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单快速分离尾孢属单孢子的方法

文档序号:9485128阅读:2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单快速分离尾孢属单孢子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简单快速分离尾孢属单孢子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尾孢属真菌是植物病原菌,可寄生在植物的茎、叶、花或果实上引起病害发生。玉米灰斑病(Cercospora zeina) (Meisel B, Korsman J, Kloppers F J, et al.Cercosporazeina is the causal agent of grey leaf spot disease of maize in southernAfrica [J].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09,124 (4): 577-583.)、甜菜褐斑病(Cercospora beticola)(Holtschulte B, Asher M J C, Molard M R, et al.Cercosporabeticola-worldwide distribut1n and incidence[J].Cercospora beticola Sacc.b1logy, agronomic influence and control measures in sugar beet.,2000:5-16.)、辣椒褐斑病(Cercospora capsici) (Kawagoe H.1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relative humidity on disease occurrence of sweet pepper caused by Cercosporacapsici in a plastic house[J].Annals of the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ofJapan, 1998, 64(2): 137-138.)等都是尾孢属真菌引起的,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系统地研究尾孢属致病菌种类及发生规律,有效地降低病害发生几率,对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尾孢属真菌生长速度缓慢,普通的病组织分离法常无法分离到目标病原菌或易被杂菌污染。
[0003]目前,常用单孢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单孢分离法是植物病害研究中常用的分离方法之一,该技术不仅涉及病原真菌的分离纯化、孢子形态观察方面,而且在研究群体遗传变异、生理生化特性等领域也有应用。单孢分离方法有很多,总结概括为两种类型,即使用特殊装置或手工操作分离。
[0004]其中,“单抱子分离器”是一种单抱分离装置(Constantinescu 0.An instrumentand procedure for single-spore isolat1n[J].Transact1ns of the BritishMycological Society, 1988,91(4): 700-702.),但该装置安装较为复杂,需要对显微镜设备改造,且国内未见此装置的广泛使用。相比之下,手工操作分离较为普遍,但不同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切取器分离法(Ho W C,Ko W H.A simple method forobtaining single-spore isolates of fungi[J].Botanical Bulletin of AcademiaSinica, 1997,38.),需要在显微镜下对单孢子处标记,然后用切取器切割单孢琼脂块,常出现切割的范围不准确,无法切到单孢的情况;直接在显微镜下挑取涂有孢子的琼脂平板,但培养皿不能固定,也不能随意移动,造成分离率降低(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玻璃针法(Choi Y W,Hyde K D, Ho W H.Single spore isolat1n offung1.Fungal Diversity, 1999,3:29-38.)、眉针法(刘长华,王振华.玉米丝黑穗病田间接种浓度与发病率关系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8,16(1): 119-121.),这些方法基本都是通过挑针挑取孢子,制作挑针的工具多为昆虫针或玻璃挑针,昆虫针较细,在显微镜下易确定孢子位置,但昆虫针较软,不易挑取粘有孢子的琼脂块,而玻璃挑针的硬度适中,但直径较粗,在显微镜视下观察常常占满整个视野,不能确定孢子的位置,同时,玻璃挑针的尖端易碎,在操作时要格外小心。这些因素降低了单孢分离的成功率和操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单孢分离法的应用。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在病原菌孢子分离过程中,综合已有的单孢分离方法,利用病原分离中简单的设备,组成一种简易单孢分离器,并结合一种新的单孢分离方法,其具有操作简便、设备简单、分离速度快、准确性高、不宜污染等优点。
[0006]术语解释:
[0007]WA琼脂液:是指用水和琼脂配制而成的培养液,也称为WA培养基(Water-agarmedium)-水-琼脂培养基。
[0008]PDA平板培养基:是人们对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简称,即Potato DextroseAgar(Medium)。
[0009]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
[0010]一种简单快速分离尾孢属单孢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a.选取具有发病症状的叶片,0-4°C保存,备分离用;
[0012]b.将取孢器高温灭菌消毒,备用;所述取孢器的一端为取孢球、另一端为取孢铲,所述取孢球为扁平圆状,所述取孢铲为扁平铲子状、端部呈尖状;
[0013]c.配制浓度为0.030-0.035g/ml的WA琼脂液,灭菌,在WA琼脂液未凝固前,吸取WA琼脂液,均匀涂布在载玻片上,使WA琼脂液形成直径10-15mm,厚度1-1.5mm的圆形琼脂块,制得琼脂片,然后将琼脂片放置在超净无菌工作台上凝固备用;
[0014]d.取经过步骤a处理后的叶片,用无菌水冲洗、干燥;然后用步骤b制得的取孢球在叶片病斑处来回划动,使孢子粘附到取孢球上,再将粘附有孢子的取孢球在步骤c制得的琼脂片上均匀涂布,最后将涂布的琼脂片放在1X 10倍显微镜下,视野中观察到I个孢子即可;
[0015]e.将经过步骤d处理后的涂有孢子的琼脂片放在25-28°C的环境下保湿培养22-24h ;
[0016]f.将显微镜放在超净无菌工作台上,把经过步骤e培养后的琼脂片放在载物台上,在1X 10视野下找到刚萌发,尚未分支的目标孢子,用取孢铲将孢子周围的琼脂块与琼脂片其它部分的琼脂分离,然后用取孢铲尖状端挑取带有孢子的琼脂块,移入PDA平板培养基,放在25 °C恒温环境下培养,获得单孢菌株。
[0017]优选的,步骤a中,将叶片装入洁净的自封袋内,然后将自封袋放在装有冰袋的塑料泡沫盒中,0-4°C保存带到实验室,备分离用;
[0018]优选的,步骤b中,将取孢器放入三角烧瓶中,封口,在120-125°C、103_104Kpa条件下,灭囷20min后,备用。
[0019]优选的,步骤c中,将10ml纯净水装入200ml三角烧瓶中,放入3_3.5g琼脂制得浓度为0.030-0.035g/ml的WA琼脂液。
[0020]优选的,步骤d中,取经过步骤a处理后的叶片,用75 %酒精表面消毒,无菌水冲洗3次,然后用灭菌滤纸擦干叶片表面。
[0021]优选的,步骤d中,取孢球在叶片病斑处来回划动之前,先在含有2%乳酸的灭菌水中蘸取。此设计的好处在于,取孢球在蘸取了含2%乳酸的灭菌水后,其具有一定的黏着性,便于粘附孢子。
[0022]优选的,步骤e中,将涂有孢子的琼脂片放置在铺有湿润吸水纸的培养皿内保湿培养,25 °C下培养24h。此设计的优势在于,琼脂片较薄,含水量低,容易干燥,放置在铺有湿润吸水纸的培养皿内,利于保湿培养。
[0023]优选的,步骤f中,将显微镜放在超净无菌工作台上后,用无菌脱脂棉蘸75%酒精擦拭显微镜的镜头和载物台,紫外灯照射30min。
[00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5]1.本发明单孢分离方法采用特制的取孢器挑取孢子,特制的取孢器能少量粘附病原孢子,并能均匀涂布于培养基上,保证10X10倍的视野中有I个孢子出现,孢子密度低,容易找到目标孢子,且不容易粘附叶片残体,易于分离病原孢子,有效提高了分离率和分离速度。
[0026]2.本方法采用特制的取孢器挑取的孢子为培养24小时已萌发的孢子,有效地避免了采用其他方法挑取单孢后不能萌发的结果,成功率高。
[0027]3.本方法采用特制的取孢器,使用取孢器一端的取孢球通过粘附取孢的方式进行挑取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