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用磁性红丹防锈涂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5332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金属用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用磁性红丹防锈涂料。



背景技术:

防锈漆是一种可保护金属表面免受大气、海水等的化学或电化学腐蚀的涂料。主要分为物理性和化学性防锈漆两大类。前者靠颜料和漆料的适当配合,形成致密的漆膜以阻止腐蚀性物质的侵入,如铁红、铝粉、石墨防锈漆等;后者靠防锈颜料的化学抑锈作用,如红丹、锌黄防锈漆等。用于桥梁、船舶、管道等金属的防锈。

使用的防锈漆大致为油性和水性两种。油性防锈漆使材料表面油腻去除困难,已很少使用。油性防锈漆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但因含有亚硝酸盐、铬酸盐等有毒物质,对操作人员危害较大,国家已限制使用,且此类产品性能单一,不能满足磁性合金材料的防锈要求。醇酸红丹防锈漆主要用于轻微和中等腐蚀的海洋及工业环境中的黑色金属表面打底防锈,不可用于水下部。

水性金属防锈漆选用金属强力螯合剂肌醇六磷酸酯为主要成分,与其他几种水性助剂复配而成。肌醇六磷酸酯是从粮食作物中提取的天然无毒有机化工产品,当它作为磁性材料防锈剂使用时,能在表面与金属迅速螯合,形成一层致密的单分子络合物保护膜,可有效抑制金属的腐蚀。经该产品处理后的材料表面保持原色,不必水洗即可进入涂装等下道工序。

防锈颜料是防锈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防锈颜料是一类本身化学性质较为稳定的颜料,它们是靠本身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稳定,质地坚硬,颗粒细微,优良的填充性,提高漆膜的致密度,降低漆膜的可渗性从而起到防锈的作用.氧化铁红就属这类物质.而金属铝粉的防锈性是由于铝粉具有鳞片状结构,形成漆膜紧密,还有较强的反射紫外线光的能力,可提高漆膜抗老化的能力。红丹醇酸防锈漆是由醇酸树脂、红丹粉、体质颜料、催干剂、有机溶剂混合研磨而成。红丹醇酸防锈漆防锈性能好,干燥快,附着力强。

防锈漆的主要成分是防锈颜料和成膜物质。通常以防锈颜料的名称而命名,如:红丹防锈油漆、铁红防锈油漆等等。如果以它的防锈作用来分,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物理作用防锈油漆、化学作用防锈油漆、电化学作用防锈油漆、综合作用防锈油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燥快、附着力好的金属用磁性红丹防锈涂料,解决现有金属用材料干燥慢和遮盖力低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用磁性红丹防锈涂料,其原料按质量份数配比如下:红丹粉100份,乙二醛10-50份,二氧化钛15-55份,三羟甲基丙烷20-40份,黄丹1-5份,沉淀硫酸钡10-30份,环己酮16-20份,环烷酸铅5-25份,环烷酸锰25-45份,二氧化硅25-65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金属用磁性红丹防锈涂料的原料按质量份数配比如下:红丹粉100份,乙二醛20-40份,二氧化钛25-45份,三羟甲基丙烷25-35份,黄丹2-4份,沉淀硫酸钡15-25份,环己酮17-19份,环烷酸铅10-20份,环烷酸锰30-40份,二氧化硅35-55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金属用磁性红丹防锈涂料的原料按质量份数配比如下:红丹粉100份,乙二醛20份,二氧化钛25份,三羟甲基丙烷25份,黄丹2份,沉淀硫酸钡15份,环己酮17份,环烷酸铅10份,环烷酸锰30份,二氧化硅35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金属用磁性红丹防锈涂料的原料按质量份数配比如下:红丹粉100份,乙二醛40份,二氧化钛45份,三羟甲基丙烷35份,黄丹4份,沉淀硫酸钡25份,环己酮19份,环烷酸铅20份,环烷酸锰40份,二氧化硅55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金属用磁性红丹防锈涂料的原料按质量份数配比如下:红丹粉100份,乙二醛30份,二氧化钛35份,三羟甲基丙烷30份,黄丹3份,沉淀硫酸钡20份,环己酮18份,环烷酸铅15份,环烷酸锰35份,二氧化硅45份。

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一种金属用磁性红丹防锈涂料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细度60-80微米,粘度80-100s,遮盖力200-240g/cm2;2、柔韧性1-3mm,耐水15-35d无异常,耐盐水性5-25d不起泡、不脱落;3、表干10-50min,实干10-14h,制备方法简单,原料简单易得,可以广泛生产并不断代替现有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替代手段,均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

实施例1:

第一步:按照质量份数配比称取红丹粉100份,乙二醛10份,二氧化钛15份,三羟甲基丙烷20份,黄丹1份,沉淀硫酸钡10份,环己酮16份,环烷酸铅5份,环烷酸锰25份,二氧化硅25份。

第二步:将红丹粉、乙二醛、二氧化钛、三羟甲基丙烷和沉淀硫酸钡投入反应釜中,加热至150℃,以400r/min速度搅拌30min。

第三步:将搅拌均匀后的液体静置100min,加入黄丹、环己酮、环烷酸铅、环烷酸锰和二氧化硅,在175℃混合均匀后投入研磨机研磨20h,过滤后包装。

细度60微米,粘度80s,遮盖力200g/cm2;柔韧性3mm,耐水15d无异常,耐盐水性5d不起泡、不脱落;表干50min,实干14h。

实施例2:

第一步:按照质量份数配比称取红丹粉100份,乙二醛50份,二氧化钛55份,三羟甲基丙烷40份,黄丹5份,沉淀硫酸钡30份,环己酮20份,环烷酸铅25份,环烷酸锰45份,二氧化硅65份。

第二步:将红丹粉、乙二醛、二氧化钛、三羟甲基丙烷和沉淀硫酸钡投入反应釜中,加热至170℃,以600r/min速度搅拌50min。

第三步:将搅拌均匀后的液体静置140min,加入黄丹、环己酮、环烷酸铅、环烷酸锰和二氧化硅,在195℃混合均匀后投入研磨机研磨24h,过滤后包装。

细度65微米,粘度85s,遮盖力210g/cm2;柔韧性2.5mm,耐水20d无异常,耐盐水性10d不起泡、不脱落;表干40min,实干13h。

实施例3:

第一步:按照质量份数配比称取红丹粉100份,乙二醛20份,二氧化钛25份,三羟甲基丙烷25份,黄丹2份,沉淀硫酸钡15份,环己酮17份,环烷酸铅10份,环烷酸锰30份,二氧化硅35份。

第二步:将红丹粉、乙二醛、二氧化钛、三羟甲基丙烷和沉淀硫酸钡投入反应釜中,加热至150℃,以400r/min速度搅拌0min。

第三步:将搅拌均匀后的液体静置100min,加入黄丹、环己酮、环烷酸铅、环烷酸锰和二氧化硅,在175℃混合均匀后投入研磨机研磨20h,过滤后包装。

细度70微米,粘度90s,遮盖力220g/cm2;柔韧性2mm,耐水25d无异常,耐盐水性15d不起泡、不脱落;表干30min,实干12h。

实施例4:

第一步:按照质量份数配比称取红丹粉100份,乙二醛40份,二氧化钛45份,三羟甲基丙烷35份,黄丹4份,沉淀硫酸钡25份,环己酮19份,环烷酸铅20份,环烷酸锰40份,二氧化硅55份。

第二步:将红丹粉、乙二醛、二氧化钛、三羟甲基丙烷和沉淀硫酸钡投入反应釜中,加热至170℃,以600r/min速度搅拌50min。

第三步:将搅拌均匀后的液体静置140min,加入黄丹、环己酮、环烷酸铅、环烷酸锰和二氧化硅,在195℃混合均匀后投入研磨机研磨24h,过滤后包装。

细度75微米,粘度95s,遮盖力210g/cm2;柔韧性1.5mm,耐水30d无异常,耐盐水性20d不起泡、不脱落;表干20min,实干11h。

实施例5:

第一步:按照质量份数配比称取红丹粉100份,乙二醛30份,二氧化钛35份,三羟甲基丙烷30份,黄丹3份,沉淀硫酸钡20份,环己酮18份,环烷酸铅15份,环烷酸锰35份,二氧化硅45份。

第二步:将红丹粉、乙二醛、二氧化钛、三羟甲基丙烷和沉淀硫酸钡投入反应釜中,加热至160℃,以500r/min速度搅拌40min。

第三步:将搅拌均匀后的液体静置120min,加入黄丹、环己酮、环烷酸铅、环烷酸锰和二氧化硅,在185℃混合均匀后投入研磨机研磨22h,过滤后包装。

细度80微米,粘度100s,遮盖力240g/cm2;柔韧性1mm,耐水35d无异常,耐盐水性25d不起泡、不脱落;表干10min,实干10h。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