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磨耐老化的SBS胶粘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7408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胶粘剂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抗磨耐老化的SBS胶粘剂。
背景技术
:SBS热塑性弹性体是苯乙烯和丁二烯的嵌段共聚物,既有苯乙烯的溶解性和热塑性,又有顺丁橡胶的柔韧性和回弹性,是兼具热塑性塑料和硫化橡胶双重特性的材料。SBS溶解性好,能与很多聚合物相容,无需混炼与塑炼,不用高温高压硫化,非常适合制备胶粘剂,并具有强度高,韧性好,固化快和施工简单等优点。申请号为“201610162379.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户外运动鞋的胶粘剂,该胶粘剂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耐老化性和抗磨性,但是所用组分较多,制备方式较复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分数量少、制备过程简单的SBS万能胶粘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磨耐老化的SBS胶粘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构成且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SBS:15-40份、丙烯酸树脂5-12份、环氧改性酚醛树脂1-3份、甲乙酮肟0.1-0.5份、纳米气相二氧化硅3-5份、金红石型钛白粉8-10份、硅烷偶联剂0.5-4份、丙烯酸乙酯与乙酸乙酯按重量比2:1组成的混合溶剂38-45份。优选的,上述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SBS:30份、丙烯酸树脂7份、环氧改性酚醛树脂2份、甲乙酮肟0.3份、纳米气相二氧化硅4份、金红石型钛白粉9份、硅烷偶联剂2份、丙烯酸乙酯与乙酸乙酯组成的混合溶剂43份。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抗磨耐老化的SBS胶粘剂与申请号为“201610162379.5”的中国发明专利中的胶粘剂具有基本相当的粘接、耐老化和抗磨性能,本发明用到的组分相对要少得多,制备方式也要更简单。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实施例1:步骤一、准备以下组分:SBS:15份、丙烯酸树脂12份、环氧改性酚醛树脂1份、甲乙酮肟0.1份、纳米气相二氧化硅3份、金红石型钛白粉10份、硅烷偶联剂0.5份、丙烯酸乙酯与乙酸乙酯按重量比2:1组成的混合溶剂38份;步骤二、先取适量混合溶剂将SBS、丙烯酸树脂及环氧改性酚醛树脂在30摄氏度的温度下充分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取少量混合溶剂将金红石型钛白粉分散调成浆,保持温度在30摄氏度下加入钛白粉浆、纳米气相二氧化硅及剩余混合溶剂搅拌混合均匀,最后加入甲乙酮肟及硅烷偶联剂混合均匀,即得到本实施例的SBS胶粘剂,上述SBS中的S/B/=4/6。此后,将该实施例1得到的抗磨耐老化的SBS胶粘剂按照与申请号为“201610162379.5”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同样的方法测试其粘接性能、耐黄变性能和抗磨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所示。实施例2:实施例2跟实施例1相比,只是各组分的重量配比有所改变,其他内容完全相同,为简便表述,相同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2的抗磨耐老化的SBS胶粘剂的各组分的重量配比如下:SBS:40份、丙烯酸树脂5份、环氧改性酚醛树脂3份、甲乙酮肟0.5份、纳米气相二氧化硅5份、金红石型钛白粉8份、硅烷偶联剂4份、丙烯酸乙酯与乙酸乙酯按重量比2:1组成的混合溶剂45份。此后,将该实施例2得到的抗磨耐老化的SBS胶粘剂按照与申请号为“201610162379.5”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同样的方法测试其粘接性能、耐黄变性能和抗磨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所示。实施例3:实施例3跟实施例1和2相比,只是各组分的重量配比有所改变,其他内容完全相同,实施例3的各组分的重量配比如下:SBS:30份、丙烯酸树脂7份、环氧改性酚醛树脂2份、甲乙酮肟0.3份、纳米气相二氧化硅4份、金红石型钛白粉9份、硅烷偶联剂2份、丙烯酸乙酯与乙酸乙酯组成的混合溶剂43份。此后,将该实施例2得到的抗磨耐老化的SBS胶粘剂按照与申请号为“201610162379.5”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同样的方法测试其粘接性能、耐黄变性能和抗磨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所示。表1测试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剥离强度(N/mm)4.24.34.6抗磨耗(级)3.94.34.1耐黄变(紫外光)4级4级4级耐黄变(高温)4级4级4级抗拉强度(MPa)4.54.44.5从上表的测试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抗磨耐老化的SBS胶粘剂与申请号为“201610162379.5”的中国发明专利中的胶粘剂具有基本相当的粘接、耐老化和抗磨性能,但是其用到的组分仅8种,申请号为“201610162379.5”的中国发明专利中的胶粘剂至少用到10种组分,由于本申请所用组分较少,从上述制备过程也可以看出,其制备方式相对来说也要更简单。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最后,应该强调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本发明的一些描述已经被简化,并且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文件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构成本发明的内容。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