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毛球色带粘贴胶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81804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羽毛球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羽毛球色带粘贴胶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羽毛球,是一项室内、室外都可以进行的体育运动,器材由羽毛球和羽毛球拍组成。其中,羽毛球的质量十分重要,不仅决定羽毛球的使用寿命,而且直接关系到使用者对羽毛球的控制。

色带,是粘贴在球头与羽毛连接处的球头上,主要起美观装饰作用,还能使整体呈白色的羽毛球容易辨别。色带的粘贴需要使用胶水,且胶水的粘贴牢固性直接影响色带的正常使用功能。如果胶水的粘贴牢固性较差,则会在羽毛球使用过程中出现色带剥离现象,影响羽毛球的外观,从而缩短羽毛球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公司开发出一种羽毛球色带粘贴胶水,该胶水适用于将色带粘贴于不同材料的球头上,且粘合强度高,稳定性好,从而直接避免因色带粘贴不牢固而导致的羽毛球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粘合强度高、稳定性好以避免因色带粘贴不牢固而导致羽毛球报废的羽毛球色带粘贴胶水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羽毛球色带粘贴胶水,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15-20份、壳寡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物5-10份、糯米粉3-5份、水性聚乙烯醇缩丁醛2-3份、聚氧化乙烯1-2份、活性白土1-2份、海泡石纤维粉0.5-1份、羽绒纤维粉0.3-0.5份、枸橼酸钠0.1-0.3份、纳米氧化锆0.05-0.1份、水100-150份;

所述糯米粉是由质量比3-5:0.3-0.5:0.05-0.1的糯米、聚维酮和氢化棕榈油制成,其制备方法为:将糯米加热至80-85℃保温混合10min,再加入聚维酮和氢化棕榈油,继续在80-85℃保温混合10min,最后利用磨粉机磨成细粉,并过100目筛。

所述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是由质量比2-3:1-2:0.1:0.1:0.05的淀粉、聚乙烯醇、泊洛沙姆、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过硫酸铵经反应制成,其具体制备方法为:将聚乙烯醇和过硫酸铵升温至125-130℃保温混合5min,再加入淀粉、泊洛沙姆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继续在125-130℃保温混合30min,并以5℃/min的降温速度降温至0-5℃,然后加入沸水,配制成固含量25-30%的混合溶液,将所得混合溶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

所述淀粉选自薯类淀粉、豆类淀粉、谷物淀粉中的一种。

所述壳寡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物是由壳寡糖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而成,其具体制备方法为:向沸水中加入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和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回流搅拌10min,再加入壳寡糖和羟甲基二茂铁,继续回流搅拌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所得混合物送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所得固体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壳寡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物。

所述沸水、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壳寡糖和羟甲基二茂铁的质量比为20-30:2-3:0.05-0.1:2-3:0.01-0.03。

所述水性聚乙烯醇缩丁醛是由聚乙烯醇缩丁醛经亲水改性而成,其具体改性方法为:向1/3聚乙烯醇缩丁醛中加入聚天门冬氨酸和双丙酮丙烯酰胺,并升温至120-125℃保温混合0.5h,再加入剩余2/3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继续在120-125℃保温混合1h,待混合物自然冷却至70-75℃后滴加等温度水,滴完后保温搅拌0.5h,所得混合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水性聚乙烯醇缩丁醛。

所述聚乙烯醇缩丁醛、聚天门冬氨酸、双丙酮丙烯酰胺和水的质量比为30-35:5-10:1-3:100-150。

一种羽毛球色带粘贴胶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向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中加入聚氧化乙烯,并升温至115-120℃保温混合15min,再加入羽绒纤维粉和纳米氧化锆,继续在115-120℃保温混合15min,即得物料i;

(2)向糯米粉中加入水性聚乙烯醇缩丁醛和枸橼酸钠,充分混合后升温至45-50℃保温静置30min,再次混合均匀,即得物料ii;

(3)向水中加入壳寡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物、活性白土和海泡石纤维粉,充分混合后静置15min,再升温至回流状态保温混合15min,然后加入物料i和物料ii,充分混合后转入0-5℃环境中密封静置2h,并再次升温至回流状态保温混合15min,经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色带粘贴胶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作为胶水主料,赋予胶水优异的成膜性和粘接性,以在色带和球头之间形成粘接强度高的粘结层;

(2)壳寡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物和水性聚乙烯醇缩丁醛作为粘接辅料,不仅环保性好,而且能显著增强胶水的粘接强度;

(3)利用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和壳寡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物特有的保水性以提高胶水的粘接稳定性,避免因水分过度挥发而降低粘接性;

(4)所用糯米粉不同于常规糯米粉,而是由糯米、聚维酮和氢化棕榈油制成,在保留糯米原有粘性的基础上增强糯米的保水性,从而提高粘接稳定性;

(5)所制胶水以水作为制备溶剂,环保性强,同时粘接性好,能将色带牢固粘附于球头上,并且粘接稳定性好,以避免因色带粘接不牢固而导致羽毛球的报废,延长羽毛球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1)向15kg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中加入1kg聚氧化乙烯,并升温至115-120℃保温混合15min,再加入0.3kg羽绒纤维粉和0.05kg纳米氧化锆,继续在115-120℃保温混合15min,即得物料i;

(2)向5kg糯米粉中加入2kg水性聚乙烯醇缩丁醛和0.1kg枸橼酸钠,充分混合后升温至45-50℃保温静置30min,再次混合均匀,即得物料ii;

(3)向150kg水中加入5kg壳寡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物、1kg活性白土和0.5kg海泡石纤维粉,充分混合后静置15min,再升温至回流状态保温混合15min,然后加入物料i和物料ii,充分混合后转入0-5℃环境中密封静置2h,并再次升温至回流状态保温混合15min,经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色带粘贴胶水。

糯米粉的制备:将5kg糯米加热至80-85℃保温混合10min,再加入0.5kg聚维酮和0.05kg氢化棕榈油,继续在80-85℃保温混合10min,最后利用磨粉机磨成细粉,并过100目筛。

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的制备:将2kg聚乙烯醇和0.05kg过硫酸铵升温至125-130℃保温混合5min,再加入2kg红薯淀粉、0.1kg泊洛沙姆和0.1kgn-羟甲基丙烯酰胺,继续在125-130℃保温混合30min,并以5℃/min的降温速度降温至0-5℃,然后加入沸水,配制成固含量25-30%的混合溶液,将所得混合溶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

壳寡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物的制备:向30kg沸水中加入3k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和0.05kg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回流搅拌10min,再加入3kg壳寡糖和0.01kg羟甲基二茂铁,继续回流搅拌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所得混合物送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所得固体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壳寡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物。

水性聚乙烯醇缩丁醛的制备:向10kg聚乙烯醇缩丁醛中加入5kg聚天门冬氨酸和1kg双丙酮丙烯酰胺,并升温至120-125℃保温混合0.5h,再加入20kg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继续在120-125℃保温混合1h,待混合物自然冷却至70-75℃后滴加等温度120kg水,滴完后保温搅拌0.5h,所得混合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水性聚乙烯醇缩丁醛。

实施例2

(1)向20kg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中加入2kg聚氧化乙烯,并升温至115-120℃保温混合15min,再加入0.5kg羽绒纤维粉和0.05kg纳米氧化锆,继续在115-120℃保温混合15min,即得物料i;

(2)向3kg糯米粉中加入3kg水性聚乙烯醇缩丁醛和0.2kg枸橼酸钠,充分混合后升温至45-50℃保温静置30min,再次混合均匀,即得物料ii;

(3)向150kg水中加入10kg壳寡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物、2kg活性白土和0.5kg海泡石纤维粉,充分混合后静置15min,再升温至回流状态保温混合15min,然后加入物料i和物料ii,充分混合后转入0-5℃环境中密封静置2h,并再次升温至回流状态保温混合15min,经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色带粘贴胶水。

糯米粉的制备:将3kg糯米加热至80-85℃保温混合10min,再加入0.3kg聚维酮和0.05kg氢化棕榈油,继续在80-85℃保温混合10min,最后利用磨粉机磨成细粉,并过100目筛。

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的制备:将1kg聚乙烯醇和0.05kg过硫酸铵升温至125-130℃保温混合5min,再加入2kg小麦淀粉、0.1kg泊洛沙姆和0.1kgn-羟甲基丙烯酰胺,继续在125-130℃保温混合30min,并以5℃/min的降温速度降温至0-5℃,然后加入沸水,配制成固含量25-30%的混合溶液,将所得混合溶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

壳寡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物的制备:向30kg沸水中加入2k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和0.05kg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回流搅拌10min,再加入2kg壳寡糖和0.01kg羟甲基二茂铁,继续回流搅拌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所得混合物送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所得固体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壳寡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物。

水性聚乙烯醇缩丁醛的制备:向10kg聚乙烯醇缩丁醛中加入8kg聚天门冬氨酸和1kg双丙酮丙烯酰胺,并升温至120-125℃保温混合0.5h,再加入20kg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继续在120-125℃保温混合1h,待混合物自然冷却至70-75℃后滴加等温度120kg水,滴完后保温搅拌0.5h,所得混合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水性聚乙烯醇缩丁醛。

对照例1

(1)向20kg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中加入2kg聚氧化乙烯,并升温至115-120℃保温混合15min,再加入0.5kg羽绒纤维粉和0.05kg纳米氧化锆,继续在115-120℃保温混合15min,即得物料i;

(2)向3kg糯米粉中加入3kg聚乙烯醇缩丁醛和0.2kg枸橼酸钠,充分混合后升温至45-50℃保温静置30min,再次混合均匀,即得物料ii;

(3)向150kg水中加入10kg壳寡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物、2kg活性白土和0.5kg海泡石纤维粉,充分混合后静置15min,再升温至回流状态保温混合15min,然后加入物料i和物料ii,充分混合后转入0-5℃环境中密封静置2h,并再次升温至回流状态保温混合15min,经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色带粘贴胶水。

糯米粉的制备:将3kg糯米加热至80-85℃保温混合10min,再加入0.3kg聚维酮和0.05kg氢化棕榈油,继续在80-85℃保温混合10min,最后利用磨粉机磨成细粉,并过100目筛。

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的制备:将1kg聚乙烯醇和0.05kg过硫酸铵升温至125-130℃保温混合5min,再加入2kg小麦淀粉、0.1kg泊洛沙姆和0.1kgn-羟甲基丙烯酰胺,继续在125-130℃保温混合30min,并以5℃/min的降温速度降温至0-5℃,然后加入沸水,配制成固含量25-30%的混合溶液,将所得混合溶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

壳寡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物的制备:向30kg沸水中加入2k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和0.05kg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回流搅拌10min,再加入2kg壳寡糖和0.01kg羟甲基二茂铁,继续回流搅拌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所得混合物送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所得固体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壳寡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物。

对照例2

(1)向20kg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中加入2kg聚氧化乙烯,并升温至115-120℃保温混合15min,再加入0.5kg羽绒纤维粉和0.05kg纳米氧化锆,继续在115-120℃保温混合15min,即得物料i;

(2)向3kg糯米粉中加入3kg水性聚乙烯醇缩丁醛和0.2kg枸橼酸钠,充分混合后升温至45-50℃保温静置30min,再次混合均匀,即得物料ii;

(3)向150kg水中加入10kg壳寡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物、2kg活性白土和0.5kg海泡石纤维粉,充分混合后静置15min,再升温至回流状态保温混合15min,然后加入物料i和物料ii,充分混合后转入0-5℃环境中密封静置2h,并再次升温至回流状态保温混合15min,经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色带粘贴胶水。

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的制备:将1kg聚乙烯醇和0.05kg过硫酸铵升温至125-130℃保温混合5min,再加入2kg小麦淀粉、0.1kg泊洛沙姆和0.1kgn-羟甲基丙烯酰胺,继续在125-130℃保温混合30min,并以5℃/min的降温速度降温至0-5℃,然后加入沸水,配制成固含量25-30%的混合溶液,将所得混合溶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

壳寡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物的制备:向30kg沸水中加入2k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和0.05kg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回流搅拌10min,再加入2kg壳寡糖和0.01kg羟甲基二茂铁,继续回流搅拌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所得混合物送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所得固体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壳寡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物。

水性聚乙烯醇缩丁醛的制备:向10kg聚乙烯醇缩丁醛中加入8kg聚天门冬氨酸和1kg双丙酮丙烯酰胺,并升温至120-125℃保温混合0.5h,再加入20kg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继续在120-125℃保温混合1h,待混合物自然冷却至70-75℃后滴加等温度120kg水,滴完后保温搅拌0.5h,所得混合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水性聚乙烯醇缩丁醛。

对照例3

(1)向20kg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中加入2kg聚氧化乙烯,并升温至115-120℃保温混合15min,再加入0.5kg羽绒纤维粉和0.05kg纳米氧化锆,继续在115-120℃保温混合15min,即得物料i;

(2)向3kg糯米粉中加入3kg水性聚乙烯醇缩丁醛和0.2kg枸橼酸钠,充分混合后升温至45-50℃保温静置30min,再次混合均匀,即得物料ii;

(3)向150kg水中加入10kg壳寡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物、2kg活性白土和0.5kg海泡石纤维粉,充分混合后静置15min,再升温至回流状态保温混合15min,然后加入物料i和物料ii,充分混合后转入0-5℃环境中密封静置2h,并再次升温至回流状态保温混合15min,经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色带粘贴胶水。

糯米粉的制备:将3kg糯米加热至80-85℃保温混合10min,再加入0.3kg聚维酮和0.05kg氢化棕榈油,继续在80-85℃保温混合10min,最后利用磨粉机磨成细粉,并过100目筛。

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的制备:将1kg聚乙烯醇和0.05kg过硫酸铵升温至125-130℃保温混合5min,再加入2kg小麦淀粉、0.1kg泊洛沙姆和0.1kgn-羟甲基丙烯酰胺,继续在125-130℃保温混合30min,并以5℃/min的降温速度降温至0-5℃,然后加入沸水,配制成固含量25-30%的混合溶液,将所得混合溶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

壳寡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物的制备:向30kg沸水中加入2k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回流搅拌10min,再加入2kg壳寡糖,继续回流搅拌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所得混合物送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所得固体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壳寡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物。

水性聚乙烯醇缩丁醛的制备:向10kg聚乙烯醇缩丁醛中加入8kg聚天门冬氨酸和1kg双丙酮丙烯酰胺,并升温至120-125℃保温混合0.5h,再加入20kg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继续在120-125℃保温混合1h,待混合物自然冷却至70-75℃后滴加等温度120kg水,滴完后保温搅拌0.5h,所得混合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水性聚乙烯醇缩丁醛。

对照例4

(1)向20kg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中加入2kg聚氧化乙烯,并升温至115-120℃保温混合15min,再加入0.5kg羽绒纤维粉和0.05kg纳米氧化锆,继续在115-120℃保温混合15min,即得物料i;

(2)向3kg糯米粉中加入3kg水性聚乙烯醇缩丁醛和0.2kg枸橼酸钠,充分混合后升温至45-50℃保温静置30min,再次混合均匀,即得物料ii;

(3)向150kg水中加入10kg壳寡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物、2kg活性白土和0.5kg海泡石纤维粉,充分混合后静置15min,再升温至回流状态保温混合15min,然后加入物料i和物料ii,充分混合后转入0-5℃环境中密封静置2h,并再次升温至回流状态保温混合15min,经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色带粘贴胶水。

糯米粉的制备:将3kg糯米加热至80-85℃保温混合10min,再加入0.3kg聚维酮和0.05kg氢化棕榈油,继续在80-85℃保温混合10min,最后利用磨粉机磨成细粉,并过100目筛。

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的制备:将1kg聚乙烯醇和0.05kg过硫酸铵升温至125-130℃保温混合5min,再加入2kg小麦淀粉,继续在125-130℃保温混合30min,并以5℃/min的降温速度降温至0-5℃,然后加入沸水,配制成固含量25-30%的混合溶液,将所得混合溶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

壳寡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物的制备:向30kg沸水中加入2k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和0.05kg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回流搅拌10min,再加入2kg壳寡糖和0.01kg羟甲基二茂铁,继续回流搅拌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所得混合物送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所得固体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壳寡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物。

水性聚乙烯醇缩丁醛的制备:向10kg聚乙烯醇缩丁醛中加入8kg聚天门冬氨酸和1kg双丙酮丙烯酰胺,并升温至120-125℃保温混合0.5h,再加入20kg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继续在120-125℃保温混合1h,待混合物自然冷却至70-75℃后滴加等温度120kg水,滴完后保温搅拌0.5h,所得混合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水性聚乙烯醇缩丁醛。

实施例3

分别利用等量实施例1、实施例2、对照例1、对照例2、对照例3和对照例4所制色带粘贴胶水对同批生产的100个羽毛球进行色带粘贴,待胶水完全干燥后测定其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并计算平均剪切强度和平均剥离强度,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所制色带粘贴胶水的性能测试结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