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刷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9888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雨刷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雨刷片。
背景技术
车辆的雨刷器包括雨刷臂和雨刷片。雨刷臂借助于从雨刷器马达(在其通电时)传输的驱动力摆动。雨刷片由雨刷臂的远端部分支撑。例如,日本未审专利公开JP 2008-168796A教导了这种雨刷片,其包括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保持细长雨刷条以擦拭擦拭表面(风挡的表面)的保持元件(橡胶保持件)。在保持元件的上下方向上,雨刷条定位于保持元件的下侧上。此外,保持元件具有在保持元件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穿过保持元件的开口。连接轴布置于保持元件的开口中以延伸穿过该开口并且从而跨越开口的侧壁之间,所述侧壁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彼此相对。雨刷臂的远端部分通过接收于开口中的连接元件连接至连接轴。在上述雨刷片的情况下,如果由树脂材料制成的保持元件通过注塑(无浇道注塑)使用无浇道模塑模具形成,那么能获得以下优点。具体地,由于模塑模具中没有浇道, 就不需要将树脂材料填充于浇道中,并且从而能提高生产率。而且,无需从保持元件的成品移除与浇道相应的树脂部件的移除操作,因此能简化制造工艺。然而,在这种模塑方法中, 喷嘴布置为直接接触模塑模具的模腔的铸口,并且熔化的树脂材料通过喷嘴填充入模腔。 因此,铸口痕迹留在模塑产品上。因而,在需要获得雨刷片的良好外部设计的情况下,当雨刷片的保持元件通过注塑使用无浇道模塑模具来形成时,保持元件的外观可能会由于铸口痕迹而变差。因此,需要改进这一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考虑到以上缺点之下做出。因而,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雨刷片,其能限制雨刷片外观的变差同时允许雨刷片制造工艺的简化。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雨刷片,其包括雨刷条和保持元件。雨刷条是细长的且适合于擦拭擦拭表面。保持元件由树脂材料制成且直接或间接地保持雨刷条。雨刷条在保持元件的上下方向上定位于保持元件的下侧上。保持元件包括置于保持元件在保持元件的纵向上的中央部分中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穿过保持元件的开口。连接轴由保持元件保持于保持元件的开口中以延伸穿过保持元件的开口。连接轴适合于通过接收于保持元件的开口中的连接元件连接至雨刷臂的连接部分,并且保持元件适合于容纳雨刷臂以使得,在连接轴通过连接元件连接至雨刷臂的连接部分时,雨刷臂从雨刷臂的连接部分朝着保持元件的基端侧部分延伸并且与保持元件的上表面重叠。保持元件通过无浇道注塑工艺注塑。在无浇道注塑中留在保持元件上的铸口痕迹形成于保持元件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中,该部分与开口的基端侧部分邻近并且适合于在连接轴通过连接元件连接至雨刷臂的连接部分时在上下方向上与雨刷臂相对。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雨刷片,其包括雨刷条和保持元件。雨刷条是细长的且适合于擦拭擦拭表面。保持元件由树脂材料制成且直接或间接地保持雨刷条。雨刷条在保持元件的上下方向上定位于保持元件的下侧上。保持元件包括开口、第一和第二侧壁、以及上壁。开口置于保持元件在保持元件的纵向上的中央部分中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穿过保持元件。第一和第二侧壁彼此相对并且暴露于保持元件的开口。上壁在邻近保持元件的开口的位置处置于保持元件在上下方向上的上侧处并且连接于第一和第二侧壁之间。开口接收适合于连接至雨刷臂的连接元件。连接元件安装于此的连接轴由第一和第二侧壁保持并且延伸穿过保持元件的开口。臂容纳部分形成于开口的在保持元件的纵向上的基端侧上的上壁中以容纳雨刷臂,以使得在雨刷臂连接至连接元件时雨刷臂与上壁的上表面重叠。保持元件通过无浇道注塑工艺注塑。在无浇道注塑中留在保持元件上的铸口痕迹形成于臂容纳部分中。


本发明,连同其另外的目标、特点和优点,将从以下描述、所附权利要求和附图中得到最好的理解,在附图中图I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雨刷器的透视图;图IB是示出图IA所示雨刷器中的雨刷臂的臂件的远端部分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2A是图IA所示雨刷器的雨刷片的平面图;图2B是示出图2A中区域IIB的局部放大视图;图2C是图2A和2B所示雨刷片的侧视图;图3A是雨刷片的主杆沿着图2B中的线IIIA-IIIA截取的放大横截视图,同时为了易于理解的缘故取消了雨刷片的雨刷条;图;3B是在将雨刷条从主杆移除时雨刷条沿着图2B中的线IIIA-IIIA截取的放大横截视图;并且图4是用于描述该实施例的雨刷片的主杆的注塑的描述性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参照附图描述。图IA示出车辆的雨刷器10,其适合于擦拭例如附着于车辆前玻璃(风挡)1的雨滴。雨刷器10包括雨刷臂11和雨刷片12。雨刷臂11包括在其远端区段处的臂件11a。雨刷片12由臂件Ila的远端部分(连接部分)lib支撑并接触前玻璃1的擦拭表面la。在雨刷臂11借助于由雨刷器马达(未示出)在通电时产生的驱动力摆动时,雨刷片12摆动以擦拭前玻璃1的擦拭表面la。在以下描述中,雨刷片12的基端侧称为雨刷片12的纵向侧,其更靠近雨刷臂11的基端(未示出),即更靠近雨刷片12的和雨刷臂11的摆动轴线, 并且雨刷片12的远端侧称为雨刷片12的纵向侧,其远离雨刷臂11的基端(未示出),即远离雨刷片12的和雨刷臂11的摆动轴线。连接元件20安装至雨刷片12的纵向中央部分以在雨刷臂11的臂件Ila和雨刷片12之间连接。现在,将描述臂件Ila和雨刷片12的结构。参照图IA和1B,臂件Ila是由金属板材料制成的平状杆元件(细长板元件)。臂件Ila的远端部分lib (其是擦拭表面 Ia侧自由端部分并且用作雨刷臂11的连接部分)构造为U形钩形式(参见图1B)。弹簧(未示出)安装至雨刷臂11以施加推压力从而使雨刷片12压靠擦拭表面la。如图2A至2C所示,雨刷片12包括主杆(保持元件)13、两个轭杆14、两个可移动盖元件15、以及雨刷条16。旋转轴13a设置于主杆13的两个相反纵向端部的每个处。每个轭杆14的纵向中央部分(可旋转连接部分)安装到相应的旋转轴13,以使得轭杆14相对主杆13可旋转,即可枢转。主杆13的外部和可移动盖元件15的外部配合起来以形成雨刷片12的外部。每个可移动盖元件15的基端部分通过相应的旋转轴15a安装至每个轭杆14的相应部分,这个部分从轭杆14的定位于轭杆14的纵向中央部分处的可旋转连接部分稍微纵向向外位移,以使得可移动盖元件15相对轭杆14可旋转,即可枢转。两个在雨刷片12的宽度方向(即与雨刷片12的纵向垂直且大致平行于擦拭表面Ia的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夹爪Ha形成于每个轭杆14的两个相反纵向端部的每个处。此外,两个在雨刷片12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夹爪1 形成于每个可移动盖元件15的纵向外端部分处,所述纵向外端部分在雨刷片12的纵向上与主杆13相反。夹爪1 和夹爪15a以预定的纵向间隔布置并且夹紧雨刷条16。每个可移动盖元件15还包括两个限制件15c,其纵向地布置于可移动盖元件15的夹爪1 和与可移动盖元件15相邻的相邻轭杆14的纵向外部夹爪1 之间。限制件15c限制雨刷条16在雨刷片12的宽度方向上的运动(或倾斜)。雨刷条16由橡胶材料(合成橡胶或天然橡胶)或任何其他适合类型的弹性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包括上部(基部)16a和擦拭部分(擦拭唇缘)16b,如图;3B所示。上部16a 由夹爪14a、Mb夹持。擦拭部分16b从上部16a朝着擦拭表面Ia向下延伸。两个由弹簧材料制成的支撑板17安装至雨刷条16的上部16a的两个横向侧面(它们在雨刷片12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反)。支撑板17在雨刷片12的纵向上散布从雨刷臂11施加至雨刷片 12的推压力。主杆13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主杆13的横截面构造为具有朝着擦拭表面Ia侧打开的大致U形形式。如图IA和2A-2B所示,开口 1 形成于主杆13的纵向中央部分中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穿过主杆13的上壁(顶壁)13f。在上下方向(垂直于擦拭表面Ia的竖直方向)上获取的视图中,开口 1 构造为具有长边的细长矩形形式,长边在雨刷片12 的纵向上延伸。构造为圆柱形式且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连接销(用作连接轴)21在开口 13b 的第一和第二侧壁13c之间延伸,这两个侧壁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在雨刷片12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连接销21通过夹物模塑一体地模塑于主杆13中以使得连接销21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如图3A所示,构造为圆盘形式的凸缘部分21a形成于连接销21的第一和第二端部的每个处,这两个端部在连接销21的轴向上(即在雨刷片12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反。 连接销21的凸缘部分21a分别嵌入第一和第二侧壁13c中。此外,在连接销21中,台阶部分21b形成于每个凸缘部分21a的轴向内侧上以使得台阶部分21b具有比凸缘部分21a小的外径。每个台阶部分21b的轴向内端表面与第一和第二侧壁13c中的相应一个的内表面 13d大致平齐,并且轴向地布置于台阶部分21b之间的轴部分21c接收于开口 1 中。此外,参照图2A、2B和3A,增强部分22形成于开口 13b的基端侧部分(图2A和 2B中的左端部分)的下部(雨刷条16侧端部)处。增强部分22构造为T形并且包括第一桥段2 和第二桥段22b。第一桥段2 在雨刷片12的宽度方向上在开口 1 的第一和第二侧壁13c之间延伸。第二桥段22b在雨刷片12的纵向上从第一桥段22a的宽度中央部分延伸至开口 1 的基端侧壁13e(图2B中的左端壁)。如图3A所示,第一桥段2 和第二桥段22b构造为板形(即平状形式)。臂容纳部分23形成为在定位于开口 1 的上部处的上壁13f的基端侧部(图2A 和2B中的左端部)中在上下方向上凹入的凹陷,开口 13b的上部与开口 13b的定位于雨刷片12的雨刷条15 —侧处的下部相反。臂容纳部分23包括基部表面23a和横向表面23b。 基部表面23a是大致垂直于上下方向且大致平行于擦拭表面Ia的平状表面。基部表面23a 用作主杆13的上表面(顶侧表面),其在上下方向上定位于主杆13的上侧上。横向表面 23b定位于宽度横向侧面处并且在大致垂直于基部表面23a的方向上延伸。在执行无浇道注塑时形成的铸口痕迹( 定位于基部表面23a中。臂容纳部分23的横向表面2 指向车辆前侧。在本实施例的雨刷片12中,如图2A所示,在主杆13和可移动盖元件15中沿着其车辆前侧横向壁设置翼片部分31,开口 1 的第一和第二侧壁13c的位置除外。翼片部分 31接收车辆行进时施加于车辆的顶风,并且从而翼片部分31在接收到顶风时施压推压力以使雨刷片12压靠擦拭表面la。如图IA所示,连接元件20构造为连接至臂件Ila的形成为U形钩形式(参见图 1B)的远端部分lib。连接元件20装配入开口 13b,并且连接元件20以相对于连接销21可旋转的方式安装至连接销21。臂件Ila从连接至连接销21的远端部分lib朝着雨刷片12 的基端侧部延伸,并且臂件Ila容纳于臂容纳部分23中。具体地,作为于平状杆元件的臂件Ila构造为使得臂件Ila的板表面(平状表面)(其在臂件Ila的平面中延伸)在上下方向上与臂容纳部分23的基部表面23a相对。臂件Ila的一部分弯曲为与臂容纳部分23 的横向表面23b的形状相符合的形状,并且臂件Ila的基端侧从臂容纳部分23在雨刷片前侧(车辆前侧)上向外延伸。此外,在其中雨刷片12安装至臂件Ila的安装状态下,臂件 Ila的板表面(平面)和臂容纳部分23的基部表面23a大致彼此平行。然而,在用雨刷片 12擦拭擦拭表面Ia期间,雨刷片12相对于臂件Ila绕着连接销21稍微旋转,使得臂件Ila 和臂容纳部分23的基部表面23a之间的间隙的尺寸也稍微变化。接着,将描述主杆13的无浇道注塑。如图4所示,在无浇道注塑工艺中,将用作夹物(金属插入物)的连接销21的轴部分21c定位并保持于模塑模具的模腔C中以使得连接销21的轴向与雨刷片12的宽度方向相一致。此时,连接销21的台阶部分21b在连接销 21的轴向上接触模塑模具,因此连接销21定位于其中连接销21在其轴向上的轴向运动受到限制的状态下。在无浇道注塑工艺中,将熔化树脂材料注射入模腔C的喷嘴N直接连接至模腔C, 因此主杆13的表面具有用作熔融树脂材料由此供应入模腔C的入口的铸口 G的痕迹(图 IA和2B中的铸口痕迹Ga)。在这种构造中,铸口 G的位置设置为使得留在主杆13上的铸口痕迹( 形成于上壁13f在纵向上定位于主杆13的开口 1 的基端侧上的一部分中,更具体地,形成于上壁13f的在纵向上定位于主杆13的开口 1 的基端侧上的臂容纳部分23 的基部表面23a中。因此,铸口痕迹( 的顶侧由臂件Ila覆盖并且从而不易于看到。这样, 主杆13通过无浇道注塑形成,因此雨刷片12的制造工艺简化,并且基本上限制了雨刷片12 外观的变差。
此外,铸口 G置于邻近开口 13b的位置处,开口 13b置于雨刷片12 (更具体地主杆 13)的纵向中央部分处。因此,熔化树脂材料能同等地从铸口 G供应至雨刷片12 (更具体地主杆13)的构造为关于连接销21大致对称的基端侧和远端侧。连接销21作为主杆12中的夹物一体地夹物模塑。因此,如图4中的实线箭头所示,在注塑时,熔化树脂材料流在连接销21处分开并被导向至连接销21的在纵向上与铸口 G相反的相反侧,即朝着主杆13的远端侧导向。也就是,根据上述构造,铸口 G置于开口 1 的基端侧上。因此,在注塑时,能限制或最小化连接销21的基端侧(即开口 1 的基端侧)上焊线(也称为熔接线)的产生。此外,根据本实施例,连接销21具有凸缘部分21a,其外径大于轴部分21c的外径,因此熔化树脂材料流可能会在凸缘部分21a处大大地分开从而在主杆13的远端侧处产生焊线。 然而,能避免在主杆13的基端侧处产生焊线,而不管凸缘部分21a的尺寸。臂件Ila的远端部分lib构造为朝着开口 1 的基端侧开口的U形钩形式。此外, 臂件Ila的构造为U形钩形式的远端部分lib通过接收于开口 1 中的连接元件20与连接销21接合。此时,雨刷片12的连接销21在上下方向上获取的视图中可相对于臂件Ila 倾斜。具体地,参照图2A和2B,当施加旋转力以使雨刷片12绕着连接销21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即在施加旋转力以使雨刷片12在擦拭方向(大致平行于擦拭表面Ia 的方向)上相对于雨刷臂11旋转时,主杆13从臂件Ila接收打开力以在宽度方向(连接销21的轴向)上打开(即扩宽)开口 1 的基端侧部分,即用来将开口 1 的第一和第二侧壁13c推动远离彼此的力。具体地,在这个构造中,铸口 G置于开口 1 的基端侧上,因此限制或最小化了在开口 1 的基端侧(力从臂件Ila施加于此)上产生焊线。因而,能避免主杆13在开口 1 处的损坏。此外,构造为T形的增强部分22形成于开口 1 的基端侧部分处。因此,开口 1 的从臂件Ila接收力的基端侧的强度得到提高。接着,将描述本实施例的优点。(1)在本实施例中,其远端部分lib通过接收于开口 1 中的连接元件20连接至连接销21的臂件Ila从其远端部分lib朝着主杆13的基端侧部分延伸并且与主杆13的上表面(顶侧表面)重叠。主杆13通过无浇道注塑形成,并且在无浇道注塑时留在主杆13 上的铸口痕迹( 在开口 1 的基端侧上定位于上壁13f中,更具体地在上下方向上与臂件 Ila相对的臂容纳部分23中。这样,形成于主杆13中的铸口痕迹( 在使用雨刷片12时由臂件Ila覆盖并隐藏在其下面,因此铸口痕迹( 不大可见。于是,雨刷片12的制造工艺通过由无浇道注塑形成主杆13而简化,并且基本上限制了雨刷片12外观的变差。(2)在本实施例中,臂件Ila的远端部分lib构造为朝着开口 1 的基端侧开口的 U形钩形式。此外,臂件Ila的构造为U形钩形式的远端部分lib通过接收于开口 1 中的连接元件20与连接销21相接合。此时,当雨刷片12的连接销21在上下方向上获取的视图中相对于臂件Ila倾斜时,主杆13从臂件Ila接收打开力以在宽度方向(连接销21的轴向)上打开开口 Hb的基端侧,即用来将开口 1 的第一和第二侧壁13c推压远离彼此的力。连接销21作为主杆13中的夹物一体地模塑。因此,在注塑时,熔化树脂材料流在连接销21处分开并且被导向至连接销21的在纵向上与铸口 G相反的相反侧,即朝着主杆13 的远端侧导向。铸口 G置于开口 1 的基端侧上。因此,在注塑时,能限制或最小化在连接销21的基端侧(即开口 1 的基端侧)上产生焊线。这样,能限制主杆13由于开口 13b 的基端侧上的来自臂件Ila的力施加于此的位置处的焊线所引起的强度降低。因此,能限制主杆13的损坏。(3)在本实施例中,嵌入主杆13中的凸缘部分21a形成于连接销21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处。因此,在连接销21的每个轴向端部处能具有在连接销21的轴向上与主杆13接触的较大接触表面积。从而,能提高主杆13的开口 1 在宽度方向上的强度。此外,每个都在连接销21的轴向上形成于相应凸缘部分21a的轴向内侧上的台阶部分21b使得在夹物模塑时能将连接销21定位并保持于模塑模具中。因此,主杆13的制造变得容易。(4)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台阶部分21b的内端表面与开口 13b的第一和第二侧壁 13c中的相应一个的内表面13d大致平齐。从而,连接销21的台阶部分21b没有从开口 13b 的第一和第二侧壁13c中的相应一个突出。因而,能消除接收于开口 1 中的连接元件20 与第一和第二侧壁13c的每个之间浪费的间隙。这样,能限制连接元件20并且从而雨刷片 12在擦拭方向上的松动。(5)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和第二侧壁13c之间跨越的增强部分22在开口 1 中设置于基端侧部分处。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开口 1 的基端侧处的强度,扩宽力在宽度方向上从臂件Ila施加于此。(6)臂容纳部分23形成为在上壁13f的基端侧部分中在上下方向上凹入的凹陷。 从而,雨刷臂11的臂件Ila能接收于臂容纳部分23中同时限制或最小化臂件Ila在上下方向上从上壁13f突出。因而,雨刷臂12的设计能得到进一步改进以进一步改善雨刷臂12 的外观。本发明的以上实施例可如下修改。在以上实施例中,与主杆13单独地形成并且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连接销21用作连接轴。替代地,连接轴可与主杆13 —体地由树脂材料形成。在以上实施例中,可移动的盖元件15分别设置于主杆13的相反纵向侧面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移动盖元件15可被取消。此外,在以上实施例中,轭杆14分别由主杆13的纵向端部可旋转地支撑,并且雨刷条16由主杆13通过轭杆14间接地保持。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夹爪可设置于主杆13的纵向端部处以直接保持(即夹持) 雨刷条16 (即在两个纵向点处夹持雨刷条16)。在以上实施例中,增强部分22形成为具有第一桥段2 和第二桥段22b的T形形式。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桥段2 和开口 1 的基端侧壁1 之间的孔可被取消。在以上实施例中,臂件Ila由平状杆元件形成,并且这个臂件Ila的平状表面在上下方向上与铸口痕迹( 相对。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臂件可由圆柱形杆元件形成并且可在上下方向上与铸口痕迹( 相对以覆盖和隐藏铸口痕迹Ga,因此铸口痕迹( 不大可见。另外的优点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很显然的。因此本发明广义上不限于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细节、代表性装置和示例性示例。
权利要求
1.一种雨刷片,其包括细长且适于擦拭擦拭表面(Ia)的雨刷条(16);以及由树脂材料制成且直接或间接地保持雨刷条(16)的保持元件(13),其中雨刷条(16)定位于保持元件(1 的在保持元件(1 上下方向上的下侧上; 保持元件(13)包括开口(1 ),所述开口置于保持元件(13)的在保持元件(13)纵向上的中央部分中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穿过保持元件(13);连接轴由保持元件(13)保持于保持元件(13)的开口(13b)中以延伸穿过保持元件(13)的开口 (13b);连接轴适于通过接收于保持元件(13)的开口(13b)中的连接元件00)连接至雨刷臂(11)的连接部分(11b),并且保持元件(13)适于容纳雨刷臂(11)以使得,在连接轴通过连接元件00)连接至雨刷臂(11)的连接部分(lib)时,雨刷臂(11)从雨刷臂(11)的连接部分(lib)朝着保持元件(13)的基端侧部分延伸并且与保持元件(13)的上表面(23a)重叠;保持元件(1 通过无浇道注塑工艺注塑;并且在无浇道注塑中留在保持元件(1 上的铸口痕迹(Ga)形成于保持元件(1 的上表面(23a)的一部分中,该部分与开口(13b)的基端侧部分邻近并且适于在连接轴通过连接元件00)连接至雨刷臂(11)的连接部分(lib)时在上下方向上与雨刷臂(11)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雨刷片,其中 连接轴(21)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连接轴作为保持元件(1 的第一和第二侧壁(13c)中的夹物被一体地夹物模塑,以使得连接轴延伸穿过保持元件(1 的开口(1 ),所述第一和第二侧壁彼此相对并且暴露于保持元件(13)的开口(1 )。
3.根据权利要求2的雨刷片,其中连接元件00)适于连接至雨刷臂(11)的连接部分 (11b),连接部分(lib)形成于雨刷臂(11)的远端部分中并且构造为朝着保持元件(13)的开口(13b)的基端侧部分开口的钩形。
4.根据权利要求2的雨刷片,其中连接轴的在连接轴的轴向上彼此相反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分中的每个包括嵌入保持元件(13)中的凸缘部分(21a);以及台阶部分Olb),其在连接轴的轴向上定位于凸缘部分(21a)的轴向内侧上并且用来在夹物模塑时将连接轴定位就位。
5.根据权利要求4的雨刷片,其中连接轴的每个台阶部分Olb)的轴向内端表面与在保持元件(1 的开口(13b)中暴露的第一和第二侧壁(13c)中相应一个的内表面大致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何一个的雨刷片,其中增强部分0 设置于保持元件(13) 的开(Hb)的基端侧部分中,以在保持元件(1 的宽度方向上在第一和第二侧壁(13c)之间延伸,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保持元件(13)的纵向并且大致平行于擦拭表面(la)。
7.一种雨刷片,其包括细长且适于擦拭擦拭表面(Ia)的雨刷条(16);以及由树脂材料制成且直接或间接地保持雨刷条(16)的保持元件(13),其中雨刷条(16)定位于保持元件(1 的在保持元件(1 上下方向上的下侧上;保持元件(1 包括开口(1 ),其置于保持元件(13)的在保持元件(13)纵向上的中央部分中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穿过保持元件(13);第一和第二侧壁(13c),其彼此相对并且暴露于保持元件(13)的开口(13b);以及上壁(13f),其在邻近保持元件(1 的开口(13b)的位置处置于保持元件(1 的在上下方向上的上侧处并且连接于第一和第二侧壁(13c)之间;开口(13b)接收适于连接至雨刷臂(11)的连接元件00);连接轴由第一和第二侧壁(13c)保持并且延伸穿过保持元件(13)的开口(1 ), 连接元件OO)安装到连接轴;臂容纳部分03)在开口(13b)的在保持元件(13)纵向上的基端侧上形成于上壁 (13f)中以容纳雨刷臂(11),以使得在雨刷臂(11)连接至连接元件OO)时雨刷臂(11)与上壁(13f)的上表面(23a)重叠;保持元件(1 通过无浇道注塑工艺来注塑;并且在无浇道注塑中留在保持元件(13)上的铸口痕迹(Ga)形成于臂容纳部分03)中。
8.根据权利要求7的雨刷片,其中连接元件OO)适于连接至雨刷臂(11)的连接部分 (11b),连接部分(lib)形成于雨刷臂(11)的远端部分中并且构造为朝着保持元件(13)的开口(13b)的基端侧部分开口的钩形。
9.根据权利要求7的雨刷片,其中连接轴的在连接轴的轴向上彼此相反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分中的每个包括嵌入保持元件(13)中的凸缘部分(21a);以及台阶部分Olb),其在连接轴的轴向上定位于凸缘部分(21a)的轴向内侧上并且用来在夹物模塑时将连接轴定位就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雨刷片,其中连接轴的每个台阶部分Olb)的轴向内端表面与在保持元件(1 的开口(13b)中暴露的第一和第二侧壁(13c)中相应一个的内表面大致平齐。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的任何一个的雨刷片,其中增强部分0 设置于保持元件 (13)的开口(13b)的基端侧部分中,以在保持元件(1 的宽度方向上在第一和第二侧壁(13c)之间延伸,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保持元件(13)的纵向并且大致平行于擦拭表面 (Ia)。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9的任何一个的雨刷片,其中臂容纳部分03)是在保持元件 (13)中在上下方向上凹入的凹陷。
全文摘要
具有通过接收于主杆(13)的开口(13b)中的连接元件(20)连接至连接销(21)的雨刷臂(11)的臂件(11a)从连接部分(11b)朝着主杆(13)的基端侧部分延伸,以使得臂件(11a)与主杆(13)的上表面重叠。主杆(13)通过无浇道注塑形成。在无浇道注塑中留在主杆(13)上的铸口痕迹(Ga)形成于主杆(13)的在上下方向上与臂件(11a)相对的臂容纳部分(23)中。
文档编号B60S1/40GK102452377SQ20111031772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5日
发明者大桥裕基, 天野慎市郎, 平田圭 申请人:阿斯莫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