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卸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0490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卸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卸车,尤其涉及自卸车的顶升机构。
背景技术
自卸车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流运输工具,由于卸载方便,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大。根据 顶升机构的设置不同,自卸车可分为腹顶式和前顶式两种,腹顶式自卸车的顶升机构藏在 车厢底部,应用时,顶推油缸的起始角度很小,需要很大的推力,甚至需要辅助顶推油缸才 能将车厢升起;顶升机构复杂,成本较高,还由于顶推点在中后腹部,车的载重量受到了限 制。前顶式自卸车的顶升油缸置于车厢前面,油缸可以直推,受力情况有了一定改善,但是 存在油缸过长的缺陷,应用时至少需要两节缸,甚至三节缸,多级油缸制造难度和维修难度 很大,相应也大大增加了成本;并且车厢的受力主梁也因此复杂,顶升不稳。有些前顶式自 卸车的油缸倒置,将油缸顶推点设在车厢和副车架前端,但油缸在提升过程中存在摆动以 致与车厢前端干涉的严重问题。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自卸车存在有缺陷,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卸车,具有顶升效果好,结构简单,生产及维护 方便的特点。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卸车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车厢、 底盘、液压系统和顶升机构,车厢底的后部与底盘的后端部铰接,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上梁、 下梁和油缸;在垂直底盘平面并容置该底盘纵向中轴线的平面内所述下梁的一端铰接于 所述底盘的中部,所述下梁的另一端和所述油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上梁的一端铰接于所 述车厢的中部,所述上梁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下梁的中部,所述油缸的缸体铰接于所述车 厢的前端部,所述油缸和所述液压系统连接。根据上述自卸车,其中特征在于,所述油缸的缸体铰接于所述车厢的主梁的前端 部。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基于同一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 一种自卸车,其技术方案为包括车厢、底盘、液压系统和顶升机构,车厢底的后部与底盘的 后端部铰接,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上梁、下梁和油缸;在垂直底盘平面并容置该底盘纵向中轴 线的平面内所述下梁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盘的中部,所述下梁的另一端和所述油缸的缸 体铰接,所述上梁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厢的中部,所述上梁的另一端和所述油缸的活塞杆 铰接。所述油缸和所述液压系统连接。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基于同一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 三种自卸车,其技术方案为包括车厢、底盘、液压系统和顶升机构,车厢和底盘铰接,所述 顶升机构包括上梁、下梁和油缸。所述下梁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盘的中部,所述下梁的另一 端铰接于所述上梁的中部,所述上梁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厢的中部,所述上梁的另一端和所述油缸的缸体铰接。所述油缸和所述液压系统连接。根据上述三种自卸车的技术方案,其中,所述下梁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盘的副梁 的中部,所述上梁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厢的主梁的中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卸车综合了现有自卸车的三种顶升机构的优点,改变了惯 例,当车厢处于水平状态时,作为动力源的油缸位于车厢的前部,借助于上梁和下梁,顶升 机构顶推车厢的着力作用点设置在车厢的中部。由于油缸在车厢的前部,起始角度较大, 因此单一油缸即可将车厢升起,不需要借助其他助力部件;在升起过程中,上梁和下梁的相 对位置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可以使油缸的长度大大减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卸车的主 要组成部分油缸、上梁和下梁之间的连接以及三者同主梁和副梁的连接都是结构简单的铰 接。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卸车具有结构简单、生产及维护成本低、顶升效果及稳定性好 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图2和图3说明了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一的车厢所处的三种不同状态,图 1所示的车厢处于刚被顶推的状态,图2所示的车厢处于升至半空的状态,图3所示的车厢 处于被顶推的最终状态。顶升机构主要由油缸3、上梁5和下梁4组成,油缸3的缸体31通 过连接铰311和车厢1的主梁11的前端部铰接,油缸3的活塞杆32通过连接铰43和下梁 4的一端铰接。下梁4的另一端和底盘的副梁2通过连接铰42铰接。上梁5通过连接铰 45和下梁4铰接于下梁4的中部,上梁5的另一端通过连接铰511和主梁11铰接。车厢1 和底盘通过连接铰12铰接,在本较优实施例中,顶升机构的上梁5和下梁4组成了一个折 弯架。油缸3和液压系统连接(图中未显示),由下梁4、上梁5、连接铰511、连接铰42、 连接铰45构成为在车厢1的主梁11和副梁2之间的一折弯架,在油缸3的缸体31、活塞 杆32、连接铰43、连接铰45的推动下,使顶升机构的下梁4和上梁5围绕连接铰45旋转而 分开或收拢。连接铰511和连接铰42将推动车厢1举升,车厢1将围绕铰12旋转,从而使 得车厢1向后翻转,卸掉车上的货物;顶升机构既可以起顶升作用,又替代了稳定架,倒置 式顶推油缸3的缸体31装在车厢1的主梁11的前端,活塞杆32的一端与折弯架的连接铰 43连接;连接铰45到连接铰42的距离和连接铰42到连接铰12的距离之和等于连接铰45 到连接铰511的距离和连接铰511到连接铰12的距离之和。顶升开始,油缸3的活塞杆32伸出,顶推折弯架端部连接铰43,车厢开始起升,直到需要的角度,运动过程中缸体31摆动 的角度与车厢1和底盘不干涉;该设计的油缸3顶推力比现有技术的腹顶式油缸的推力小 很多,可以设计成简单的一节缸,安装方便修理容易,制造成本低;整个结构稳定可靠,运动 协调。图4和图5显示了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二的不同状态,该较优实施例中,油缸3 和车厢1没有直接连接,顶升机构主要由油缸3、上梁5和下梁4组成,上梁5的一端和主梁 11通过连接铰511铰接于主梁11的中部,上梁5的另一端和活塞杆32通过连接铰53铰 接。下梁4的一端通过连接铰42和副梁2铰接于副梁2的中部,其另一端通过连接铰43 和缸体31铰接。车厢1和底盘通过连接铰12铰接。上梁5和下梁4为一剪刀叉式组合。 油缸3和液压系统连接(图中未显示)。活塞杆32伸出时,上梁5和下梁4的夹角将增大,上梁5也将顶推主梁11使车厢 1绕连接铰12翻转。车厢1需要降落时,活塞杆32缩回,上梁5和下梁4的夹角减小直至 车厢1回落至近似水平位置。图6和图7说明了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三的车厢处于不同状态,本较优实施例 的顶升机构也主要由油缸3、上梁5和下梁4组成,油缸3的活塞杆32通过连接铰23和底 盘铰接,油缸3的缸体31相对于缸底的一端通过连接铰531和上梁5的一端铰接,上梁5 的另一端通过连接铰511和主梁11的中部铰接。下梁4的一端通过连接铰42和底盘的副 梁2铰接于副梁2的中部,下梁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铰45铰接于上梁5的中部,连接铰45 到连接铰42的距离和连接铰42到连接铰12的距离之和等于连接铰45到连接铰511的距 离和连接铰511到连接铰12的距离之和。优选的是,靠近连接铰531的一段。油缸3和液 压系统连接(图中未显示)。该较优实施例中,油缸3的设置方式为油缸下固定式。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顶升结具有构结构简单,生产及维护成本低的优点,尤其 是稳定性和顶升效果好,此外油缸可根据载荷要求设计推力,上梁和下梁的尺寸根据载荷 要求而灵活变化,上梁和下梁与副梁和副梁的铰接点可根据载荷要求选定。可见本实用新 型还有适用范围广泛的优点。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故凡运用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自卸车,包括车厢、底盘、液压系统和顶升机构,车厢和底盘铰接,其特征在于,车厢底的后部与底盘的后端部铰接,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上梁、下梁和油缸;在垂直底盘平面并容置该底盘纵向中轴线的平面内所述下梁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盘的中部,所述下梁的另一端和所述油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上梁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厢的中部,所述上梁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下梁的中部,所述油缸的缸体铰接于所述车厢的前端部;所述油缸和所述液压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的缸体铰接于所述车厢的主 梁的前端部。
3.一种自卸车,包括车厢、底盘、液压系统和顶升机构,车厢和底盘铰接,其特征在于, 车厢底的后部与底盘的后端部铰接,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上梁、下梁和油缸;在垂直底盘平面并容置该底盘纵向中轴线的平面内所述下梁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盘 的中部,所述下梁的另一端和所述油缸的缸体铰接,所述上梁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厢的中 部,所述上梁的另一端和所述油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油缸和所述液压系统连接。
4.一种自卸车,包括车厢、底盘、液压系统和顶升机构,车厢和底盘铰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上梁、下梁和油缸;所述下梁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盘的中部,所述下梁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上梁的中部, 所述上梁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厢的中部,所述上梁的另一端和所述油缸的缸体铰接;所述油缸和所述液压系统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 盘的副梁的中部,所述上梁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厢的主梁的中部。
专利摘要一种自卸车,包括车厢、底盘、液压系统和顶升机构,车厢和底盘铰接,顶升机构包括上梁、下梁和油缸。下梁的一端铰接于底盘的中部,下梁的另一端和油缸的活塞杆铰接,上梁的一端铰接于车厢的中部,上梁的另一端铰接于下梁的中部,油缸的缸体铰接于所述车厢的前端部。油缸和所述液压系统连接。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与上述方案基于同一技术构思的另两种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卸车具有结构简单、生产及维护成本低、顶升效果及稳定性好的优点。
文档编号B60P1/16GK201613839SQ20092026867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日
发明者周远大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