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017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轮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轮摩托车。
背景技术
对于两轮摩托车,以提高进气效率为目的,在车身架上贯通设置空气通路,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设置将利用车身架从前方的外部空气导入口导入的外部空气导入到空气通路内的导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4-115018号公报发明内容在具有这种结构的两轮摩托车中,除了提高进气效率之外,还期待缓和由于节气门的开闭造成的导管内的负压变化,以及缓和导管的管共振。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满足这种期待的两轮摩托车。
首先,根据方案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发明为一种两轮摩托车所述两轮摩托车,在车身架上贯通设置空气通路,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设置导管,所述导管将从前述车身架前方的外部空气导入口导入的外部空气引导到前述空气通路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轮摩托车,在前述导管上具有开口部,并具有与前述导管连通的空气室,前述空气室设置于支承功能部件的功能部件支承构件的中空部。
另外,根据方案2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发明为一种两轮摩托车,所述两轮摩托车,在车身架上贯通设置空气通路,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设置导管,所述导管将从前述车身架前方的外部空气导入口导入的外部空气引导到前述空气通路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轮摩托车,在前述导管上具有开口部,并具有与前述导管连通的空气室,前述空气室位于前述导管的上方,从该导管向左右伸出地设置。
另外,根据方案3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与前述开口部相比的导管上游侧设置整流板。
另外,根据方案4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发明为一种两轮摩托车,所述两轮摩托车,在车身架上贯通设置空气通路,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设置导管,所述导管将从前述车身架前方的外部空气导入口导入的外部空气引导到前述空气通路内,其特征在于,前述导管具有安装在该导管上的分体的整流板构件,前述整流板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空气室。
另外,根据方案5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导管与前述空气室之间,设有限制空气流入量的限制构件。
另外,根据方案6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前述限制构件具有与进气音的频率相应的开口面积。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车身架上贯通设置空气通路、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设置将从前述车身架前方的外部空气导入口导入的外部空气引导到前述空气通路内的导管的两轮摩托车中,在前述导管上具有开口部,并具有与前述导管连通的空气室,前述空气室设置于支承功能部件的功能部件支承构件的中空部,所以,在节气门急速打开时等情况下,通过暂时补充空气室的空气,可以缓和由节气门的开闭引起的导管内的负压变化,同时,可以缓和导管的管共振。另外,空气室可以利用功能部件支承构件有效地设置。
另外,由于在车身架上贯通设置空气通路、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设置将从前述车身架前方的外部空气导入口导入的外部空气引导到前述空气通路内的导管的两轮摩托车中,在前述导管上具有开口部,并具有与前述导管连通的空气室,前述空气室位于前述导管的上方,从该导管向左右伸出地设置,所以,在节气门急速打开时等情况下,通过暂时补充空气室的空气,可以缓和由节气门的开闭引起的导管内的负压变化,同时,可以缓和导管的管共振。另外,可以利用导管上方的空间、有效且确保容量地设置空气室。进而,由于空气室位于导管的上方,所以,水等难以侵入到空气室内,并且不容易积存水等。
进而,当在与前述开口部相比的导管上游侧设置整流板时,通过与整流板的协同效果,可以缓和由导管内的负压变化等引起的脉动气流,并对其进行整流。
另外,由于在车身架上贯通设置空气通路、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设置将从前述车身架前方的外部空气导入口导入的外部空气引导到前述空气通路内的导管的两轮摩托车中,前述导管具有安装在该导管上的分体的整流板构件,前述整流板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空气室,所以,在节气门急速打开时等情况下,通过暂时补充空气室的空气,可以缓和由节气门的开闭引起的导管内的负压变化,同时,可以缓和导管的管共振。另外,由于利用整流板构件的一部分设置空气室,所以,可以节省构件。
另外,当在前述导管与前述空气室之间设有限制空气流入量的限制构件时,可以自由地改变进气音的频率特性。
另外,当前述限制构件具有与进气音的频率相应的开口面积时,可以成为具有所希望的频率特性的共振室。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两轮摩托车的一种实施形式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前管附近的平面图。
图3是前部周围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上部车身罩的正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上部车身罩的A向视图。
图6导管的详细图示。
图7是导管的剖视图。
图8是从斜前方观察到的导管的透视图。
图9是从斜后方观察到的导管的透视图。
图10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两轮摩托车的另一种实施形式中的仪表支柱的侧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仪表支柱的平面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仪表支柱的B-B线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两轮摩托车的又一种实施形式中的仪表支柱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两轮摩托车的一种实施形式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前管附近的平面图,图3是前部周围部件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上部车身罩的正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上部车身罩的A向视图,图6是导管的详细图示,图7是导管的剖视图,图8是从斜前方观察到的导管的透视图,图9是从斜后方观察到的导管的透视图,图10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两轮摩托车的另一种实施形式中的仪表支柱的侧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仪表支柱的平面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仪表支柱的B-B线剖视图,图13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两轮摩托车的又一种实施形式中的仪表支柱的剖视图。
如图1及图2所示,两轮摩托车1具有车身架6,车身架6由以下部分构成前管61;从该前管61向后方斜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主车架62;连接设置在这些主车架62后方的左右一对枢转板63;相互水平地连接这些枢转板63的横梁64。而且,如图6所示,分别在各个主车架62上,在与前管61的接合点附近,贯通形成有空气通路26,在空气通路26的后方连接有空气滤清器31。
另外,如图2所示,车身架6由四个铝铸造部件分开构成,更详细地说,由以下部件分开构成,即将各个主车架62的前部与前管61一体化而成的前管部61A;以各个主车架62的中央部分为主的左右一对主车架部62A;将各个主车架62的后部与经由横梁64连接起来的左右一对枢转板63一体化而成的枢转板部63A,并且,将这些部件焊接接合成一体。
另外,如图1所示,前叉3可自由转动地连接到车身架6的前管61上。在前叉3的下端部,可自由旋转地支承着配备有油压式盘式制动器的前轮2,在前轮2的上方,以支承在前叉3上的形式安装有前挡泥板20。另外,转向手柄5安装在前叉3的上端部。
另外,如图1所示,水冷串列4缸横置型发动机19装载于车身架6的中央部,在发动机19的左右两侧,以连接到上部车身罩7上的形式可自由拆装地安装有中间车身罩8。进而,在发动机19的下方,以连接到中间车身罩8上的形式可自由拆装地安装有下部车身罩9。另外,燃料箱21载置在发动机19的上方,在燃料箱21的后方安装有前车座22。在前车座22的后方安装有后车座(摩托车后座)51,在后车座51上安装有车座安全带52。在前车座22及后车座51的下侧,安装有后车身罩41和后挡泥板42,在后挡泥板42上安装有刹车灯43、左右一对方向指示灯44。
另外,如图1所示,在车身架6的后方下部可自由摆动地支承着摆臂(后叉)23,在摆臂23的后端部,在后挡泥板42的下方可自由旋转地支承着备有油压式盘式制动器的链条驱动式的后轮25。
如图2及图3所示,将玻璃纤维强化塑料制的导管71用四个螺栓83安装到车身架6上,如图6所示,导管71的后端的排气口71b与车身架6的空气通路26连通。在导管71的上部形成有四个支柱紧固部71d,将仪表支柱74用小螺钉固定到这些支柱紧固部71d上。仪表支柱74具有左右两个中空部(空气室)74a,如图6至图8所示,这些中空部74a经由形成在导管71的上面的左右两个开口部71c与导管71连通。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在仪表支柱74的中央上部形成三个仪表安装片74b,作为功能部件将速度表75用螺栓紧固到这些仪表安装片74b上。进而,在仪表支柱74的左右两端的上部,分别形成两个一组的镜子安装部74c,作为功能部件,将上部车身罩7及左右一对后视镜30一起紧固到这些镜子安装部74c上。即,在各个后视镜30上分别贯通穿设两个螺栓孔30a,在上部车身罩7的左右两端分别贯通穿设两个一组的螺栓孔7c。而且,通过将螺栓85插入贯通螺栓孔7c、30a、螺纹配合到镜子安装部74c上,将左右一对后视镜30和上部车身罩7一起紧固,上部车身罩7被夹持在后视镜30和仪表支柱74之间。进而,如图1、图3至与5所示,双灯式前照灯28(28A、28B)、风窗玻璃29、左右一对前信号灯27安装到上部车身罩7上。
另外,如图3所示,金属制网状的通风窗(防鸟网(鸟除け))72、合成橡胶制连接器73依次安装在导管71的前端的进气口71a上,上部车身罩7的外部空气导入口7a以插入配合到连接器73上的形式与导管71连通。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上部车身罩7的外部空气导入口7a,其上端部7b形成向下方凸出的形状,具有良好的外观。另外,如图4所示,各个前照灯28A、28B,其内侧下端28a分别指向上部车身罩7的外部空气导入口7a的下端,同时,如图4及图5所示,上部车身罩7的外部空气导入口7a比前照灯28的高度(纵向方向的长度)长,并且,呈上方向横向展宽的纵向长的形状。因此,可以有效地使用两个前照灯28A、28B之间的空间,确保导管71的截面,获得高的进气效率。
另外,如图7至图9所示,在导管71内,在开口部71c的上游侧竖立设置整流板78,同时,从整流板78的左右两侧向左右分别延伸设置间隔板79,利用整流板78和间隔板79构成整流板构件88。另外,借助这些间隔板79,将导管71内的上部空间的一部分间隔开,在左右独立地形成共振室(空气室)84。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这些共振室84位于导管71的支柱紧固部71d的下方。如图6至图9所示,各个圆筒状的连通管80(80A、80B)以将导管71内的空间和共振室84连通的方式装配到各个间隔板79上,所述两个连通管80A、80B的管长彼此不同。另外,在整流板78的左右两侧分别以从间隔板79分支并向后方斜下方倾斜的形式在左右延伸设置第一滴干板79a,同时,在该第一滴干板79a的斜下方位置,隔开一定的间隔,以向后方斜下方倾斜的形式左右延伸设置第二滴干板81。进而,如图8所示,在导管71的内壁上,在后方斜下方形成兼备隔水作用的多个细的加强肋82。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两轮摩托车1中,由于仪表支柱74具有中空部74a,所以,在抑制重量增加的同时,可以确保刚性。
另外,当起动两轮摩托车1的发动机19时,外部空气从上部车身罩7的外部空气导入口7a通过导管71及空气滤清器31,向发动机19侧供应,这时,产生进气噪音,但是,由于共振室84经由连通管80与导管71连通,所以,借助谐振器效应,可以使进气噪音衰减。
而且,由于左右两个连通管80A、80B的管长彼此不同,所以,在共振频率的带宽比较宽的情况下,以及在共振频率显示出多个峰值情况下等,可以有效地衰减共振频率。
另外,在两轮摩托车1的行驶过程中,外部空气(行驶风)被从上部车身罩7的外部空气导入口7a导入,通过导管71及空气滤清器31向发动机19侧供应,但是,由于在导管71内设置整流板78,所以,可以将空气气流均匀化。
另外,当借助两轮摩托车1在雨中行驶时,混合在外部空气(行驶风)中的雨水从上部车身罩7的外部空气导入口7a浸入到导管71内,但是,由于在导管71内以和空气气流对向的方式设置第一及第二滴干板79a、81,所以,可以阻止雨水浸入到空气通路26内。进而,由于形成在导管71的内壁上的加强肋82也发挥隔水的作用,所以,可以进一步阻止雨水的浸入。
另外,当减速后,将节气门完全打开急剧加速时,来自上部车身罩7的外部空气导入口7a的进气量有时会瞬间不足,但是,仪表支柱74的中空部74a作为进气压力调整室(空气储存处)起作用,中空部74a内的空气经过导管71向发动机19侧供应,所以,可以保持空燃比平衡,将两轮摩托车1急加速。从而,无需另外单独设置进气压力调整室,可以提高两轮摩托车1的设计自由度。
另外,由于在上部车身罩7的外部空气导入口7a与导管71之间设有通风窗72,所以,在行驶过程中,可以防止鸟或昆虫从上部车身罩7的外部空气导入口7a侵入导管71内。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对于仪表支柱74的中空部74a经由开口部71c与导管71连通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如图10至图12所示,通过经由限制空气流入量的L形筒状的分离室(限制构件)90使中空部74a与导管71连通,可以自由地改变进气音的频率特性。
即,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1及图12所示,沿着形成在仪表支柱74上的大致U字形的导向构件74d、74d,利用超声波熔敷,将具有规定的开口面积的左右两个L形筒状的分离室90、90固定安装到仪表支柱74上。这里,在仪表支柱74上竖立设置左右两个销74e、74e,同时,在各个分离室90上分别形成插入贯通孔90a,将销74e插入贯通到插入贯通孔90a内并利用超声波熔敷固定安装。并且,这些分离室90、90,以被安装在仪表支柱74上的左右两个盖91、91夹持的形式,将左右两个中空部74a与导管71连通。
这样,由于在导管71与中空部74a之间设有分离室90,所以,进气音的频率依赖于该分离室90的开口面积。从而,准备具有各种开口面积的可自由拆装的分离室90,通过与进气音的频率相应地适当选择、安装分离室90,可以制成具有所希望的频率特性的共振室。
另外,分离室9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L形筒状。例如,如图13所示,也可以替代地使用方筒形分离室90。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对于使仪表支柱74的中空部74a起着负压调整用的空气室的作用、使共振室84起着应对进气用的空气室的作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反过来,使共振室84起着负压调整用的空气室的作用,使仪表支柱74的中空部74a起着应对进气用的空气室的作用。或者,也可以使仪表支柱74的中空部74a和共振室84两者起着负压调整用的空气室的作用,也可以使仪表支柱74的中空部74a和共振室84两者起着应对进气用的空气室的作用。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本发明可以广泛适用于道路运动车(road sports)(欧洲型),美国型,越野车,两用车,越野赛车等各种类型的两轮摩托车。
权利要求
1.一种两轮摩托车,在车身架上贯通设置空气通路,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设置导管,所述导管将从前述车身架前方的外部空气导入口导入的外部空气引导到前述空气通路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轮摩托车,在前述导管上具有开口部,并具有与前述导管连通的空气室,前述空气室设置于支承功能部件的功能部件支承构件的中空部。
2.一种两轮摩托车,在车身架上贯通设置空气通路,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设置导管,所述导管将从前述车身架前方的外部空气导入口导入的外部空气引导到前述空气通路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轮摩托车,在前述导管上具有开口部,并具有与前述导管连通的空气室,前述空气室位于前述导管的上方,从该导管向左右伸出地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与前述开口部相比的导管上游侧设置整流板。
4.一种两轮摩托车,在车身架上贯通设置空气通路,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设置导管,所述导管将从前述车身架前方的外部空气导入口导入的外部空气引导到前述空气通路内,其特征在于,前述导管具有安装到该导管上的分体的整流板构件,前述整流板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空气室。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导管与前述空气室之间设有限制空气流入量的限制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前述限制构件具有与进气音的频率相应的开口面积。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为对于两轮摩托车,缓和由于节气门的开闭引起的导管内的负压变化,同时,缓和导管的管共振。其解决方案为在车身架(6)上贯穿设置空气通路(26),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设置导管(71),所述导管(71)将从车身架(6)前方的外部空气导入口(7a)导入的外部空气引导到空气通路(26)内。在导管(71)上具有开口部(71c),并具有与所述导管(71)连通的中空部(74a),中空部(74a)设置于仪表支柱(74)的中空部。在节气门急速打开时等情况下,通过暂时补充中空部(74a)的空气,可以缓和由于节气门的开闭引起的导管(71)内的负压变化。在导管(71)的上方形成共振室(84),经由连通管(80)与导管(71)内的空间连通。藉此,可以缓和导管(71)的管共振。
文档编号B60K13/02GK1990335SQ20061016256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8日
发明者中込浩, 关喜孝, 园畑晃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