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线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0526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护线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例如电缆等目标物等沿着槽型钢材等的槽部进行固定的护线套,能够利用槽型钢材的唇部将护线套进行固定或者自由停止。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具有能够插入到配合部件的安装孔中的头部以及外形比安装孔大的凸缘部的夹具(参照专利文献1的W021]段、图1)。在上述现有夹具的头部处设置向其外侧弹性地突出的卡爪部(参照专利文献1的
段、图 1)。在上述现有的凸缘部处设置向配合部件突出的肋部(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0-78065号公报但是,上述现有的夹具存在如下问题点由于该夹具是固定在配合部件的安装孔中的,因此在利用槽型钢材的唇部进行固定时,有可能夹具沿着槽型钢材等的槽部进行移动。

发明内容
因此,各方案分别记载的各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点而完成的, 其目的在于如下的点。(方案一)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明的目的在于下面的点。S卩,方案一所记载的发明通过在凸缘部与弹性支脚片之间从内外夹持唇部,从而能够利用槽型钢材的唇部将护线套进行固定或者自由停止。(方案二)方案二所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一所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以外,其目的还在于下面的点。S卩,方案二所记载的发明通过使弹性支脚片作用于槽型钢材等的槽部的长度方向上的多个位置,从而能够防止在槽型钢材等的槽部的长度方向上倾斜。(方案三)方案三所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一或方案二所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以外,其目的还在于下面的点。S卩,方案三所记载的发明通过使鼓出部与唇部抵接,能够防止在槽型钢材等的槽部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方案四)方案四所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三所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以外,其目的还在于下面的点。
S卩,方案四所记载的发明能够利用狭缝对鼓出部赋予弹力。其结果,根据方案四所记载的发明,不仅能够防止在槽型钢材等的槽部的长度方向上移动,还能够容易地降低基座支脚部的插入力以及容易地调整在槽型钢材等的槽部的长度方向上的安装位置。(方案五)方案五所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一 四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以外, 其目的还在于下面的点。S卩,方案五所记载的发明通过使突起和弹性支脚片与唇部的表面和背面抵接,能够防止在唇部的表面和背面方向上晃动。(方案六)方案六所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五所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以外,其目的还在于下面的点。即,方案六所记载的发明能够利用缺口部对突起赋予弹力。其结果,根据方案六所记载的发明,不仅能够防止在唇部的表面和背面方向上晃动,还能够降低基座支脚部的插入力。各方案分别记载的各发明是为了达到上述各目的而完成的,在下面使用在附图中示出了各发明的特征点的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附图标记表示在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标记,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另外,附图编号也是表示在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编号,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方案一)方案一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下面的点。第一点是例如图1以及图9 13所示那样用于沿着带唇部31的槽型钢材30等的槽部32固定目标物(例如电缆20)的护线套10。第二点是例如图1以及图9 13所示那样在护线套10中具备下面的结构。(1)基座支脚部5O例如图1以及图9 13所示,基座支脚部50配置在槽部32内。(2)凸缘部 00)例如图1以及图9 13所示,凸缘部40从基座支脚部50处延伸设置,配置在槽部32的外侧。第三点是,例如图1、图10以及图11所示,在基座支脚部50上具备弹性支脚片52, 该弹性支脚片52朝向外侧弹性地突出,在被插入到唇部31的间隔内时,被该唇部31挤压而弯向内侧,在通过唇部31的间隔内之后,在槽部32内恢复,在与凸缘部40之间从内外夹持唇部31。第四点是,例如图14和图15所示,基座支脚部50和凸缘部40中的任意的至少一方具备卡定单元(例如电缆夹持件60),该卡定单元用于卡定目标物(例如电缆20)或者目标物(例如电缆20)的固定单元(未图示)。(方案二)
方案二所述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一所述的发明的特征点以外,其特征还在于下面的点。S卩,例如图1所示,弹性支脚片52沿着槽部32设置了多个。(方案三)方案三所述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一或方案二所述的发明的特征点以外,其特征还在于下面的点。S卩,例如图1和图11所示,在基座支脚部50上设置有朝向唇部31突出的鼓出部 53。(方案四)方案四所述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三所述的发明的特征点以外,其特征还在于下面的点。S卩,例如图1所示,在基座支脚部50上,在鼓出部53的背面侧设置有狭缝M。(方案五)方案五所述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一 四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特征点以外,其特征还在于下面的点。S卩,例如图1和图11所示,在凸缘部40上设置有朝向唇部31突出的突起42。(方案六)方案六所述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五所述的发明的特征点以外,其特征还在于下面的点。S卩,例如图1所示,在凸缘部40上,在与基座支脚部50之间设置有用于对突起42 赋予弹力的缺口部43。本发明的效果如下。本发明如上那样构成,因此起到如下面所记载的效果。(方案一)根据方案一所述的发明,起到如下的效果。S卩,根据方案一所述的发明,通过在凸缘部与弹性支脚片之间从内外夹持唇部,能够利用槽型钢材的唇部将护线套固定或者自由停止。(方案二)根据方案二所述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一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还起到如下的效果。S卩,根据方案二所述的发明,通过使弹性支脚片作用于槽型钢材等的槽部的长度方向上的多个位置,能够防止在槽型钢材等的槽部的长度方向上倾斜。(方案三)根据方案三所述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一或方案二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还起到如下的效果。S卩,根据方案三所述的发明,通过使鼓出部与唇部抵接,能够防止在槽型钢材等的槽部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方案四)根据方案四所述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三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还起到如下的效果。即,根据方案四所述的发明,能够利用狭缝对鼓出部赋予弹力。其结果,根据方案四所述的发明,不仅能够防止在槽型钢材等的槽部的长度方向上移动,还能够容易地降低基座支脚部的插入力以及容易地调整在槽型钢材等的槽部的长度方向上的安装位置。(方案五)根据方案五所述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一 四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夕卜,还起到如下的效果。S卩,根据方案五所述的发明,通过使突起和弹性支脚片与唇部的表面和背面抵接, 能够防止在唇部的表面和背面方向上晃动。(方案六)根据方案六所述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五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还起到如下的效果。即,根据方案六所述的发明,能够通过缺口部对突起赋予弹力。其结果,根据方案六所述的发明,不仅能够防止在唇部的表面和背面方向上晃动, 还能够降低基座支脚部的插入力。


图1是护线套和槽型钢材的立体图。图2是护线套(凸缘部和基座支脚部)的立体图。图3是护线套(凸缘部和基座支脚部)的主视图。图4是护线套(凸缘部和基座支脚部)的俯视图。图5是护线套(凸缘部和基座支脚部)的仰视图。图6是护线套(凸缘部和基座支脚部)的侧视图。图7是沿着图4的A-A线的剖视图。图8是沿着图4的B-B线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护线套的安装状态的分解后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护线套的安装状态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护线套的安装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2是表示护线套(凸缘部和基座支脚部)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护线套(凸缘部和基座支脚部)的安装状态的另一立体图。图14是表示电缆的保持状态的护线套的侧视图。图15是表示电缆的保持状态的护线套的立体图。图中10-护线套,20-电缆(目标物),30-槽型钢材,31-唇部,32-槽部,40-凸缘部, 41-安装孔,42-突起,43-缺口部,50-基座支脚部,51-块部,52-弹性支脚片,53-鼓出部, 54-狭缝,55-空心部,60-电缆夹持件(卡定单元),70-基部,71-轴孔,80-支撑脚,81-卡爪部,90-夹持部,91-棘齿,100-可动臂,101-突出轴,102-锁定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护线套10)图中,10表示护线套10,如图14和图15所示,例如将电缆20等目标物直接地、或者通过电缆20的束带等固定单元(未图示)间接地沿着超长的槽型钢材30内的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槽部32进行固定。此外,作为目标物,例示了电缆20,但是不限定于此。作为固定单元,例示了束带, 但是不限定于此。如图1所示,槽型钢材30形成有唇部31,具有下面开口的C字形、或者日语片假名的“ 二,,字形的截面形状,形成为超长。此外,作为钢材30的名称,例示了“槽型”,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简单的 “槽”、“唇槽”、“C形(型)钢”、“唇槽形(型)钢”等名称。唇部31从槽型钢材30的相对的下端部弯折成截面为L字形,彼此相向地延伸。彼此相向的唇部31相互分开设置,通过两者的间隔内安装护线套10。槽部32位于槽型钢材30的空心内部,沿着槽型钢材30内的长度方向延伸。槽部 32的下表面通过彼此相向的唇部31的间隔内而开口。护线套10如图1和图9所示,大致具备下面的部分。此外,稍后记述下面的(1) (3)。(1)凸缘部 40⑵基座支脚部50(3)电缆夹持件60 (卡定单元)此外,护线套10的各部分不限定于上述的(1) (3)。(凸缘部40)如图1以及图9 图13所示,凸缘部40从后述的基座支脚部50处延伸设置,配置在槽型钢材30的槽部32的外侧。凸缘部40与基座支脚部50形成为一体,通过具有适当的弹性和刚性的、例如“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热可塑性合成树脂形成为一体。此外,虽然将凸缘部40与基座支脚部50形成为了一体,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独立地形成并进行组装。另外,作为凸缘部40的材质,例示了合成树脂,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金属制的材质。凸缘部40形成为平板状,将其横向宽度形成为比彼此相向的唇部31的间隔宽的宽度。如图1 8所示,凸缘部40大致具备下面的各部分。此外,关于下面的(1) (3),稍后进行记述。(1)安装孔 41(2)突起 42(3)缺口部 43此外,凸缘部40的各部分不限定于上述的(1) (3)。(安装孔41)如图1、图2、图4以及图7所示,安装孔41位于凸缘部40的大致中央,贯通于上下表面,形成为圆形。如图9和图10所示,将电缆夹持件60的后述的支撑脚80插入在安装孔41中并进行固定。此外,虽然将安装孔41形成为了圆形,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方形等形成为非圆形。(突起42)如图1和图4所示,突起42从凸缘部40的上表面朝向唇部31突出。突起42位于凸缘部40的上表面的四角,共设置有四个。突起42形成为上表面扁平的大致半球形。此外,作为突起42的个数,例示了四个,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1个、2个、3 个、或者5个以上。突起42在将后述的基座支脚部50安装在槽型钢材30上的状态下,如图11所示, 抵接在唇部31的下表面。(缺口部43)如图1、图4以及图5所示,缺口部43横跨配置在凸缘部40和基座支脚部50上, 用于对突起42赋予弹力。缺口部43形成为将基座支脚部50的后述的弹性支脚片52的外表面边缘形成为 C字形或者日语片假名的“ 二 ”字形,共设置有四个。缺口部43贯穿于凸缘部40的上下表面。此外,作为缺口部43的个数,例示了四个,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1个、2个、 3个、或者5个以上。(基座支脚部50)如图1以及图9 图13所示,基座支脚部50配置在槽部32内。基座支脚部50从凸缘部40的上表面朝向上方突出,如上所述,与凸缘部40形成为一体。如图1 8所示,基座支脚部50大致具备下面的各部分。此外,关于下面的(1) (5),稍后进行记述。(1)块部 51(2)弹性支脚片52(3)鼓出部 53(4)狭缝 M(5)空心部 55此外,基座支脚部50的各部分不限定于上述的(1) (5)。(块部51)如图1 4以及图8所示,块部51从凸缘部40的上表面突出成块形状,通过槽型钢材30的相对的唇部31的间隔内,嵌入在槽部32内。块部51隔着凸缘部40的安装孔41而形成为一对。此外,虽然将块部51形成了一对,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一个或者三个以上。块部51的横向宽度设置成一对唇部31的间隔以下。(弹性支脚片52)如图1 7所示,弹性支脚片52位于基座支脚部50上,朝向外侧弹性地突出,在插入到唇部31的间隔内时,被该唇部31挤压而弯向内侧,在通过唇部31的间隔内后,在槽部32内恢复,在与凸缘部40之间从内外夹持唇部31。弹性支脚片52从各块部51的外侧面突出,共设置有四个。弹性支脚片52从各块部51的外侧面、即位于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相背的外侧面向外突出,形成为使斜面朝向上方的大致直角三角形。此外,作为弹性支脚片52的个数,例示了四个,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2个、 3个或者5个以上。相互背向的一对弹性支脚片52的顶点之间的间隔被设定成大于一对唇部31的间隔。(鼓出部53)如图1 4、图6以及图7所示,鼓出部53位于基座支脚部50上,朝向唇部31突出,在将基座支脚部50安装在槽型钢材30上的状态下抵接在唇部31的前端部的端面上。鼓出部53从各块部51的外侧面突出,形成为使斜面朝向上方的大致梯形状。鼓出部53靠近凸缘部40的四个突起42进行配置,共设置有四个。此外,作为鼓出部53的个数,例示了四个,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1个、2个、 3个或者5个以上。相互背向的一对鼓出部53的顶点之间的间隔被设定成一对唇部31的间隔以上, 与弹性支脚片52相比,设定成突出量小于弹性支脚片52。(狭缝如图1、图2以及图6所示,狭缝M位于基座支脚部50上,设置在鼓出部53的背面侧,用于对鼓出部53赋予弹力。狭缝M形成在各块部51上,从凸缘部40的下表面朝向块部51向上方延伸,形成为下端部开口的大致U字形。狭缝M共被设置四个,分别位于四个鼓出部53的背面侧。此外,作为狭缝M的个数,例示了四个,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1个、2个、3 个或者5个以上。(空心部55)如图1、图2、图4、图5以及图7所示,空心部55分别形成在各块部51的内部,用于弹性脚片52弯向空心部55内。空心部55形成为从块部51贯穿于凸缘部40的筒形,与四个弹性支脚片52相对应地共设置四个。此外,作为空心部55的个数,例示了四个,但是不限定于此,只要是与弹性支脚片 52相同的个数即可。(电缆夹持件60(卡定单元))如图9、图10、图14以及图15所示,电缆夹持件60固定在凸缘部40上,用于卡定电缆20(目标物),作为卡定单元而发挥功能。电缆夹持件60与凸缘部40和基座支脚部50分开地形成,安装在凸缘部40上。电缆夹持件60通过具有适当的弹性和刚性的、例如“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热可塑性合成树脂形成为一体。此外,虽然将电缆夹持件60与凸缘部40和基座支脚部50分开地形成,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与凸缘部40和基座支脚部50形成为一体。
卡定单元用于将电缆20(目标物)直接地、或者通过电缆20的束带等固定单元 (未图示)间接地卡定在凸缘部40和基座支脚部50中的任意的至少一方上。此外,作为卡定单元,例示了电缆夹持件60,但是不限定于此。另外,将作为卡定单元的电缆夹持件60安装在凸缘部40上进行了固定,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安装在基座支脚部50上进行固定、 或者也可以安装在凸缘部40和基座支脚部50这两者上进行固定。如图9、图10、图14以及图15所示,电缆夹持件60大致具备下面的各部分。此外,稍后记述下面的(1) 0)。(1)基部 70⑵支撑脚8O(3)夹持部 90(4)可动臂 100此外,电缆夹持件60的各部分不限定于上述的(1) ⑷。(基部70)如图9、图10、图14以及图15所示,基部70形成为在槽型钢材30的宽度方向上较长的板状,将外形设定成大于凸缘部40的安装孔41。在基部7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设置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后述的可动臂100 的轴孔71。轴孔71在侧面方向上、即槽型钢材30的长度方向上贯穿,形成为方形。(支撑脚80)如图9所示,支撑脚80从基部7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部的上表面朝向上方延伸成圆筒形,具有凸缘部40的安装孔41的内径以下的外径。在支撑脚80上设置有朝向外侧弹性地突出的卡爪部81。卡爪部81在基部70的直径方向上设置有一对,沿半径方向向外彼此相背地突出形成为一对。卡爪部81在插入到安装孔41中时,被该安装孔41的孔边缘挤压而弯向内侧, 在通过安装孔41之后,在块部51的间隔内恢复,在与基部70之间从上下夹持凸缘部40。(夹持部9O)如图9、图10、图14以及图15所示,夹持部90与基部70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相连接,能够保持电缆20。夹持部90 —端部与基部70相连接,朝向下方弯曲成C字形地延伸,另一端部是自由端部,与后述的可动臂100保持插入电缆20的间隙而相分离地位于下方。从夹持部90的自由端部与后述的可动臂100之间的间隙插入的电缆20载置在夹持部90的内周面上,能够临时进行保持。在夹持部90上沿着其弯曲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棘齿91。棘齿91与后述的可动臂 100的锁定卡爪(未图示)啮合。(可动臂100)如图9、图10、图14以及图15所示,可动臂100 —端部被基部70的轴孔71支撑, 以该轴孔71为中心沿着夹持部90进行旋转。在可动臂100的一端部设置有嵌入在轴孔71中的突出轴101,另一端部是自由端部,在自由端部上设置有锁定部102,该锁定部102具有与夹持部90的棘齿91啮合的锁定卡爪(未图示)。虽然没有图示,但是锁定部102具有夹持部90嵌入的凹状的引导槽。虽然同样地没有进行图示,但是锁定卡爪面向引导槽,朝向嵌入在该引导槽中的夹持部90的棘齿91 的齿弹性地突出。虽然同样地没有进行图示,但是锁定部102具有解除杆,通过操作该解除杆,使与棘齿91的一个齿啮合的锁定卡爪从该齿脱离,由此能够解除锁定状态。可动臂100通过与基部70之间的摩擦反作用力,来维持旋转至上方而与基部70 大致平行的状态。在旋转至上方的状态下,锁定部102距位于夹持部90的前端部的自由端部保持能够插入电缆20的间隙,而相分离地位于上方。如图14和图15所示,当使可动臂100克服与基部70之间的摩擦反作用力而以轴孔71为中心向下方旋转时,位于夹持部90的前端部的自由端部嵌入锁定部102的引导槽 (未图示)内,将能够插入电缆20的间隙封闭,从而电缆20不会从夹持部90的内部空间脱落。当进一步旋转可动臂100时,如图14和图15所示,夹持部90的内部空间变窄,将收容在夹持部90的内部空间的电缆20包含在可动臂100、夹持部90的内周面以及基部70 的下表面之间并进行夹持。(护线套10的安装方法)接着,对将具有上述结构的护线套10安装到槽型钢材30上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电缆夹持件60的支撑脚80插入到凸缘部40的安装孔41中并进行固定 (参照图9、图10)。此外,也能够在将支撑脚80先安装到槽型钢材30上,之后安装电缆夹持件60。接着,如图9所示,将支撑脚80通过槽型钢材30的唇部31的间隔内而朝向槽部 32地从下向上插入。当插入支撑脚80时,从块部51的外侧面相背向地突出的一对弹性支脚片52被同样一对的唇部31挤压后分别弯向空心部55内。因此,支撑脚80的横向宽度变窄,能够通过一对唇部31的间隔内。之后,当通过唇部31的间隔内时,如图10和图11所示,一对弹性支脚片52通过树脂的弹性恢复力而在槽部32内恢复。因此,如图10 13所示,通过在恢复后的一对弹性支脚片52与凸缘部40的上表面之间从上下夹持唇部31,将护线套10固定在槽型钢材30上。在护线套10的固定状态下,如图11所示,从块部51的外侧面相背向地突出的一对鼓出部53与唇部31的前端部的端面抵接。此时,通过鼓出部53被唇部31的前端部的端面挤压而弯向背面侧的狭缝M,鼓出部53与唇部31的前端部的端面弹性地抵接。因此,利用鼓出部53与唇部31的前端部的端面之间的摩擦力,能够阻止护线套10 在槽型钢材30的长度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在槽型钢材30的槽部32的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上自由地固定护线套10、即能够进行所谓的自由停止。另一方面,在需要使护线套10在槽型钢材30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当克服鼓出部53与唇部31的前端部的端面之间的摩擦力来使护线套10滑动时,通过使鼓出部53 向狭缝M弯曲,而减小摩擦力。因此,能够以比较小的力使护线套10滑动。当释放进行滑动的力时,通过利用树脂的恢复力使鼓出部53朝向唇部31的前端部的端面弹性地突出,能够在释放进行滑动的力的位置上再次固定护线套10。并且,在护线套10的固定状态下,如图11所示,从凸缘部40的上表面突出的突起 42与唇部31的下表面抵接。此时,突起42被唇部31的下表面挤压,通过横跨配置在凸缘部40和基座支脚部 50上的缺口部43使凸缘部40向下方弯曲,由此突起42与唇部31的下表面弹性地抵接。因此,利用突起42能够防止护线套10在槽型钢材30内沿上下方向晃动。另外, 由于通过缺口部43能够使突起42与唇部31的下表面弹性地抵接,因此能够吸收槽型钢材 30及护线套10的部件精确度的偏差。(电缆20的保持方法)将电缆20从夹持部90与可动臂100之间的间隙内插入到夹持部90的内部空间并载置在夹持部90的内周面上,由此能够临时进行保持。之后,为了保持电缆20,如图14和图15所示,将可动臂100向下方旋转,将电缆 20包含在可动臂100、夹持部9以及基部70之间并进行夹持。此时,通过可动臂100的锁定卡爪(未图示)与夹持部90的棘齿91的一个齿啮合,从而锁定部102形成为锁定状态。为了解除锁定状态,通过操作解除杆(未图示),使与棘齿91的一个齿啮合的锁定卡爪从该齿脱离,从而解除锁定状态。因此,通过向上方旋转可动臂100,能够从夹持部90的内部空间取出电缆20。
权利要求
1.一种护线套,其用于沿着带唇部的槽型钢材等的槽部固定目标物,该护线套的特征在于,具备配置在上述槽部内的基座支脚部;以及从上述基座支脚部处延伸设置,并配置在上述槽部的外侧的凸缘部, 在上述基座支脚部上具备弹性支脚片,该弹性支脚片朝向外侧弹性地突出,在插入到上述唇部的间隔内时,被该唇部挤压而弯向内侧,在通过上述唇部的间隔内之后,在上述槽部内恢复,从而在与上述凸缘部之间从内外夹持上述唇部,在上述基座支脚部和上述凸缘部中的任意的至少一方上具备卡定单元,该卡定单元用于卡定上述目标物或者上述目标物的固定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线套,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支脚片沿着槽部设置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护线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座支脚部上设置有朝向上述唇部突出的鼓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线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座支脚部上,在上述鼓出部的背面侧设置有狭缝。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护线套,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凸缘部上设置有朝向上述唇部突出的突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线套,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凸缘部上设置有朝向上述唇部突出的突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线套,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凸缘部上设置有朝向上述唇部突出的突起。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护线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凸缘部上,在与上述基座支脚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对上述突起赋予弹力的缺口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将例如电缆等目标物等沿着槽型钢材等的槽部进行固定的护线套,能够利用槽型钢材的唇部将护线套进行固定或者自由停止。在护线套(10)上具备基座支脚部(50)和凸缘部(40)。在基座支脚部上具备弹性支脚片(52),该弹性支脚片朝向外侧弹性地突出,在被插入到唇部(31)的间隔内时,被该唇部挤压而弯向内侧,在通过唇部的间隔内之后,在槽部(32)内恢复,在与凸缘部之间从内外夹持唇部。在基座支脚部和凸缘部中的任意的至少一方上具备卡定单元(例如电缆夹持件60),该卡定单元用于卡定目标物(例如电缆20)或者目标物(例如电缆20)的固定单元(未图示)。
文档编号B60R7/00GK102457031SQ201110351200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日
发明者井上泰彦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