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身搭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8870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车身搭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车身搭铁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搭铁接线制是指将蓄电池或发电机正极或负极与汽车车架相联,使车架带正电或负电,从而使安装在车架上的所有汽车电气设备只需一根从电源另一极引出的导线就可构成回路。这种方式简称搭铁,采用搭铁后的汽车电气接线制度就叫单线制。采用单线制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节约导线支出费用,降低整车成本;另一方面,可 以减少因过多导线造成的铺线困难、故障点多的问题。大多数国家规定汽车采用负极搭铁,汽车所有电气设备的搭铁接线柱用或“E”表示,非搭铁的电源接线柱用“ + ”或“B”表示。在专利(CN 200981529Y)中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身搭铁,包括搭铁电线和车身钢板,在车身钢板上设有固定搭铁电线的螺母,在螺母附近还设有一方孔,搭铁电线的端头有与螺母对应的孔和与方孔对应的卡爪,搭铁电线端头的孔和车身钢板上的螺母将搭铁电线和车身钢板连接固定,本结构在安装好搭铁后可以将该搭铁端子固定在方孔内,能够防止搭铁旋转,但是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如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制动防抱死控制、防滑控制、牵引力控制、电子控制悬架、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电子动力转向、汽车信息系统(即行车电脑)、导航系统、汽车音响与影视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及上网设备等已经存在与大多数汽车上,电子设备的增加导致在汽车车身的某个位置可能出现多个端子需要搭铁,特别是汽车改装过程中加入的电子产品,上述的专利不能实现多个搭铁同时固定。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车身搭铁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搭铁装置能够同时固定多个搭铁端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车身搭铁装置,汽车包括车身钢板和若干个连接有线束的搭铁端子,其特征在于,本搭铁装置包括固连在车身钢板上的螺母,所述的搭铁端子穿设在一个能够与螺母配合的螺栓上,所述的螺母上还设有一个能够与各搭铁端子卡接的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车身钢板上固连一个螺母,所有的搭铁端子均通过一个螺栓抵靠并固连在螺母上,螺栓与螺母的连接方式不但便于搭铁端子的拆装,而且能够使搭铁端子与车身钢板接触良好,限位结构可以将各个搭铁端子卡住使其安装好后不能旋转。在上述的一种汽车车身搭铁装置中,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套设在螺母外环面上的限位套,所述的限位套上设有若干个开口向上的凹槽,所述搭铁端子能够卡接在凹槽内。限位套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在安装搭铁端子时可以将搭铁端子的线束捋顺后卡接在凹槽内,可以防止多个搭铁端子的线束难于辨认或打结。在上述的一种汽车车身搭铁装置中,所述的限位套和螺母之间设有一个调节凹槽与螺母之间相对位置的调节组件。搭铁端子安装时可以将线束捋顺后选择限位套上的任意一个凹槽或通孔,但是在旋紧螺栓时会带动各个端子有一定的旋转角度,这会影响线束的顺畅。在上述的一种汽车车身搭铁装置中,所述的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限位套内环面上的内花键和开设在螺母外环面上与内花键配合的外花键,所述的限位套通过内花键和外花键沿螺母轴向滑动。限位套与螺母通过花键连接后,在旋转螺栓时,搭铁端子不会因为螺栓的扭力而旋转,而且可以通过调节限位套与螺母的位置将搭铁端子固定在螺母的任意一个角度上且不会旋转。在上述的一种汽车车身搭铁装置中,作为另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的调节组件包括若干个开设在限位套下端面的限位槽和固定在花键与车身钢板连接处的半球状凸块,所述的凸块能够限制限位套在螺母上旋转。相比螺母和限位套的花键连接方式,该连接方式不需要在螺母上开设外花键,这减小了开发成本,而且也能有较好的调节和固定效果。在上述的一种汽车车身搭铁装置中,所述的凹槽均匀分布在限位套的上端面,相邻两个凹槽之间形成的凸起呈小端朝上的楔形。这种开口型的凹槽便于搭铁端子的拆装。在上述的一种汽车车身搭铁装置中,所述的限位槽均匀分布在限位套的下端面,所述限位槽的环向截面呈半圆状。半圆状的限位槽与半球状的凸块能够有较好的配合,使限位套与车身钢板有较好的限位。在上述的一种汽车车身搭铁装置中,所述的螺母焊接在车身钢板上。螺母焊接在车身钢板上不但加工简单而且固定牢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I、将螺母焊接在车身钢板上,然后将各搭铁端子通过螺栓固定在螺母上,可以实现同一个搭铁点连接多个搭铁端子。2、螺母上设有限位套,限位套能够防止螺栓在旋紧时将搭铁端子的位置改变而影响线束的整齐和顺畅。

图I是实施例一中本车身搭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实施例一中限位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实施例二中本车身搭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车身钢板;2、搭铁端子;3、螺母;4、螺栓;5、限位套;6、外花键;7、凹槽;
8、内花键;9、限位槽;10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0026]如图1、4、5所示,汽车包括车身钢板I和若干个连接有线束的搭铁端子2,本搭铁装置包括固连在车身钢板I上的螺母3,搭铁端子2能够通过螺栓4与螺母3抵靠并固连,螺母3上还设有一个能够与各搭铁端子2卡接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套设在螺母3外环面上的限位套5,限位套5上设有若干个开口向上的凹槽7,凹槽7是均匀分布在限位套5的上端面上的,相邻两个凹槽7之间形成的凸起呈小端朝上的楔形,搭铁端子2能够卡接在凹槽7内,限位套5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在安装搭铁端子2时可以将搭铁端子2的线束捋顺后卡接在凹槽7内,可以防止多个搭铁端子2的线束难于辨认或打结,限位套5和螺母3之间设有一个调节凹槽7与螺母3之间相对位置的调节组件,搭铁端子2安装时可以将线束捋顺后选择限位套5上的任意一个凹槽7,但是在旋紧螺栓4时会带动各个端子有一定的旋转角度,这会影响线束的顺畅。如图2和图3所示,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限位套5内环面上的内花键8和开设在螺母4外环面上与内花键8配合的外花键6,限位套5通过内花键8和外花键6沿螺母3轴向滑动,限位套5与螺母3通过花键连接后,在旋转螺栓4时,搭铁端子2不会因为螺栓4的扭力而旋转,而且可以通过调节限位套5与螺母3的位置将搭铁端子2固定在螺母3的任意一个角度上且不会旋转。实施例二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大体内容和实施例一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调节组件包括若干个开设在限位套5下端面的限位槽9和固定在螺母3与车身钢板I连接处的半球状凸块10,凸块10能够限制限位套5在螺母3上旋转,相比螺母3和限位套5的花键连接方式,该连接方式不需要在螺母3上开设外花键6,这减小了开发成本,而且也能有较好的调节和固定效果,限位槽9均匀分布在限位套5的下端面,限位槽9的环向截面呈半圆状,半圆状的限位槽9与半球状的凸块10能够有较好的配合,使限位套5与车身钢板I有较好的限位。为了加工方便和生产成本的控制,以上的两个实施例中提到的螺母3均焊接在车身钢板I上。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车身搭铁装置,汽车包括车身钢板(I)和若干个连接有线束的搭铁端子(2),其特征在于,本搭铁装置包括固连在车身钢板(I)上的螺母(3),所述的搭铁端子(2)穿设在一个能够与螺母(3)配合的螺栓(4)上,所述的螺母(3)上还设有一个能够与各搭铁端子(2)卡接的限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车身搭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套设在螺母(3)外环面上的限位套(5),所述的限位套(5)上设有若干个开口向上的凹槽(7),所述搭铁端子(2)能够卡接在凹槽(7)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身搭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套(5)和螺母(3)之间设有一个调节凹槽(7)与螺母(3)之间相对位置的调节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身搭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限位套(5)内环面上的内花键⑶和开设在螺母(3)外环面上与内花键⑶配合的外花键(6),所述的限位套(5)通过内花键⑶和外花键(6)沿螺母(3)轴向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身搭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组件包括若干个开设在限位套(5)下端面的限位槽(9)和固定在花键与车身钢板(I)连接处的半球状凸块,所述的凸块能够限制限位套(5)在螺母(3)上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汽车车身搭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7)均匀分布在限位套(5)的上端面,相邻两个凹槽(7)之间形成的凸起(10)呈小端朝上的楔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车身搭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槽(9)均匀分布在限位套(5)的下端面,所述限位槽(9)的环向截面呈半圆状。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汽车车身搭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母(3)焊接在车身钢板(I)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身搭铁装置,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车身搭铁装置不能同时固定多个搭铁端子等技术问题。汽车包括车身钢板和若干个连接有线束的搭铁端子,本搭铁装置包括螺母和与螺母配合的螺栓,螺母固连在车身钢板上,螺栓上穿设有至少一个搭铁端子,螺母上还设有一个能够将各搭铁端子周向定位的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同时固定多个搭铁端子且搭铁端子不会旋转等优点。
文档编号B60R16/02GK202783015SQ2012204387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0日
发明者王志刚, 魏加党, 王虹, 杨安志, 余见山,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