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热固性发光粉末涂料和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877802发布日期:2021-02-05 18:3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热固性发光粉末涂料和制备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属于粉末涂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热固性发光粉末涂料和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粉末涂料是一种是由树脂、固化剂、颜料、填料、助剂等混合而成,通过静电喷涂方式涂覆于被涂物表面,再经过烘烤使其熔融、流平、固化的一种新型的固体粉末状涂料。它不使用溶剂,具有绿色环保、可回收、节省能源和资源、劳动强度较低、涂膜机械强度高、耐腐蚀性强等特点,已成为大家公认的“4e”型(高的生产效率、优良的涂膜性能、生态环保、经济)涂料。
[0003]
但传统的粉末涂料只能采用静电涂装,涂装的颜色单一,不能形成所需的图案,并且在夜间无法持续发光,其耐气候性差,无法保障在户外的长期使用。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强度热固性发光粉末涂料和制备方法,其存储稳定性好,耐冲击性强,附着力好。
[0005]
本发明的内容为一种高强度热固性发光粉末涂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原料组分,固体聚酯树脂54-70%,固化剂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4-6%,固体颜料5-15%,固体助剂2-5%,固体荧光粉8-20%。
[0006]
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原料组分,固体聚酯树脂70%,固化剂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5%,固体颜料8%,固体助剂3%,固体荧光粉14%。
[0007]
所述固体荧光粉为卤磷酸钙荧光粉。
[0008]
所述固体助剂包括流平剂、增亮剂、消泡剂、耐磨剂、分散剂和消光剂。
[0009]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度热固性发光粉末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
1)备料后,将原料混合,搅拌;
[0011]
2)将搅拌后的原料倒入挤出机,挤出机的温度控制在100-120℃,使原料熔融,然后经过压片,粉碎;
[0012]
3)将粉碎后的物料倒入剪粉机,磨成30-45μm的粉末,得到高强度热固性发光粉末涂料。
[0013]
搅拌的时间为5min。
[0014]
挤出机的温度控制在115℃。
[0015]
步骤2)粉碎后的物料粒径为150-300μm。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发光粉末涂料,添加了发光剂,比如荧光粉之类的物质,导致其在存储稳定性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容易成团,附着力不够,本发明以固化剂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替代一般的封闭型异氰酸酯,采用上述组分含量配比,降低了固化剂的用量,
提高了整体的粉末涂料的质量,得到了一种在夜间时暗处能发出荧光的高强度热固性发光粉末涂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的各种化学品和试剂,均为市售购买。
[0018]
实施例1
[0019]
一种高强度热固性发光粉末涂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原料组分,固体聚酯树脂70%,固化剂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5%,固体颜料8%,固体助剂3%,卤磷酸钙荧光粉14%;所述固体助剂包括流平剂、增亮剂、消泡剂、耐磨剂、分散剂和消光剂,所述流平剂、增亮剂、消泡剂、耐磨剂、分散剂和消光剂的重量比例为1:1:1:1:1:1。
[0020]
一种高强度热固性发光粉末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
1)备料后,将上述原料倒入混料灌中,混合,搅拌5min,让其充分混合,搅拌均匀,放出待用;
[0022]
2)将混合好的原料倒入挤出机,挤出机的温度控制在115℃,保证粉料不可固化,但可以熔融,挤出物料让其充分熔融混合,经过压片机,让物料变成压片,然后经过粉碎,得到粗粉碎料;
[0023]
3)将粉碎后的物料倒入剪粉机,磨成30-45μm的粉末,得到高强度热固性发光粉末涂料。
[0024]
对比例1
[0025]
本对比例1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原料组分,固体聚酯树脂70%,封闭型异氰酸酯10%,固体颜料8%,固体助剂3%,卤磷酸钙荧光粉9%。其他和实施例1相同。
[0026]
对比例2
[0027]
对比例2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粉末涂料的制备方法中,步骤2)的挤出机的温度为100℃,物料不经过压片,直接在挤出后,粉碎。其他和实施例1相同。
[0028]
将实施例1和对比例1-2得到的粉末涂料进行比较,得到如表1所示的性能测试结果表。
[0029]
表1性能测试结果表
[0030][0031][0032]
从上述表1的分析可以知道,本实施例1的产品在存储稳定性上要明显优于对比
例,且附着力更好。
[0033]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4]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