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细菌自动复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0266发布日期:2022-01-15 09:19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光细菌自动复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光细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细菌自动复苏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我国有毒污染物引起的水质安全与生态安全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生物毒性监测技术通常反应快速,适合预警需要。其中,发光细菌法因其独特的生理特性,能够与现代光电检测手段完美结合,在水质生物毒性在线监测中得到快速发展。
3.目前,市场上主要采用发光细菌冻干菌,使用时加入一定体积的复苏液水合,使其恢复到原来的生理状态和发光水平,然后供给水质在线监测仪用于检测水样毒性。发光细菌冻干菌复苏一次后通常只能满足14天内的持续测试,不能满足14天以上的持续测试,所以在菌液发光性能减弱后就需要再次复苏一批新的菌液,传统的复苏方式是纯人工进行复苏,这样的复苏方式会消耗大量的人工成本,为节约人工成本,我们提出了一种发光细菌自动复苏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发光细菌自动复苏装置,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发光细菌自动复苏装置,包括台架和控制器,所述台架设有储存机构、菌液放置杯、暂存罐和辅助清洗机构,所述台架还设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动位移机构、清洗泵、第一两通电磁阀、注射泵、第一三通电磁阀、真空泵、第二三通电磁阀、第三三通电磁阀以及第二两通电磁阀;
7.所述清洗泵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清洗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一两通电磁阀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两通电磁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注射泵的进液端连通,所述注射泵的出液端通过管道与第一三通电磁阀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与电动位移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电动位移机构能够带动穿刺针上下左右移动;
8.所述暂存罐的顶部通过三根管道分别与第一三通电磁阀的第三端、第二三通电磁阀第一端和第三三通电磁阀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两通电磁阀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暂存罐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三通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真空泵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第三三通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真空泵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二三通电磁阀的第三端和第三三通电磁阀的第三端均与大气环境连通;
9.所述储存机构包括储存箱,所述储存箱内放置有若干个储存瓶,所述储存瓶的瓶口密封连接有橡胶盖,所述储存箱上端设有储存箱盖,所述储存箱盖设有与若干个橡胶盖相匹配的第一通孔;
10.所述辅助清洗机构包括清洗箱,所述清洗箱上端开设有排液孔和放置槽。
11.发光细菌复苏前需要对菌液放置杯、放置槽、穿刺针进行清洗;
12.菌液放置杯的清洗步骤如下:
13.步骤一,控制器控制电动位移机构带动穿刺针插入菌液放置杯;
14.步骤二,控制器控制第一两通电磁阀导通,同时控制第一三通电磁阀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导通;
15.步骤三,控制器控制清洗泵工作,清洗泵将外部水源的水抽入注射泵,再由注射泵送入穿刺针,最后由穿刺针将水注入菌液放置杯内,待菌液放置杯内储由一定量的水后,控制器先控制清洗泵断电停止工作,然后再控制第一两通电磁阀封闭;
16.步骤四,控制器控制注射泵进行抽吸工作,使注射泵通过穿刺针将菌液放置杯内的水抽一部分到穿刺针内,然后控制器再控制注射泵进行挤排工作,使注射泵将穿刺针内的水快速挤入到菌液放置杯内,这样便能对菌液放置杯的内壁进行冲洗,控制器控制注射泵重复上述抽排工作-次后,控制器再控制注射泵停止工作;
17.步骤五,控制器同时控制第一三通电磁阀的第三端与第二端导通、第二三通电磁阀的第二端与第一端导通、第三三通电磁阀的第三端与第二端导通以及第二两通电磁阀关闭;
18.步骤六,控制器控制真空泵工作,真空泵工作时通过其进气端配合第二三通电磁阀将暂存罐内的空气向真空泵的出气端抽排,使暂存罐内的空气通过第三三通电磁阀的第三端排入大气环境中,在不断的抽吸过程中会使暂存罐内形成负压,在负压作用下菌液放置杯内的清洗废水会依次通过穿刺针和第一三通电磁阀吸入到暂存罐内,待菌液放置杯内的清洗废水被抽吸完后,控制器控制真空泵停止工作;
19.步骤七,控制器同时控制第一三通电磁阀关闭、第二三通电磁阀的第二端与第三端导通、第三三通电磁阀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导通以及第二两通电磁阀导通;
20.步骤八,控制器控制真空泵工作,真空泵工作时通过其进气端配合第二三通电磁阀将大气环境中的空气向真空泵的出气端抽排,使大气环境中的空气通过第三三通电磁阀的第一端注入暂存罐内,在不断的抽吸过程中会使暂存罐内形成正压,在正压作用下暂存罐内的清洗废水会通过第二两通电磁阀的另外一端排出,待暂存罐内的清洗废水排完后,控制器控制真空泵停止工作,这样便完成菌液放置杯的清洗操作;
21.通过上述清洗步骤使得工作人员无需手动对菌液放置杯进行清洗,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清洗放置槽时,与上述清洗步骤同理,不同之处在于电动位移机构带动穿刺针是插入放置槽内而不是菌液放置杯内。
22.穿刺针的清洗步骤如下:
23.步骤一,控制器控制电动位移机构带动穿刺针插入排液孔;
24.步骤二,控制器控制第一两通电磁阀导通,同时控制第一三通电磁阀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导通;
25.步骤三,控制器控制清洗泵工作,清洗泵将外部水源的水抽入注射泵,再由注射泵送入穿刺针,最后由穿刺针将水排入到排液孔内,水从穿刺针排出时就能对穿刺针的内壁进行清洗,清洗后的废液直接由排液孔排出;
26.通过上述清洗步骤使得工作人员无需手动对穿刺针进行清洗,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
27.在复苏发光细菌复苏前,放置槽内提前储存有足量的复苏液,各个储存瓶内也提前储存有发光细菌冻干粉;
28.复苏发光细菌的复苏步骤如下:
29.步骤一,控制器控制电动位移机构带动穿刺针插入放置槽内,并控制注射泵进行抽吸工作,使穿刺针吸入足量的复苏液;
30.步骤二,控制器控制电动位移机构带动穿刺针插入其中一个第一通孔内,并使穿刺针刺穿橡胶盖并深入储存瓶内,然后控制注射泵进行挤排工作,使穿刺针内的复苏液注入到储存瓶内,此时储存瓶内的发光细菌冻干粉会与复苏液进行水合形成菌液;
31.步骤三,控制器控制注射泵重复进行抽吸工作和挤排工作持续-次,使菌液先抽吸进穿刺针内,然后由穿刺针注入到储存瓶内,这样循环抽排能够搅动储存瓶内的菌液,使发光细菌冻干粉与复苏液充分水合,注射泵重复工作结束后,控制器控制注射泵停止工作;
32.步骤四,控制器控制注射泵进行抽吸工作,使菌液全部抽吸进穿刺针内,然后控制电动位移机构带动穿刺针插入菌液放置杯内,再控制注射泵进行挤排工作,使穿刺针内的菌液全部注入菌液放置杯内,让菌液在菌液放置杯内进行复苏,这样便完成发光细菌的复苏操作,后续需要使用菌液的仪器可直接在菌液放置杯内吸取使用;
33.通过上述复苏步骤使得工作人员无需手动对发光细菌进行复苏,这样同样节省了人工成本。
34.所述台架包括横板、竖板和两个支撑脚,所述横板固定连接在竖板前端中下部,两个支撑脚左右对称固定连接在横板的前端,所述储存机构、菌液放置杯、辅助清洗机构和电动位移机构均设置在横板上,所述暂存罐、清洗泵、第一两通电磁阀、注射泵、第一三通电磁阀、真空泵、第二三通电磁阀、第三三通电磁阀以及第二两通电磁阀均设置在竖板上。
35.所述横板下端设有第一半导体降温机构和第二半导体降温机构,所述第一半导体降温机构和第二半导体降温机构分别与储存机构和菌液放置杯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半导体降温机构和第二半导体降温机构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36.所述台架还设有支撑箱,所述菌液放置杯固定连接在支撑箱的内部上侧,所述支撑箱内侧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上端左右两侧均设有磁铁,所述菌液放置杯内放置有铁质搅拌件,所述支撑箱一侧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带,所述支撑箱上端设有支撑箱盖,所述支撑箱盖设有两个上下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37.所述支撑箱盖下端设有与两个第二通孔相匹配的两个封闭件,所述封闭件包括橡胶环座和连接在橡胶环座下端的若干个橡胶瓣,若干个橡胶瓣自然状态下能够依靠自身的弹力相互抵接在一起,使第二通孔下侧处于密封状态,所述支撑箱盖下端设有与菌液放置杯相匹配的光敏传感器,所述光敏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支撑箱盖贯穿设有若干个与菌液放置杯相匹配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形状为螺旋形。
38.所述铁质搅拌件呈胶囊状,所述铁质搅拌件中部设有一圈凸环。
39.所述清洗箱上端还开设有清洗槽,所述排液孔与清洗槽之间通过横槽连通,所述清洗箱上端设有清洗箱盖,所述清洗箱盖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三通孔、第四通孔以及第五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分别与清洗槽、排液孔和放置槽相对应。
40.所述穿刺针包括针管,所述针管下端固定连接有针锥,所述针锥左右两侧均设有与针管内部连通的针孔。
41.所述电动位移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台架上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端左右两侧均设有纵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一端贯穿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台架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传动连接有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第一滑轨,两个所述第一滑轨之间滑动连接有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端固定连接有纵向设置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前端上下两侧均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上侧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转轴与第二丝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前端左右两侧均设有纵向设置的第二滑轨,两个所述第二滑轨之间滑动连接有与第二丝杆螺纹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前端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穿刺针固定连接在支杆下端,所述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4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细菌自动复苏装置,该装置通过控制器控制各个部件相互配合实现了发光细菌的自动复苏操作以及相关零件的自动清洗操作,这相比传统的人工操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利于市场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43.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4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光细菌自动复苏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4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光细菌自动复苏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4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光细菌自动复苏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三;
47.图4为本实用新型储存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8.图5为本实用新型辅助清洗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9.图6为本实用新型辅助清洗机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50.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51.图8为本实用新型穿刺针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52.图9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箱盖的结构示意图一;
53.图10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箱盖的结构示意图二;
54.图11为本实用新型封闭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5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56.台架1、横板101、竖板102、支撑脚103、第一半导体降温机构104、第二半导体降温机构105、菌液放置杯11、清洗泵2、第一两通电磁阀211、注射泵212、第一三通电磁阀213、真空泵3、第二三通电磁阀311、第三三通电磁阀312、暂存罐313、第二两通电磁阀314、穿刺针32、针管321、针锥322、针孔323、储存箱4、储存瓶42、橡胶盖43、储存箱盖44、第一通孔45、清洗箱46、清洗槽47、放置槽48、支撑箱5、第一皮带轮51、磁铁52、铁质搅拌件53、凸环531、第一电机54、第二皮带轮55、第一传动带56、支撑箱盖57、第二通孔58、通气管581、封闭件59、橡胶环座591、橡胶瓣592、光敏传感器594、排液孔6、横槽61、清洗箱盖62、第三通孔63、第四
通孔64、第五通孔65、第一安装板7、第一支撑板71、第一丝杆72、第一齿轮73、第二电机74、第二齿轮741、第二传动带75、第一滑轨76、第一滑块8、第二安装板81、第二支撑板82、第二丝杆83、第三电机831、第二滑轨84、第二滑块85、支杆86。
具体实施方式
5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58.如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光细菌自动复苏装置,包括台架1和控制器,所述台架1设有储存机构、菌液放置杯11、暂存罐313和辅助清洗机构,所述台架1还设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动位移机构、清洗泵2、第一两通电磁阀211、注射泵212、第一三通电磁阀213、真空泵3、第二三通电磁阀311、第三三通电磁阀312以及第二两通电磁阀314;
59.所述清洗泵2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清洗泵2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一两通电磁阀211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两通电磁阀21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注射泵212的进液端连通,所述注射泵212的出液端通过管道与第一三通电磁阀213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213的第二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穿刺针32,所述穿刺针32与电动位移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电动位移机构能够带动穿刺针32上下左右移动;
60.所述暂存罐313的顶部通过三根管道分别与第一三通电磁阀213的第三端、第二三通电磁阀311第一端和第三三通电磁阀312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两通电磁阀314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暂存罐313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三通电磁阀311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真空泵3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第三三通电磁阀312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真空泵3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二三通电磁阀311的第三端和第三三通电磁阀312的第三端均与大气环境连通;
61.所述储存机构包括储存箱4,所述储存箱4内放置有若干个储存瓶42,所述储存瓶42的瓶口密封连接有橡胶盖43,所述储存箱4上端设有储存箱盖44,所述储存箱盖44设有与若干个橡胶盖43相匹配的第一通孔45;
62.所述辅助清洗机构包括清洗箱46,所述清洗箱46上端开设有排液孔6和放置槽48。
63.发光细菌复苏前需要对菌液放置杯11、放置槽48、穿刺针32进行清洗;
64.菌液放置杯11的清洗步骤如下:
65.步骤一,控制器控制电动位移机构带动穿刺针32插入菌液放置杯11;
66.步骤二,控制器控制第一两通电磁阀211导通,同时控制第一三通电磁阀213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导通;
67.步骤三,控制器控制清洗泵2工作,清洗泵2将外部水源的水抽入注射泵212,再由注射泵212送入穿刺针32,最后由穿刺针32将水注入菌液放置杯11内,待菌液放置杯11内储由一定量的水后,控制器先控制清洗泵2断电停止工作,然后再控制第一两通电磁阀211封闭;
68.步骤四,控制器控制注射泵212进行抽吸工作,使注射泵212通过穿刺针32将菌液放置杯11内的水抽一部分到穿刺针32内,然后控制器再控制注射泵212进行挤排工作,使注射泵212将穿刺针32内的水快速挤入到菌液放置杯11内,这样便能对菌液放置杯11的内壁进行冲洗,控制器控制注射泵212重复上述抽排工作3-5次后,控制器再控制注射泵212停止工作;
69.步骤五,控制器同时控制第一三通电磁阀213的第三端与第二端导通、第二三通电磁阀311的第二端与第一端导通、第三三通电磁阀312的第三端与第二端导通以及第二两通电磁阀314关闭;
70.步骤六,控制器控制真空泵3工作,真空泵3工作时通过其进气端配合第二三通电磁阀311将暂存罐313内的空气向真空泵3的出气端抽排,使暂存罐313内的空气通过第三三通电磁阀312的第三端排入大气环境中,在不断的抽吸过程中会使暂存罐313内形成负压,在负压作用下菌液放置杯11内的清洗废水会依次通过穿刺针32和第一三通电磁阀213吸入到暂存罐313内,待菌液放置杯11内的清洗废水被抽吸完后,控制器控制真空泵3停止工作;
71.步骤七,控制器同时控制第一三通电磁阀213关闭、第二三通电磁阀311的第二端与第三端导通、第三三通电磁阀31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导通以及第二两通电磁阀314导通;
72.步骤八,控制器控制真空泵3工作,真空泵3工作时通过其进气端配合第二三通电磁阀311将大气环境中的空气向真空泵3的出气端抽排,使大气环境中的空气通过第三三通电磁阀312的第一端注入暂存罐313内,在不断的抽吸过程中会使暂存罐313内形成正压,在正压作用下暂存罐313内的清洗废水会通过第二两通电磁阀314的另外一端排出,待暂存罐313内的清洗废水排完后,控制器控制真空泵3停止工作,这样便完成菌液放置杯11的清洗操作;
73.通过上述清洗步骤使得工作人员无需手动对菌液放置杯11进行清洗,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清洗放置槽48时,与上述清洗步骤同理,不同之处在于电动位移机构带动穿刺针32是插入放置槽48内而不是菌液放置杯11内。
74.穿刺针32的清洗步骤如下:
75.步骤一,控制器控制电动位移机构带动穿刺针32插入排液孔6;
76.步骤二,控制器控制第一两通电磁阀211导通,同时控制第一三通电磁阀213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导通;
77.步骤三,控制器控制清洗泵2工作,清洗泵2将外部水源的水抽入注射泵212,再由注射泵212送入穿刺针32,最后由穿刺针32将水排入到排液孔6内,水从穿刺针32排出时就能对穿刺针32的内壁进行清洗,清洗后的废液直接由排液孔6排出;
78.通过上述清洗步骤使得工作人员无需手动对穿刺针32进行清洗,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
79.在复苏发光细菌复苏前,放置槽48内提前储存有足量的复苏液,各个储存瓶42内也提前储存有发光细菌冻干粉;
80.复苏发光细菌的复苏步骤如下:
81.步骤一,控制器控制电动位移机构带动穿刺针32插入放置槽48内,并控制注射泵212进行抽吸工作,使穿刺针32吸入足量的复苏液;
82.步骤二,控制器控制电动位移机构带动穿刺针32插入其中一个第一通孔45内,并使穿刺针32刺穿橡胶盖43并深入储存瓶42内,然后控制注射泵212进行挤排工作,使穿刺针32内的复苏液注入到储存瓶42内,此时储存瓶42内的发光细菌冻干粉会与复苏液进行水合形成菌液;
83.步骤三,控制器控制注射泵212重复进行抽吸工作和挤排工作持续3-5次,使菌液先抽吸进穿刺针32内,然后由穿刺针32注入到储存瓶42内,这样循环抽排能够搅动储存瓶
42内的菌液,使发光细菌冻干粉与复苏液充分水合,注射泵212重复工作结束后,控制器控制注射泵212停止工作;
84.步骤四,控制器控制注射泵212进行抽吸工作,使菌液全部抽吸进穿刺针32内,然后控制电动位移机构带动穿刺针32插入菌液放置杯11内,再控制注射泵212进行挤排工作,使穿刺针32内的菌液全部注入菌液放置杯11内,让菌液在菌液放置杯11内进行复苏,这样便完成发光细菌的复苏操作,后续需要使用菌液的仪器可直接在菌液放置杯11内吸取使用;
85.通过上述复苏步骤使得工作人员无需手动对发光细菌进行复苏,这样同样节省了人工成本。
86.所述台架1包括横板101、竖板102和两个支撑脚103,所述横板101固定连接在竖板102前端中下部,两个支撑脚103左右对称固定连接在横板101的前端,所述储存机构、菌液放置杯11、辅助清洗机构和电动位移机构均设置在横板101上,所述暂存罐313、清洗泵2、第一两通电磁阀211、注射泵212、第一三通电磁阀213、真空泵3、第二三通电磁阀311、第三三通电磁阀312以及第二两通电磁阀314均设置在竖板102上,横板101配合竖板102和两个支撑脚103能够使整个台架1稳定的放置在地面上,横板101和竖板102用于支撑各个部件。
87.所述横板101下端设有第一半导体降温机构104和第二半导体降温机构105,所述第一半导体降温机构104和第二半导体降温机构105分别与储存机构和菌液放置杯1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半导体降温机构104和第二半导体降温机构105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一半导体降温机构104和第二半导体降温机构105通电工作,第一半导体降温机构104和第二半导体降温机构105通电工作时能够分别对储存机构和菌液放置杯11进行降温,这样能够为发光细菌提供一个低温储存环境。
88.所述台架1还设有支撑箱5,所述菌液放置杯11固定连接在支撑箱5的内部上侧,所述支撑箱5内侧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皮带轮51,所述第一皮带轮51上端左右两侧均设有磁铁52,所述菌液放置杯11内放置有铁质搅拌件53,所述支撑箱5一侧设有第一电机54,所述第一电机54的转轴设有第二皮带轮55,所述第一皮带轮51与第二皮带轮55之间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带56,所述支撑箱5上端设有支撑箱盖57,所述支撑箱盖57设有两个上下贯穿的第二通孔58,所述第一电机54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89.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一电机54通电工作,第一电机54通电工作时能够带动第二皮带轮55转动,第二皮带轮55配合第一传动带56能够带动第一皮带轮51转动,由于第一皮带轮51上端的两个磁铁52会磁性吸引铁质搅拌件53的两端,所以第一皮带轮51转动时能够通过两个磁铁52带动铁质搅拌件53进行旋转,铁质搅拌件53转动时就能对菌液放置杯11内的菌液进行搅拌,这样个能够增大菌液中的氧气含量,使发光细菌能够稳定复苏;
90.支撑箱盖57盖在支撑箱5上端能够将菌液放置杯11封闭在支撑箱5内,支撑箱盖57上设置第二通孔58方便穿刺针32插入到菌液放置杯11内,第二通孔58设置两个,当其中一个第二通孔58被穿刺针32插入后,其它用于吸取菌液的针体能够通过另外一个第二通孔58插入,使两者工作时不会相互冲突。
91.所述支撑箱盖57下端设有与两个第二通孔58相匹配的两个封闭件59,所述封闭件59包括橡胶环座591和连接在橡胶环座591下端的若干个橡胶瓣592,若干个橡胶瓣592自然状态下能够依靠自身的弹力相互抵接在一起,使第二通孔58下侧处于密封状态,所述支撑
箱盖57下端设有与菌液放置杯11相匹配的光敏传感器594,所述光敏传感器594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支撑箱盖57贯穿设有若干个与菌液放置杯11相匹配的通气管581,所述通气管581的形状为螺旋形;
92.两个封闭件59能够将两个第二通孔58下侧密封住,这样能够防止外界的光线进入到菌液放置杯11内,当穿刺针32穿插封闭件59时,穿刺针32能够将若干个橡胶瓣592推挤开,使穿刺针32穿过橡胶环座591,这样穿刺针32就能进入到菌液放置杯11内,当穿刺针32从封闭件59内抽出时,若干个橡胶瓣592会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进行回弹,使若干个橡胶瓣592相互抵接在一起,这样封闭件59便将第二通孔58重新封闭住;
93.设置两个通气管581方便菌液放置杯11内的菌液进行通气呼吸,通气管581的形状设置为螺旋形,这样能够避免外界环境的光线通过通气管581照射到菌液放置杯11内;
94.光敏传感器594用于实时检测菌液的发光强度,并能够将实时亮度值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内储存有最低亮度值,控制器能够将实时亮度值与最低亮度值进行对比,若实时亮度值小于等于最低亮度值时,控制器会控制各个部件在将菌液放置杯11内菌液抽排出去,然后再控制各个部件对菌液放置杯11进行清洗,最后控制各个部件在菌液放置杯11内复苏一批新的菌液,这样就能持续向仪器供给发光强度较强的菌液。
95.所述铁质搅拌件53呈胶囊状,所述铁质搅拌件53中部设有一圈凸环531,凸环531能够减小铁质搅拌件53与菌液放置杯11杯底的接触面积,这样能够减小铁质搅拌件53的转动阻力,使铁质搅拌件53转动的更加顺畅。
96.所述清洗箱46上端还开设有清洗槽47,所述排液孔6与清洗槽47之间通过横槽61连通,所述清洗箱46上端设有清洗箱盖62,所述清洗箱盖62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三通孔63、第四通孔64以及第五通孔65,所述第三通孔63、第四通孔64和第五通孔65分别与清洗槽47、排液孔6和放置槽48相对应;
97.穿刺针32在进行清洗时,可控制穿刺针32插入第三通孔63,穿刺针32能够通过第三通孔63伸入到清洗槽47内,穿刺针32向清洗槽47内不断注水,待清洗槽47内的水淹过穿刺针32的下部时,水在不断的注入过程中能够对穿刺针32的下部外壁进行清洗,待清洗槽47内的水高过横槽61下端时,溢出的水能够通过横槽61排入到排液孔6,这样在对穿刺针32内壁进行清洗的同时能够对穿刺针32的外壁进行清洗,清洗过程的产生废水能够通过横槽61流入到排液孔6内,实现自动排水。
98.所述穿刺针32包括针管321,所述针管321下端固定连接有针锥322,所述针锥322左右两侧均设有与针管321内部连通的针孔323,针孔323设置在侧面而不设置在底面的原因是防止穿插橡胶盖43时被橡胶盖43堵死,避免穿刺针32内的液体不流通。
99.所述电动位移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台架1上的第一安装板7,所述第一安装板7上端左右两侧均设有纵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板71,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71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72,所述第一丝杆72一端贯穿第一支撑板71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73,所述台架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74,所述第二电机74的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741,所述第二齿轮741与第一齿轮73之间传动连接有第二传动带75,所述第一安装板7上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第一滑轨76,两个所述第一滑轨76之间滑动连接有与第一丝杆72螺纹连接的第一滑块8,所述第一滑块8上端固定连接有纵向设置的第二安装板81,所述第二安装板81前端上下两侧均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二支撑板82,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82之间转动连接有第
二丝杆83,上侧所述第二支撑板82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831,所述第三电机831的转轴与第二丝杆8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81前端左右两侧均设有纵向设置的第二滑轨84,两个所述第二滑轨84之间滑动连接有与第二丝杆83螺纹连接的第二滑块85,所述第二滑块85前端固定连接有支杆86,所述穿刺针32固定连接在支杆86下端,所述第二电机74和第三电机831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100.第三电机831通电工作时能够带动第二丝杆83进行转动,由于第二滑块85与第二丝杆83螺纹连接,与两个第二滑轨84滑动连接,所以第二丝杆83能够根据转动方向带动第二滑块85上下运动,第二滑块85上下运动时就能够通过支杆86带动穿刺针32进行上下运动,这样电动位移机构便能控制穿刺针32上下运动;
101.第二电机74通电工作时能够带动第二齿轮741转动,第二齿轮741转动时能够配合第二传动带75和第一齿轮73带动第一丝杆72进行转动,由于第一滑块8与第一丝杆72螺纹连接,与两个第一滑轨76滑动连接,所以第一丝杆72能够根据转动方向带动第一滑块8左右运动,又由于穿刺针32通过各个部件设置在第一滑块8上,所以第一滑块8左右运动时就能够带动穿刺针32进行左右运动,这样电动位移机构便能控制穿刺针32左右运动。
102.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