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改良后盐碱地土壤二次污染的含有脱硫石膏改良剂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6713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盐碱地改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改良后盐碱地土壤二次污染的含有脱硫石膏改良剂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全国各类盐碱土地总面积达148700万亩,其中盐渍化土壤为55400万亩,残余盐渍化土壤为67300万亩,潜在盐渍化土壤为26000万亩,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的现象。当土壤表层的含盐量超过0.3%时,农作物的产量将明显下降;当土壤表层的含盐量超过0.6%时,大多数植物已不能生长,当土壤表层的含盐量超过1.0%时,只有一些特殊适应于盐土的植物才能生长,土壤盐碱化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很大,一方面造成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影响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另一方面,严重的土壤盐碱化造成耕地的弃耕,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可耕地面积。

在盐碱地改良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盐酸、硫酸和硝酸,从而造成污染,在盐碱地的处理后可以利用含有脱硫石膏改良剂来防止造成盐碱地土壤二次污染,改良效果好,且能够提高盐碱地处理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盐碱地肥力下降,且易于受到二次污染等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止改良后盐碱地土壤二次污染的含有脱硫石膏改良剂及其生产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改良后盐碱地土壤二次污染的含有脱硫石膏改良剂,所述含有脱硫石膏改良剂按照重量的配方如下:放线菌0.5-1.2份、光合细菌1.25-2.3份、枯草芽孢杆菌1.75-3.1份、脱硫石膏12.5-16份、混合植物粉22.5-31.5份、糠醛渣23-28.5份、粉煤灰25.5-30.5份。

优选的,所述含有脱硫石膏改良剂的最佳配方如下:放线菌0.85份、光合细菌1.7份、枯草芽孢杆菌2.45份、脱硫石膏14.5份、混合植物粉27份、糠醛渣25.5份、粉煤灰28.5份。

优选的,所述混合植物粉为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组成,且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按照重量的比例为3:2: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止改良后盐碱地土壤二次污染的含有脱硫石膏改良剂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把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利用高温晾晒,在高温晾晒2-3天后,将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在粉碎机中粉碎处理,备用;

S2、在S1中的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中加入腐烂剂,将粉碎处理的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与腐烂剂混合均匀,粉碎处理的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与腐烂剂的用量按重量比例为75:1,腐烂时间不少于10-15天,形成混合植物粉,备用;

S3、在糠醛渣、粉煤灰中加入与糠醛渣、粉煤灰的重量同样的水,并将糠醛渣、粉煤灰与水均匀搅拌后,加入脱硫石膏;

S4、把S3中脱硫石膏、糠醛渣、粉煤灰充分混合后获得混合料后,备用;

S5、把S2和S4中粉碎处理的混合植物粉与腐烂剂混合物与脱硫石膏、糠醛渣、粉煤灰的混合物通过搅拌装置混合;

S6、把S5中的混合植物粉、脱硫石膏、糠醛渣、粉煤灰的混合物放置于密闭空间内;

S7、在S6中混合植物粉、脱硫石膏、糠醛渣、粉煤灰的混合物中加入放线菌、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微生物进行再处理,处理时间为5-10天;

S8、把S7中形成的混合液即为成品;

S9、经过初检、瓶装封口和外包装即得最终成品。

优选的,所述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的粉碎后的长度为1.3-2.1厘米,且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的含水量均不高于百分之八。

优选的,所述S2中的秸秆腐烂剂为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其它生物有机物质的微生物菌群,且其它生物有机物质的微生物菌群为米曲霉、绿色木霉、酿酒酵母与假丝酵母的混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良后盐碱地土壤二次污染的含有脱硫石膏改良剂,本发明以脱硫石膏、混合植物粉、糠醛渣、粉煤灰为主要成分制成含有脱硫石膏改良剂,防止改良后盐碱地土壤二次污染的含有脱硫石膏改良剂的生产工艺简单,原材料和生产成本低廉,适宜大规模推广施用,可以防止盐碱地土壤二次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防止改良后盐碱地土壤二次污染的含有脱硫石膏改良剂,所述含有脱硫石膏改良剂的配方如下:放线菌0.5份份、光合细菌1.25份、枯草芽孢杆菌1.75份、脱硫石膏12.5份、混合植物粉22.5份、糠醛渣23份、粉煤灰25.5份,所述混合植物粉为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组成,且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按照重量的比例为3:2: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止改良后盐碱地土壤二次污染的含有脱硫石膏改良剂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把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利用高温晾晒,在高温晾晒2-3天后,将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在粉碎机中粉碎处理,备用;

S2、在S1中的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中加入腐烂剂,将粉碎处理的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与腐烂剂混合均匀,粉碎处理的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与腐烂剂的用量按重量比例为75:1,腐烂时间不少于10-15天,形成混合植物粉,备用;

S3、在糠醛渣、粉煤灰中加入与糠醛渣、粉煤灰的重量同样的水,并将糠醛渣、粉煤灰与水均匀搅拌后,加入脱硫石膏;

S4、把S3中脱硫石膏、糠醛渣、粉煤灰充分混合后获得混合料后,备用;

S5、把S2和S4中粉碎处理的混合植物粉与腐烂剂混合物与脱硫石膏、糠醛渣、粉煤灰的混合物通过搅拌装置混合;

S6、把S5中的混合植物粉、脱硫石膏、糠醛渣、粉煤灰的混合物放置于密闭空间内;

S7、在S6中混合植物粉、脱硫石膏、糠醛渣、粉煤灰的混合物中加入放线菌、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微生物进行再处理,处理时间为5-10天;

S8、把S7中形成的混合液即为成品;

S9、经过初检、瓶装封口和外包装即得最终成品。

实施例2

一种防止改良后盐碱地土壤二次污染的含有脱硫石膏改良剂,所述含有脱硫石膏改良剂的配方如下:放线菌0.8份、光合细菌1.7份、枯草芽孢杆菌2.4份、脱硫石膏14份、混合植物粉27份、糠醛渣26份、粉煤灰28份,所述混合植物粉为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组成,且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按照重量的比例为3:2: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止改良后盐碱地土壤二次污染的含有脱硫石膏改良剂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把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利用高温晾晒,在高温晾晒2-3天后,将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在粉碎机中粉碎处理,备用;

S2、在S1中的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中加入腐烂剂,将粉碎处理的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与腐烂剂混合均匀,粉碎处理的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与腐烂剂的用量按重量比例为75:1,腐烂时间不少于10-15天,形成混合植物粉,备用;

S3、在糠醛渣、粉煤灰中加入与糠醛渣、粉煤灰的重量同样的水,并将糠醛渣、粉煤灰与水均匀搅拌后,加入脱硫石膏;

S4、把S3中脱硫石膏、糠醛渣、粉煤灰充分混合后获得混合料后,备用;

S5、把S2和S4中粉碎处理的混合植物粉与腐烂剂混合物与脱硫石膏、糠醛渣、粉煤灰的混合物通过搅拌装置混合;

S6、把S5中的混合植物粉、脱硫石膏、糠醛渣、粉煤灰的混合物放置于密闭空间内;

S7、在S6中混合植物粉、脱硫石膏、糠醛渣、粉煤灰的混合物中加入放线菌、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微生物进行再处理,处理时间为5-10天;

S8、把S7中形成的混合液即为成品;

S9、经过初检、瓶装封口和外包装即得最终成品。

实施例3

一种防止改良后盐碱地土壤二次污染的含有脱硫石膏改良剂,所述含有脱硫石膏改良剂的配方如下:放线菌1.2份、光合细菌2.3份、枯草芽孢杆菌3.1份、脱硫石膏16份、混合植物粉31.5份、糠醛渣28.5份、粉煤灰30.5份,所述混合植物粉为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组成,且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按照重量的比例为3:2: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止改良后盐碱地土壤二次污染的含有脱硫石膏改良剂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把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利用高温晾晒,在高温晾晒2-3天后,将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在粉碎机中粉碎处理,备用;

S2、在S1中的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中加入腐烂剂,将粉碎处理的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与腐烂剂混合均匀,粉碎处理的小麦秸秆、红豆草与聚合草与腐烂剂的用量按重量比例为75:1,腐烂时间不少于10-15天,形成混合植物粉,备用;

S3、在糠醛渣、粉煤灰中加入与糠醛渣、粉煤灰的重量同样的水,并将糠醛渣、粉煤灰与水均匀搅拌后,加入脱硫石膏;

S4、把S3中脱硫石膏、糠醛渣、粉煤灰充分混合后获得混合料后,备用;

S5、把S2和S4中粉碎处理的混合植物粉与腐烂剂混合物与脱硫石膏、糠醛渣、粉煤灰的混合物通过搅拌装置混合;

S6、把S5中的混合植物粉、脱硫石膏、糠醛渣、粉煤灰的混合物放置于密闭空间内;

S7、在S6中混合植物粉、脱硫石膏、糠醛渣、粉煤灰的混合物中加入放线菌、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微生物进行再处理,处理时间为5-10天;

S8、把S7中形成的混合液即为成品;

S9、经过初检、瓶装封口和外包装即得最终成品。

综上所述:本发明以脱硫石膏、混合植物粉、糠醛渣、粉煤灰为主要成分制成含有脱硫石膏改良剂,防止改良后盐碱地土壤二次污染的含有脱硫石膏改良剂的生产工艺简单,原材料和生产成本低廉,适宜大规模推广施用,可以防止盐碱地土壤二次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