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担孢子萌发的方法

文档序号:932040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担孢子萌发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担孢子萌发的方法,属食用菌育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portentosus (Berk & Broome) Boedi jn,隶属于牛肝菌目小牛肝菌科(Boletinellaceae),主要分布于泛热带地区,包括国内的云南、四川、广西、海南等地,国外的泰国、斯里兰卡、越南、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非洲、墨西哥等地。暗褐网柄牛肝菌俗名“黑牛肝菌”,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云南南部及泰国北部最受欢迎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并且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够真正实现人工菇房栽培的可食用牛肝菌。在脱离宿主树接种于人工培养基的情况下,暗褐网柄牛肝菌担孢子、菌丝体在实验室条件下能够萌发、生长、交配,在菇房中经过约3个月时间的培养,能够完成整个生活史,形成子实体。近年来,有关该牛肝菌温室栽培、田间栽培方面的相关研究不断涌现,这些研究为该牛肝菌的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商业化推广栽培已见雏形。另一方面,暗褐网柄牛肝菌能够实现在较短的周期内,在人工温室的条件下完成有性世代的循环,这对于研究其生活史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因素,获得足够多的子代进行遗传学研究,以及进行基因功能的验证都是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可以把它当作牛肝菌目的模式生物之一来研究。
[0003]由孢子萌发获得的单孢菌株作为担子菌生活史中的单倍体阶段,在杂交育种、担子菌遗传学研究中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杂交育种技术是食用菌新品种选育中使用最为广泛,收效最显著的育种手段,其原理是通过单倍体交配实现基因重组,从杂交后代中选育兼具双亲优良性状的菌株。在常规栽培的食用菌中,优良品种的80%以上都是来源于单孢杂交育种。另外,在进行担子菌遗传图谱绘制,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基因转化等遗传学研究时,单孢菌丝也是非常理想的材料。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担孢子萌发的方法。
[0005]本发明方法通过改良预处理方法及孢子萌发培养基,仅需9-11天其担孢子即开始萌发,大大缩短了孢子萌发所需时间,为将来暗褐网柄牛肝菌的杂交育种、遗传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应用前景广泛。
[0006]本发明的暗褐网柄牛肝菌担孢子萌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担孢子收集:选择人工菇房中菌孔刚刚开始开放的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用预先灭菌的试管,在无菌条件下选下部分菌盖,使其粘于试管口处,将试管置于无菌环境中静置过夜,使担孢子自然弹射到试管底部,24小时后,肉眼见试管壁上及底部出现褐色担孢子印时取出子实体块,用酒精灯火焰对试管口进行灭菌处理,塞回棉塞,完成担孢子收集;
(2)孢子悬浮液预处理:在上述含有暗褐网柄牛肝菌担孢子的试管中加入1ml无菌水,制成孢子悬浮液,置于45°C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对孢子悬浮液进行预处理;
(3)孢子萌发培养:在无菌条件下以无菌水对预处理过的孢子悬浮液进行稀释,至100倍显微镜视野中有10~20个担孢子时,将其涂布于暗褐网柄牛肝菌担孢子萌发培养基,置于28°C培养,9-11天担孢子萌发;
暗褐网柄牛肝菌担孢子萌发培养基配方及制作方法为:称取200克红土壤,200克去皮马铃薯,加水煮沸30分钟后,纱布过滤,加入葡萄糖20克,KH2PO4 I克,MgSO2 I克,酵母膏浸提液2克,琼脂粉20克,加水定容至1000 ml,pH值自然,121°C灭菌30分钟,待其冷却至60°C以下但未凝固时,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使其终浓度为100U/ml,混匀后立即倒平板备用。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改良暗褐网柄牛肝菌预处理方法及孢子萌发培养基,大大缩短了孢子萌发所需时间,仅需9-11天其担孢子即开始萌发,提高了孢子萌发培养效率,为将来暗褐网柄牛肝菌的杂交育种、遗传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应用前景广泛。
具体实施例
[0008]本发明用担孢子萌发方法对暗褐网柄牛肝菌担孢子进行萌发,具体步骤如下:
(I)担孢子收集:选择人工菇房中菌孔刚刚开始开放的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利用预先灭菌的试管,在无菌条件下选下部分菌盖,使其粘于试管口处,将试管置于无菌环境中静置过夜,使担孢子自然弹射到试管底部,24小时后,肉眼可见试管壁上及底部出现褐色担孢子印,取出子实体块,利用酒精灯火焰对试管口进行灭菌处理,塞回棉塞,完成担孢子收集。
[0009](2)孢子悬浮液预处理:在上述含有暗褐网柄牛肝菌担孢子的试管中加入1ml无菌水,制成孢子悬浮液,置于45°C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对孢子悬浮液进行预处理;
(3)孢子萌发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预处理过的孢子悬浮液稀释至100倍显微镜视野中有10~20个担孢子,将其涂布于暗褐网柄牛肝菌担孢子萌发培养基,置于28°C培养,9天~11天担孢子萌发。
[0010]暗褐网柄牛肝菌担孢子萌发培养基配方及制作方法为:称取200克红土壤,200克去皮马铃薯,加水煮沸30分钟后,纱布过滤,加入葡萄糖20克,KH2PO4 I克,MgSO2 I克,酵母膏浸提液2克,琼脂粉20克,加水定容至1000 ml,pH值自然,121°C灭菌30分钟,待其冷却至60°C以下,但未凝固时,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使其终浓度为100U/ml,混匀后立即倒平板备用。
[0011 ] 实际应用表明:本发明方法孢子萌发培养仅需9天-1I天,而普通PDA培养基孢子萌发培养则需29天-31天,本发明方法大大缩短了孢子萌发所需时间,提高了孢子萌发培养效率。
【主权项】
1.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担孢子萌发的方法,包括担孢子收集,孢子悬浮液预处理,及孢子萌发培养步骤;其特征在于: a.孢子悬浮液预处理步骤中:制成的孢子悬浮液,置于45°C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对孢子悬浮液进行预处理; b.孢子萌发培养基为:称取200克红土壤,200克去皮马铃薯,加水煮沸30分钟后,纱布过滤,加入葡萄糖20克,KH2PO4 I克,MgSO2 I克,酵母膏浸提液2克,琼脂粉20克,加水定容至1000 ml,pH值自然,121 °C灭菌30分钟,待其冷却至60°C以下,未凝固时,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使其终浓度为100U/ml,混匀后立即倒平板备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担孢子萌发的方法,属食用菌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的征在于:a.制成的孢子悬浮液,置于45℃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对孢子悬浮液进行预处理;b.孢子萌发培养基为:称取200克红土壤,200克去皮马铃薯,加水煮沸30分钟后,纱布过滤,加入葡萄糖20克,KH2PO4?1克,MgSO2?1克,酵母膏浸提液2克,琼脂粉20克,加水定容至1000ml,pH值自然,121℃灭菌30分钟,待其冷却至60℃以下,未凝固时,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使其终浓度为100U/ml,混匀后立即倒平板备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大大缩短了孢子萌发所需时间,仅需9-11天其担孢子即开始萌发,为将来暗褐网柄牛肝菌的杂交育种、遗传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应用前景广泛。
【IPC分类】C12N1/14, C12R1/645
【公开号】CN105039178
【申请号】CN201510495116
【发明人】曹旸, 张春霞, 何明霞, 刘静, 高锋, 王文兵, 许欣景, 徐建平, 张颖
【申请人】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