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外墙的抗菌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980218发布日期:2020-11-19 23:3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建筑外墙的抗菌防腐涂料,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硅丙乳液55-65份、全氟硅氧烷树脂9-12份、抗菌剂3-4份、羟乙基纤维素2-3份、氯化石蜡0.5-0.7份、三钼酸铵0.3-0.4份、助剂0.8-1份;

该抗菌防腐涂料由如下步骤制成:

第一步、按照重量份数将硅丙乳液、全氟硅氧烷树脂、羟乙基纤维素和一半的助剂混合加入搅拌釜,在常温下,以300r/min搅拌速度搅拌20-30min,得到基料;

第二步、将氯化石蜡、三钼酸铵、抗菌剂和剩余的一半助剂一同加入至基料中,在常温下,以600r/min转速搅拌混合40-50min,再提高转速至2000r/min搅拌混合8-10min,得到抗菌防腐涂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外墙的抗菌防腐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剂由如下方法制备:

s1、将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溶解于乙醇中,形成体积分数为0.25%的预处理液;按固液比1g:80-90ml将纳米粒子加入预处理液中,升温至40℃回流反应10-12h,反应结束后,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分别冲洗3-4次,最后放入50℃真空烘箱中干燥22-24h,得到预处理纳米粒子;

s2、按照固液比1g:40-50ml将预处理纳米粒子分散到甲醇当中,加入聚乙烯亚胺,于3℃条件下反应7-8h,反应结束后,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分别冲洗3-4次,最后放入50℃真空烘箱中干燥22-24h,得到接枝纳米粒子;

s3、将(3-溴丙基)三甲基溴化铵溶于甲醇当中,加热,待升温至60℃再加入步骤s2制得的接枝纳米粒子,于60℃恒温条件下继续反应22-24h,反应结束后,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冲洗产物3-4次,最后将产物放入50℃真空烘箱干燥22-24h,得到抗菌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外墙的抗菌防腐涂料,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纳米粒子为纳米银、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氧化锌的混合物,纳米银、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氧化锌的质量之比为10:2-3:5-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外墙的抗菌防腐涂料,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聚乙烯亚胺的加入量与预处理纳米粒子的质量比为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外墙的抗菌防腐涂料,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3-溴丙基)三甲基溴化铵、甲醇和接枝纳米粒子的用量之比为0.1g:50ml:0.5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外墙的抗菌防腐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成膜助剂、分散剂、增稠剂和防霉剂,成膜助剂、消光剂、分散剂和防霉剂的质量比为10:8-9:10-12:3-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外墙的抗菌防腐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按照重量份数将硅丙乳液、全氟硅氧烷树脂、羟乙基纤维素和一半的助剂混合加入搅拌釜,在常温下,以300r/min搅拌速度搅拌20-30min,得到基料;

第二步、将氯化石蜡、三钼酸铵、抗菌剂和剩余的一半助剂一同加入至基料中,在常温下,以600r/min转速搅拌混合40-50min,再提高转速至2000r/min搅拌混合8-10min,得到抗菌防腐涂料。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外墙的抗菌防腐涂料,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硅丙乳液55‑65份、全氟硅氧烷树脂9‑12份、抗菌剂3‑4份、羟乙基纤维素2‑3份、氯化石蜡0.5‑0.7份、三钼酸铵0.3‑0.4份、助剂0.8‑1份;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抗菌防腐涂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采用硅丙乳液和全氟硅氧烷树脂作为涂料的成膜物质,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通过在涂料中加入自制的抗菌剂,具有多重、高效的抗菌性能,并且与涂料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均匀分散于涂料中,此外,纳米粒子能够一定程度上堵塞涂层的孔隙,提高涂层的致密性和疏水性,提高涂料的防腐抗菌性能;本发明制备得到一种具有抗菌防腐性能的防水涂料,适用于建筑外墙涂覆。

技术研发人员:代群;范金龙;鲁荣;刘文秀;范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鞍山市金韩防水保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30
技术公布日:2020.11.1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