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深冲压的薄膜、其制备方法与该薄膜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4750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深冲压的薄膜、其制备方法与该薄膜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深冲压的薄膜,该薄膜(以100重量份该薄膜的塑料为准计)由1-60%(重量)(d)至少一种部分交联的EPDM,12-30%(重量)(e)具有或不具有反应基团的丙烯均聚产物、丙烯共聚产物或丙烯接技聚合产物、77-9.5%(重量)(f)至少一种基于乙烯和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的(其中部分酸基含有金属离子或被金属离子中和)、含反应基团的聚合物及/或离聚物、及10-0.5%(重量)(g)至少一种含反应基团的聚合物交联剂,该交联剂含有(以100重量份(g)为准计)51%(重量)以上乙烯基或其它链烯基和1-49%(重量)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和反应基团,而且反应基团可为环氧基、异氰酸酯基、酮基、醛基、甲硅烷基、烷卤基及/或酸酐基,以及必要时至少一种填料,添加剂及/或加工助剂所组成。
根据本发明,该薄膜是一种可深冲压的复合膜,该复合膜包括一层含聚链烯烃的上层膜和至少一层在性质上及/或数量上不同于上层膜组成的含聚链烯烃下层膜,该下层膜以组份(d)、(e)、(f)、(g)作为塑料,必要时还包括一层表面保护层,而且上层膜具有一定的组成。
以聚链烯烃为基料的各种不同薄膜,尤其是以聚丙烯和聚乙烯为基料的薄膜及其加工,均为人们所知(参见FR-A-2017705等)。
对薄膜的要求,确实随应用领域的不同而如此地千差万别,而且同不断提高的需要相联系,以致对具有改进性能及/或改进可加工性的薄膜有着一定的需求。
由US-B-5,206,294已知一种塑料混合物,它含有部分交联的EPDM、聚丙烯、含反应基团的聚合物或离聚物,以及一种含反应基团的聚合物交联剂。用该混合物制得的单层薄膜具有良好的深冲压性能,但不能满足其它由汽车工业所要求的性能。
在本发明范围内,用不同的薄膜配方进行了大量试验。试验时,另外还试验了含一种交联PP-EPDM及一种未交联丙烯嵌段共聚产物或多相丙烯嵌段聚合产物的配方。这些薄膜具有良好粒面稳定性(Narbstabilitat),并具有一定的消光度或一定的消光性,正如在许多应用领域(例如汽车内衬等)中所希望的那样。
但是,具这种组成的薄膜,其缺点是深冲压性能差,这是因为冲压时部分失去粒面稳定性,故此可以看到,薄膜的深冲压性能需要予以改善。
迄今所知用矿物性填料如滑石使易揉曲PP-EP组合物或PP-EPDM组合物消光的方法所产生的效果是,刚性提高,耐老化性能变差,此外,消光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变形度影响。甚至在橡胶混合物中使用弹性体(参见EP-B-0257242等)也不合宜。
由于在同一成形件上必须使成形件按不同的深冲压比成形,故此,为了制造可深冲压的汽车用薄膜、汽车用覆层薄膜或汽车用薄膜层,对塑料薄膜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除了这些特殊要求之外,这种成形件还应在所有部位上具有同样的压花结构和消光程度。另一方面,对塑料表面的耐划痕性、耐雾化值(Fogwerte)、耐老化稳定性等,也提出了特殊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和任务是要获得一种比现有技术改进了的,具有改进性能或加工性能的改进薄膜。特别是,这种薄膜应当具有良好的粒面稳定性(Narbstabilitat),表面应当不需另外添加消光剂而消光,或者具有一定的消光性或消光度。但是,该薄膜特别应当具有良好的可深冲压性、可滚花性和粒面稳定性,且也能被加工成成形件或物件,以满足所提出的相当高的要求。
这种应用领域譬如是成形件、物件或汽车用深冲压件,特别是汽车内衬。
本发明指出,用一种可深冲压的薄膜可实现这些目的和任务,该薄膜(以100重量份薄膜的塑料为准计)的组成为1-60%(重量)(d)至少一种部分交联的EPDM,12-30%(重量)(e)含有或不含有反应基团的丙烯均聚产物、丙烯共聚产物或丙烯接枝聚合产物,77-0.5%(重量)(f)至少一种以乙烯和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为基、其中部分酸基含有金属离子或被金属离子中和、含反应基团的聚合物及/或离聚物,及10-0.5%(重量)(g)至少一种含反应基团的聚合物交联剂,该交联剂(以100重量份(g)为准计)含有51%(重量)以上乙烯基或其它链烯基和1-49%(重量)丙烯酸酯基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和反应基团,而且反应基团可为环氧基、异氰酸酯基、酮基、醛基、甲硅烷基、烷卤基及/或酸酐基,以及必要时至少一种填料、添加剂及/或加工助剂。根据本以明,该薄膜是一种可深冲压的复合膜,该复合膜包括一层含聚烯烃的上层膜和至少一层在性质上及/或数量上不同于上层膜组成的含聚链烯下层膜,该下层膜以组份(d)、(e)、(f)、(g)作为塑料,必要时还包括一层表面保护层,而且上层膜含有(以100重量份上层膜的塑料为准计)a)20-80重量份至少一种交联PP-EPDM(由丙烯均聚产物及/或丙烯共聚产物和交联或部分交联的乙烯-丙烯-二烯混聚产物组成的合金或混合物),b)80-20重量份一种未交联的丙烯嵌段共聚产物或多相丙烯嵌段聚合产物,在其嵌段或链中(以100重量份未交联丙烯嵌段共聚物或多相丙烯嵌段聚合产物为准计)含有35-75%(重量)的弹性体,而且b)有15-1%(重量)优选10-2%(重量)被同样重量的一种含反应基团的聚合物及/或离聚物c)所替代,其中c)为以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及/或丙烯酸为基、至少一种含反应基团的聚合物及/或离聚物,其中部分酸基含有金属离子或被金属离子中和,而且必要时,上层膜和下层膜含有填料,添加剂及/或加工助剂。
虽然对上层膜的可深冲压性需要加以改善,而且下层膜也不能满足汽车工业的要求,例如不具有良好的粒面稳定性,但将上层膜和(诸)下层膜结合起来时,这种复合膜意想不到地产生非常良好的压花性、粒面稳定性和非常良好的可深冲压性。
本发明和复合膜是一种易揉曲、可深冲压的汽车用薄膜或覆层膜,它能特别良好地适于制造具有均匀消光表面,供汽车内衬薄膜用的热变形成形件。
这种薄膜的消光性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变形温度和变形度的影响,也即在该成形体的所有部位上,均使薄膜表面或用此薄膜制造的热变形成形体产生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消光性。
在此情况下,上层膜优选含有一种动态交联的或部分交联的PP-EPDM或PP-EPDM混合物或合金。上层膜的各组份a)、b)及c),在必要时同加工助剂、添加剂、填料、染料及/或颜料一起使用。
根据上层膜的一个较佳实施方式,动态交联或部分交联的PP-EPDM混合物,其熔融指数MFI(230/2.16)(按DIN53735方法测定)为12g/10min以下,优选为8g/10min以下,尤其优选为6g/10min。但是根据一个较佳实施方式,各组分中的一种组分具有低于4.8g/10min的熔融指数MFI(230/2.16),优选的熔融指数小于2.5/10min,特别优选是小于1.8g/10min,而PP-EPDM混合物的另一组分则具有较高的MFI。
同时,对于上层膜来说,特别优选的是,在PP-EPDM混合物中存在的或在该混合中分散存在的聚丙烯或聚丙烯的均聚产物成分或共聚产物成分具有较低的熔融指数,根据一个较佳实施方式,PP(聚丙烯)或分散地含于该混合物中的均聚产物成分或共聚产物成分(PP),具有0.1-2g/10min、优选0.3-1.5g/10min的熔融指数MFI(230/2.16,按DIN53735规定方法测定)。
未交联多相聚丙烯嵌段聚合产物的聚丙烯嵌段优选由一种丙烯聚合产物、丙烯共聚产物及/或丙烯嵌段聚合产物组成。根据一个较佳实施方式,多相聚丙烯嵌段共聚产物的弹性体成分为40-70%(重量)(以100重量份未交联多相丙烯嵌段共聚产物为准计)。按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多相聚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弹性体含量为35。5-48%(重量),优选36-45%(重量)(以100重量份未交联多相聚丙烯嵌段共聚物计)。
根据一个较佳实施方式,乙烯-丙烯共聚产物的弹性体具有20-70%(重量)、优选30-60%(重量)的乙烯成分和80-30%(重量)、优选70-40%(重量)的丙烯成分,而且分子量大于100,000,优选大于150,000。
在上层膜及/或下层膜中添加一种交联弹性体相粒度为0.5-15μm的动态交联PP-EPDM掺合物,改善了变形范围,热膨胀均匀性和粒面的形成。
改善的粒面形成意味着,粒面谷底的超比例扩展被因膨胀增大而提高的弹度所限制(应变强化)。为获得这种效果,有必要均匀地添入交联的PP-EPDM掺合物,并使弹性体具有颗粒状结构、由此对交联度和所用交联PP-EPDM掺合物的熔融指数提出一定要求。该复合体系中的交联度由70℃下22小时后的压缩比(Kompressionsat)间接规定(DIN53517),应在25至60之间。
作为多相丙烯嵌段聚合产物来说,优选使用Mfi(230/2.16)为0.3-8g/10min,优选0.5-7g/10min的嵌段聚合产物。
作为PP-EPDM来说,优先将动态交联的或部分交联的PP-EPDM用于上层膜及/或(诸)下层膜,优选为密度在0.7g-0.96g/cm2之间,较佳为0.83-0.93g/cm2的所述PP-EPDM。为此所选出的PP-EPDM优选具有80-400MPa、最好为100-300MPa的杨氏挠曲模数(初始挠曲模数,Initial flexural modulus)-按ASTM D790用2mm厚簿膜条(Folienbahn)测量。
根据一个较佳实施方式,下层膜或诸下层膜(以100重量份下层膜或诸下层膜的塑料为准计)的组成为d)5-55%(重量)至少一种部分交联的EPDM,e)13-25%(重量)含有或不含有反应基团的丙烯均聚产物、丙烯共聚产物或丙烯接枝聚合产物,f)73-19%(重量)以乙烯和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为基、至少一种含反应基团(其中部分酸基含有金属离子或被金属离子中和)的聚合物及/或离聚物,以及g)9-1%(重量)至少一种含反应基团的聚合物交联剂,它含有(以100重量份g)为准计)51%(重量)以上乙烯基或其它链烯基和1-49%(重量)丙烯酸酯基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基以及反应基团,而且反应基团为环氧基,异氰酸酯基、酮基、醛基、甲硅烷基、烷卤基及/或酸酐基;或者(诸)下层膜含有这些组份。
本发明的可深冲压复合膜,在上层膜上具有0.5-5按DIN57530/60°测得的光泽度,它实际上既不受所需变形温度的影响,又不受深冲压比例的影响,因此,这一特征将本发明簿膜区别于那些根据迄今为止的经验所积累起来,有关用填料法或滚花法来消光的薄膜的知识。
使用本发明的添加剂或本发明的混合物来制造可深冲压的汽车用薄膜,可成功地制得具有消光表面和热变形所需高弹性的塑料薄膜。此外,本发明复合膜的热变形可在约140-200℃,优选150-185℃的宽广温度区间内进行,不致遇到困难。该薄膜具突出的深冲压性,而且无论在阳模冲压法中、还是在阴模冲压法中都可使用。使用这种组成可以成功地制得肖氏D级硬度为25-60、优选30-55的深冲压薄膜,而且深冲压过的成形件上按Gardner法(60℃)测得的光泽度为0.5-1.5。
本发明的汽车内衬用复合膜覆层膜,除此之外,还具有高度抗光耐热抗老化的稳定性和低雾化值的优点。
按照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上层膜及/或下层膜具有0-30重量份、优选0-20重量份(以100重量份塑料为准计)填料。作为填料来说,可以使用本身已知的填料,优选为滑石及/或SO2,其平均粒度为0.01-20um,优选0.05-10μm。
加工助剂优选使用聚烯烃的热稳定剂及/或光稳定剂等。
其它的加工助剂或添加剂有润滑剂或润滑剂混合物等。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薄膜下面优选设有一层增粘剂层,该增粘剂层优选由丙烯酸酯、聚氨酯或丙烯酸酯-聚氨酯混合物组成,或者含有这些组分。在簿膜或增粘剂层下面,优选设有一层泡沫、载体层、织物层及/或保护层。泡沫层优选含有聚烯烃泡沫或聚氨酯泡沫,或者由它们组成。
上层膜的优选平均厚度为60-500μm,优选为100-350μm。下层膜或诸下层膜的平均厚度为100-2000μm,优选为500-1500μm,同时下层膜或诸下层膜的厚度为上层膜的1.5倍以上,优选为2倍或2倍以上。
本发明复合膜可非常良好地热变形,并可用来制造精确再现或复制形状稳定或温度稳定的各种表面结构的低应力成形件。该复合膜优选以阳模冲压法及/或阴模冲压法来加工或制造。该复合材料在底侧面或下表面上优选具有一层泡沫层,例如聚氨酯泡沫,但优选为聚烯烃泡沫,并/或设有一层载体或一种载体及/或一层保护层及/或一层网络层或织物层。根据一种较佳实施方式,该簿膜或簿层设有装饰、粒面、压花等,而且粒面稳定,手感好,还可被印刷。使用本发明的复合膜,可以制造出即使在较高温度下长时间放置也还具有良好粒面稳定性的成形件或物件。
用此复合膜制得的或深冲压的物件,成形体、零部件等-它优选地包括一个泡沫层、载体层或一种载体、保护层及/或网格层或织物层-优选用于汽车配电板或仪表板,汽车侧壁部件、汽车门框、顶盖内衬(车顶内衬)、汽车内后壁部件(顶架)及汽车其它内衬部件或物件。
根据一种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中载体层及/或泡沫层含有聚链烯烃、或者以聚链烯烃为基。
根据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下层膜或诸下层膜的含反应基团的聚合物交联剂g)除了具有丙烯酸酯基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基,或者丙烯酸基及/或甲基丙烯酸基以及51%(重量)以上乙烯基及/或链烯基或者(CH2)-基或CH-基之外,还具有环氧基或类环氧基,优选为缩水甘油基。
下层膜中含反应基团的聚合物及/或离聚物(g)所含有的金属离子,优选为碱金属离子及/或碱土金属离子及/或锌离子。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具有反应基团的聚合物及/或离聚物(g)包含具有1-8个碳原子的丙烯酸烷基酯及/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上层膜具有或被调节到某个肖氏D级硬度,该硬度比(诸)下层膜的肖氏D级硬度小3个以上肖氏D级单位,优选小5-10个肖氏D级单位,并/或将上层膜的表面应力调节到大于40mN/m的某个值。
优选的是,在所述各组份重量范围内,选择上层膜的各组份、尤其是组份a,b,及/或c的重量,将上层膜的肖氏D级硬度调节到小于37的肖氏D级硬度,优选调节到28-35的肖氏D级硬度,并/或在所述重量范围内,选择(诸)下层膜的各组份、优选选择组份d,e,f及/或g的重量,将(诸)下层膜的肖氏D级硬度调节到至少肖氏D级38,优选调节到39-48肖氏D级硬度。
根据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在上层膜之上或在薄膜表面上,及/或在下层膜之下,至少设有一层含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及/或聚氨酯的簿层,其层厚小于上层膜或下层膜的层厚,而且该层的层厚优选小于上层膜或(诸)下层膜厚度的50%。
此外,上层膜及必要时(诸)下层膜的部分区域还优选作过压花或粒面处理,而且上层膜上设有一层含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及/或聚氨酯的薄层或覆层,它优选含有0.01-18%(重量),优选0.1-12%(重量)的至少一种细粒消光剂,并以稀释剂涂布法涂覆。
(诸)下层膜下面所设含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及/或聚氨酯的或(以塑料含量为准计)由它们组成的(各)簿层或(各)覆层,优选含有至少一种抗静电剂及/或至少一种化学增粘剂,优选为细碎的碳或炭黑,其平均粒度小于100nm,优选在10-80nm之间,及/或至少一种超细硅或一种超细二氧化硅及/或超细硅酸盐,其平均粒径小于4μm,优选小于3μm。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可深冲压复合膜的方法,其中使用两台或两台以上装有宽缝式挤压喷嘴的挤压机来制造塑料薄膜。
按照本发明,至少在一台挤压机中将上层膜的组份a至c、并在至少另一台挤压机中将下层膜或诸下层膜的组分d至g在150-280℃、优选180-250℃的温度下进行挤压,同时使用一台双涡杆式挤压机,在上述挤压温度下使下层膜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份、优选为组份f及g部分地发生反应或偶联反应,并以共挤压膜方式来制造复合膜。
根据本发明方法的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使用及/或同时使用至少一种含聚链烯或含聚链烯基的,具较小肖氏D级硬度(按DIN53505测量)的塑料,以及必要时,使用至少一种具较大肖氏D级硬度的、含聚链烯烃或含聚链烯基的塑料,将上层膜的肖氏D级硬度调节到比设于其之下的下层膜的肖氏D级硬度小3个肖氏D级单位以上的一个肖氏D级硬度值,优选小5-10个肖氏D级单位。
在各组份的重量范围内,通过选择上层膜的组份、优选为组分a,b及/或c的重量,将上层膜的硬度调节到小于肖氏D级37的硬度,优选调节到28-35肖氏D级硬度(按DIN53505方法测定),并/或以按重量选择(诸)下层膜组份、优选选择组份d,e,f及/或g的重量,将(诸)下层膜硬度调节到至38D级肖氏硬度,优选调节到39-46D级肖氏硬度。
根据一种较佳实施方式,对上层膜(在其不邻接下层膜的表面上)及/或对下层膜(在其不邻接上层膜的表面上)用涂料涂布法(Beschichtumgsmittelauftragsverfahren),优选用喷涂法、喷射法、涂抹法、滚涂法(Rollenverfhren)或压辊涂布法 (Druckwalzenauftragverfahren),涂覆至少一层含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及/或聚氨酯和稀释剂(优选为有机化学溶剂)的涂层,其中上层膜的涂层含有0.01-18%(重量),优选0.1-12%(重量)的至少一种细碎消光剂。
优选的是,对下层膜下面覆设的薄层或涂层,使用至少一种抗静电增粘剂及/或至少一种化学增粘剂,优选为超细碳或炭黑,其平均粒度小于100nm,优选在10-80nm之间,及/或至少一种超细硅酸或一种超细二氧化硅及/或硅酸盐,基平均粒径小于4μm,优选小于3μm。
本发明还涉及该复合膜单独或与一种泡沫层、载体层或一种载体、保护层、间隔层或一种网格层或织物层相结合,供制造汽车内部衬里,优选供制造汽车配电板或仪表板、汽车侧壁部件、汽车门框、顶盖内衬(车顶内衬)、汽车内后壁部件(顶架)及汽车的其它内衬部件或物件的应用。
实施例上层膜 1 2PP-嵌段聚合物180 -PP-嵌段聚合物2- 60PP-EPDM310 10PP-EPDM4- 10离聚物510 -离聚物6- 10实施例下层膜 1 2PP-嵌段聚合物130 -PP MA9- 30EPDM740EPDM8- 30离聚物527 -离聚物6- 35甲基丙烯酸乙二醇缩水甘油脂 3 5(1)MFI=0,8 230℃/21,6N(2)MFI=3,0 230℃/21,6N(3)MFI=5,0 230℃/21,6N(4)MFI=30,0 230℃/21,6N(5)阳离子型锌MFI 1,0 190℃/21,6N(6)阳离子型锌MFI 3,0 190℃/21,6N(7)Mooney粘度ML 1+4 121℃=40(8)Mooney粘度ML 1+4 121℃=48(9)丙烯酸含量6%
在附图(

图1及图2)中,以示意图阐明了本发明复合膜的一些实施例,其中厚度尺寸比例与各层的实际厚度不尽相符,(在表面保护层或漆层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实际上该层厚度在8-60μm之间,优选在10-50μm之间)。
标号(1)代表油漆层或表面保护层,该层优选以一种化合物或溶剂例如合成树脂的形式进行涂覆,用作表面涂层。
在上层膜(2)下面,是(诸)下层膜(3),图2中,示意表示附加的另一层(4),它是一层泡沫层及/或载体层。
权利要求
1.可深冲压的薄膜,该薄膜(以100重量份薄膜塑料为准计)由1-60%(重量)(d)至少一种部分交联的EPDM,12-30%(重量)(e)具有或不具有反应基团的丙烯均聚产物、丙烯共聚产物或丙烯接枝聚合产物,77-9.5%(重量)(f)至少一种以乙烯和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为基的、其中部分酸基含有金属离子或被金属离子中和、且含反应基团的聚合物及/或离聚物,及10-0.5%(重量)(g)至少一种含反应基团的聚合物交联剂,该交联剂(以100重量份(g)为准计)含有51%(重量)以上乙烯基或其它链烯基和1-49%(重量)丙烯酸酯基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基和反应基团,而且反应基团可为环氧基、异氰酸酯基、酮基、醛基、硅烷基、烷卤基及/或酸酐基,以及必要时至少一种填料、添加剂及/或加工助剂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簿膜是一种可深冲压的复合膜,该复合膜包括一层含聚链烯烃的上层膜和至少一层在性质上及/或在数量上不同于上层膜组成的、含聚链烯烃的下层膜,该下层膜以组分(d)、(e)、(f)、(g)作为塑料,必要时还包括一层表面保护层,而且上层膜含有(以100重量份上层膜的塑料为准计)a)20-80重量份至少一种交联PP-EPDM(由丙烯均聚产物及/或丙烯共聚产物和交联或部分交联的乙烯-丙烯-二烯混聚产物组成的合金或混合物),b)80-20重量份一种未交联的多相丙烯嵌共聚产物或丙烯嵌段聚合产物,在其嵌段或链中(以100重量份未交联多相丙烯嵌段共聚产物或多相丙烯嵌段聚合产物为准计)含有35-75%(重量)的弹性体,而且b)有15-1%(重量)、优选10-2%(重量)被同样重量的一种含反应基团的聚合物及/或离聚物c)所替代,其中c)为以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及/或丙烯酸为基的、至少一种反含应基团的聚合物及/或离聚物,其中部分酸基含有金属离子或被金属离子中和,而且在必要时,上层膜和下层膜含有填料,添加剂及/或加工助剂。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深冲压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在上层膜中,未交联多相聚丙烯嵌段聚合物的聚丙烯嵌段由一种丙烯均聚产物、丙烯共聚产物及/或丙烯嵌段聚合产物组成,而且多相聚丙烯嵌段聚合产物中的弹性体含量(以100重量份未交联多相丙烯嵌段聚合产物为准计)为40-70%(重量)。
3.据权利要求1及2所述的可深冲压复合膜,其特征在于,乙烯-丙烯共聚产物的弹性体中有20-70%(重量)、优选30-60%(重量)的乙烯含量和80-30%(重量)、优选70-40%(重量)的丙烯含量,而且分子量大于100,000。
4.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可深冲压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多相丙烯嵌段聚合产物的熔融指数Mfi(230/2.16)为0.3-8g/10min,优选为0.5-7g/10min。
5.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可深冲压复合膜,其特征在于,上层膜及/或下层膜中所含的PP-EPDM优选为动态交联或部分交联的PP-EPDM,其密度介于0.78-0.96g/cm3,优选为0.83-0.93g/cm3,及/或所述下层膜(一层或多层)(以100重量份下层膜塑料为准计)由下列组份组成d)5-55%(重量)至少一种部分交联的EPDM,e)13-25%(重量)含有或不含有反应基团的丙烯均聚产物,丙烯共聚产物或丙烯接枝聚合产物,f)73-19%(重量)以乙烯和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为基,其中酸基部分地含有金属离子或被金属离子中和的、至少一种含反应基团的聚合物及/或离聚产物,以及g)9-1%(重量)至少一种含反应基团的聚合物交联剂,它含有(以100重量份g)为准计)51%(重量)以上乙烯基或其它链烯基,1-49%(重量)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基以及反应基团,而且反应基团为环氧基、异氰酸酯基、酮基、醛基、甲硅烷基、烷卤基及/或酸酐基。
6.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可深冲压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制造下层膜及/或上层膜用的PP-EPDM,其杨氏挠曲模数(初始挠曲模数)按ASTM D790用2mm厚的膜条(Folienbahn)测量为80-400MPa,优选100-300MPa。
7.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可深冲压复合膜,其特征在于,一层或多层下层膜中含反应基团的聚合产交联剂(g)中,除了丙烯酸酯基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基或丙烯基、乙烯基及/链烯基或(CH2)-基或CH-基外,还具有环氧基或类环氧基,优选为缩水甘油基。
8.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可深冲压复合膜,其特征在于,下层膜的含反应基团聚合物及/或离聚物(g)含有的金属离子为碱金属离子及/或碱土金属离子及/或锌离子。
9.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何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可深冲压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含反应基团的聚合物及/或离聚物(g)含有具1-8个碳原子的丙烯酸烷基酯及/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10.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何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可深冲压复合膜,其特征在于,上层膜的平均厚度为60-500μm,优选为100-350μm,下层膜或诸下层膜的平均总厚度为100-2500μm,优选为500-1500μm,而且下层膜或诸下层膜的厚度为上层膜的1.5倍,优选为2倍或2倍以上。
11.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何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可深冲压复合膜,其特征在于,上层膜具有的(或已调节到的)肖氏(Shore)D级硬度比(诸)下层膜的肖氏D级硬度低3个肖氏D级单位以上,优选低5至10个肖氏D级单位,及/或上层膜的表面张力被调节到大于40mN/m的值。
12.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何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可深冲压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在给定的所述各组分的重量范围之内选择上层膜的组分的、尤其是组分a、b及/或c的重量的条件下,将上层膜的肖氏D级硬度调节到小于37,优选调节到28-35;在所述各组分的重量范围内选择下层膜组分、尤其是组分d、e、f及/或g的重量的条件下,将(诸)下层膜的肖氏D级硬度调节到至少38,优选调节到39-48。
13.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何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可深冲压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在上层膜之上,或在该膜表面上,及/或在下层膜之下,至少设有一层含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及/或聚氨酯的薄层,其层厚小于上层膜或下层膜的层厚,而且该覆层的厚度优选小于上层膜或(诸)下层膜的膜层厚度的50%。
14.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何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可深冲压复合膜,其特征在于,上层膜及必要时(诸)下层膜的部分区域经压花或粒面处理,并覆以含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及/或聚氨酯的薄层或涂层,该覆层含有0.01-18%(重量)、优选为0.1-12%(重量)至少一种细散消光剂,并以稀释剂涂覆法来涂覆。
15.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何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可深冲压复合膜,其特征在于,覆设于(诸)下层膜之下、含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及/或聚氨酯的或者(以塑含量为准计)由此组成的(诸)薄层或(诸)涂层至少含有一种抗静电剂及/或至少一种化学增粘剂(haftvermittelndes chemisches Mittel)优选为平均粒度小于100nm、优选在10-80nm之间的超细碳或炭黑及/或至少一种超细硅酸或一种超细二氧化硅及/或超细硅酸盐,其平均粒径小于4μm,优选为小于3μm。
16.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何一项或多项所述可深冲压复合膜的制造方法,其中使用两台或两台以上设有宽缝式挤压喷嘴的挤压机,其特征在于,在150-280℃,优选在180-250℃的温度下,将上层膜的组分a至c在至少一台挤压机中进行挤压,并将下层膜或诸下层膜的组分d至g在至少另一台挤压机中进行挤压,而且在挤温度下,使用一台双涡杆式挤压机,使下层膜的二种或二种以上组分,优选为组分f及g部分地发生反应或偶联反应,将复合膜制成共挤压膜。
17.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及/或同时使用至少一种含聚链烯烃或含聚链烯基的、具较小肖氏D级硬度(按DIN53505方法测量)的塑料,以及必要时,便用至少一种具较大肖氏D级硬度的,含聚链烯烃或含聚链烯基的塑料,将上层膜的肖氏D级硬度调节到比设于其之下的下层膜的肖氏D级硬度小3个肖氏D级单位以上的一个肖氏D级硬度值,优选小5-10个肖氏D级单位。
18.据权利要求16及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各组分的所述重量范围内,按重量选择上层膜各组分的重量,尤其是组分a、b及/或c的重量,将上层膜的硬度调节到小于肖氏D级37的硬度,优选调节到28-35D(肖氏),(按DIN53505的方法测量),及/或选择(诸)下层膜组分的重量,尤其是组分d、e、f及/或g的重量,将(诸)下层膜的硬度调节到至少肖氏D级38,优选调节到肖氏D级39-46。
19.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何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上层膜(在其不邻接下层膜的表面上)及/或下层膜(在其不邻接上层膜的表面上)用涂料涂布法(Beschichtungmittel auftragsverfahren)、优选用喷涂法、喷射法、涂抹法、滚涂法(Rollenverfahven)或压辊涂布法(Druckwalzenauftragsverfahren),涂覆至少一层含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及/或聚氨酯和稀释剂(优选为有机化学溶剂)的涂层,其中上层膜的涂层含有0.01-18%(重量)、优选0.1-12%(重量)的至少一种细碎消光剂。
20.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何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下层膜下面所覆设的薄层或涂层,使用至少一种抗静电剂及/或至少一种化学增粘剂(优选为超细碳或炭黑,其平均粒度小于100nm,段选在10-80nm之间)及/或至少一种超细硅酸或一种超细二氧化硅及/或硅酸盐(平均粒径小于4μm,优选小于3μm)。
21.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何一项或多项所述复合膜的应用,用于单独或与一种泡沫层、载体层或一种载体、保护层、间隔层或一种网格层或织物层相结合,供制造汽车内部衬里,优选供制造汽车配电板或仪表板、汽车侧壁部件、汽车门框、顶盖内衬(车顶内衬),汽车内后壁部件(顶架)及汽车的其它内衬部件或物件。
全文摘要
涉及一种复合膜形式的可深冲压薄膜,包括一层上层膜,它含一定重量的a)至少一种交联PP-EPDM及b)一种未交联丙烯嵌段共聚物或多相丙烯嵌段聚合物,其中b)有15-1%(重量)为等重量含反应基团的聚合物及/或离聚物c)所替代。本发明还涉及该复合膜的制法及应用。下层膜含d)至少一种部分交联的EPDM,e)一种丙烯均聚物。丙烯共聚物或丙烯接技聚合物,f)至少一种含反应基团的聚合物及/或离聚物,g)至少一种含反应基团聚合物的交联剂。
文档编号C08L51/06GK1103359SQ9410673
公开日1995年6月7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1993年6月21日
发明者T·马萨宛, E·道斯 申请人:阿尔科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