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培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7414发布日期:2020-11-19 19:32阅读:81来源:国知局
菌种培养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菌种培养设备领域,特别涉及菌种培养机。



背景技术:

在菌种的培养过程中,将营养液放入培养机内,之后再加入菌落,在定期曝气的状态下,使得营养液内的菌体快速生长,从而完成菌种的培育,培养过后的菌液直接取出即可,而培养机在培育时,不能进行菌种的多层分别培育,只能于同一池中共同培养,不够全面,其次曝气时容易造成液体回流至气管内,带来不便,为此,我们提出菌种培养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菌种培养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菌种培养机,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上端外表面贯穿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内侧贯穿设置有通气口,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连接有曝气管,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靠近曝气管的下方设置有储液池,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外表面延伸出有保护盒,所述储液池的一侧外表面延伸出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位于保护盒的内侧,所述保护盒的外侧盖有密封盖板。

优选的,所述顶盖与装置主体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顶盖与连接柱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顶盖的下端沿口靠近密封盖板处开设有卡口,所述卡口活动卡在密封盖板的上端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曝气管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曝气管的内侧与通气口的内侧相连通,所述曝气管朝向下方弯折,且曝气管的下端与储液池的内侧底面之间留有间距。

优选的,所述储液池的数量为三组,所处储液池沿竖直方向上呈等距排布,所述储液池与连接柱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储液池的周围外表面与装置主体的内壁之间活动贴合,所述排液管连通至储液池的内侧,所述排液管的端口处设置有控制阀门。

优选的,所述保护盒的一侧以及上端外表面敞开于外部,所述密封盖板盖在保护盒的一侧以及上端,所述密封盖板的外表面打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延伸至保护盒的内部,所述密封盖板与保护盒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盖板与保护盒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固定设置在密封盖板的一侧外表面上,且密封垫与保护盒的沿口之间活动贴合,所述密封垫采用橡胶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菌种培养机,通过设置有多层的储液池,并配合保护盒以及密封盖板的密封效果,旋下固定螺栓后,将密封盖板取下,之后可以通过提起顶盖,将储液池、连接柱共同取出,此过程中排液管沿着保护盒的内侧向上移出,使用者对不同高度处的储液池中分别加入营养液与菌落,将顶盖重新盖回去后,再重新安装好密封盖板即可,因此可以进行菌种的多层同时培育,更为全面,后期借助通气口,通入空气,经过若干的曝气管处排出空气,对内侧的菌液进行曝气,来协助菌种的培育,而曝气管向下方弯折,不会造成液体回流至通气口的内侧,阻止了回流的发生,较为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菌种培养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菌种培养机的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菌种培养机的剖视图。

图中:1、装置主体;2、顶盖;3、连接柱;4、通气口;5、曝气管;6、储液池;7、排液管;8、控制阀门;9、保护盒;10、密封盖板;11、密封垫;12、固定螺栓;13、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菌种培养机,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顶盖2,顶盖2的上端外表面贯穿设置有连接柱3,连接柱3的内侧贯穿设置有通气口4,连接柱3的外表面连接有曝气管5,连接柱3的外表面靠近曝气管5的下方设置有储液池6,装置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延伸出有保护盒9,储液池6的一侧外表面延伸出排液管7,排液管7位于保护盒9的内侧,保护盒9的外侧盖有密封盖板10。

顶盖2与装置主体1之间为活动连接,顶盖2与连接柱3之间为固定连接,顶盖2的下端沿口靠近密封盖板10处开设有卡口13,卡口13活动卡在密封盖板10的上端外表面,以配合密封盖板10上端处的连接,避免影响顶盖2的设立。

曝气管5的数量为若干组,曝气管5的内侧与通气口4的内侧相连通,曝气管5朝向下方弯折,且曝气管5的下端与储液池6的内侧底面之间留有间距,向下方弯折,受重力的作用,将会阻止液体回流至曝气管5的内侧。

储液池6的数量为三组,所处储液池6沿竖直方向上呈等距排布,储液池6与连接柱3之间为固定连接,储液池6的周围外表面与装置主体1的内壁之间活动贴合,排液管7连通至储液池6的内侧,排液管7的端口处设置有控制阀门8,控制阀门8可选用球阀,用以控制液体的排出,从而可以在开启密封盖板10后,进行液体的收集,无需取出储液池6。

保护盒9的一侧以及上端外表面敞开于外部,密封盖板10盖在保护盒9的一侧以及上端,密封盖板10的外表面打入有固定螺栓12,固定螺栓12的一端延伸至保护盒9的内部,密封盖板10与保护盒9之间通过固定螺栓12固定连接,以便于密封盖板10与保护盒9之间的拆解。

密封盖板10与保护盒9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11,密封垫11固定设置在密封盖板10的一侧外表面上,且密封垫11与保护盒9的沿口之间活动贴合,密封垫11采用橡胶材质,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防止空气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菌种培养机,在使用时,通过设置有多层的储液池6,并配合保护盒9以及密封盖板10的密封效果,使用者旋下固定螺栓12后,将密封盖板10取下,之后可以通过提起顶盖2,将储液池6、连接柱3共同取出,此过程中排液管7沿着保护盒9的内侧向上移出,使用者对不同高度处的储液池6中分别加入营养液与菌落,将顶盖2重新盖回去后,再重新安装好密封盖板10即可,因此可以进行菌种的多层同时培育,更为全面,后期借助通气口4,通入空气,经过若干的曝气管5处排出空气,对内侧的菌液进行曝气,来协助菌种的培育,而曝气管5向下方弯折,不会造成液体回流至通气口4的内侧,阻止了回流的发生,较为全面。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菌种培养机,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顶盖(2),所述顶盖(2)的上端外表面贯穿设置有连接柱(3),所述连接柱(3)的内侧贯穿设置有通气口(4),所述连接柱(3)的外表面连接有曝气管(5),所述连接柱(3)的外表面靠近曝气管(5)的下方设置有储液池(6),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延伸出有保护盒(9),所述储液池(6)的一侧外表面延伸出排液管(7),所述排液管(7)位于保护盒(9)的内侧,所述保护盒(9)的外侧盖有密封盖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种培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与装置主体(1)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顶盖(2)与连接柱(3)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顶盖(2)的下端沿口靠近密封盖板(10)处开设有卡口(13),所述卡口(13)活动卡在密封盖板(10)的上端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种培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5)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曝气管(5)的内侧与通气口(4)的内侧相连通,所述曝气管(5)朝向下方弯折,且曝气管(5)的下端与储液池(6)的内侧底面之间留有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种培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池(6)的数量为三组,所处储液池(6)沿竖直方向上呈等距排布,所述储液池(6)与连接柱(3)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储液池(6)的周围外表面与装置主体(1)的内壁之间活动贴合,所述排液管(7)连通至储液池(6)的内侧,所述排液管(7)的端口处设置有控制阀门(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种培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盒(9)的一侧以及上端外表面敞开于外部,所述密封盖板(10)盖在保护盒(9)的一侧以及上端,所述密封盖板(10)的外表面打入有固定螺栓(12),所述固定螺栓(12)的一端延伸至保护盒(9)的内部,所述密封盖板(10)与保护盒(9)之间通过固定螺栓(1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种培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板(10)与保护盒(9)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11),所述密封垫(11)固定设置在密封盖板(10)的一侧外表面上,且密封垫(11)与保护盒(9)的沿口之间活动贴合,所述密封垫(11)采用橡胶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菌种培养机,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上端外表面贯穿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内侧贯穿设置有通气口,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连接有曝气管,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靠近曝气管的下方设置有储液池,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外表面延伸出有保护盒,所述储液池的一侧外表面延伸出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位于保护盒的内侧,所述保护盒的外侧盖有密封盖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菌种培养机,通过设置有多层的储液池,并配合保护盒以及密封盖板的密封效果,可以进行菌种的多层同时培育,更为全面,不会造成液体回流至通气口的内侧,阻止了回流的发生,较为全面。

技术研发人员:韦锡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裕泓泰食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1
技术公布日:2020.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