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式带紧急制动的车辆刹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4924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包式带紧急制动的车辆刹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车轮外部摩擦减速、车轮底部加塞式增加车轮静摩擦力而起制动作用的新型车辆刹车装置。
目前机动车辆的制动、基本上都是通过刹车系统的刹车片与车辆轮轴之间摩擦来减慢或停止车轮的转动而达到制动目的的,其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以一般车速行驶的车辆而言,效果还好,而对于高速行驶的车辆,由于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基本不变(或变化有限),导致车轮已停止转动,而车辆在巨大惯性作用下仍然前冲,即刹车距离,而这个刹车距离正是许多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追尾事故。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刹车装置中,高速行驶车辆刹车距离较长,安全性能与速度难兼顾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外包式在紧急情况下能大幅增加车轮与地面之间摩擦力的新型刹车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措施来完成,其装置由半弧形刹车腔体1、可在腔体1内滑动的半弧形刹车杆2及固定在其前端的刹车舌体3构成主体,滑动刹车杆2尾部由复位弹簧4连接于刹车腔体1内底部,刹车腔体1顶部由复位弹簧5向上拉紧贴于车辆底盘6上,并可在液压腔(或气压)7的压力推动下,由顶杆8推动整个刹车腔体1向车轮9靠近,止动杆10穿过弧形刹车体1上部插入弧形制动杆2上的定位孔11中,止动杆10固定于车底盘6上。
本发明之刹车装置,其制动方式与传统刹车装置相比,其特点是利用了间接增加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如图1-3所示,增大车辆与地面的静摩擦力,有效缩短高速行驶车辆的刹车距离,从而提高其安全性能。
对照


如下图1-1为本发明构造图其中所示1为弧形刹车腔体;2为弧形刹车杆;3为刹车舌体;4为刹车杆复位弹簧;5为刹车腔体1复位弹簧;6为车底盘;7为液压(或气压)腔体;8为滑动推杆;9为车轮;10为止动杆;11为定位孔。
图1-2为本发明非紧急制动示意图,其特征是由刹车舌体3逐步紧贴车轮9,通过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达到减缓车轮转速而减速之目的。
图1-3为本发明紧急制动刹车示意图,其特征是制动压力腔体7压力进一步增大,推动推杆8带动弧形刹车腔体1继续下移,从而使止动杆10脱出弧形制动杆2上的定位孔11,刹车舌体3在仍在转动的车轮9的摩擦力带动下,使弧形制动杆2沿弧线向前滑出刹车腔体1舌体3落入车轮9的前底部,通过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的更大静摩擦力,达到快速止动目的。
同时当舌体3落入车轮9前底部时,除起到快速止动目的外,还能有效防止车辆侧滑。因为车辆制动侧滑主要原因是车辆制动时,车轮正面阻力远远大于车轮侧面阻力所致。
制动动作结束时,车辆稍作后转,压力腔7泄压,复位弹簧5使弧形刹车腔体1上升,其内的复位弹簧4同时将弧形刹车杆2拉回弧形刹车腔体1中;参照附图1-3,止动杆10同时落入定位孔11内,如此又回复到如图1-1所示状态。
权利要求
1.一种外包式带紧急制动的车辆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置于车轮(9)上方,利用复位弹簧(5)与压力腔(7)的活动推杆(8)将车辆底盘(6)连接在一起的半弧形刹车腔体(1),刹车腔体(1)内部装有一可在其内滑动的半弧形刹车杆(2),刹车杆(2)的前端装有刹车舌体(3),刹车杆(2)尾部由复位弹簧(4)连接于刹车腔体(1)内底部,固定于底盘(6)上的止动杆(10)穿过刹车腔体(1),插入弧形刹车杆(2)上定位孔(11)中,并可在压力腔(7)内压力加到最大时,滑出定位孔(11)。
全文摘要
一种利用车轮外部摩擦减速,轮底部加塞式增加车辆静摩擦力来达到紧急制动目的外包式带紧急制动的车辆刹车装置,其特点是能有效缩短特别是高速行驶车辆的刹车距离,减小刹车时车辆侧滑幅度,提高安全性能。其构造为在车轮上方装一半弧形刹车腔体,由复位弹簧及液压腔与车辆底盘相连,刹车舌体置于可在刹车腔体内滑动伸缩的半弧形刹车杆的前端,尾部装有可使其回位的弹簧。参照

如下1为弧体刹车腔体;2是可在1内滑动的弧形刹车杆;3是刹车杆舌体;4、5分别为刹车杆2和腔体1的复位弹簧;8是可在压力腔7内滑动的推杆;止动杆10连于底盘6上,并可进退于刹车杆2上的定位孔11中。
文档编号B60T1/00GK1618673SQ200310116739
公开日2005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9日
发明者左礼平 申请人:左礼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