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褐红木霉及其用图

文档序号:9270923阅读:7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褐红木霉及其用图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领域,更具体地,设及一种褐红木霉及其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领域的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病原物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导致作物减产的一大"杀手",自波尔多液发明至今, 化学防控一直是控制植物病害发生、流行、为害、成灾的最主要的措施;然而多次大量地施 药增加了化学农药造成环境污染的风险,因此,利用生物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病害的 生物防治已经成为植物病害防治的发展方向。
[0003] 自1932年Weindling首次发现木素木霉(Trichodermalignorum)能够寄生某些 植物植病菌并降低其危害程度W来,相关研究进展加速。据不完全资料统计,木霉属至少对 18个属29种植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括抗作用。由于木霉的广泛适应性、广谱性及多机制 性,长期W来,一直是植病生物防治学家研究的重点对象,已经有不少成功应用的案例。近 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多种商品化的木霉制剂相继研发并推广应 用,使得木霉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发掘可利用的木霉 属新种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褐红木霉,可重寄生植物病原菌(W下简称植病菌)灰葡萄抱、 核盘菌、瓜果腐霉和立枯丝核菌,还可产生非挥发性物质抑制灰葡萄抱、核盘菌、瓜果腐霉、 辣椒疫霉和立枯丝核菌,具有植物病害防控的用途。
[0005] 本发明提供的褐红木霉(Trichodermarufobrunneum)P-T8155是木霉属的一个 新种,该种已于2015年4月1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屯、 (专利菌种),保藏编号为CGMCCNo. 10646。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 3号。
[0006] 所述的褐红木霉P-T8155分离自吉林蛟河前进林场(海拔450m)的腐木上,该 菌的分类学地位;真菌界(I^ungi),子囊菌口(Ascomycota),粪壳纲(Sordariomycetes),肉 座菌目(Hypocreales),肉座菌科(Hypocreaceae),木霉属(Trichoderma)。
[0007] 本发明所述的褐红木霉P-T 8155的分生抱子或菌丝体。
[000引本发明所述的褐红木霉P-T8155在抑制灰葡萄抱、核盘菌、瓜果腐霉、辣椒疫霉 和立枯丝核菌上的用途。
[0009] 本发明所述的褐红木霉P-T 8155在重寄生灰葡萄抱、核盘菌、瓜果腐霉和立枯丝 核菌上的用途。
[001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产品,其活性成分为本发明所述的褐红木霉P-T8155,所述产 品具有如下至少一种用途:
[0011] 1)抑制灰葡萄抱、核盘菌、瓜果腐霉、辣椒疫霉和立枯丝核菌上的用途;
[0012] 2)在重寄生灰葡萄抱、核盘菌、瓜果腐霉和立枯丝核菌上的用途。
[001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褐红木霉P-T8155,该菌能明显抑制灰葡萄抱、核盘菌、瓜果 腐霉、辣椒疫霉和立枯丝核菌的生长,在与该些植病菌对時培养的过程中,生长迅速,能有 效地竞争有限的空间和营养,覆盖植病菌的菌落,产生大量分生抱子,同时,该菌株能明显 重寄生于灰葡萄抱、核盘菌、瓜果腐霉和立枯丝核菌的菌丝上,迅速将其菌丝体完全降解, 另外,该菌株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非挥发性物质对该几种植病菌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 用,是一个具有良好生物防治潜力的微生物资源。
【附图说明】
[0014] 图1褐红木霉P-T8155的成熟子座;
[0015] 图2褐红木霉P-T8155的子座纵切面;
[0016] 图3褐红木霉P-T8155的子囊壳孔口;
[0017] 图4褐红木霉P-T 8155的子囊壳下层组织;
[0018] 图5褐红木霉P-T8155的子囊和子囊抱子;
[0019] 图6褐红木霉P-T8155在CMD培养基上25°C条件培养7天的菌落形态;
[0020] 图7褐红木霉P-T8155在PDA培养基上25°C条件培养7天的菌落形态;
[0021] 图8褐红木霉P-T8155在SNA培养基上25°C条件培养7天的菌落形态;
[002引图9褐红木霉P-T 8155的产抱簇;
[002引图10褐红木霉P-T8155的分生抱子梗;
[0024] 图11褐红木霉P-T 8155的分生抱子;
[0025] 图12褐红木霉P-T8155对五种植病菌的抑菌率图;
[0026] 图13褐红木霉P-T8155在25°C条件下与灰葡萄抱对時培养3天菌落形态;a为 灰葡萄抱单独培养的菌落形态,A为灰葡萄抱与褐红木霉P-T8155对時培养形态(左侧为 褐红木霉P-T8155、右侧为灰葡萄抱);
[0027] 图14褐红木霉P-T8155在25°C条件下与灰葡萄抱对時培养30天菌落形态;a为 灰葡萄抱单独培养的菌落形态,A为灰葡萄抱与褐红木霉P-T8155对時培养形态(左侧为 褐红木霉P-T8155、右侧为灰葡萄抱);
[002引图15褐红木霉P-T8155在25°C条件下与核盘菌对時培养3天菌落形态;b为核 盘菌单独培养的菌落形态,B为核盘菌与褐红木霉P-T8155对時培养形态(左侧为褐红木 霉口-了8155、右侧为核盘菌);
[0029] 图16褐红木霉P-T8155在25°C条件下与核盘菌对時培养30天菌落形态;b为核 盘菌单独培养的菌落形态,B为核盘菌与褐红木霉P-T8155对時培养形态(左侧为褐红木 霉口-了8155、右侧为核盘菌);
[0030] 图17褐红木霉P-T8155在25°C条件下与瓜果腐霉对時培养3天菌落形态;C为 瓜果腐霉单独的菌落培养形态,C为瓜果腐霉与褐红木霉P-T8155对時培养形态(左侧为 褐红木霉P-T8155、右侧为瓜果腐霉);
[0031] 图18褐红木霉P-T8155在25°C条件下与瓜果腐霉对時培养30天菌落形态;C为 瓜果腐霉单独的菌落培养形态,C为瓜果腐霉与褐红木霉P-T8155对時培养形态(左侧为 褐红木霉P-T8155、右侧为瓜果腐霉);
[0032] 图19褐红木霉P-T8155在25°C条件下与辣椒疫霉对時培养3天菌落形态;d为 辣椒疫霉单独培养的菌落形态,D为辣椒疫霉与褐红木霉P-T8155对時培养形态(左侧为 褐红木霉P-T8155、右侧为辣椒疫霉);
[0033] 图20褐红木霉P-T8155在25°C条件下与辣椒疫霉对時培养30天菌落形态;d为 辣椒疫霉单独培养的菌落形态,D为辣椒疫霉与褐红木霉P-T8155对時培养形态(左侧为 褐红木霉P-T8155、右侧为辣椒疫霉);
[0034] 图21褐红木霉P-T8155在25°C条件下与立枯丝核菌对時培养3天菌落形态;e为 立枯丝核菌单独培养的菌落形态,E为立枯丝核菌与褐红木霉P-T8155对時培养形态(左 侧为褐红木霉P-T8155、右侧为立枯丝核菌);
[0035] 图22褐红木霉P-T8155在25°C条件下与立枯丝核菌对時培养30天菌落形态; e为立枯丝核菌单独培养的菌落形态,E为立枯丝核菌与褐红木霉P-T8155对時培养形态 (左侧为褐红木霉P-T8155、右侧为立枯丝核菌);
[0036] 图23褐红木霉P-T8155对灰葡萄抱的重寄生作用图;
[0037] 图24褐红木霉P-T 8155对立枯丝核菌的重寄生作用图;
[003引图25褐红木霉P-T 8155对核盘菌的重寄生作用图;
[0039] 图26褐红木霉P-T 8155对瓜果腐霉的重寄生作用图;
[0040] 图27褐红木霉P-T8155产生的非挥发性物质对灰葡萄抱的抑菌效果图;a.为灰 葡萄抱在PDA培养基上的形态,A为灰葡萄抱在含有褐红木霉P-T8155产生的非挥发性物 质的PDA培养基上的形态;
[0041] 图28褐红木霉P-T8155产生的非挥发性物质对核盘菌的抑菌效果图;b.为核盘 菌在PDA培养基上的形态,B为核盘菌在含有褐红木霉P-T8155产生的非挥发性物质的 PDA培养基上的形态;
[0042] 图29褐红木霉P-T8155产生的非挥发性物质对瓜果腐霉的抑菌效果图;C.为瓜 果腐霉在PDA培养基上的形态,C为瓜果腐霉在含有褐红木霉P-T8155产生的非挥发性物 质的PDA培养基上的形态;
[0043] 图30褐红木霉P-T8155产生的非挥发性物质对辣椒疫霉的抑菌效果图;d.为辣 椒疫霉在PDA培养基上的形态,D为辣椒疫霉在含有褐红木霉P-T8155产生的非挥发性物 质的PDA培养基上的形态;
[0044] 图31褐红木霉P-T8155产生的非挥发性物质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效果图;e.为 立枯丝核菌在PDA培养基上的形态,E为立枯丝核菌在含有褐红木霉P-T8155产生的非挥 发性物质的PDA培养基上的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45]W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加详细地说明,W便能 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方案W及其各个方面的优点。然而,W下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 施例仅是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6] 实施例1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0047] 在无菌的比色皿凹槽内滴入75 %己醇和无菌水,挑取1个成熟子座置于比色皿 中的酒精内进行表面消毒,经无菌水漂洗后,用无菌綴子将子座礙碎,将含有子囊的子囊壳 挑入另一无菌比色皿中,进一步将子囊揽碎,充分揽拌,将悬浮液均匀涂布于水琼脂培养基 上,室温培养。隔一天置于解剖镜下观察,用无菌解剖针挑取萌发的单个抱子,转接至含有 氨节青霉素(2mg/L)的PDA培养基上,置于25°C下黑暗培养,待木霉的子囊抱子萌发后,菌 落生成时,将培养物活跃生长的部分转接至PDA试管,当斜面长满菌落并产生抱子时,置于 4°C冰箱短期保存。
[0048]实施例2菌株的物种鉴定
[0049](一)形态学鉴定:
[0050]在解剖镜下观察并记录子座的形态、子座在3%KOH水溶液中的颜色变化,然后选 取成熟的子座置于冷冻切片机(金华益迪YD-1508A)上制作厚度为5 - 15ym的切片,在光 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子座的内部组织结构及其在3%KOH水溶液中的颜色反应。挑取单 个子囊壳制作压片,观察并记录子囊和子囊抱子的内部结构及其在3%KOH水溶液中的颜 色变化。
[0化^ 在25°C生长3天的菌落活跃生长部分取直径为5mm的菌块,将菌块转接到PDA、CMD和SNA3种培养基上,分别在15°C、25°C和30°C培养3天,测量菌落半径,逐日观察并及 时记录菌落的形态、产抱结构和分生抱子的形态及产生情况。
[0化引W上宏观特征的观察采用Zeiss化-200解剖镜,显微结构的观察采用Zeiss Axioskop2plus光学显微镜,并用配备的CanonG5摄像系统进行拍照。
[0化3]形态学特性;子座单生或聚生,平垫状,外观圆形或多角形,表面平滑,中部凹陷, 孔口不可见,深红栋色,回水后遇K0H不变色,直径2 - 5 ( - 7)mm,高1 - 3mm。子座皮层为角 胞组织,在K0H中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