温度传感器24与温室大棚17内的控制器2相连接。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的信号,控制加热板23与太阳能电池板12之间线路的通断,实现温度控制。所述加热罐体8包括外保温壳体8-1和内加热箱体8-2,加热板23设置在内加热箱体8-2的内壁上,循环管道20的一部分螺旋盘绕在内加热箱体8-2中,循环管道20不与加热板23直接接触,加热板通过加热内加热箱体8-2的空气,实现对循环管道20的加热。

如图3所示,实施例2,一种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所述水解罐5上部设有回流口25,回流口25与回流管道13相连接,水解罐5下部设有循环口26,循环口26与循环管道20相连接,实现水解罐与地下厌氧发酵罐11的连通和循环。水解罐5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喷淋机构4和过滤机构。喷淋机构4用于均匀向水解罐5内增加水解酶液体,过滤机构用于过滤出不能水解的杂物,提高水解效率。

进一步,所述喷淋机构4包括设置在水解罐5内壁上的喷淋管4-1,喷淋管4-1与外部加液管4-2相连接,外部加液管4-2与水解酶液体源相连接,喷淋管4-1上设有若干个喷头4-3,喷头4-3的喷射方向朝向水解罐内部。水解酶液体源通过外部加液管和喷淋管向水解罐中注液。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第一过滤板6-1和第二过滤体6-2,第一过滤板6-1倾斜设置,第一过滤板6-1的最下端与排料口21相对应,第一过滤板6-1倾斜设置,使不能水解的物质集中在排料口21,便于杂物的排出。第二过滤体6-2位于第一过滤板6-1下方,用于对水解液的进一步过滤,防止堵塞循环管道。所述第二过滤体6-2为锥形栅格过滤板,水解罐5的底部设有出渣口16,锥形栅格过滤板位于出渣口16和循环口26的上方,锥形栅格过滤板将杂质隔挡在锥形栅格过滤板上,锥形栅格过滤板可定期更换,出渣口16上设有电子阀门,电子阀门与控制器相连接,实现智能控制出渣。

进一步,所述水解罐5上通过管道连接有鼓风机14,回流管道13和循环管道20上均设有泵7。鼓风机14和泵均与控制器相连接,水解罐5内设有氧含量传感器,根据氧含量的多少,鼓风机14用于向水解罐中鼓入空气,实现水解罐中氧含量的调节。所述输气管10上设有流量传感器和电磁阀,流量传感器和电磁阀均与控制器2相连接,用于控制沼气输送的量。输气管上还可以增加别的沼气用具,提高沼气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各种废弃有机原料(秸秆、畜禽粪便等),经过处理后由送料机构输送至物料进料口,进入原料水解罐,在此原料通过回流管道的泵、喷淋结构及空气鼓风机的作用下,循环液体、氧气以及水解酶或水解菌,将废弃有机原料降解为可溶性的物质,降解后原料缓慢下移,不能降解的原料由第一过滤板过滤后通过出料装置被输送出水解罐,经过过第一过滤板进一步过滤后的料液通过料液循环管道经由加热装置加热后进入地下厌氧发酵罐,在此与厌氧菌群进行厌氧反应产生沼气,沼气经输气管进入沼气灯进行燃烧,增加温室大棚的温度、光度及室内二氧化碳含量,排出的沼渣沼液根据作物的需求进入温室内土壤体系,促进温室内作物的生长。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