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6446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特别是使用于无内胎式的轮圈结构,且可运用于机车或自行车的轮圈,以侧向式嵌接设计,借以达到快速组设功效。
背景技术
[0002]车轮为交通工具直接与地面接触的部位,其主要以驱动装置,滚动车轮的方式使其上方的车体及人可前进或后退;车轮的结构大致上分为轮圈、轮胎、及轮毂部份,其中轮圈结构则更进一步包含有轮辐元件。[0003]以轮圈结构而言,其主要提供轮胎支撑功能,以较硬材质形成圆形框体,再将软性材质轮胎设于框体的外缘面上,而以轮胎部位接触地面上滚动作冲击力的缓冲;轮圈上的轮辐元件主要为维持轮框的张力,以使框体呈真圆状态,并减少变形,而能于地面上顺畅地滚动。[0004]针对轮圈的轮辐元件,因使用的交通工具不同,而有所差异,市面上常见者则分为辐板式或辐条式两种,其中辐板式呈板状,并以三个或五个辐板的数量环设于轮毂及轮框之间,辐条式则呈小直径条杆状,以几十个辐条的数量环设于轮毂及轮框之间;使用上,于汽车或机车的轮圈多属板状的辐板,于自行车的轮圈则多属条状的辐条。[0005]轮圈与轮胎的结合,又有“内胎式”及“无内胎式”之分,所谓“内胎式”是指于轮圈与轮胎间添设有一内胎,并将气体灌入内胎中,使内胎鼓胀而撑住轮胎使其不会塌扁;“无内胎式”则指于轮圈与轮胎间未添设有一内胎,而气体则直接灌入轮胎中,让空气充满轮胎及轮圈中,使轮胎鼓胀不会塌扁;因此以“无内胎式”的轮圈,则其与轮胎间组设后的密闭性需求较高,以免气体外漏造成轮胎扁塌,导致降低滚动的顺畅度。[0006]现有属“内胎式”的轮圈结构,如中国台湾第962040632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轮圈辐条卡抵改良结构》,包含一轮圈,以及若干呈放射状环设于该轮圈内面的辐条,各该辐条一端设有呈较大外径的端子部,该端子部利用一螺杆及螺帽锁组配合而枢卡于该轮圈的辐孔处,其特征于各该辐条的端子部其衔接辐条的背缘面形成一弧圆面,而该螺杆相对该端子部的螺头外端面,亦形成一对应该弧圆面的沉窝孔缘,借以当该辐条的端子部枢组于该轮圈的辐孔处时,利用该端子部的弧圆面贴合该螺头的沉窝孔缘,令其枢组结构不仅平稳,且另一端作角度的偏移时,具有较佳的调整性,同时增加其接触作用的面积。[0007]现有属“无内胎式”的轮圈结构,如中国台湾第94111342号发明专利所揭露的《无内胎之轮圈辐丝之组合结构》,包含辐丝一端以螺结的接头与轮圈内侧壁结合的结构中,配合一套件设有一大于轮圈内侧壁穿孔的挡缘,套件另一端则形成有卡结段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套件为呈薄片状的套体,卡结段为一等距剖设数个纵向割线的双层内折套叠而成,使套件外径小于轮圈穿孔而形成一具裕度空间,接头一端凸设略小于轮圈穿孔的大头部;以结合接头的套件穿入轮圈穿孔后可借助薄片提供迫张变化操作上,达到更省力、迅速化与轮圈穿孔牢固迫结组成,同时利用套件卡结段撑张后,与轮圈穿孔间保留有适当偏摆空间, 而使套结的辐丝可灵活调节与轮毂进行组装。[0008]另有一种属《无内胎式》的轮圈结构,如中国台湾第90210489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在轮辋上固定自行车辐条的装置》,是用于将自行车辐条的螺纹端钩挂到自行车轮辋的车内螺纹的通孔中,其包括一套接管,套接管的外壁至少局部地按照轮辋的车内螺纹的通孔直径及螺距进行车螺纹,一螺母,其按照辐条螺纹端的直径及螺距而车内螺纹的,该螺母具有一宽头螺帽,其中,套接管有一个前后贯穿的内凹槽,其内壁局部地逐渐缩小变窄,而形成用于宽头螺帽或辐条头的止动底座,该底座的延长部位为一进入介面,为了螺母杆体或辐条杆体而设计的,且凹槽的截面尺寸大于螺母或辐条的宽头螺帽及杆体的截面尺寸, 以便可形成一种螺母在套接管的凹槽中的球关节作用。[0009]于前述“内胎式”轮圈,因其辐条设置须要于轮圈的朝外框座上钻孔,以方便穿设辐条于朝内框座上并进行螺锁固定,因此于轮圈的朝外框座上环设有若干组设孔,以致朝外框座与轮胎间密闭性不佳,容易使气体流失,故必需添设内胎于轮圈及轮胎之间;本实用新型因针对“无内胎式”的轮圈结构,故此类“内胎式”轮圈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实用新型内容[0010]进一步针对上述两个“无内胎”的轮圈结构作分析,两者均无须于朝外框座上钻孔;其中前者主要是将该薄片套件在一端设有挡缘,另一端以双层内折套叠成一卡结段,其可套结一头部略小于轮圈穿孔的接头上,接头另一端供辐丝锁结,将套结有套件的接头穿入轮圈穿孔,再将接头拉出,即可利用接头的头部迫张卡结段向外撑张与轮圈穿孔形成牢固迫结;后者结构则是将套接管先与辐条穿设后,再将套接管螺设于朝内框座上。[0011]但是,前述两无内胎的轮圈,前者的该套件如在辐丝外拉时恐会发生无法进入卡结段内使其撑开则辐丝与套件脱落的情形,而需重新组设,此结构设设计于穿设时亦容易发生辐丝与套件卡住的情形,如又无法拉出辐丝,则故障将无法排除,整个轮圈得必需报废,除此之外,当维修轮圈时,辐丝很难拉出,必须将辐丝及其组接相关构件全部破坏,导致整个维修相当困难;后者结构于套接管螺设于轮圈时,因螺锁旋转的动作,加上呈穿设状态的辐条会阻碍螺设动作的进行,会耗费相当时间,且在加工程序上于套接管外径必须逐一车出外螺纹而需较长的加工时间,又于螺设配合的精度要求亦较高,故需要较高的加工成本。[0012]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包含有一个轮圈, 呈圆形框体状,其具有朝外缘径向开口的一个轮框及呈凸缘状的数个定位凸座,所述定位凸座环设于该轮框内缘部位并分别朝该轮框中心延伸预设高度,各该定位凸座内部形成一个空间,其具有以侧向设置且与外部连通的一个开放侧;若干辐条组,各辐条组以一端由该开放侧嵌入定位于该空间内,另一端则与一个轮毂座相接设,各该辐条组分别包括相互穿设并容设于该空间内的一个卡制件及一个定位座,该卡制件与一个辐条的一端相接,该定位座穿套于该卡制件,使各该卡制件及辐条稳固定位于该空间内而不脱离。[0013]借助上述构件,利用辐条组侧向嵌设于轮框内缘上定位凸座而与轮框相互嵌设固定,以达到快速组接及维修简便的功效,且各该定位凸座以间断环设方式可具有轻量化效果,同时可降低制造成本及维修成本。[0014]所述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中该定位凸座由一个顶缘面及三个侧面所共同形成的中空壳座;该顶缘面设有贯通至该空间的一个穿槽,提供该辐条组穿设的部位;该顶缘面设有一个导位槽,为由该开放侧连通至该穿槽的缺槽状,提供该辐条组由该开放侧顺利嵌设至该空间内的导引部位。[0015]所述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中该卡制件具有相互接设的一个卡制部及一个夹持部,该卡制部呈较大外缘而卡设并贴抵于该定位座一侧;该夹持部穿设该定位座后外露于该定位凸座,并与该辐条的一端相接设。[0016]所述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中该夹持部的外缘部以若干平面环设形成, 以提供与该辐条相互螺接时,与辅助工具组接夹持并旋转施力的部位。[0017]所述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中各该卡制部及定位座相抵接的部位,两者以具预设斜度的斜面相抵贴,该卡制部相对于该定位座的贴接部位设有一个第一贴面;该定位座相对于该卡制部的贴接部位则设有一个第二贴面。[0018]所述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中各该卡制部及定位座相抵接的部位,两者以具预设曲度的弧面相抵贴,该卡制部相对于该定位座的贴接部位设有一个第一贴面;该定位座相对于该卡制部的贴接部位则设有一个第二贴面。[0019]所述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中于该夹持部内设有第一螺接部;该辐条的一端则设有与该第一螺接部相螺设的第二螺接部。[0020]所述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中各该卡制件及辐条两者以一体成型方式相接。[0021]所述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中该定位座其座体一侧与该空间内缘壁相抵贴的缘面上,设有若干凹槽。[0022]所述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中该定位座其座体两侧分别形成有抵贴于该空间内缘壁的防旋部。[002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及技术效果即在于提供一种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以轮框的侧向嵌入方式将辐条组嵌设于轮框内缘而相互接设固定,以达到快速组接及维修简便的功效。[0024]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及技术效果即在于提供一种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轮圈内缘环设的若干定位凸座,以较小的凸缘体,取代现有整圈凸框设计,可有效达到轮圈轻量化的效果。[0025]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及技术效果即在于提供一种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辐条组的构件简单,不须进行过多的制造加工程序,且与轮圈组设的精度要求不高,故可降低制造成本及维修成本。


[0026]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设示意图。[002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定位凸座的断面示意图。[003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局部示意图。[0031]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0032]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组设及局部剖视示意图。[0033]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0034]图9为本实用新型更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003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36]轮圈10辐条组20 轮框11卡制件21[0037]定位凸座12卡制部211顶缘面121夹持部212[0038]侧面122 平面213穿槽123第一螺接部214[0039]导位槽124 第一贴面215 空间13定位座22[0040]开放侧131 第二贴面221 凹槽222 防旋部223[0041]辐条23 第二螺接部231 轮毂座30。
具体实施方式
[0042]首先请参照图I至图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可适用于自行车的轮圈,也可适用于摩托车的轮圈,其主要包含有一轮圈10,其一端设于该轮圈10上的若干辐条组20,以及设于该辐条组20另端的一轮毂座30。[0043]该轮圈10,呈圆形框体状,其具有朝外缘径向开口的一轮框11,及呈凸缘状的若干定位凸座12,环设于该轮框11内缘部位并分别朝该轮框11中心延伸预设高度;各该定位凸座12内部形成一空间13,其具有以侧向设置与外部连通的一开放侧131 ;该定位凸座 12为由一顶缘面121及三侧面122所共同形成的中空壳座;该顶缘面121设有贯通至该空间13的一穿槽123及一导位槽124,该穿槽123为位于该顶缘面121中央处的贯孔;该导位槽124为由该开放侧131连通至该穿槽123的缺槽状。[0044]各该辐条组20,以一端由该开放侧131穿设该导位槽124后导引嵌入定位于该空间13内,并可于该定位凸座12上作预定范围的旋转,另一端则与该轮毂座30相接设;各该辐条组20分别具有相互穿设并容设于该空间13内的一卡制件21及一定位座22,该卡制件21与一辐条23的一端相接;该定位座22则提供各该卡制件21及辐条23稳固定位于该空间13内而不脱离作用;该卡制件21具有相互接设的一^^制部211及一夹持部212,该卡制部211呈较大外缘而可有效卡设并贴抵于该定位座22 —侧;该夹持部212穿设该定位座 22后穿设该穿槽123而外露于该定位凸座12,并与该辐条23的一端相接设;该夹持部212 外缘部以若干平面213环设形成,以提供与该辐条23相互螺接时,便于与辅助工具组接可夹持并旋转施力的部位;该夹持部212内设有一第一螺接部214 ;该辐条23的一端则设有可与该第一螺接部214相螺设的一第二螺接部231 ;各该卡制部211及定位座22相抵接的部位,两者以具预设斜度的斜面相抵贴,该卡制部211相对于该定位座22贴接部位设有一第一贴面215 ;该定位座22相对于该卡制部215贴接部位则设有一第二贴面221。[0045]利用该轮圈10其轮框11的侧向将该辐条组20嵌设于该轮圈10其轮框11内缘而相互嵌设固定,以达到快速组接及维修简便的功效,且各该定位凸座12的断续环设方式可具有轻量化效果,同时可降低制造成本及维修成本。[0046]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实用新型使用方式加以叙述如下[0047]本实用新型的组设,首先是将各该辐条23穿设于该定位座22内,以其第二螺接部 231螺设于该卡制件21的该第一螺接部214上,因卡制件21的该卡制部211外径较大无法穿过而卡于该定位座22的一侧;将前述各该卡制件21及定位座22由该开放侧131处组装进入该空间13,并使具长度的该辐条23以该导位槽124进入至该穿槽123,直至该定位座22卡设接触该空间13的内缘壁而定位,即组设其一的该辐条组20完成;如前述步骤依序将各该辐条组20嵌设定位于该定位凸座12内,即完成本实用新型整个各该轮圈10及辐条组20的组设。[0048]本实用新型组设后的状态,请参照图4,该定位座22其侧缘则抵接于该空间13的内缘壁,而稳固定位于该空间13内;请参照图5,各该辐条23的另一端于接设该轮毂座30 上而各别呈倾斜状态,连同与该辐条23相组设的该卡制件21亦呈倾斜,此时各该第一贴面 215贴抵于定位座22局部的该第二贴面221上;另一方面,因该卡制部211外径大于该定位座22中央贯孔,故使得各该卡制件21及辐条23不会脱离而定位于该定位凸座12内。[0049]本实用新型以侧向嵌设的设计,于该轮框11的内缘部位环设有各该定位凸座12, 且其具有各该空间13及开放侧131的设计以利于各该辐条组20以侧向组设该空间13内; 此一技术特征,可使各该辐条组20于预先穿设完成后,以该定位座22组设于该空间13内的一个嵌入组设动作即可完成组接,无需任何手工具或特殊夹治具的使用,就能完成,相较于现有以螺接套件的方式,需配合适当工具来进行螺设的旋转动作,且得逐一将各该套接件旋入轮圈内的组设动作,现有技术极为耗费时间,本实用新型的确具有较快的组设速度, 可增加轮圈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组装后,于维修时的拆卸相当简便,与组装作业同样一个动作即可使该辐条组20脱离该定位凸座12,且如非为该轮圈10的本体损坏情况下,于更换该辐条组20元件也不会破坏到该轮圈10的整体结构,仅需进行更换损坏的元件即可。[0050]本实用新型的该轮圈10可利用一体成形方式,形成各该轮框11、定位凸座12、空间13、穿槽123、及导位槽124等构件,故可简化组设流程以减少后续组设的时间耗费;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各该定位凸座12,以预设宽度及预设间距环设于该轮框11的内缘上, 而呈断续的状态设置,而非现有整圈凸框环设的结构设计,可使整体轮圈的重量减轻,而达到轻量化的功效。[0051]本实用新型的各该辐条组20的构件简单,且各该定位座22及辐条23等元件无需经过较特别或较特殊的加工制造过程,同时与该定位凸座12的相互卡设的精度要求无需很高,故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该夹持部212设计,主要为提供与该辐条23相互螺接时,组接辅助工具可夹持并旋转施力的部位。[005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请参照图6至图7,其中该定位座22其座体两侧分别形成有可抵贴于该空间内缘壁的一防旋部223 ;另外,各该卡制部211及定位座22相抵接的部位,两者以具预设曲度的弧面相抵贴,该卡制部211相对于该定位座22贴接部位设有一第一贴面215 ;该定位座22相对于该卡制部21贴接部位则设有一第二贴面221。[0053]此一防旋部223的设计,使该定位座22于嵌设于该空间13内后,其两侧延伸的各该防旋部23,因使该定位座22呈非圆形环状,故不会于该空间13内产生旋转,而使该辐条组20的组设定位更为稳固;此一实施例各该第一、第二贴面215、221以弧面贴抵的设计,因弧面贴抵属点对点接触,可使该辐条23因配合与该轮毂座30组设而需作旋转倾斜的动作时,更为顺畅而利于组设;其他组设方式及预期达到的功效,均与前述实施例完全相同。[0054]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请参照图8,其中该定位座22其座体一侧与该空间13内缘壁相抵贴的缘面上,设有若干凹槽222 ;各该凹槽222设置于该定位座22的一侧面上, 利用凹凸的接触设计,与该空间13的壁缘相抵贴(即指该顶缘面121的内侧缘壁),借以增加两者间接触面的磨擦阻力,可使该定位座22更稳固地嵌设卡制于该空间13内;其他组设方式及预期达到的功效,均与前述实施例完全相同。[0055]本实用新型的更一实施例,请参照图9,其中各该卡制件21及辐条23两者以一体方式形相接;此一技术特征,主要使各该辐条23及卡制件21两者呈一件式的结合,而可于组设时省去第一实施例各该第一、第二螺接部214、231的攻牙加工制程,亦无需该夹持部 212其四个平面213的铣削制程;另一方面,于组设时,无须要第一实施例两件式的各该辐条23及卡制件21两相螺设的动作,而使组设作业更为快速、简便,更能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其他组设方式及预期达到的功效,均与前述实施例完全相同。[0056]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提供一种可快速组设、 维修便利、且减少轮圈受破坏的结构,利用于该轮框内侧缘设有断续环设的若干定位凸座, 其内部具有该空间,及一侧为可供组设的该开放侧,配合该辐条组的定位座穿设各该卡制件及辐条后,嵌设卡制于该空间内,即可以一个动作完成组装,同时又具有轻量化及有效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而获致一实用性高的轮圈结构,以使整体确具产业实用性及成本效益。[0057]需陈明的是,以上所述乃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附图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包含有 一个轮圈,呈圆形框体状,其具有朝外缘径向开口的一个轮框及呈凸缘状的数个定位凸座,所述定位凸座环设于该轮框内缘部位并分别朝该轮框中心延伸预设高度,各该定位凸座内部形成一个空间,其具有以侧向设置且与外部连通的一个开放侧; 若干辐条组,各辐条组以一端由该开放侧嵌入定位于该空间内,另一端则与一个轮毂座相接设,各该辐条组分别包括相互穿设并容设于该空间内的一个卡制件及一个定位座,该卡制件与一个辐条的一端相接,该定位座穿套于该卡制件,使各该卡制件及辐条稳固定位于该空间内而不脱离。
2.依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凸座由一个顶缘面及三个侧面所共同形成的中空壳座;该顶缘面设有贯通至该空间的一个穿槽,提供该辐条组穿设的部位;该顶缘面设有一个导位槽,为由该开放侧连通至该穿槽的缺槽状,提供该辐条组由该开放侧顺利嵌设至该空间内的导引部位。
3.依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制件具有相互接设的一个卡制部及一个夹持部,该卡制部呈较大外缘而卡设并贴抵于该定位座一侧;该夹持部穿设该定位座后外露于该定位凸座,并与该辐条的一端相接设。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夹持部的外缘部以若干平面环设形成,以提供与该辐条相互螺接时,与辅助工具组接夹持并旋转施力的部位。
5.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卡制部及定位座相抵接的部位,两者以具预设斜度的斜面相抵贴,该卡制部相对于该定位座的贴接部位设有一个第一贴面;该定位座相对于该卡制部的贴接部位则设有一个第二贴面。
6.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卡制部及定位座相抵接的部位,两者以具预设曲度的弧面相抵贴,该卡制部相对于该定位座的贴接部位设有一个第一贴面;该定位座相对于该卡制部的贴接部位则设有一个第二贴面。
7.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于该夹持部内设有第一螺接部;该辐条的一端则设有与该第一螺接部相螺设的第二螺接部。
8.依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卡制件及辐条两者以一体成型方式相接。
9.依据权利要求I或2或8所述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座其座体一侧与该空间内缘壁相抵贴的缘面上,设有若干凹槽。
10.依据权利要求I或2或8所述的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座其座体两侧分别形成有抵贴于该空间内缘壁的防旋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种轮圈及辐条组的组合结构,包含一轮圈,其具有朝外缘径向开口的一个轮框,及数个定位凸座,环设于该轮框内缘部位,各该定位凸座内部形成一空间,其具有以侧向连通的一开放侧;数根辐条组,各辐条组以一端由该开放侧嵌入定位于该空间内,另一端则与一轮毂座相接设,各该辐条组分别包括相互穿设并容设于该空间内的一卡制件及一定位座,该卡制件与一辐条的一端相接,该定位座穿套于该卡制件,使各该卡制件及辐条稳固定位于该空间内而不脱离;借此,所述辐条组嵌设于轮框内缘而与轮圈相互嵌设固定,以达到快速组接及维修简便的功效,且各该定位凸座以间隔环设方式可具有轻量化效果,同时可降低制造成本及维修成本。
文档编号B60B1/00GK202806183SQ201220351809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4日
发明者涂季冰 申请人:昆山亨利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