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型乘用车两驱后悬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6074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经济型乘用车两驱后悬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的悬架系统,具体说是经济型乘用车两驱后 悬架。
背景技术
目前,经济型轿车的后悬架很多仍釆用的是非独立悬架,其平顺性和
舒适性等方面均有待提升; 一部分乘用车虽然采用带有副车架的独立悬架, 但一般都是借用副车架固定连接在车身上,虽然可以减小悬架系统对车身 刚度的影响,提升总装效率,但确增加了制造成本且使整车变重,其燃油 经济性都有一定影响,对于经济型轿车成本方面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后悬架系统零件数量、减轻系统重量、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 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济型乘用车两驱后悬架。 具体的结构设计方案如下
经济型乘用车两驱后悬架包括筒式后减振器4、后转向节7、后轮毂6、 后悬臂总成2、后推力杆3和横向稳定杆1。
筒式后减振器4兼做悬架的撑杆,筒式后减振器4的上端安装在车身 上,下端连接到转向节,再通过控制杆连接到车身上,筒式后减振器4的 主销轴线为上下铰链中心的连线,在车轮上下跳动时,可以保证其四轮定 位参数的变化极小,后轮前束可以通过后悬臂与车身连接处的偏心螺栓的 调整达到设计要求;后转向节7连接着后轮毂6。
后悬臂总成包括两根下摆臂,下摆臂本体为槽钢状,其一端设有橡胶 衬套,另一端设有安装孔,两根下摆臂的安装孔端分别连接后转向节7,两 根下摆臂的橡胶衬套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着车身底板;横向稳定杆1两端通过阻尼连杆组件连接在后悬臂总成2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筒式后减振器兼做悬架的撑杆,筒式 后减振器的上端安装在车身上,下端连接到后转向节,再通过控制杆连接 到车身上;省去传统意义中借助副车架的连接形式,整个系统所用零件较 少,重量比较轻,可以节省空间,造价也比较便宜。后悬架总成及横向稳 定杆,当车身倾斜时,两侧悬架变形不等,横向稳定杆就会起到类似杠杆 作用,以减少车身的倾斜和振动,提高轿车行驶的稳定性。利用对橡胶衬 套刚度的合理设计,合理分布悬架各元件的受力情况,保证汽车具有良好 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下摆臂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后轮毂和后转向节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图2和图3,经济型乘用车两驱后悬架包括筒式后减振器4、 后转向节7、后轮毂6、后悬臂总成2、后推力杆3和横向稳定杆1。
筒式后减振器4兼做悬架的撑杆,筒式后减振器4的主销轴线为上下 铰链中心的连线,筒式后减振器4的上端安装在车身上,下端连接到后转 向节7,再通过控制杆连接到车身上,在车轮上下跳动时,可以保证其四轮 定位参数的变化极小,后轮前束可以通过后悬臂与车身连接处的偏心螺栓 的调整达到设计要求;后转向节7连接着后轮毂6。
后悬臂总成2包括两根下摆臂,下摆臂本体9为槽钢状,其一端安装 有橡胶村套8,另一端设有安装孔,两根下摆臂的安装孔端分别连接后转向 节7,与两根下摆臂的安装孔端连接处的后转向节7上装有橡胶衬套;两根 下摆臂的橡胶衬套8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着车身底板;后悬臂总成2和后 推力杆总成3为车身与悬挂之间的载体,后推力杆总成3两端也分别与车身及转向节总成7连接,以上连接处均有衬套间隔,起到緩沖和减振的作 用。
横向稳定器的横向稳定杆1刚度适中,其两端通过阻尼连杆组件连接 在后悬臂总成2上,目的是减少整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身所产生的横向倾 在牛和^f黄向角振动。
后悬臂总成2和后转向节7安装端的橡胶衬套具有隔振性能好,并有 弹性特性及衰减特性等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件,最终 保证整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
权利要求1、经济型乘用车两驱后悬架,包括筒式后减振器(4)、后转向节(7)、后轮毂(6)、后悬臂总成(2)、后推力杆(3)和横向稳定杆(1),筒式后减振器(4)下端连接着后转向节(7),后转向节(7)连接着后轮毂(6),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式后减振器(4)的主销轴线为上下铰链中心的连线;所述后悬臂总成包括两根下摆臂,下摆臂本体为槽钢状,其一端设有橡胶衬套,另一端设有安装孔,两根下摆臂的安装孔端分别连接后转向节(7),两根下摆臂的橡胶衬套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着车身底板;横向稳定杆1两端通过阻尼连杆组件连接在后悬臂总成(2)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济型乘用车两驱后悬架,其特征在于所 述与两根下摆臂的安装孔端连接处的后转向节(7)上设有橡胶衬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经济型乘用车两驱后悬架,解决了减少后悬架系统零件数量、减轻系统重量的问题。经济型乘用车两驱后悬架包括筒式后减振器、后转向节、后轮毂、后悬臂总成、后推力杆和横向稳定杆。其中筒式后减振器兼做悬架的撑杆;后悬臂总成包括两根下摆臂,下摆臂本体为槽钢状,其一端设有橡胶衬套,另一端设有安装孔,两根下摆臂的安装孔端分别连接后转向节,两根下摆臂的橡胶衬套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着车身底板。本实用新型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副车架,整个系统所用零件较少,重量比较轻,可以节省空间,造价也比较便宜。利用对橡胶衬套刚度的合理设计,合理分布悬架各元件的受力情况,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
文档编号B60G13/00GK201254064SQ20082004130
公开日2009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6日
发明者任国清, 佟成林, 李戈航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