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室菌丝试验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850876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室菌丝试验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丛枝菌根真菌试验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室菌丝试验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是分布最为广泛的菌根类型,陆地80%?90%的被子植物都能形成丛枝菌根。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范围是有限的,AM真菌侵染植物后根外菌丝可以穿过根际养分亏缺区向土壤中广泛伸展,形成菌丝际,扩大根系的养分吸收范围。
[0003]在自然条件下AM真菌与根系共生彼此联系,很难区分根系还是菌丝对土壤养分吸收的影响。李晓林(1990)采用三室的试验装置,利用30 μπι的尼龙网将根与菌丝分开,建立了菌丝际。该方法为研宄菌丝及其菌丝际的生理生化变化提供了一条有用的途径。但是它仍然不能排除外界微生物及灌溉施肥等措施造成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研宄菌丝的生理生化变化,必须建立一种无杂菌的菌丝际环境,将离体双重培养条件下形成共生体中的根与菌丝分离开来,使菌丝进入菌丝室,而将根阻止在菌植物室中,不让二者混在一起,为深入研宄菌根菌丝的生理生化特性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上述三室的试验装置利用30 μπι的尼龙网将根与菌丝分开,形成菌丝室并建立了菌丝际。但是也有缺点:仍然不能排除土壤中移动性强的元素在菌丝室和植物室之间的质流扩散造成的影响。
[0004]传统的分室装置是左右排列的,这样的话需要植物在侧面形成根垫,然后菌丝从侧面到达菌丝室,不能有效控制质流扩散的影响。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两室菌丝试验装置及方法,本装置既能够将根系与菌丝分开,同时还能减少质流扩散的影响。
[0006]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两室菌丝试验装置,所述装置由上至下包括:植物室、过滤网、空气隔层和菌丝室;所述植物室上方开口,边侧封闭,所述过滤网和所述空气隔层设置在所述植物室底部;所述菌丝室上方开口,边侧设有通风透气孔,底部为全封闭结构;所述植物室与所述菌丝室通过螺栓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空气隔层为带圆孔的硬质塑料板,所述空气隔层厚度为1.5?2.5_,所述圆孔的直径为1.5?2.5_,孔距为1.5?2.5_。
[0009]进一步的,所述空气隔层厚度为2mm,所述圆孔的直径为2mm,孔距为2mm。
[0010]进一步的,所述硬质塑料板为PVC板、聚碳酸酯板或有机玻璃板中的任一种。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在所述空气隔层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植物室和菌丝室可以为圆柱形、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
[0013]一种两室菌丝试验方法,步骤为:步骤一:将植物种植于植物室中;步骤二:将培养用土和秸杆置于菌丝室中,所述秸杆置于所述培养用土上,根据需要在菌丝室中放入土壤生物;步骤三:将所述植物室位于所述菌丝室之上,用螺栓将整个装置固定;步骤四:进行试验观察。
[00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的土壤生物包括:微型动物区系,个体长度在0.2毫米以下,主要是原生动物;中型动物区系,个体长度在0.2?10毫米之间,主要有线虫、蜱螨目(Acarina)以及弹尾目(Collemb-ola)、烛亚纲(Pauropoda)、综合亚纲(Symphyla)、缨尾目(Thysanura)、原尾目(Protura)等;大型动物区系,个体长度在10毫米以上,主要有虫丘虫弓丨、线虫引(Enchytraeus)、蜈蚁(Scolopendra)、蚂蚁、白蚁、双翅目(Diptera)幼虫和以甲虫为主的各种昆虫,以及少数甲壳纲(Crustacea)和腹足纲(Gastropoda)动物。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6]1、可组合式的优点:上面的植物室(Root Compartment)种植植物,接种菌根真菌可待菌丝长出之后(一般两周才能侵染)再与下面的菌丝室拼接。
[0017]2、空气隔层的优点:在植物室底部硬质塑料板上面钻孔,形成空气隔层,菌丝会穿过空气层到达菌丝室,这样就会避免上下两室之间的直接接触,既能够将根系与菌丝分开,同时还能减少质流扩散的影响。
[0018]3、上下分室的优点:传统的分室装置是左右排列的,这样的话需要植物在侧面形成根垫,然后菌丝从侧面到达菌丝室,改成上下分室后,由于重力作用,菌丝会自然向下生长,更容易到达菌丝室;另外,由于重力作用,下面的菌丝室中的养分离子不会通过质流到达上面的植物室,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质流扩散的影响。
[0019]综上所述,一种两室菌丝试验装置及方法可较为精确的研宄植物的菌丝际效应,最大限度地排除了非试验因素的影响。同时,在菌丝室可添加蚯蚓等土壤动物,研宄菌丝际土壤动物的效应,使研宄范围大大拓宽。上下分室可以在尽量减少试验误差的前提下更加方便地在下层菌丝室添加想要研宄的物质,比如同位素,或者别的微量元素等,起到很好的隔绝作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所示为本发明装置连接后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所示为本发明植物室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所示为本发明菌丝室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所示为本发明植物室的俯视图。
[0024]图5所示为本发明植物室的仰视图。
[0025]图6所示为本发明植物室的底部A-A截面图。
[0026]图中所示标号为为植物室、11为第一边缘、12为第一圆孔、13为过滤网、14为空气隔层、2为菌丝室、21第二边缘、22第三边缘、23为第三圆孔、24为第二圆孔、25为通风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文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图4和图5可知:一种两室菌丝试验装置,由上至下包括:植物室1、过滤网13、空气隔层14和菌丝室2 ;所述植物室I为圆柱形且上方开口,边侧封闭,底部设有过滤网13和空气隔层14 ;所述菌丝室2为所述试验装置的下部装置,所述菌丝室2为圆柱形结构且上方开口,边侧设有通风透气孔25,底部为全封闭结构;所述植物室I与所述菌丝室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可拆卸组合。
[0030]如图6可知,过滤网13在所述空气隔层上,网格大小均一,网格均匀排布;所述空气隔层14为带圆孔的硬质塑料板;进一步的,硬质塑料板为PVC板、聚碳酸酯板或有机玻璃板中的任一种;优选的硬质塑料板为PVC板;所述空气隔层14厚度为1.5?2.5mm,圆孔包括第一圆孔12、第二圆孔24第三圆孔23,所述圆孔的直径为1.5?2.5mm,孔距为1.5?
2.5mm ;优选的空气隔层厚度为2mm,所述圆孔的直径为2mm,孔距为2mm。
[0031]如图2和图3可知,所述圆孔分别对应设置在各边的边缘上,第一边缘11设置有第一圆孔12,第二边缘21上设置有第二圆孔24,第三边缘22设置有第三圆孔23,其中第一圆孔12与第二圆孔24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通过螺栓将第一圆孔12与第二圆孔24连接固定,第三圆孔23通过螺栓将整个装置的位置进行固定。
[0032]其中植物室I和菌丝室2还可以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
[0033]实施例2
[0034]一种两室菌丝试验方法为:步骤一:将植物种植于植物室I中;步骤二:将培养用土和秸杆置于菌丝室2之中,所述秸杆置于所述培养用土上,根据需要在菌丝室2中放入蚯蚓或其他土壤动物;步骤三:将所述植物室I位于所述菌丝室2之上,用螺栓将整个装置固定;步骤四:进行试验观察。
[0035]植物在安装后的装置中进行培养并研宄,植物根茎大部分在植物室1,其中菌丝透过过滤网13和空气隔层14的空隙进入菌丝室2,在菌丝室2中铺覆有培养用土、秸杆和肥料等,并在菌丝室2中加入研宄用土壤动物,通过放入不同的土壤动物可以研宄各种土壤动物对菌丝的影响和作用。
[0036]本发明的一种两室菌丝试验装置及方法可较为精确的研宄植物的菌丝际效应,最大限度地排除非实验因素的影响。同时,在菌丝室可添加蚯蚓或线虫、跳虫等其他土壤生物,研宄菌丝际土壤动物的效应,使研宄范围大大拓宽。上下分室可以更加方便且没有误差地在下层菌丝室添加想要研宄的物质,起到很还的隔绝作用。比如同位素,或者别的微量元素等。
[0037]本文虽然已经给出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的实施例进行改变。上述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不应以本文的实施例作为本发明权利范围的限定。
【主权项】
1.一种两室菌丝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上至下包括:植物室、过滤网、空气隔层和菌丝室;所述植物室上方开口,边侧封闭,所述过滤网和所述空气隔层设置在所述植物室底部;所述菌丝室上方开口,边侧设有通风透气孔,底部为全封闭结构;所述植物室与所述菌丝室通过螺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室菌丝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隔层为带圆孔的硬质塑料板,所述空气隔层厚度为1.5?2.5_,所述圆孔的直径为1.5?2.5_,孔距为L 5 ?2.5mm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室菌丝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隔层厚度为2mm,所述圆孔的直径为2mm,孔距为2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室菌丝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塑料板为PVC板、聚碳酸醋板或有机玻璃板中的任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室菌丝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在所述空气隔层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室菌丝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室和菌丝室可以为圆柱形、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
7.一种两室菌丝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步骤一:将植物种植于植物室中; 步骤二:将培养用土和秸杆置于菌丝室中,所述秸杆置于所述培养用土上,根据需要在菌丝室中放入土壤生物; 步骤三:将所述植物室位于所述菌丝室之上,用螺栓将整个装置固定; 步骤四:进行试验观察。
8.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两室菌丝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的土壤生物为蚯蚓、线虫、跳虫、蜱螨目、弹尾目、烛亚纲、综合亚纲、缨尾目、原尾目、线蚓、蜈蚣、蚂蚁、白蚁、双翅目幼虫或甲虫中的任一种或几种组合。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丛枝菌根真菌试验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室菌丝试验装置及方法,本发明的两室菌丝试验装置,由上至下包括:植物室、过滤网、空气隔层和菌丝室;所述植物室上方开口,边侧封闭,所述过滤网和所述空气隔层设置在所述植物室底部;所述菌丝室上方开口,边侧设有通风透气孔,底部为全封闭结构;所述植物室与所述菌丝室通过螺栓连接。本发明中空气隔层的方法很好的将根系与菌丝分开,采用上下分室可以较好的利用重力作用,更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同时还能减少两室间由质流而引起的养分扩散的影响,达到了很好的试验效果。
【IPC分类】C12R1-645, C12M1-00
【公开号】CN104830663
【申请号】CN201510173021
【发明人】李欢
【申请人】青岛农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