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的涂料,准备了市场上销售的聚氨酯涂料。
[0040] 〈对比例2>
[0041] 以涂膜中的聚氨酯树脂的构成比率为74. 4重量%、氟树脂的构成比率为25. 6重 量%的方式,利用与实施例1的涂料相同的方法,获得对比例2的涂料。
[0042] 〈对比例3>
[0043] 使IOg涂膜硬度为5H的丙烯酸树脂(UV-75,才y >電気(株式会社))和Ilg 干燥PTFE混合。在混合后的两种树脂中,添加24g的氢氟烃(三井r 1步'乂 7 口口 ^ S力 少)和55g异丙醇混合而成的有机溶剂。在添加之后,在室温下利用粉碎机(disposer)对 它们搅拌5分钟,进而利用电动研磨机(7 <力'一9A > )搅拌15分钟,获得对比例3 的涂料。
[0044] [疏水性以及滑水性的评价]
[0045] 根据需要利用稀释剂等溶剂对实施例1的涂料进行稀释,利用空气喷枪(7氺只 卜岩田公司制)将稀释后的涂料涂敷于铝合金表面,使其在常温下硬化,获得涂敷实施例1 的涂料而制作出的样品。作为由空气喷枪进行涂敷的条件,将重复涂敷次数设为3次(膜 厚:30 μ m ~50 μ m)。
[0046] 另外,利用与涂敷实施例1的涂料而制作出的样品相同的方法,获得涂敷实施例2 的涂料而制作出的样品、涂敷对比例1的涂料(聚氨酯涂料)而制作出的样品、以及涂敷对 比例2的涂料而制作出的样品。
[0047] 另外,对于对比例3的涂料(AIS),通过照射紫外线而使其硬化。除了这一点之外, 利用与涂敷实施例1的涂料而制作出的样品相同的方法,获得涂敷对比例3的涂料(AIS) 而制作出的样品。
[0048] 并且,为了评价疏水性以及滑水性,针对各样品,利用接触角测量仪(協和界面科 学公司制)在室温下对水接触角以及水滚落角进行了测定。
[0049] 表1及表2中示出其结果。此外,对于涂敷对比例1的涂料(聚氨酯涂料)而制 作出的样品,未进行水滚落角的测定。
[0050] [表 1]
[0052] 根据表1所示的结果可知,氟树脂的含量(涂膜中的氟树脂的构成比率)越多,水 接触角越大,如果氟树脂的含量大于或等于43. 6重量%,则水接触角大于或等于100°。
[0053] 更加优选水接触角大于或等于120°,根据表1所示的结果能够推测,如果氟树脂 的含量大约大于或等于50重量%,则水接触角大于或等于120°。
[0054] 进一步优选水接触角大于或等于120°而水滚落角小于或等于10°,根据表1所 示的结果能够推测,如果氟树脂的含量大约大于或等于55重量%,则水接触角大于或等于 120°而水滚落角小于或等于10°。
[0055] 此外,还制作了氟树脂的含量超过67. 3重量%的涂料,但利用该涂料,涂膜内部 的结合力下降,无法制作具有所需的耐久性的样品。
[0056]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涂膜中的氟树脂的构成比率的优选范围为大于或等 于43. 6重量%而小于或等于67. 3重量%,更优选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50重量%而小于或 等于67. 3重量%,进一步优选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55重量%而小于或等于67. 3重量%。
[0057] [表 2]
[0058]
[0059] 表2中示出分别准备多个涂敷实施例2的涂料而制作出的样品、和涂敷对比例3 的涂料(AIS)而制作出的样品,并对各样品的水接触角以及水滚落角进行测定得到的结 果。
[0060] 根据表2所示的结果可知,实施例2的涂料具有与对比例3的涂料即作为防除冰 效果较高的涂料的AIS等同的性能。
[0061] 另外,可知,涂敷实施例2的涂料而制作出的样品与涂敷对比例3的涂料(AIS)而 制作出的样品相比,水接触角的波动以及水滚落角的波动更小。可以认为其原因在于,与涂 敷对比例3的涂料(AIS)而形成的涂膜相比,涂敷实施例2的涂料而形成的涂膜具有分形 的表层构造,另外,PTFE在表面上均匀地分布。
[0062] 这里,图1(a)中示出涂敷实施例2的涂料而形成的涂膜的表面的SEM照片,图 I (b)中示出涂敷对比例3的涂料(AIS)而形成的涂膜的表面的SEM照片。
[0063] 根据这些SEM照片能够确认出,与涂敷对比例3的涂料(AIS)而形成的涂膜(参 照图1(b))相比,涂敷实施例2的涂料而形成的涂膜(参照图1(a))具有分形的表层构造。 另外,能够确认出,SEM照片中的粒状物质是PTFE,与涂敷对比例3的涂料(AIS)而形成的 涂膜(参照图1(b))相比,涂敷实施例2的涂料而形成的涂膜(参照图1(a))的PTFE在表 面上均匀地分布。
[0064] [耐久性的评价]
[0065] 为了评价涂膜的耐久性,进行了雨水侵蚀试验。
[0066] 图2(a)中示出用于雨水侵蚀试验的试样S的示意图,图2(b)中示出用于雨水侵 蚀试验的雨水侵蚀试验装置10的示意图。
[0067] 如图2(a)所示,试样S形成为D字状。以下,将形成D字的曲面中的曲率较大的 部分称为部分Sl,将曲率较小的部分的一侧称为部分S2。
[0068] 如图2(b)所示,雨水侵蚀试验装置10构成为具备设置于圆筒状的主体内的下述 部件:喷雾嘴11、11,它们用于对规定量的水粒子进行喷雾;旋转轴12,其用于使试样S旋 转;以及连接部件13,其用于将旋转轴12和试样S连接。以在旋转时使试样S的部分Sl朝 向旋转方向、使部分S2朝向上侧(喷雾嘴11侧)的方式将试样S安装于连接部件13上, 在雨水侵蚀试验装置10的主体内下部使试样S旋转,使水滴从在雨水侵蚀试验装置10的 主体内上部所设置的喷雾嘴11、11落下,使水滴与试样S的表面碰撞,由此,进行雨水侵蚀 试验。作为试验条件,将降水量设为每小时25mm,将试样速度设为每秒120mm。
[0069] 利用空气喷枪(7冬只卜岩田公司制)将实施例2的涂料涂敷于在化学转化膜处 理之后进行了脱脂的铝制的试样主体的表面上,在常温下使其硬化,由此获得涂敷实施例2 的涂料而制作出的试样S。作为利用空气喷枪进行涂敷的条件,将重复涂敷次数设为3次 (膜厚:30 μ m ~50 μ m)。
[0070] 另外,利用与涂敷实施例2的涂料而制作出的试样S相同的方法,获得涂敷对比例 1的涂料(聚氨酯涂料)而制作出的试样S。
[0071] 另外,对于对比例3的涂料(AIS),通过照射紫外线而使其硬化。除了这一点之外, 利用与涂敷实施例2的涂料而制作出的试样S相同的方法,获得涂敷对比例3的涂料(AIS) 而制作出的试样S。
[0072] 并且,针对各试样S,拍摄雨水侵蚀试验前后的照片。在图3及图4中示出其结果。
[0073] 如图3所示,可知,如果利用涂敷实施例2的涂料而制作出的试样S、和涂敷对比例 3的涂料(AIS)而制作出的试样S进行雨水侵蚀试验,则容易受到侵蚀的部分、具体而言为 部分Sl的涂膜发生了剥离。另一方面,还可知,利用涂敷对比例1的涂料(聚氨酯树脂) 而制作出的试样S也进行了雨水侵蚀试验,但未发生涂膜的剥离。
[0074] 然而,如图4所示可知,在利用涂敷实施例2的涂料而制作出的试样S中,即使进 行了雨水侵蚀试验也难以受到侵蚀的部分、具体而言为部分S2的疏水性几乎不下降,与此 相对,在利用涂敷对比例3的涂料(AIS)而制作出的试样S中,如果进行雨水侵蚀试验,则 难以受到侵蚀的部分、具体而言为部分S2的疏水性会下降。即,可知,涂敷对比例3的涂料 (AIS)而形成的涂膜,如果膜厚随着侵蚀的发展而不断变薄,则疏水性能不断下降,与此相 对,涂敷实施例2的涂料而形成的涂膜,即使膜厚随着侵蚀的发展而变薄,疏水性能也几乎 不下降,耐久性较高。可以认为其原因在于,通过在实施例2的涂料中作为具有耐久性的常 温反应硬化型树脂而使用聚氨酯树脂,从而涂膜的耐久性得到提高。
【主权项】
1. 一种混合涂料,其特征在于, 将在常温下进行反应硬化的常温反应硬化型树脂和氟树脂混合而成, 涂膜中的所述氟树脂的构成比率大于或等于43重量%而小于或等于68重量%。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涂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氟树脂是四氟化乙烯树脂。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涂料,其能够形成在常温下进行反应硬化的耐久性较高的疏水性涂膜。混合涂料的特征在于,将常温反应硬化型树脂和氟树脂混合而成,涂膜中的所述氟树脂的构成比率大于或等于43重量%而小于或等于68重量%。
【IPC分类】C09D127/18, C09D175/04
【公开号】CN104946034
【申请号】CN201510134320
【发明人】田中太朗, 吉田刚士
【申请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5日
【公告号】EP2924086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