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车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0312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车衣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车衣,包括底板、安装于底板底部的若干开关磁铁、若干折叠单元、设置于折叠单元底部用于调整相邻两个折叠单元之间间距的底部纵移装置以及设置于折叠单元顶部用于调整相邻两个折叠单元顶部开口间距的顶部纵移装置,将底板通过开关磁铁吸附固定到车辆的顶部,之后连杆驱动装置驱动连杆结构打开,使每个折叠单元形成倒“U”形结构,之后底部纵移装置驱动各个折叠单元之间的间距达到最大,顶部纵移装置驱动各个折叠单元的开口尺寸变大,最终各个折叠单元形成拱形结构,将汽车包裹于其内部空间内,由于折叠单元四周有布,因此可以起到防雨、防晒、防盗、防磕碰以及车漆划擦、车辆被砸等危险的发生。并且体积小巧、安装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全自动车衣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衣。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出现的所谓全自动车衣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那就是都需要人工辅助才能完成车衣的收放,大都为手动操作,费时费力。而且车衣与车身直接接触会产生热传递,隔热效果差,并且在收放过程中易对车身造成划痕。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体积小、自动收放且车衣与车体不接触的全自动车衣。
[0004]本发明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全自动车衣,包括底板、安装于底板底部的若干开关磁铁、若干折叠单元、设置于折叠单元底部用于调整相各个折叠单元之间间距的底部纵移装置以及设置于折叠单元顶部用于调整各个折叠单元顶部开口间距的顶部纵移装置,处于中间位置的折叠单元固定于底板上方,所述每个折叠单元包括主杆、设置于主杆两端的连杆机构、驱动连杆机构展开或折叠的连杆驱动装置,所述两个连杆机构折叠时其压缩设置于主杆的上方,连杆机构完全展开时其与主杆形成倒“U”形结构,当底部纵移装置和顶部纵移装置驱动折叠单元展开,直至最前端和最后端的两个折叠单元转动至与水平面相重合时,所述各个折叠单元形成拱形结构,所述拱形结构的内部空间大于汽车的外形尺寸,所述折叠单元四周包裹固定有布。
[0005]上述底部纵移装置包括安装于中间折叠单元左右两侧的电机I1、安装于电机II上的丝杠II1、旋合于丝杠III上的螺母III以及若干由两个中间位置铰接固定的连杆组成的X形连杆II,所述若干X形连杆II首尾彼此铰接安装形成X形连杆组I,所述位于中间折叠单元左右两侧的X形连杆II的内侧上端分别铰接固定于螺母III上,所述X形连杆组I的下端分别铰接固定于各个折叠单元的底部。
[0006]上述顶部纵移装置包括由两个中间位置铰接固定的连杆组成的X形连杆1、由若干X形连杆I首尾彼此铰接安装形成的两组X形连杆组I1、设置于主杆下端的滑轨,每间隔一个主杆的底部安装有双输出轴电机I,所述双输出轴电机I两端输出轴上分别固定有丝杠I螺母II固定于滑块上且其旋合于丝杠I上,所述两组X形连杆组II外端分别铰接固定于相邻两个主杆的左右两端,其内端分别铰接固定于螺母II以及滑块上,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导轨上。
[0007]上述连杆机构包括端头转动安装并铰接固定于主杆外端的推拉杆II和推拉杆II1、活动铰链铰接固定于主杆上的折叠杆1、通过活动铰链与折叠杆I转动连接的折叠杆I1、铰接固定于推拉杆II上端的旋转杆、铰接固定于旋转杆上端的推拉杆IV、铰接固定于折叠杆II上端的推拉杆V以及通过活动铰链与叠杆II转动连接的折叠杆II1、通过活动铰链与折叠杆III上端转动连接的折叠杆IV,所述连杆驱动装置连接于折叠杆I,所述推拉杆III的上端铰接固定于折叠杆II上,所述旋转杆铰接转动安装于折叠杆II上,所述拉杆IV的下端铰接固定于折叠杆III上,所述推拉杆V的上端铰接固定于折叠杆IV上。
[0008]上述连杆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于主杆上方的双输出轴电机,分别通过万向节安装于双输出轴电机左右两端输出轴上的丝杠I1、旋合于丝杠II上的螺母1、设置于主杆上方的滑槽以及铰接固定于螺母I上的支撑杆和推拉杆I,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转动安装有滑轮,所述滑轮位于滑槽中,所述推拉杆I的上端铰接固定于折叠杆I上。
[0009]为了节省电机数量和保持运行同步,上述连杆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中间位置的折叠单元15上的双输出轴电机II 44,所述双输出轴电机II 44的两端输出轴上安装有花键轴45,各个折叠单元上安装有带有花键槽的转向齿轮箱40,当底部纵移装置和顶部纵移装置驱动各个折叠单元15并拢时,花键轴45纵向穿过各个折叠单元上的转向齿轮箱40内的花键槽与转向齿轮箱40相连,所述转向齿轮箱40左右两端固定有万向节16,所述万向节16外端固定有丝杠II 23,螺母I 22旋合于丝杠II 23上,主杆17上方设置有滑槽18,所述螺母I 22上铰接固定有支撑杆24和推拉杆I 25,所述支撑杆24的下端转动安装有滑轮21,所述滑轮21位于滑槽18中,所述推拉杆I 25的上端铰接固定于折叠杆I 28上。
[0010]为了提高强度,当连杆驱动装置驱动连杆机构完全展开时,推拉杆II以及折叠杆I转动至与主杆平行,折叠杆I1、旋转杆、推拉杆IV、推拉杆V、折叠杆III以及折叠杆IV旋转至与主杆垂直,所述推拉杆III旋转至其与推拉杆I1、折叠杆I及折叠杆II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支撑杆、推拉杆I以及折叠杆I形成三角形结构。
[0011]为了提高固定牢固度以及提高导向能力,还包括分别固定于汽车左右两侧底部的T形导轨、通过活动铰链活动安装于折叠杆IV上的折叠杆V、两端分别铰接固定于推拉杆V以及折叠杆V上的推拉杆VI以及安装于折叠杆V下端的正方形的卡块,所述T形导轨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由开口槽和内槽形成的T形槽,所述开口槽的开口宽度大于卡块的边长小于卡块的对角线长度,所述内槽的槽宽大于卡块的对角线长度,当连杆机构完全展开时,所述折叠杆V垂直于折叠杆IV,所述推拉杆VI与折叠杆IV以及折叠杆V形成直角三角形状,卡块穿过开口槽位于内槽中,所述位于前后两端的两个折叠单元的主杆下端固定有橡胶垫。
[0012]为了便于收纳,还包括分别通过合页转动安装于底板前后两侧的若干圆弧板、分别通过合页转动安装于底板左右两端的挡板、分别设置于底板左右两端的定位块,所述底板以及挡板之间固定有弹簧,相邻圆弧板之间或者圆弧板与底板之间固定有弹簧I,所述底板中间部位安装有电机I,所述电机I输出轴上水平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转动安装有滚轮,当横杆转动至与底板长边平行时,各个圆弧板在底板上方形成倒“U”形封闭结构,两个挡板分别抵靠于定位块上将圆弧板与底板形成的封闭结构的前后两端封闭,当横杆转动至与底板长边垂直时,各个圆弧板相对底板平行展开,挡板被展开的连杆机构压动平行展开,所述底板的长度大于折叠单元的长度其宽度大于所有折叠单元并拢后的宽度。
[0013]为了提高密封性,上述圆弧板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U形槽,所述U形槽的尺寸与挡板的外形尺寸相匹配,当各个圆弧板与底板形成封闭结构时,两个挡板外缘分别卡置于各个圆弧板中的U形槽中,每两个相邻的圆弧板之间沿长度方向镶嵌固定有“8”字形的橡胶条,所述最外端的两个圆弧板外边缘沿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子口和母口,当各个圆弧板与底板形成封闭结构时,最外端的两个圆弧板通过子口和母口相互扣合。[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底板通过开关磁铁吸附固定到车辆的顶部,安装拆卸简单,之后连杆驱动装置驱动连杆结构打开,使每个折叠单元形成倒“U”形结构,之后底部纵移装置驱动各个折叠单元之间的间距达到最大,顶部纵移装置驱动各个折叠单元的开口尺寸变大,最终各个折叠单元形成拱形结构,将汽车包裹于其内部空间内,由于折叠单元四周有布,因此可以起到防雨、防晒、防盗、防磕碰以及车漆划擦、车辆被砸等危险的发生。由于采用连杆机构其可以折叠,因此其折叠收纳后占用空间小、重量轻,方便携带。
[0015]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收纳盒收起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收纳盒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收纳盒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折叠单元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折叠单元局部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折叠单元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为折置单兀底部结构意图;
图9为齿轮箱部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所有折叠单元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底部纵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T形导轨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底部纵移装置驱动折叠单元运行到最大间距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4为顶部纵移装置驱动折叠单元形成拱形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15为底部纵移装置驱动折叠单元收紧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圆弧板3.开关磁铁4.定位块5.弹簧I 6.弹簧II 7.挡板8.电机I 9.横杆10.滚轮11.子口 12.母口 13.U形槽14.橡胶条15.折叠单元16.万向节17.主杆18.滑槽19.双输出轴电机I 20.丝杠I 21.滑轮22.螺母I 23.丝杠II24.支撑杆25.推拉杆I 26.推拉杆II 27.推拉杆III 28.折叠杆I 29.活动铰链30.折叠杆II 31.旋转杆32.推拉杆IV 33.折叠杆III 34.推拉杆V 35.推拉杆VI 36.折叠杆
IV37.滑块38.折叠杆V 39.卡块40.转向齿轮箱41.螺母II 42.滑轨43.X形连杆I44.双输出轴电机II 45.花键轴46.T形导轨47.开口槽48.内槽49.电机II 50.丝杠
III51.螺母III 52.X 形连杆 II 53.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15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8]如附图5所示,本全自动车衣,包括底板1、安装于底板I底部的若干开关磁铁3、若干折叠单元15、设置于折叠单元15底部用于调整相各个折叠单元15之间间距的底部纵移装置以及设置于折叠单元15顶部用于调整各个折叠单元15顶部开口间距的顶部纵移装置,处于中间位置的折叠单元15固定于底板I上方,每个折叠单元15包括主杆17、设置于主杆17两端的连杆机构、驱动连杆机构展开或折叠的连杆驱动装置,两个连杆机构折叠时其压缩设置于主杆17的上方,连杆机构完全展开时其与主杆17形成倒“U”形结构,当底部纵移装置和顶部纵移装置驱动折叠单元15展开,直至最前端和最后端的两个折叠单元15转动至与水平面相重合时,各个折叠单元15形成拱形结构,拱形结构的内部空间大于汽车的外形尺寸,折叠单元15四周包裹固定有布54。当车辆停放后需要使用本全自动车衣时,将底板I通过开关磁铁3吸附固定到车辆的顶部,使用开关磁铁4固定本全自动车衣使得安装拆卸简单快捷。固定后,连杆驱动装置驱动连杆结构打开,使每个折叠单元15形成倒“U”形结构此时如附图10所示状态,之后底部纵移装置驱动各个折叠单元15之间的间距增大,如附图13所示直至各个折叠单元15之间的间距达到最大,之后顶部纵移装置驱动各个折叠单元15的开口尺寸变大,但是折叠单元15的底部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此时除中间位置的折叠单元15外其两侧的折叠单元15发生倾斜,最终各个折叠单元15形成拱形结构,将汽车包裹于其内部空间内,由于折叠单元15四周有布54,因此可以起到防雨、防晒、防盗、防磕碰以及车漆划擦、车辆被砸等危险的发生。当需要驾驶车辆离开时,顶部纵移装置以及底部纵移装置驱动各个折叠单元15回位直至各个折叠单元15相互靠拢,之后连杆驱动装置驱动连杆结构折叠,使其如附图5所示,位于主杆17的正上方,此时关闭开关磁铁3将本自动车衣取下即可。由于采用连杆机构其可以折叠,因此其折叠收纳后占用空间小、重量轻,方便携带。
[0019]如附图11所示,所述底部纵移装置包括安装于中间折叠单元15左右两侧的电机II 49、安装于电机II 49上的丝杠III 50、旋合于丝杠III 50上的螺母III 51以及若干由两个中间位置铰接固定的连杆组成的X形连杆II 52,所述若干X形连杆II 52首尾彼此铰接安装形成X形连杆组I,所述位于中间折叠单元15左右两侧的X形连杆II 52的内侧上端分别铰接固定于螺母III 51上,所述X形连杆组I的下端分别铰接固定于各个折叠单元15的底部。电机II 49转动驱动丝杠III 50转动,驱动螺母III 51向下运动,从而推动X形连杆
II52的开口尺寸增大,从而通过X形连杆组I使各个折叠单元15之间的距离增大。同理当电机II 49反转时,螺母III 51向上运动,X形连杆II 52开口尺寸减小,从而通过X形连杆组I使各个折叠单元15之间的间距变小,最终实现并拢,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采用一个电机即可驱动各个折叠单元15,降低了制造成本。如附图8所示,顶部纵移装置包括由两个中间位置铰接固定的连杆组成的X形连杆I 43、由若干X形连杆I 43首尾彼此铰接安装形成的两组X形连杆组I1、设置于主杆17下端的滑轨42,每间隔一个主杆17的底部安装有双输出轴电机I 19,双输出轴电机I 19两端输出轴上分别固定有丝杠I 20螺母II41固定于滑块37上且其旋合于丝杠I 20上,两组X形连杆组II外端分别铰接固定于相邻两个主杆17的左右两端,其内端分别铰接固定于螺母II 41以及滑块37上,滑块37滑动安装于导轨42上。双输出轴电机I 19转动从而驱动丝杠I 20转动,丝杠I 20转动使得螺母II 41相对导轨42左右移动,从而螺母移动驱动X形连杆组II的开口宽度改变,X形连杆组II外端固定,内侧另一活动端通过滑块37相对导轨42滑动,从而X形连杆组的开口宽度变化实现驱动相邻的主杆17之间的间距变化,其结构简单,使用可靠,而且连杆结构重量轻,提高了本全自动车衣的便携性。而且采用此种结构可以在每间隔一个主杆17的下方安装电机即可,减少了电机的使用数量,降低了制造成本。
[0020]如附图6所示,连杆机构包括端头转动安装并铰接固定于主杆17外端的推拉杆II26和推拉杆III 27、活动铰链29铰接固定于主杆17上的折叠杆I 28、通过活动铰链29与折叠杆I 28转动连接的折叠杆II 30、铰接固定于推拉杆II 26上端的旋转杆31、铰接固定于旋转杆31上端的推拉杆IV 32、铰接固定于折叠杆II 30上端的推拉杆V 34以及通过活动铰链29与叠杆II 30转动连接的折叠杆III 33、通过活动铰链29与折叠杆III 33上端转动连接的折叠杆IV 36,连杆驱动装置连接于折叠杆I 28,推拉杆III 27的上端铰接固定于折叠杆II 30上,旋转杆31铰接转动安装于折叠杆II 30上,拉杆IV 32的下端铰接固定于折叠杆III 33上,推拉杆V 34的上端铰接固定于折叠杆IV 36上。连杆驱动装置推动折叠杆I 28向斜上方展开,使得主杆17和折叠杆I 28相连的外夹角变小,迫使推拉杆III27推动推拉杆III 30展开,推拉杆II 26推动旋转杆31顺时针旋转,带动推拉杆IV 32推动折叠杆III 33展开,而推拉杆V 34则推动折叠杆IV 36展开。
[0021]连杆驱动装置可以为如下结构其包括固定于主杆17上方的双输出轴电机,分别通过万向节16安装于双输出轴电机左右两端输出轴上的丝杠II 23、旋合于丝杠II 23上的螺母I 22、设置于主杆17上方的滑槽18以及铰接固定于螺母I 22上的支撑杆24和推拉杆I 25,支撑杆24的下端转动安装有滑轮21,滑轮21位于滑槽18中,推拉杆I 25的上端铰接固定于折叠杆I 28上。双输出轴电机通过万向节16驱动丝杠II 23旋转,丝杠II23推动螺母I 22左右移动,螺母I 22移动推动支撑杆24通过滑轮21沿滑槽18移动,当主杆17与折叠杆I 28的外夹角<90°时,推拉杆I 25逐渐将螺母I 22拉高。当折叠杆I 28和主杆17平行时停止,最终实现连杆机构的展开收纳。连杆驱动装置也可以为如附图9所示的结构其包括安装于中间位置的折叠单元15上的双输出轴电机II 44,双输出轴电机II 44的两端输出轴上安装有花键轴45,各个折叠单元上安装有带有花键槽的转向齿轮箱40,当底部纵移装置和顶部纵移装置驱动各个折叠单元15并拢时,花键轴45纵向穿过各个折叠单元上的转向齿轮箱40内的花键槽与转向齿轮箱40相连,转向齿轮箱40左右两端固定有万向节16,万向节16外端固定有丝杠II 23,螺母I 22旋合于丝杠II 23上,主杆17上方设置有滑槽18,螺母I 22上铰接固定有支撑杆24和推拉杆I 25,支撑杆24的下端转动安装有滑轮21,滑轮21位于滑槽18中,推拉杆I 25的上端铰接固定于折叠杆I28上。通过一个双输出轴电机II 44即可通过两端的花键轴45驱动所有的转向齿轮箱40内各个齿轮转动从而通过万向节16驱动丝杠II 23转动,最终实现所有折叠单元15上的连杆机构的展开和折叠,从而节省了电机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制造成本以及降低了本全自动车衣的重量,并且采用一个电机驱动,可以保证各个折叠单元15上的连杆打开时保持运行同步,解决了每个折叠单元15上的连杆结构采用一台电机驱动连杆机构展开时,各个电机之间的运行速度匹配难的问题。如附图7所示,当连杆机构完全展开时,此时丝杠II 23、支撑杆24、推拉杆I 25和主杆17、折叠杆I 28形成一个屋脊形,支撑杆24、推拉杆I 25以及折叠杆I 28形成三角形结构,其不但可以提高了折叠杆I 28与主杆17之间保持平行状态,同时由于推拉杆I 25在连杆机构完全展开时,其为倾斜状态,因此在连杆机构向回折叠时,其可以将平行状态的折叠杆I 28向上拉动旋转,避免形成死点位置导致无法将连杆结构折叠收起的情况发生。当连杆机构完全展开时推拉杆II 26以及折叠杆I 28转动至与主杆17平行,折叠杆II 30、旋转杆31、推拉杆IV 32、推拉杆V 34、折叠杆III 33以及折叠杆IV 36旋转至与主杆17垂直,推拉杆III 27旋转至其与推拉杆II 26、折叠杆I 28以及折叠杆II 30形成三角形结构,其提高了折叠杆II 30与主杆17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保证连杆结构打开后折叠杆II 30与主杆17受力时其之间依然保持垂直状态,同时由于推拉杆III 27在连杆机构完全展开时,其为倾斜状态,因此在连杆机构向回折叠时,其可以将垂直状态的折叠杆II 30、旋转杆31、推拉杆IV 32、推拉杆V 34、折叠杆III 33以及折叠杆IV 36向上拉动旋转,如果推拉杆III 27在连杆机构打开时其也形成与主杆17平行结构,此时形成死点,其无法将连杆结构折叠收起。
[0022]如附图7和附图12所示,还可以包括分别固定于汽车左右两侧底部的T形导轨46、通过活动铰链29活动安装于折叠杆IV 36上的折叠杆V 38、两端分别铰接固定于推拉杆V 34以及折叠杆V 38上的推拉杆VI 35以及安装于折叠杆V 38下端的长方形的卡块39,T形导轨46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由开口槽47和内槽48形成的T形槽,开口槽47的开口宽度大于卡块39的边长小于卡块39的对角线长度,内槽48的槽宽大于卡块39的对角线长度,当连杆机构完全展开时,折叠杆V 38垂直于折叠杆IV 36,推拉杆VI 35与折叠杆
IV36以及折叠杆V 38形成直角三角形,因此推拉杆VI 35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了折叠杆
V38与折叠杆IV 36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保证连杆结构打开后折叠杆V 38与折叠杆IV36受力时其之间依然保持垂直状态。连杆机构打开后卡块39穿过开口槽47位于内槽48中,如附图14所示,当底部纵移装置以及顶部纵移装置驱动各个折叠单元15之间的间距以及开口间距最大时,此时除中间的折叠单元15外,其两侧的折叠单元15均发生偏转,此时位于内槽48中的长方形的卡块39发生偏转,由于卡块39对角线的长度大于开口槽47的开口宽度,因此折叠单元15偏转后其通过卡块39牢固卡置于T形导轨46中的T形槽内,因此提高了折叠单元15展开后的固定强度,在风力作用下可以有效支撑,防止变形。位于前后两端的两个折叠单元的主杆17下端固定有橡胶垫,如附图15所示,当本自动车衣完全打开后,底部纵移装置通过X形连杆II 52和X形连杆III 53驱动各个折叠单元15之间的间距缩小,此时位于前后两端的两个折叠单元的主杆17下端固定的橡胶垫会压紧到车辆前后的保险杠上,进一步提高了固定牢固度。
[0023]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还包括分别通过合页转动安装于底板I前后两侧的若干圆弧板2、分别通过合页转动安装于底板I左右两端的挡板7、分别设置于底板I左右两端的定位块4,所述底板I以及挡板7之间固定有弹簧II 6,相邻圆弧板2之间或者圆弧板2与底板I之间固定有弹簧I 5,底板I中间部位安装有电机I 8,电机I 8输出轴上水平安装有横杆9,横杆9的两端转动安装有滚轮10。当需要将车辆从车衣中驶出时,通过将每个折叠单元15两端的连杆机构折叠后,再使各个折叠单元15通过底部纵移装置和顶部纵移装置驱动使其之间并拢,并且由于底板I的长度大于折叠单元15的长度其宽度大于所有折叠单元15并拢后的宽度,因此折叠单元15并拢后位于底板I内,电机I 8驱动横杆9转动至与底板I长边平行时,在弹簧I 5以及弹簧II 6的作用下,各个圆弧板2在底板I上方形成倒“U”形封闭结构,两个挡板7分别抵靠于定位块4上将圆弧板2与底板I形成的封闭结构的前后两端封闭,此时圆弧板2和底板I构成封闭的收纳盒,将本全自动车衣收纳,方便放置。当电机I 8驱动横杆9转动至与底板I长边垂直时,在横杆9转动的而过程中各个圆弧板2相对底板I平行展开,挡板7被展开的连杆机构压动平行展开,最终滚轮10压在圆弧板2上,防止其折叠回原来状态,此时即可将本全自动车衣展开,车衣展开使用、收纳存储过程简单方便。
[0024]如附图3所示,圆弧板2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U形槽13,U形槽13的尺寸与挡板7的外形尺寸相匹配,当各个圆弧板2与底板I形成封闭结构时,两个挡板7外缘分别卡置于各个圆弧板2中的U形槽13中。在折叠成封闭结构后,挡板7卡在圆弧板2的U形槽13中固定,提高了圆弧板2与挡板7之间的固定强度,有效防止挡板7的误开启。并且由于挡板7的外缘插入到U形槽13内,因此提高了密封性能,提高了防水、防尘的能力。如附图4所示,每两个相邻的圆弧板2之间沿长度方向镶嵌固定有“8”字形的橡胶条14。橡胶条14使两个相邻圆弧板2之间的接缝处具有了密封性能,有效防止雨水或者风沙从接缝处进入折叠后的封闭空间内,并且橡胶条14具有弹性,在圆弧板2展开时由于相对位置改变导致接缝尺寸变化时,橡胶条14可以通过弹性变形来抵消,不会导致自身的损坏。最外端的两个圆弧板2外边缘沿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子口 11和母口 12,当各个圆弧板2与底板I形成封闭结构时,最外端的两个圆弧板2通过子口 11和母口 12相互扣合。通过子母口的对接,使得合拢后的收纳盒的顶端防水性能得以提高。
【权利要求】
1.一种全自动车衣,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安装于底板(1)底部的若干开关磁铁(3)、若干折叠单元(15)、设置于折叠单元(15)底部用于调整相各个折叠单元(15)之间间距的底部纵移装置以及设置于折叠单元(15)顶部用于调整各个折叠单元(15)顶部开口间距的顶部纵移装置,处于中间位置的折叠单元(15)固定于底板(1)上方,所述每个折叠单元(15)包括主杆(17)、设置于主杆(17)两端的连杆机构、驱动连杆机构展开或折叠的连杆驱动装置,所述两个连杆机构折叠时其压缩设置于主杆(17)的上方,连杆机构完全展开时其与主杆(17)形成倒“U”形结构,当底部纵移装置和顶部纵移装置驱动折叠单元(15)展开,直至最前端和最后端的两个折叠单元(15)转动至与水平面相重合时,所述各个折叠单元(15)形成拱形结构,所述拱形结构的内部空间大于汽车的外形尺寸,所述折叠单元(15)四周包裹固定有布(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车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纵移装置包括安装于中间折叠单元(15)左右两侧的电机II (49)、安装于电机II (49)上的丝杠III(50),旋合于丝杠111(50)上的螺母111(51)以及若干由两个中间位置铰接固定的连杆组成的X形连杆II (52),所述若干X形连杆II (52)首尾彼此铰接安装形成X形连杆组I,所述位于中间折叠单元(15)左右两侧的X形连杆II (52)的内侧上端分别铰接固定于螺母111(51)上,所述X形连杆组I的下端分别铰接固定于各个折叠单元(15)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车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纵移装置包括由两个中间位置铰接固定的连杆组成的X形连杆1 (43)、由若干X形连杆I (43)首尾彼此铰接安装形成的两组X形连杆组I1、设置于主杆(17)下端的滑轨(42),每间隔一个主杆(17)的底部安装有双输出轴电机I (19),所述双输出轴电机I (19)两端输出轴上分别固定有丝杠1(20),螺母II (41)固定于滑块(37)上且其旋合于丝杠I (20)上,所述两组X形连杆组II外端分别铰接固定于相邻两个主杆(17)的左右两端,其内端分别铰接固定于螺母II (41)以及滑块(37)上,所述滑块(37)滑动安装于导轨(4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全自动车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端头转动安装并铰接固定于主杆(17)外端的推拉杆II (26)和推拉杆III(27),活动铰链(29)铰接固定于主杆(17)上的折叠杆I (28)、通过活动铰链(29)与折叠杆I (28)转动连接的折叠杆II (30)、铰接固定于推拉杆II (26)上端的旋转杆(31)、铰接固定于旋转杆(31)上端的推拉杆IV (32)、铰接固定于折叠杆II (30)上端的推拉杆V (34)以及通过活动铰链(29)与叠杆II (30)转动连接的折叠杆III(33)、通过活动铰链(29)与折叠杆III(33)上端转动连接的折叠杆IV(36),所述连杆驱动装置连接于折叠杆I (28),所述推拉杆III(27)的上端铰接固定于折叠杆II (30)上,所述旋转杆(31)铰接转动安装于折叠杆II (30)上,所述拉杆IV(32)的下端铰接固定于折叠杆111(33)上,所述推拉杆V (34)的上端铰接固定于折叠杆IV(36)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车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于主杆(17)上方的双输出轴电机,分别通过万向节(16)安装于双输出轴电机左右两端输出轴上的丝杠II (23)、旋合于丝杠II (23)上的螺母I (22)、设置于主杆(17)上方的滑槽(18)以及铰接固定于螺母I (22)上的支撑杆(24)和推拉杆I (25),所述支撑杆(24)的下端转动安装有滑轮(21),所述滑轮(21)位于滑槽(18)中,所述推拉杆I (25)的上端铰接固定于折叠杆I (28)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车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中间位置的折叠单元(15)上的双输出轴电机II (44),所述双输出轴电机II (44)的两端输出轴上安装有花键轴(45),各个折叠单元上安装有带有花键槽的转向齿轮箱(40),当底部纵移装置和顶部纵移装置驱动各个折叠单元(15)并拢时,花键轴(45)纵向穿过各个折叠单元上的转向齿轮箱(40)内的花键槽与转向齿轮箱(40)相连,所述转向齿轮箱(40)左右两端固定有万向节(16),所述万向节(16)外端固定有丝杠II (23),螺母I (22)旋合于丝杠II(23)上,主杆(17)上方设置有滑槽(18),所述螺母I (22)上铰接固定有支撑杆(24)和推拉杆I (25),所述支撑杆(24)的下端转动安装有滑轮(21),所述滑轮(21)位于滑槽(18)中,所述推拉杆I (25)的上端铰接固定于折叠杆I (28)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全自动车衣,其特征在于:当连杆驱动装置驱动连杆机构完全展开时,推拉杆II (26)以及折叠杆I (28)转动至与主杆(17)平行,折叠杆II (30)、旋转杆(31)、推拉杆IV (32)、推拉杆V (34)、折叠杆III(33)以及折叠杆IV (36)旋转至与主杆(17)垂直,所述推拉杆111(27)旋转至其与推拉杆II (26)、折叠杆I (28)及折叠杆II (30)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支撑杆(24)、推拉杆I (25)以及折叠杆I (28)形成三角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全自动车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固定于汽车左右两侧底部的T形导轨(46)、通过活动铰链(29)活动安装于折叠杆IV(36)上的折叠杆V(38)、两端分别铰接固定于推拉杆V (34)以及折叠杆V (38)上的推拉杆VK35)以及安装于折叠杆V (38)下端的长方形的卡块(39),所述T形导轨(46)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由开口槽(47)和内槽(48)形成的T形槽,所述开口槽(47)的开口宽度大于卡块(39)的高度小于卡块(39)的对角线长度,所述内槽(48)的槽宽大于卡块(39)的对角线长度,当连杆机构完全展开时, 所述折叠杆V (38)垂直于折叠杆IV (36),所述推拉杆VI (35)与折叠杆IV (36)以及折叠杆V (38)形成直角三角形,卡块(39)穿过开口槽(47)位于内槽(48)中,所述位于前后两端的两个折叠单元的主杆(17)下端固定有橡胶垫。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车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通过合页转动安装于底板(I)前后两侧的若干圆弧板(2)、分别通过合页转动安装于底板(I)左右两端的挡板(7)、分别设置于底板(I)左右两端的定位块(4),所述底板(I)以及挡板(7)之间固定有弹簧II (6),相邻圆弧板(2)之间或者圆弧板(2)与底板(I)之间固定有弹簧I (5),所述底板(I)中间部位安装有电机I (8),所述电机I (8)输出轴上水平安装有横杆(9),所述横杆(9)的两端转动安装有滚轮(10),当横杆(9)转动至与底板(I)长边平行时,各个圆弧板(2)在底板(I)上方形成倒“U”形封闭结构,两个挡板(7)分别抵靠于定位块(4)上将圆弧板(2)与底板(I)形成的封闭结构的前后两端封闭,当横杆(9)转动至与底板(I)长边垂直时,各个圆弧板(2)相对底板(I)平行展开,挡板(7)被展开的连杆机构压动平行展开,所述底板(I)的长度大于折叠单元(15)的长度其宽度大于所有折叠单元(15)并拢后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车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板(2)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U形槽(13),所述U形槽(13)的尺寸与挡板(7)的外形尺寸相匹配,当各个圆弧板(2)与底板(I)形成封闭结构时,两个挡板(7)外缘分别卡置于各个圆弧板(2)中的U形槽(13)中,每两个相邻的圆弧板(2)之间沿长度方向镶嵌固定有“8”字形的橡胶条(14),所述最外端的两个圆弧板(2)外边缘沿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子口(11)和母口(12),当各个圆弧板(2)与底板(I)形成封闭结构时,最外端的两个圆弧板(2)通过子口(11)和母口(12)相互扣合。
【文档编号】B60J11/04GK103640461SQ201310734572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7日
【发明者】王德才 申请人:王德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