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能补光车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3125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新型智能补光车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智能补光车灯,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车头大灯,其改进在于:在车体上设置有补光灯、悬架弹簧位移传感器和触发电路;所述补光灯位于车头大灯的下方;所述车头大灯的照明区域记为A区域,所述补光灯的照明区域记为B区域,B区域将A区域内侧的照明盲区覆盖;所述悬架弹簧位移传感器和触发电路都设置于车体上,其中,悬架弹簧位移传感器与触发电路电气连接,触发电路与补光灯电气连接;悬架弹簧位移传感器能对悬架弹簧的状态进行检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补光灯能根据环境情况自动点亮并对照明盲区进行照明,便于驾驶员看清路面,提高行车安全性。
【专利说明】新型智能补光车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照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智能补光车灯。

【背景技术】
[0002]小型汽车车头大灯的照射区域相对固定,在车头大灯照射区域和车体之间存在一定范围的照明盲区,夜间,在普通公路上行驶时,照明盲区对驾驶员的影响不大,但当汽车在一些坡度较大或路面较为崎岖的地方行驶时,驾驶员就无法看清照明盲区范围内的地形,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智能补光车灯,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车头大灯,其改进在于:在车体上设置有补光灯、悬架弹簧位移传感器和触发电路;所述补光灯位于车头大灯的下方;所述车头大灯的照明区域记为A区域,所述补光灯的照明区域记为B区域,B区域将A区域内侧的照明盲区覆盖;所述悬架弹簧位移传感器和触发电路都设置于车体上,其中,悬架弹簧位移传感器与触发电路电气连接,触发电路与补光灯电气连接;悬架弹簧位移传感器能对悬架弹簧的状态进行检测。
[0004]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当汽车在坡度较大的地形上行驶或地形较为崎岖时,车体上的悬架弹簧会出现相应的形变,当悬架弹簧位移传感器检测到悬架弹簧的形变后,就向触发电路输出信号,受悬架弹簧位移传感器输出信号的触发,触发电路控制补光灯自动点亮,补光灯将照明盲区照亮,驾驶员就能清晰地看见地面地形,提高行车安全性。具体实施时,还可为悬架弹簧位移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设定一阈值,只有当坡度或振动程度达到一定数值时,补光灯才点亮,避免补光灯被频繁点亮;当悬架弹簧回复到正常状态时,延迟一定时间,补光灯自动关闭。
[0005]为了便于驾驶员主动控制,本实用新型还作了如下改进:所述车体上设置有手动开关,手动开关与触发电路电气连接。手动开关可设置于驾驶台或方向盘上,便于驾驶员操作。
[0006]优选地,所述补光灯采用LED灯。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补光灯能根据环境情况自动点亮并对照明盲区进行照明,便于驾驶员看清路面,提高行车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图;
[0010]图中各个标记所对应的名称分别为:车头大灯1、补光灯2、悬架弹簧位移传感器
3、触发电路4、手动开关6。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一种新型智能补光车灯,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车头大灯1,其改进在于:在车体上设置有补光灯2、悬架弹簧位移传感器3和触发电路4 ;所述补光灯2位于车头大灯I的下方;所述车头大灯I的照明区域记为A区域,所述补光灯2的照明区域记为B区域,B区域将A区域内侧的照明盲区覆盖;所述悬架弹簧位移传感器3和触发电路4都设置于车体上,其中,悬架弹簧位移传感器3与触发电路4电气连接,触发电路4与补光灯2电气连接;悬架弹簧位移传感器3能对悬架弹簧的状态进行检测。
[0012]进一步地,所述车体上设置有手动开关6,手动开关6与触发电路4电气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补光灯2采用LED灯。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智能补光车灯,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车头大灯(I),其特征在于:在车体上设置有补光灯(2)、悬架弹簧位移传感器(3)和触发电路(4);所述补光灯(2)位于车头大灯(O的下方;所述车头大灯(I)的照明区域记为A区域,所述补光灯(2)的照明区域记为B区域,B区域将A区域内侧的照明盲区覆盖;所述悬架弹簧位移传感器(3)和触发电路(4)都设置于车体上,其中,悬架弹簧位移传感器(3)与触发电路(4)电气连接,触发电路(4)与补光灯(2)电气连接;悬架弹簧位移传感器(3)能对悬架弹簧的状态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补光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置有手动开关(6),手动开关(6)与触发电路(4)电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补光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灯(2)采用LED灯。
【文档编号】B60Q1/02GK203832334SQ201420190121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8日
【发明者】翟乐遥, 潘翔 申请人:翟乐遥, 潘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